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质量] 普通标尺分度值误差应以那个分度值作为误差限的基准?

[复制链接]
刘彦刚 发表于 2009-12-28 13: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普通标尺分度值误差,考虑到一个分度值较大,直接用分度数表示数值太小,一般都直用mg数表示,所以要将一个分度值换算为mg数。但此时存在一个用那个分度值作为误差限的基准的问题:是以标称的一个分度值的mg数为基准,还是以实际的一个分度值的mg数为基准?如果以实际的一个分度值的mg数为基准的话,又应该以那个实际分度值的mg数作为误差限的基准?

我在赵亚军主编的《天平•砝码•秤检定与维修》中第47页有:“eO1=4.66mg/分度、eO2=4.35mg/分度、eP1=4.45mg/分度和eP2=4.45mg/分度,允差=4.66×1/5=0.932 mg/分度。取允差= eO1×1/5的依据是什么?

求知 发表于 2009-12-28 16: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标尺分度值误差应以最大实际分度值计算.  以赵亚军老师举的例子说明,用4个分度值中最大的那个即
eO1×1/5  的值作为允差,eO1-eO2    eP1-eP2    eO1-eP1   eO2-eP2   之差,也就是说左盘与右盘.空秤与全秤分度值误差,均不能大于最大实际分度值的1/5.  取允差=eO1×1/5 的依据是因为此天平是I4~I6    如果是I1~ I3就取 e最大×1/8,    若是I7~I10 就取e最大×1/3 然后在进行比较。
规程中有个表格就是这样规定的。
 楼主| 刘彦刚 发表于 2009-12-28 19: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求知


    这样岂不是降低了要求!而且检定的要求随被检天平不同,而要求不同!
求知 发表于 2009-12-29 10: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刘彦刚


    我想天平检定规程的起草者起草时一定是经过论证的.精度越高的天平允许存在的误差越小,反之就越大.作为我们检定人员,必须按照检定规程所要求的各项计量性能指标来检定.呵呵!
 楼主| 刘彦刚 发表于 2009-12-29 11: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知:
    你好!
    问题是检定规程没有规定普通标尺分度值误差应以那个分度值作为误差限的基准,如果赵亚军主编的《天平•砝码•秤检定与维修》中,第47页的实例中,是以标称分度值为为误差限的基准,自然无话可说好理解!现在他以实际的分度值为误差限的基准,而且是以最大的实际分度值为误差限的基准,自然让人不好理解!
    因为实际的分度值是会变的,而且被检天平越差,有可能变化得越大。怎么能用一错误的东西作为检定的标准呢?真的让人不好理解!!!
 楼主| 刘彦刚 发表于 2009-12-29 14: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知:
    你好!
    对不起!只怪得我学艺不精,没有看到表3之注2:普通标尺天平分度值误差的允差,以最大实际分度值计。最大实际分度值不得大于其标称标尺分度值。
求知 发表于 2009-12-29 14: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刘彦刚


    普通标尺天平分度值误差是以标称分度值为误差限基准的.你可能没有仔细看检定规程.各项计量性能误差表格下边注:(2)普通标尺天平的分度值误差,以最大实际分度值计,普通标尺天平的实际分度值不得大于其名义分度值.也就是说普通标尺天平的分度值误差同时要满足这2个条件.
如果某台普通标尺天平检定后的4个分度值中有一个大于其名义分度值,我们就认为不合格,也没没有必要在进行下一步算分度值误差了.
如果4个分度值都没有大于其名义分度值,在进行分度值误差计算,如我在2楼所说的按照不同级别,左盘与右盘之差,空秤与全秤之差分别不能大于最大实际分度值的1/8   1/5    1/3    如果都没大于,那么该天平分度值合格.
求知 发表于 2009-12-29 14: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刘彦刚


    哈哈!我还没有回复完你自己就弄清楚了,很好.很佩服你刻苦钻研爱学习的精神.
 楼主| 刘彦刚 发表于 2009-12-29 14: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求知


    谢谢你给我祥尽的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7 15: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