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扭矩] 《扭矩扳子检定仪》征求意见稿JJG797

[复制链接]
学有所长 发表于 2012-3-8 22: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路云


      那些没有加载机构的小扭矩仪,无论电子式还是机械式扭矩仪,大多摆不上扭矩标准机上吧。从新规程稿及所仿照的德国规程看,标准扳手最小20Nm,再小的可能可能稳定性不理想。传感器越小,准确度越低,稳定性越差,那么,标准扳手就会出现一个盲区,怎么办?
石鱼 发表于 2012-3-9 20: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学有所长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扭矩扳子检定仪就是多个传感器配一个显示仪表,传感器是根据量程的不同可 ...
路云 发表于 2012-3-6 13:12



   对 路云老师的这个观点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1、将扭矩传感器配显示仪表叫做扭矩测量仪应该没问题,但是,将其称为(当做)扭矩板子检定仪是万万不可的!!
2、正是有了将扭矩测量仪错当做扭矩扳子检定仪的错误观点和现实,才导致扭矩扳子检定工作量值难以统一的现状......

建议:有这种错误观点的同行们将扭矩标准机检定扭矩传感器(测量仪)时传感器的受力状态和检定扭矩扳子时传感器的受力状态好好分析        
         一下(大家都是高力学的,这个应该不难吧),看看是否做到了检定状态和使用状态一致,如果你再了解一点传感器的原理,所有问
         题也就基本清楚了,新规程征求意见稿的优、缺点也就不难正确看待了......
个人认为:目前“征求意见稿”的优点遭到了普遍质疑,而真正的不足之处却无人问津!!!
狂奔的蜗牛 发表于 2012-3-9 22: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论坛清洁工


    国外有标准扭矩扳手,是HBM的,准确度好像是+-0.2%。个人觉得,标准扭矩扳手就是一个扭矩传感器加一根加力杆。
有一点不太明白,为什么新规程要参照国外标准。
狂奔的蜗牛 发表于 2012-3-9 22: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HBM的标准扭矩扳手,最小的好像是200Nm。
狂奔的蜗牛 发表于 2012-3-9 22: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狂奔的蜗牛 发表于 2012-3-9 22: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12-3-10 21: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学有所长

对于那些传感器不能拆卸更换,且指示仪表也不能与装置分离的扭矩扳手检定装置,确实如您所说不能在标准扭矩机上进行检定或校准。通常对这类扭矩扳手检定装置的检定都是用生产厂家配套提供的检定装置,即一个或两个单臂杠杆(臂长不同)和配套的力值砝码。但要知道它并不是光用杠杆+砝码就能进行检定或校准了,而是要通过一个定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从而达到水平加载的目的。这种方法对于小量程的扭矩来说,所加载的力值完全不靠谱。如果这种方法就是“杠杆+砝码”(忽略定滑轮的影响),我个人表示质疑。




学有所长 发表于 2012-3-11 22: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有所长 于 2012-3-11 22:45 编辑

回复 32# 路云


       增加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来检定,这种操作方法是有问题的。问题不在于杠杆砝码,而是在于滑轮增加了不确定度使你的测量结果不靠谱。建议改变一下测量方法:将扭矩检定仪旋转90°,紧靠壁面,让传感器或输入轴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吊挂的砝码可以自由下坠,不经过滑轮了。这需要做一个很多孔的垂直面工装,可以满足多种小扭矩检定仪安装。此法对于有抗侧向力能力的扭矩仪,有人曾测量200Nm得到0.05%的测量误差及重复性的效果,10Nm以下的小扭矩仪,也可得到误差0.3%的测量效果。没有抗侧向力的扭矩仪,误差会大些,通常1级左右。当然,杠杆的形状结构很重要,砝码精度也重要。有些厂家配送的杠杆砝码本来误差很大,有效力臂总是游离不定,得到的扭矩值自然不稳定。杠杆是测量器具,十分讲究,不经过深入研究的工厂做不好。中国已经有人研制出标准不确定度0.015%的校准杠杆,十分好使,正在中航集团中应用,这种力臂100mm的杠杆一万元,好货不便宜。
学有所长 发表于 2012-3-12 11: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路云

    找到一组实验数据,看看校准杠杆的测量效果


R500杠杆测量数据080928.rar (34.3 KB, 下载次数: 14)
路云 发表于 2012-3-12 22: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学有所长

“将扭矩检定仪旋转90°,紧靠壁面,让传感器或输入轴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吊挂的砝码可以自由下坠,不经过滑轮了。这需要做一个很多孔的垂直面工装,……。”

