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xp

[角度/平直度] 关于平板平面度,论坛的那个平板计算软件节点为7的时候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6 14: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22、23楼两个帖子,我们应该对说做不一、口是心非两个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同样一个人在22楼不屑一顾的讲什么“重复点到底是多少个没有必要去数,也没有必要去关注,有人愿意数就去数吧”;但转眼到了23楼就否认重复点非14个,“其实只有13个”,楼上某位确实说做不一啊,至于得出13个的结论,本人认为是无聊的。重复点的数量是要考核其变动量的,具体到这个问题,楼上某位肯定无法否认变动量是14个,那么将重复点说成14个是完全没有错的,毕竟中间点(d4)分别与横、竖两条中线两两重复,该点肯定有两个变动量,为此,讲重复点是14个又有什么文章可做,有什么漏洞可钻呢?所以,本人讲楼上某位态度不端以及极不讲究是有其前因后果的。

     楼上某位所谈到的“只要d4点的重复测量变动量大于被检平板平面度最大允差的1/6,其它的重复点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估计应该是把了,应该是“只要d4点的重复测量变动量大于被检平板平面度最大允差的1/6,其它的重复点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没关系,笔下误而已,与“全世界的人”以及什么“小学生”扯不上边,在此同时提醒楼上某位,嘴上少些尖酸刻薄!你素质确实不高。另外只看d4点的重复测量变动量,不再顾及其余多数的重复测量变动量也是非常错误的。所以,不应该也被必要人为增加重复点。

     关于重复点测量结果不同数值取值的问题,应该并不像楼上某位轻描淡写的“随便取哪个值都行”,毕竟“随便”不是科学态度;“取两个值的平均值”的说辞,也是无根无据的想象,毕竟只有测量过程中各截面两次测量后取其各位置的平均值,确没有对最后测量结果数值取平均值的事情,这不是什么“最佳”,是凭空想象的误导。

     那么重复点测量结果不同数值取值的问题到底应该如何来处理呢。1990年的安徽某地JJG117-1991规程审定会上,参审人员详细的讨论了这个问题,在对平板测量进行了详细的误差分析后(无电子版也就不上传了,可参看http://www.gfjl.org/viewthread.php?tid=169487&extra=&page=4),大家一致认可的就是,测量结果不同数值只取对角线截面的数值,其余截面的重复点测量结果数值只在考核变动量时使用,与最后整个被检表面的平面度结果无关;对角线布点方式,除四边线外,不出现横、竖线相交(重复点)的情况,所以,JJG117-1991中图C,没有竖直中线,为11线49点,并将此意见写入审定会意见(20余参审人员签字),上报国家局,并在技术档案中备案(无电子版,也不合适的原因,就不上传了)。1993年的四川某地全国宣贯会上,上述意见被宣贯,200多学习人员接受了培训;2003年的福建某地JJG117-2005规程审定会上,参审人员看到了13年前的审定会书面意见,一致通过了JJG117-2005规程中的图(a)和图(C);2007年河北某地的JJG117-2005规程全国宣贯会上,仍是按上述意见进行了宣贯,宣贯结束后的纸面考试中,近200人,无人提出异议。

     现在JJG117-2013规程提出的图(a)和图(C),违背了不出现横、竖线相交(重复点)的意见,增加了竖直中线,人为增加了重复点,也给重复点测量结果不同数值取值造成了困惑,这是对前人付出辛勤劳动的不尊重,所以是完全错误的。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细谈也不方便,其中一个原因,个人认为:JJG117-2013修订规程的7人中,其中有5人是非几何量计量专业人员,其它2人不清楚从事何种专业,另外,这7人中,没人参与过对JJG117-1978的修订,也没人参加过1990年的安徽某地JJG117-1991规程审定会,所以规程的延续性确实出现了问题。谈到上述这些,楼上某位什么“遗漏”为“关键错误”,又讲不出任何可信的理由,也就只能是瞎讲一气了,所以,谈论技术问题要避免口无遮拦、信口开河。

     楼上某位在重复点取值问题上的“其实很简单”、“随便取哪个值都行”、“最佳方法...平均值”以及什么“平差处理”,就不多谈了,大家去思考好了。

      JJG117-2013规程中存有的一系列问题,只要方便,我会在今后的帖子里陆续来谈
发表于 2014-2-6 15: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24楼的某位,终于讲出“对角线不是测量方法而是平面度检测时的一种布点形式”这样的话语,这相对其过去的一个帖子就出现了60余个“方法”字眼,应该是巨大的、无以伦比的进步。

      对角线不是测量方法,只是一种布点方式,但对角线评定方法还是有的(近似方法,非最小条件方法)。对角线布点方式也俗称米字线布点,这“米”字的写法及笔画大家都清楚,个人观点,JJG117-1978、1991、2005、2013规程中的图(a)、图(b)、图(C)都是对角线布点,也都是米字线布点,即使没有中线,但中线的各点都捡到了,为了一个米字的笔画去增加一条竖直中线,明显就是抠字眼,抠笔画,如果这样抠的话,那2013规程中的图(C)岂不成了非米字线布点?把学识用到正地方的好!

