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6146|回复: 53

[扭矩] 螺栓扭矩拧紧机的现场校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6 15: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刻注册计量论坛 交流工作中的点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成为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吉利阿友 于 2010-4-16 15:19 编辑

被校设备:螺栓扭矩拧紧机
设备厂家:大连德欣新技术公司
设备轴数:10轴。
轴运转方式:多轴联动或单轴旋转
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
额定扭矩:略

设备状态:顺时针或逆时针多轴联动。但有5根单轴无法实现单轴旋转控制,给扭矩值的校准带来困难。
解决方法:自制与扭矩测试仪轴向长度相等的接杆,实现对此5根单轴的联动校准。对另5根旋转控制功能正常的轴,采用单轴校准的方法。

通过自制接长杆,避免了用静态法动态扭矩轴的校准,提高了校准的准确性。并且提高了校准及调整的过程速度,极大的节约了相关时间。原先对5根旋向控制失常的五根轴进行静态法校准时,由于缺少平衡支撑,需要重复10多次才能完成一根轴的调校,一台十轴机的校准,需耗时一个多小时。现在有了自制接杆,用动态法校准后,只须用不到四十分钟的时间即可完成。并且由于校准过程与拧紧机实际工作状态一致,被调校后的各轴,扭矩值更加准确。

本次校准所用扭矩测试仪

本次校准所用扭矩测试仪

对5根旋向控制正常的轴:单轴校准。图左为自制接长杆一根。校准时,通过控制旋向按钮,让装有扭矩测试仪的 ...

对5根旋向控制正常的轴:单轴校准。图左为自制接长杆一根。校准时,通过控制旋向按钮,让装有扭矩测试仪的  ...

对5根旋向控制异常轴的校准:联动校准。图中除扭矩测试仪外,还有九根接长杆,与十轴拧紧机轴数对应,以实 ...

对5根旋向控制异常轴的校准:联动校准。图中除扭矩测试仪外,还有九根接长杆,与十轴拧紧机轴数对应,以实  ...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发表于 2010-4-16 18: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法是不错,但我认为这台机器是否要校准整个过程
比如哪几个螺丝先锁紧,那几个预紧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8: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吉利阿友 于 2010-4-16 18:57 编辑

回复 2# 上帝


    做过试验。比如说,单轴校准时,先手动上紧九颗螺栓,只留准备校准的那根轴的螺栓,校一次,与十颗螺栓全不预紧,单校一根轴,在结果上差别不大。因为上层图中所示白色铝制件和黑色铸造件接触面,已经由两颗对角圆柱销定好位置了,间隙较均匀。 另外,这台拧紧机在正常生产时,是十根轴一起运转的。
    如果是纯手动,比如用定值扭矩扳子来拧紧,是有顺序要求的。如果将上页最后一张图的五对螺栓,从左至右排成1、2、3、4、5的话,顺序是3-2-4-1-5。返工时就是这么个顺序来操作的。如果全部单轴校准,遵守的也是这个次序。
    如果因有的轴旋转方向控制失灵,用的是十轴联动。此时不存在次序先后的问题。
发表于 2010-4-17 17: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友这用的是哪家的传感器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8: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风吹石
   杂牌的:一二次仪表是美国的STM2000,扭矩传感器用的是德国的,什么牌子的忘记了,不过经浙江省院校准,可达到0.5级。
发表于 2010-4-18 13: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风吹石
传感器从外观看是阿特拉斯的,
发表于 2010-5-27 16: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感器应该是劳恩.梅斯泰克的
发表于 2010-5-28 09: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买的传感器和STM2000多少钱啊?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1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memo


   两只传感器加一件二次仪表,十万差一点点。
发表于 2010-6-2 16: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这个精度太低了,才0.5%,德国ETH的在704所标定出来的都是0.1%,最差0.2%。
 楼主| 发表于 2010-6-2 19: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torchi


