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压力] JJG49-2013与JJG52-2013是否应该重新定义一下示值误差与轻敲位移

[复制链接]
wrq51 发表于 2013-12-18 10: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JJG49-2013与JJG52-2013 即将开始实施,我觉得虽然有所更新,但是进步不大。关于示值误差的规定:“轻敲前、后被检压力表示值与标准器示值之差即为该检定点的示值误差”。关于轻敲位移:“轻敲位移是在示值误差检定时进行,同一检定点轻敲压力表外壳前与轻敲压力表外壳后指针位移变化所引起的示值变动量即为压力表的轻敲位移数”。从规程理解,轻敲位移是一个绝对值,没有正负,这就导致了检定记录中无法看出被检表轻敲前示值,无法判断被检表轻敲前示值误差,那“最大示值误差”也就无从判断。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法:方法1:在检定记录中增加轻敲表壳前被检表示值一栏,那就可以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增加了原始记录的工作量;方法2:重新规定一下“轻敲位移”,既然是位移就应该有方向,要有正负,比如说轻敲位移等于轻敲后示值减去轻敲前示值,那么轻敲前示值不用记录在记录表上我们也能推算出来了。   
   况且,我觉得 JJG49-2013记录中“检定点各次示值的平均值”与“示值误差”没有多少关系,但会是让人习惯的认为“示值误差”是“检定点各次示值的平均值”减去“标准器压力值”得来得,会有所干扰,这里的“示值误差”仍然应该是“升压及降压轻敲前、后被检压力表示值与标准器示值之差的最大者,即四个值的最大的那个示值误差。这要从记录上看出“示值误差”的来源真是太累人了,因为轻敲前的很不好判断。所以我觉得真应该再统一重新规定一下。本来是一件大家都明白、很简单的事情,最后弄了这么复杂,作为检定员在实施过程中真的很苦恼。
  这是个人的一点愚见,请各位专家老师指教!
路云 发表于 2013-12-19 21: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3-12-19 01:49 编辑

1、新规程第7.3.3条d)款规定了要读取轻敲前、后的示值并记录,但附录中的检定记录表格式却又没有轻敲前数据记录的位置,所以说该表格不适用。既然进程示值误差轻敲前示值误差轻敲后示值误差,那么就应该完整的记录下轻敲前、后的读数;

2、规程第7.3.4条对“回程误差检定”是这样描述的:“回程误差的检定是在示值误差检定时进行,同一检定点升压、降压轻敲表壳后被检精密表示值之差的绝对值即为精密表的回程误差。”从这段描述看,这不是回程误差,而是轻敲表壳后的进回程差(表达式为:进回程差=|轻敲后的进程示值-轻敲后的回程示值|)。回程误差的计算公式应该是:回程误差=回程示值-标准值

 楼主| wrq51 发表于 2013-12-20 10: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路云
我对你的第2条有点不赞同,回程误差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回程误差:在相同条件下,被测量值不变,计量器具行程方向不同其示值之差的的绝对值。注:回程误差也称滞后误差。回程误差并不是回程示值-标准值。     规程第7.3.4条对"回程误差的检定是在示值误差检定时进行,同一检定点升压、降压轻敲表壳后被检精密表示值之差的绝对值即为精密表的回程误差。”规程对回程误差的规定还是很明确的,即“同一检定点升压、降压轻敲表壳后”示值之差的绝对值为回程误差,规定了是轻敲表壳后,这样已经很好理解了。
tigerliu 发表于 2013-12-20 11: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观点我也比较认同,示值误差的规定:“轻敲前、后被检压力表示值与标准器示值之差即为该检定点的示值误差“,既然轻敲前的误差也作为示值误差的一种,那么就应该在原始记录上反应出来;至于JJG49-2013中的平均值,也是有些让人茫然,既然示值误差是检定结果中误差最大的那个,那么平均值又是干什么的呢
tianlove 发表于 2013-12-20 16: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JJG49-2013中的平均值,用平均值计算更加准确,为什么要检定两个行程呢?就是为了取平均值。

回程误差就是同一检定点上 上行程点减去下行程点。
路云 发表于 2013-12-20 22: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3-12-20 02:49 编辑

回复 3# wrq51


您的思路完全是跟着规程走的,前提就认为规程的描述都是正确的。如果您所说的情况叫“回程误差”,那回程示值减去标准值叫什么?“滞后”这一指标术语来自传感器,施加同一大小的参量(力值、压力或重力),同型号、同规格的两个不同的传感器,其输出信号的大小都是不同的,没有标准值。所以对传感器而言,最大“进回程差”就是“滞后”,或者叫“滞后误差”,没有听说叫“回程误差”的。