这种方法虽然消除了定滑轮的影响,所使用的杠杆也必定是弧形或轮辐式的。否则的话,扭矩仪还得在立面上旋转来使杠杆保持水平。尽管传感器的受力状态与检定扭矩扳子时的受力状态一致,但扭矩扳子检定仪的被校准状态与使用状态又不一致了,是否有影响,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试验数据。另一方面,实施起来不太实际。因为扭矩扳子检定仪通常都是要下现场检定的,不可能带着这么一套工装下现场,也不可能要求每个使用部门都做这么一套工装。

现在生产的传感器可拆卸更换的扭矩扳子检定仪,传感器大多都采用了通过过渡接头加轴承的方式来与被检扭矩扳子连接,基本消除了侧向力的影响。你所提供的只是一家企业所做的试验数据,并不能证明它能替代标准扭矩机。我们所想要看到的是用标准扭矩机、标准扭矩扳子、以及杠杆加砝码这三种方式对同一台扭矩扳子检定仪进行校准,所得到的校准结果的比对情况,看看到底有多大的差异。如果杠杆+砝码与标准扭矩机的校准结果一致,则完全没有必要取缔标准扭矩机;如果杠杆+砝码与标准扭矩扳子的校准结果不一致,那到底那一个是正确的呢?

学有所长 发表于 2012-3-13 22: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有所长 于 2012-3-13 22:13 编辑

回复 35# 路云


    现场检定工作要根据现场条件有所准备,厂家提供的东西有的不合用,有的甚至是垃圾,不能用,这包括进口的东西,绝大多数厂家是胡乱制造,根本不明白扭矩测量设备产生误差的原因在哪里,因而计量者还得自己动动脑筋。有家计量院为了解决小扭矩仪的检定,花了70万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台专用装置。这方面不是要讨论的主题。

    几年前,我同样有这样的疑问:到底哪个准确呢?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标准扭矩扳手准确。
    使用标准扳手检定标准扭矩仪从有想法到编写出检定规程稿,历经了好多年,期间也做了大量的实验,国内比对,与欧洲的国际比对。研究结果证明欧洲的检定方法更准确,值得我国借鉴。有关方面的确应该公布一些研究数据,让大家看到用标准扭矩机、标准扭矩扳子、以及杠杆加砝码这三种方式对同一台扭矩扳子检定仪进行校准,所得到的校准结果的比对情况,看看到底有多大的差异。不过在此我必须说,三种方式不可比,因为这三种检定方法传感器受载状况不一样,比对条件不一致。传感器在扭矩标准机上受到纯扭矩作用,检的是传感器;多数传感器在杠杆砝码的载荷下受到弯矩作用,检的也是传感器(或包括显示仪);至于标准扳手,在标准检定仪上面受到的所有系统内力都集中到传感器上,检的是整个测量系统。所以,对于某些扭矩扳手标准检定仪,在标准扳手检定下标准检定仪的误差要比在扭矩标准机上检定的误差大一些,过去扭矩标准机掩盖的问题都会暴露无遗。

    搞计量技术不能老看比对、实验,理论问题没弄明白,就走不出误区。建议大家仔细阅读“扭矩传感器受力与误差原因分析”一文,这是现今唯一能找到的相关论文。

    新的检定规程将掀起一场扭矩测量技术革命,过去几十年的理论要被推翻,扭矩扳手标准检定仪要重新定义,光检定带仪器的传感器不能再代表标准检定仪,一些人的利益会受损,而国家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将得到提升。
   
路云 发表于 2012-3-19 20: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学有所长
我在35楼已经说了,现在生产的传感器可拆卸更换的扭矩扳子检定仪,传感器大多都采用了通过过渡接头加轴承付的方式来与被检扭矩扳子连接,基本消除了侧向力的影响。用杠杆+砝码校准时,传感器并未受到弯曲作用,杠杆、砝码所产生的侧向力基本由轴承抵消了,传感器受到的基本上可以说是纯扭矩了。对其扭矩产生影响的除传感器两端连接的同轴度(很小)以外,还有就是轴承在受侧向力作用下的静态摩擦力,以及杠杆和力值砝码的误差等,校出来的数据与标准扭矩机差别不大。
学有所长 发表于 2012-3-23 21: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路云


