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数据] 求教关于校准结果的判定

[复制链接]
purebluesky 发表于 2012-7-2 16: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方审核时,提出我们公司外部校准的设备没有经过合格与否的判定便直接投入使用,作为建议项建议整改。
请教各位高手该如何进行判定?
我刚接手计量工具管理,对计量知识了解不多,仪器的校准结果、校准不确定度这些数据该怎么应用?
lhy118 发表于 2012-7-2 20: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校准一般只给出测量结果的示值误差,并没有给出被测设备是否合格的结论,示值误差有可能超差,所以对于校准证书,要做一个设备确认,一般是把校准结果和规程或规范或自己限定的最大允许误差值做一个比较,判断校准结果是否满足自己的使用要求。
路云 发表于 2012-7-2 21: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送检的器具取回后,无论是检定还是校准,都应当进行计量确认,判定该器具是否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并不是检定合格的就不需要进行计量确认,有的器具有可能是降级合格的。计量确认通常是根据使用要求来进行确认的。所以一般都是由器具的使用部门,依据器具使用场合的最高测量要求,提供经过转换后的,对测量器具的计量要求。据此来与外送检器具的检定或校准结果进行比较,判定其是否能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楼主| purebluesky 发表于 2012-7-3 10: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lhy118


    谢谢您的回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步是确定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查找规程、规范或自己设定),然后将校准证书上的示值误差和前述“最大允许误差”作比较,如果“示值误差”没有超出“最大允许误差”,该设备便判定为合格,是这样吗?
 楼主| purebluesky 发表于 2012-7-3 10: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路云
谢谢您的回复!学习了,计量确认我们以前都没有做过。想问一下,对于检定只给出合格结论的该怎么确认呢?引用您的一句话:“依据器具使用场合的最高测量要求,提供经过转换后的,对测量器具的计量要求”,想问一下,测量要求怎么转换成计量要求?可以举一个例子吗?谢谢!
zhoujidai 发表于 2012-7-3 11: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ujidai 于 2012-7-3 11:33 编辑

计量确认是确认测量设备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进行计量确认时,首先要确定被测量的最大允差,然后与检定/校准设备的最大示值误差(来自检定/校准证书)进行比较,一般要满足检定/校准设备的最大示值误差<被测量的最大允差/3,确认结果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对测量设备粘贴计量确认标识,准予使用。
计量确认情况要形成记录~
 楼主| purebluesky 发表于 2012-7-4 09: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zhoujidai


    谢谢!了解了!:)
小默默 发表于 2012-7-5 11: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期间核查是一个意思吗?
zhoujidai 发表于 2012-7-5 15: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小默默


    期间核查与计量确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是不同的。
  期间核查是指对测量仪器在两次校准或检定的间隔期内进行的核查。期间核查的目的是在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的时间间隔期内保持测量仪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而计量确认是对测量仪器是否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所做的确认。
xiaohutaba 发表于 2012-7-5 15: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公司整理出各个测量过程的测量设备的要求,并形成文件。
第二,外校准或内校准的仪器,校准完后获得的计量要求和测量过程的测量设备的要求进行比较,得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简单明了的来说就是把合适的仪器放在合理的测量过程中。
复杂的说:合格的仪器放在不适合它的测量过程中,结果不合格。不合格(专指降级)的仪器放在合适它的测量过程中,结果很可能合格。
通俗的说:大材小用。杀鸡用牛刀。大炮打蚊子。
小默默 发表于 2012-7-6 09: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zhoujidai
谢谢指教
路云 发表于 2012-7-7 17: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purebluesky

