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斤秤文化与斤秤分析 河北省滦平县地方税务局
高振声 人们为了明确物体的重量,用“秤”作检测工具,用“斤”表示被检测物轻重的单位,确定出商品交换的实际重数目以计价。公平交易过程,斤秤起到重要作用。斤秤的使用,是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 我国使用斤秤测重技术,早在战国就已相当成熟并形成规制广泛应用。楚国的秤一斤是十六两,折合250克,秦国的秤一斤也是十六两,折合249克。这种十六两成斤的制秤,经历了几个朝代,尽管各朝代“斤”的重量有变化,但十六两成“斤”却一直没变。清朝灭亡,民国延用清制,仍以十六两为“斤”,折合596.8克,斤秤文化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后来的不少词目都与斤秤有关。 一、“准斤十六两”的由来 在中国十六进制的斤秤文化独一无二,内涵丰富,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了秤的雏形,后经不断改进由粗到精,成为现代满身星光闪耀的木杆秤。而“斤”的设置,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据《前汉律历志》说:“斤着明也。三百八十四铢。易二篇之爻,阴阳变动之象。十六两为斤者,四时乘四方之象也。”一杆小秤包容如此之大,简直成了至尊至贵的圣物,意义极为重大。秤杆上的十六颗星位,作为十六个“两”的重量显示,与“斤”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完美无缺。 木杆上的铜钉叫“星”。相传,秤星是天上的星。由秤头到称尾,头一星叫定盘星,不代表重量。在不称重时,秤砣放在定盘星位置,提秤悬空秤杆是平衡的,俗称“秤平斗满”。依次的十六颗星是南斗六星、北斗七星,福、禄、寿三星共十六星,代表十六“两”。大概的意思是:定盘星表示天理良心的定位,买卖要公平,是交易的起点,其他各星定不可移,表示永恒。手中秤与心中秤一致,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不能“缺斤少两”行为自有天照。秤星——天上的眼睛,监视人间善恶。传说虽不足为证,也属斤秤文化的口头文学。 二、“半斤八两”是中国人的发明专利 “半斤八两”源于斤秤计量。较早的用于描写等同是在《水浒传》107回,宋江大队人马与王庆部下会战荆南。说宋营女将琼英出战滕戣,甩石头将滕戣打于马下,挥戟将其刺死。滕戡见哥哥被人杀死,要为兄报仇,舞动钢鞭来战琼英。这时宋营中呼延灼急催马舞鞭接住厮杀,与滕戡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观战的众将看他俩的本事,都是半斤八两,打扮也差不多”若由此算起,“半斤八两”这个老词已经传承使用最少六百多年了。飘洋过海《水浒传》传到世界各地广为人知,“半斤八两”中国制造名声远扬了。 斤秤计量制度一改再改,一声政令当时就能奏效。而长期形成的斤秤文化根深蒂固,不是一阵风就能吹散。现在的半斤虽是五两了,还没见有人用半斤五两取代半斤八两用于描写等同。近年使用公斤秤“千克”的成语故事还没出现,文化的形成发展需要时间的磨练。 三、“一推六二五”由斤秤文化演化而来 十六两秤使用期间,是十六两进位成斤。秤是十六进位。与当时主要计算工具——珠算十进位不和谐,计算斤两不便,经过换算,把十六进位换算成十进位,编成斤秤流法,《截两为斤歌》十五句口诀: 1两:一退六二五(0.625) 2两:一二五(1.25)
3两:一八七五(1.785) 4两:二五(2.5)
5两:三一二五(3.125) 6两:三七五(3.75)
7两:四三七五(4.375) 8两:五(5)
9两:五六二五(5.625) 10两:六二五(6.25)
11两:六八七五(6.875) 12两:七五(7.5)
13两:八一二五(8.125) 14两:八七五(8.75)
15两:九三七五(9.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