   在国产传感器的上方安装轴承,的确是解决测量误差的好办法,所得到的设备准确度与稳定性连进口的美国设备与阿特拉斯的设备都无法比拟,吊杠杆砝码的效果也比美国的没有轴承的自校装置强。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对测量误差的成因有独到研究的人,如中航集团609所,近几年每年增购的静态传感器都选用国产的,就因为他们对轴承的作用有认识,对弯矩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知道怎么解决弯矩引起的测量误差。他们用国产杠杆砝码校准传感器的效果确实一流,堪比扭矩标准机。他们发明了一些装置,用高精度静态传感器来校准现场的转矩传感器,取得较理想的重复性。从理论上来说,0.1级的传感器可以校准0.3级以下的传感器,实现起来很困难,很多人做不到。609所的发明,能够让作为标准的传感器与被检的传感器都受到纯扭矩作用,如同扭矩标准机一般,因而测量数据稳定,测量的准确度可信,这样的量传方法比较可靠。大家值得与该所力学室交流交流。
xyzijk 发表于 2012-4-9 23: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院刚刚购入了一套扭矩测量系统,配有多组传感器(0-3000Nm),二次仪表显示,试问:在现行规程没有变更的情况下,我该如何向上级部门申请检定事宜?是现场还是送检(整套设备太大,如果送检只能送传感器和二次仪表)?对我以后的建标工作是否有影响(经得起评审专家的考核)?
学有所长 发表于 2012-4-16 17: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xyzijk


    现在检定规程还没改变,仍按现有方法溯源,即将仪器与传感器送上级计量机构检定。应注意的是,检定结果是仪器与传感器的准确度,不要陶醉于检定证书上“扭矩检定仪”的准确度0.3级(权且估计,通常都有0.3级)。通过本论坛的讨论,你应该明白,这不是测量系统的准确度。现在的检定结果只对现在建标有效,对实施新的检定规程后建标无效。至于能否通过新规程的检定,准确度等级是否会改变,在这里没见到设备不好估计。可以估计到的是,实施新的检定规程以后不少扭矩扳手检定仪将被降级。
mikejiang 发表于 2012-4-23 15: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简单的做了一下对比实验
只不过我没千分之零点五的传感器
是否就是用这种发法可以验证这套系统在范围内
1315056741119.jpg
扫描 0001.jpg

加载点

加载点

加载点2

加载点2

加载点3

加载点3
学有所长 发表于 2012-4-24 11: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mikejiang


    这不是检定该测量系统的方法。即使你有0.01%的传感器,两个传感器这样串接起来也是错误。搞力学测量,要懂一点力学,不是会操作力学测量仪器就是懂力学,必须懂得什么是是矢量,什么是力系,力系怎么平衡。
华仔lvch 发表于 2012-4-24 14: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学有所长


    请问,据您说的, 具体用什么方法才可以检测或计算出加载装置给这套测量装置带来的误差?
学有所长 发表于 2012-4-24 15: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华仔lvch

    这真是极好的命题!一个检测,另一个计算,同一个目的——弄清楚加载装置给测量系统带来的误差,检测的结果可以证实计算的结果。有时候,计算结果比检测结果准确,原因是检测的手段与方法错误。要弄清楚加载装置对测量系统带来的误差,首先要弄清楚加载装置怎样产生误差,才能弄清楚产生误差的量。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不至于搞了一辈子力学测量,最大的疑惑是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太多,搞不清楚影响因素到底有多少,是怎么影响的。

    当一把长期稳定度好灵敏度高的标准扭矩扳手放到扭矩扳手测量系统中,加载装置引起的测量误差就会显现出来,其中仪器与传感器引起的误差可以独立测量。至于计算方法,在本论坛三言两语解析不完,有待以后在某些场合进行学术交流。没有足够时间,讲得再明白也听不明白,这里仅作大家关注的话题。大家能够注意到加载装置对扭矩扳手的测量结果有影响,传感器在扭矩标准机上溯源与在自身的测量系统中由标准扳手来溯源的区别和意义,就很好了。
mikejiang 发表于 2012-4-24 15: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学有所长
我只是想请教下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检测,现在确实面临着这些问题您在这方面是大师
想问一下国外有没有什么检测的方法
华仔lvch 发表于 2012-4-24 20: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学有所长


    请问 标准扳手是用什么方法来检测它的示值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呢?如果用扭力测试仪器设备,  那么又用什么方法检检测标准扳手测试仪的误差呢?不是很懂  还望指教
Weir 发表于 2012-4-25 09: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没按新的规范编写
laoliuofGFJL 发表于 2012-9-22 17: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上帝


    请教版主:JJG797征求意见是否结束,现在有没有正式发布?
    在计量协会的网站上既没有查到征求意见稿,也没有正式发布版本。
征求意见-力值硬度20120922.JPG 正式发布-力值硬度20120922.JPG

laoliuofGFJL 发表于 2012-9-22 17: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学有所长


     
回4楼:量传标准扭矩扳手的溯源当然是用扭矩标准机,不同的是检定标准扳手的载荷应当与它在往下量传时的载 ...
学有所长 发表于 2012-3-5 21:48


量传标准扭矩扳手的溯源应该依据哪个规程呢,JJG707吗?
kidney57 发表于 2013-4-19 15: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程是该换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23 15: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