测量要求通常只有器具的使用部门才知道,计量部门是不知道的。但器具的使用部门又不具备计量知识,所以计量确认这项工作通常都要求计量部门来做(如:填写和保存《计量确认表》,张贴或更换计量确认标识等)。因此,就要求器具的使用部门提供器具使用场合的最高测量要求,来帮他将其转换成对测量器具的计量要求,再来与器具的检定或校准结果进行比较,确认其是否能满足其使用要求。测量要求的信息来源,通常都有产品或零部件的工艺图纸、试验大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等。测量要求的表达形式通常有被测对象的容许公差或范围,如:某工件的加工尺寸要求是L=(10±0.1)mm、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8℃~23℃、某弹簧压缩5mm时的力要求在20N~25N等,这些都是测量要求。选用什么准确度级别的测量器具来对其进行测量呢?这就要根据量值传递的三分之一原则,将这些测量要求转换成对测量器具的计量要求。如:工件的容许公差是±0.1mm,则应该使用最大允差不超过±0.03mm(±0.1mm的1/3)的测量器具,普通的游标卡尺都能满足要求。如果工件的容许公差是±0.02mm,则普通的游标卡尺就无法满足要求,必须用千分尺来进行测量,这就是计量确认的作用和目的。游标卡尺和千分尺都是经检定合格的,对于使用场合最高测量要求为±0.02mm的场合,只能确认千分尺满足使用要求。某弹簧压缩5mm时的力要求在20N~25N,将这一测量要求转换成另一种相对形式的表达方式就是22.5N±22.2%,按照三分之一原则,弹簧拉压试验机的最大允差只要不超过±7.4%就能满足要求。

guojunguo 发表于 2012-7-8 15: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给校准确认书,确认校准结果符合计量器具的使用准确度。
yihaode2000 发表于 2012-7-12 10: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1/3
tom.cheng 发表于 2012-7-12 13: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点,可以要求外部机构作判定
任性的孩子 发表于 2012-7-14 10: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yihaode2000


   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1/3,请问这是有明文规定的吗?
全球华人 发表于 2012-7-14 14: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1/3,请问这是有明文规定的吗?
青岛李忠 发表于 2012-7-15 11: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计量器具产品说明书 计量检定规程 或计量校准规范 填写一份计量器具校准结果确认表
若校准结果符合以上确认文件的要求,那么你就可以认可校准结果,并粘贴合格标识 正常使用
mqc05 发表于 2012-7-15 23: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判定只需要进行确认,主要看仪器是否在技术要求范围内,根据情况看自己是否需要修订。
路云 发表于 2012-7-16 06: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青岛李忠
根据计量器具产品说明书 计量检定规程 或计量校准规范 填写一份计量器具校准结果确认表
若校准结果符合以上确认文件的要求,那么你就可以认可校准结果,并粘贴合格标识 正常使用青岛李忠 发表于 2012-7-15 11:38

符合这些文件要求的计量器具,也不一定能张贴计量确认合格的标识,关键是看是否符合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详细资料可以参阅GB/T 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第7.1条(计量确认),以及标准中的图2(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和附录A(计量确认过程概述)

王卫东 发表于 2012-7-16 07: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采用的与使用部门共同进行确认的方式。关于校准结果目前不少客户希望给出校准结论
青岛李忠 发表于 2012-7-17 09: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路云
谢谢路云 我看了相关的资料 获益匪浅 又学习了很多知识
路云 发表于 2012-7-25 05: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王卫东
我们采用的与使用部门共同进行确认的方式。关于校准结果目前不少客户希望给出校准结论。王卫东 发表于 2012-7-16 07:07

校准通常是不给出符合性结论的。如果客户要求给出校准结论,则必须提供符合性的判据,并在《委托合同》中注明。如果是依据国家现行有效的检定规程作为判据,计量技术机构又具备开展该项目的检定资质,则可依据检定规程的要求直接进行检定,出具《检定证书》。


velico 发表于 2012-7-25 14: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urebluesky
测量要求通常只有器具的使用部门才知道,计量部门是不知道的。但器具的使用部门又不具 ...
路云 发表于 2012-7-7 17:51

这个回复对我来讲实在是太有用了,一直不知道设备的允许误差范围该怎么选定,现在终于明白了,十分感谢!
guofangxu 发表于 2020-5-19 15: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12-7-7 17:51
回复 5# purebluesky
测量要求通常只有器具的使用部门才知道,计量部门是不知道的。但器具的使用部门又不 ...

请教:"某弹簧压缩5mm时的力要求在20N~25N,将这一测量要求转换成另一种相对形式的表达方式就是22.5N±22.2%,", 22.2%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7-20 2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