      对于一个基本上为空贴的24层,就回复上述内容吧,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发表于 2014-2-6 17: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洋洋洒洒的几篇大作除了指责和挖苦,技术内容空无一物,本人不屑一顾。前人的成果是不可否认的,但把规程的修订换版工作视为“随心所欲地的给以简单的复制粘贴修改,而且将某些正确的东西修订为错误的东西”,认为修订换版只需要对“绝大部分做编辑性修改就可以了”,诬蔑新规程修订班子“为了突出是修订,把不该改的正确东西也给以改掉,甚至是‘口是心非’的修改”,是不是也太小视他人的工作成果了?难道说这种倾向就是你认为的“好的倾向”?死抱住旧版规程公式6的系数1000和布点图遗漏中间一竖截面线的错误不放,反诬“将某些正确的东西修订为错误的东西”,可能只有老师你自己吧?坚持就坚持吧,没有人阻挡你的坚持,但请不要误导他人,错误的东西终归被正确的东西所纠正了。
发表于 2014-2-6 18: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间的一横一竖无论如何也不能不检”的理由,我已经讲的够清楚了。别的道理勿需多言,仅就“国家平面度误差检测基础标准的规定”、“对角线布点形式统一的测量基准就在中心点”这两个理由,还不够说明“中间的一横一竖无论如何也不能不检”吗?
  关于“重复点测量结果不同数值取值的问题到底应该如何来处理”的问题,我也说的够明白了,“在满足重复测量变动量限制的基础上取哪个值均可,必要时取平均值或平差处理”。1990年的安徽某地JJG117-1991规程审定会上,参审人员一致认可“测量结果不同数值只取对角线截面的数值”,这并不违反上面的原则,可认为是业内一个“惯例”。“其余截面的重复点测量结果数值只在考核变动量时使用,与最后整个被检表面的平面度结果无关”,这恰恰验证了上述原则的正确性,取哪个值均可。
  “对角线布点方式,除四边线外,不出现横、竖线相交(重复点)的情况”,这也正是当时大家认识的不足,忽视了“对角线布点”的定义,忽视了增加作为统一测量基准的中心点重复测量次数的必要性,忽视了把中心点的变动量作为重点考核的作用。现在看来,当时基于对竖直中线的认识不足,JJG117的1991和2005版图C中没有竖直中线的的确确是一个疏漏,今天当大家认识到中心点的重要性后,新版规程对图a和图c补充中间那一竖关于订正也就是必然的正确之举了。
  另外,别的深奥的道理不必多讲,我们还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既然你承认图b中间的一竖是重要的,是正确的,只要再认真考虑一下它为什么正确就行了。你可以想想图a和图c没有必要存在中间那一竖理由是什么,那么你可以用同一个理由再想一想,图b的那一竖也就更没有存在价值了。
  老师小视了新版规程修订班子,认为那七人都是外行,都是小人物,都是没有参加过“1991规程审定会”的新人,殊不知中国有两句古训“长江后浪推前浪”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小人物和新人虽然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的确比我们强。外行一旦入了本行也一定会成为内行,且会用另一个思路来审视本行的旧规,发现本行长期以来的错误,这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吧。
发表于 2014-2-6 18: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xqbljc

  不必纠结于过去的方法和形式之争,旧账新算并不说明你的观点正确。对角线的确不是平面度误差的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是“节距法”,用国家平面度误差检测的基础标准GB/T11337给出的平面度检测方法科学分类方法来说就是“间接测量法”中的“水平仪法”和“自准直仪法”。在GB/T11337中给出的平面度检测“测f布点形式”就包括了对角线布点形式。我认为,说布点形式是布点方法其实也未尝不可,但如果说“布点方法”是“测量方法”那就的确大错特错了。因此,不要纠结于“形式”和“方法”,而要看本质,对角线在平面度检测的第一步中本质是“布点”而不是“测量”。
  “对角线不是测量方法,只是一种布点方式,但对角线评定方法还是有的”,这句话老师说对了。平直度检测要分三部曲进行,第一步就是“布点采样”,平板检定的布点形式(或方法)推荐了“对角线布点”但并不反对其它布点形式,例如“网格布点”。第二步是统一测量基准,旧版规程给出了统一测量基准的表A.1至表A.8示例,新版规程为表C.1至表C.8。第三步为平面度误差评定,评定必须按规定的评定基准进行。三部曲的完整集合才可称为平面度误差的一个检测方法。
  平板平面度评定推荐以对角线平面为评定基准,通过上述8个表的计算已经达到了以对角线平面为基准的检测结果,所以可以直接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作为平面度误差。但GB/T11337规定,定义的平面度误差应是以符合“最小条件”的“最小包容平面”为评定基准评定出来的结果,因此当因检定结果产生计量纠纷时,就必须按“最小包容平面”为评定基准重新对平板检测数据评定。评定方法见新版规程的C.2.2条给出的“旋转法”示例,当然并不仅限于“旋转法”,还可以用“图解法”、“解析法”等等评定方法评定,但评定基准必须是最小包容平面。
发表于 2014-2-6 20: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楼上某位态度不端、学风恶劣的人,最正确的处理方式就是:不屑于搭理。
发表于 2014-2-7 00: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xqbljc

  有理讲理,有据说据,技术讨论中无论对错各人都应该充分发表个人的观点,以提供给大家共同研讨,没有必要恶言秽语地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这种攻击性用语严重违背中国人“和为贵”和“与人为善”的基本道德准则,更不是从事计量工作几十年的长者风范。谁的“态度不端、学风恶劣”有目共睹,勿需自己表白,也勿需反诬别人,大家只要回头看看本主题帖的各回复帖,自然就可以得到结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4-30 13:52 , Processed in 0.0286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