    呵呵,设备这东东,适用就好了。难不成,你检卡尺,还有一等的量块?
发表于 2010-8-16 21: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螺栓扭矩拧紧一直不是很明白
谁来说说吧
谢谢
发表于 2010-10-8 14: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方法叫替代法。
在多轴拧紧机的设计中,为了对单轴扭矩或转角值进行检测,采用串联动态扭矩传感器的方法,这样可以在实际工件上测得扭矩,同时不用把单轴拆下来,不用考虑反作用力等问题。
最好的方法是有几根轴就用几台传感器,但这样费用太高,实际中就是在拧紧机头部定做一个和传感器接口和长度都一样的连接杆,平时工作中就用连接杆,需要检测扭矩的时候就把连接杆取下,用传感器替代上去,这样不影响设备正常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19: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量友,扭矩机校准的知音呀。
DPLP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2-14 13: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校准方法是不是直接在现场的零件上进行?如果直接在现场零件上进行的话,零件的材料等其他因素会不会影响校准结果?期待搂住和坛友的答复?我感觉应该在标准件上进行。
发表于 2010-12-16 22: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现场零件上进行校准.
主要是测量电动拧紧轴在实际工作中施加的扭矩.
目前各大汽车整车厂和发动机厂都这样校准的,没见过在标准件上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21: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吉利阿友 于 2010-12-18 21:32 编辑

回复 15# DPLP


      这位量友问的很有深度。
      其实,你说的很有道理。
      原来有扭矩机的厂家也建议我们用标准件来做这些校准。但问题是:它可以保证,直接说就是证明扭矩机的精度,但在现实上,验证了扭矩机本身的精度,却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保证满足工艺上对产品扭矩的控制要求。然而,以产品代替标准件来做,由于包含了你所说的各种可能的实际因素,却可以很好的保证工艺上的要求。
      究其原因,可能是扭矩机本身的精度要求高些,比如说,一般在2%及以上这个样子;而被校产品上,实际的扭矩工艺,我见到的最少也在4.5%,大多数在10%~20%以上了。由于扭矩测量的不可再现性或是重复性,前者不容易验证,后者却很好保证。
      这是件很矛盾的事情。
      16楼的量友说的也是实话,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用替代法进行校准的。。
DPLP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5 11: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PLP


      这位量友问的很有深度。
      其实,你说的很有道理。
      原来有扭矩机的厂家也建 ...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10-12-18 21:16



    非常感谢你的回答,以后又问题请教你
发表于 2011-1-7 16: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风吹石
传感器从外观看是阿特拉斯的,
zhx730621 发表于 2010-4-18 13:21

绝对不是Atlas的,应该是德国的,RTSX-A型

德欣一般都配这样的传感器

Atlas的太贵。
发表于 2011-1-7 16: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这个精度太低了,才0.5%,德国ETH的在704所标定出来的都是0.1%,最差0.2%。 ...
torchi 发表于 2010-6-2 16:08

其实,1%的精度就够用的

拧紧机的精度保持在3%就不错了。

生产现场不是实验室,呵呵。
发表于 2011-1-7 16: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吉利阿友

个人观点。


我认为拧紧机的校验还是用标准件来做比较好。

“它可以保证,直接说就是证明扭矩机的精度,但在现实上,验证了扭矩机本身的精度,却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保证满足工艺上对产品扭矩的控制要求。然而,以产品代替标准件来做,由于包含了你所说的各种可能的实际因素,却可以很好的保证工艺上的要求。”

用工件代替标准件,可以非常直观的反应出实际的工况,这是长处。

但扭矩的重复性将无从保证,你会发现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出现扭矩值跳跃的状况,根本无法判断拧紧机是否合格,只能判定是否适合实际工况。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0: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烟酒茶


      从我实际的校准数据来看,数据变动不是很大,多数在1%以内。
发表于 2011-1-31 16: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这个精度太低了,才0.5%,德国ETH的在704所标定出来的都是0.1%,最差0.2%。 ...
torchi 发表于 2010-6-2 16:08

LZ搞得不丑!
确实,扭矩这玩意,精度没有千分尺,那么高精度!
另外还需要结合生产现场的螺栓的实际工作情况来得!周边的胶水,垫片,铝还是铁,包括螺栓的电镀还是发黑的。等等其它的因素,都会对最终检测的扭矩 产生影响!
发表于 2011-1-31 16: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0.1%真的只是浮云!
实际使用1%的精度就很不错了!
发表于 2011-2-9 09: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烟酒茶


      从我实际的校准数据来看,数据变动不是很大,多数在1%以内。 ...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11-1-8 10:55



从理论上,还是存在变动的

因现场测试不允许多次测试,我们也没有做实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4-20 22:23 , Processed in 0.0620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