JJG139-1999《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JJG157-2008《非金属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JJG475-2008《电子式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JJG144-2007《标准测力仪检定规程》、JJG 1063—2010 《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JJF1134-2005《专用工作测力机校准规范》等,都无一例外的将这一指标称为“示值进回程差”或“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而JJG3912009《力传感器检定规程》称其为“滞后”,JJG6692003《称重传感器检定规程》称其为“滞后误差”。JJF1011-2006《力值与硬度计量术语及定义》第2.28条对“滞后(hysteresis)”这一术语是这样描述的:从零符合开始,对测力仪(或称重传感器)施加递增符合至额定负荷,再从额定负荷递减到零负荷,由此得到相同负荷点变形读数值的差值的最大值。有时又称“进回程差”(reversibility)我没有见到哪部名词术语解释将“滞后”或“滞后误差”称为“回程误差”的,我也不知道您所说的“回程误差”的定义是引自何处。

 楼主| wrq51 发表于 2013-12-21 23: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路云
   你说的对,正式的名词术语中我也没有见过“回程误差”的正式解释,但是你说的“回程示值减去标准值”不就是回程的示值误差吗?回程的示值误差不还是示值误差吗?那绕来绕去还有什么意义。我们要理解规程的真正目的,而不是去抠字眼。弹性元件式压力表的弹性元件(弹簧管)受力发生形变后,可能会因为产生弹性疲劳,回程的时候在同一负荷点无法恢复原位,产生了“滞后”,这跟你列举的那些规程里的原理可能差不多,所以要规定“回程误差”这个指标,目的就是要判定出弹性元件的弹性疲劳是否严重,可能这个名词说得不恰当,但是只要统一了、规定清楚了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
    我所要说的不是回程误差的问题,是“示值误差”与“轻敲位移”的问题,具体看上面。我觉得检定规程就是要用最简单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把要表达、要规定的要求全面的表达出来,而不是绕来绕去,让实施者在下面猜疑、困惑,这样有意思吗。作为为检定员,就算你有更高明、更科学的方法,检定必须执行检定规程。所以我觉得编写规程的一定要慎重,不然一经出来会害苦很多人。
路云 发表于 2013-12-23 23: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13-12-23 03:09 编辑

回复 7# wrq51
“回程示值减去标准值”不就是回程的示值误差吗?回程的示值误差不还是示值误差吗?那绕来绕去还有什么意义。...
wrq51 发表于 2013-12-21 03:46

怎么是绕来绕去呢?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回程误差”实际上也就是“回程示值误差”的简称,既然承认其有道理,就应该为其正名。“示值误差”分“进程示值误差”和“回程示值误差”,我们通常所说的“示值误差”一般都是指“进程示值误差”。既然规定了回程误差的要求(注:不是规程里所说的“回程误差”,规程上所说的“回程误差”实际上是“进回程差),那必定是有它的用处,否则的话只需检“进程示值误差”、“进程示值重复性”和“进程轻敲位移”三项指标即可。据我所知,并非所有计量器具都只是使用进程示值,有的计量器具需要使用回程示值。如:检定金属洛氏硬度计的初试验力,就需要检施加主试验力之前和卸载主试验力之后的同一力值(10kgf),前者需要用到测力仪的进程示值,后者就需要用到测力仪的回程示值。

正是因为规程中将“回程误差”与“进回程差”混淆,才会造成人们理解上的偏差。如果将其更名为“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再结合检定操作过程的描述,我估计没有人会误解。我也问了几位从事力值、硬度、扭矩专业的同事,大家都有同感,觉得规程中的“回程误差”与定义不符。而规程中的“示值误差”却不分进程还是回程,统统曰为“示值误差”。实际操作中也确实检了回程,而且要求记录,但后面附录中的原始记录表格格式样张中却没有回程数据记录的位置。

假如客户要求出具的《检定证书》分别给出“进程示值误差回程示值误差”,以便对以前的测量数据进行修正,和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的风险进行评估,这份《检定证书》该如何出呢?

质检新手 发表于 2013-12-24 19: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了,规程中的回程误差实际是进回误差。原始记录格式可以自己设计,不必拘泥于规程。
LHJ 发表于 2013-12-26 19: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如取消回程示值误差,回程误差就是回程示值—进程示值,均采用轻敲后的示值
路云 发表于 2013-12-26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LHJ
进程示值又不是标准值,怎么能说是回程误差呢?这分明是进、回程示值之差嘛,名副其实的“进回程差”,为何非要叫它“回程误差”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4 19: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