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数据] 粗大误差是否该记录

[复制链接]
随风飘扬 发表于 2014-1-30 09: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有人习惯将数据记在一张纸上将粗大误差剔除后再填写原始记录,原因是粗大误差不应填写在原始记录中,你认为这样做有道理吗?
lhy118 发表于 2014-1-30 14: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据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第7.10条款“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的要求,原始记录必须是产生当时记录的,并能按特定的任务分类识别,不能事后追记或补记,也不能以重新抄过的记录代替原始记录,因此上述作法是不严谨的。如果怀疑原始数据中有异常值的话,可采用统计判别法进行判别,如果有异常值值的话,可按照自己的程序文件中有关规定进行剔除。
另外,现在粗大误差这一概念已经基本上不使用了,如果从误差的性质方面来分,现在只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在以前的误差理论里,才还包括粗大误差这一概念。
董工(F) 发表于 2014-2-1 13: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上述作法是不应该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2-1 18: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赞成2楼说法,“原始记录必须是产生当时记录的,并能按特定的任务分类识别,不能事后追记或补记,也不能以重新抄过的记录代替原始记录”,“如果怀疑原始数据中有异常值的话,可采用统计判别法进行判别,如果有异常值值的话,可按照自己的程序文件中有关规定进行剔除”,统计分析和剔除过程产生的记录也需要作为“原始记录”加以保存。
  通过测量所得到的被测量实际结果称为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无论是正常值还是异常值都改变不了测量结果的本性。误差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差。现在测量误差如果按其性质分类仍然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类。已知误差大小或规律而可以剔除的误差是系统误差,不知大小无法剔除而具有统计规律的误差是随机误差,严重歪曲被测量值的误差就是粗大误差。
  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结果因其严重歪曲了被测量值而必须剔除,请注意剔除的不是粗大误差而是整个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结果(异常值),测量者不能将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结果报告给顾客。含有系统误差的测量结果可以利用修正值、修正系数或图表加以修正,修正的目的是剔除系统误差,不是剔除整个测量结果,可以根据被测量的计量要求严格程度,将修正了系统误差的测量结果报告给顾客或直接将含有系统误差的测量结果直接给顾客。含有随机误差的测量结果既不能剔除误差,也不能废弃整个测量结果,而是将含有随机误差的测量结果当作被测量实际大小报告给顾客。
  2楼所说“现在粗大误差这一概念已经基本上不使用了”,其实误差的分类仍然是按性质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三类,只是在不确定度评定中不使用“粗大误差”这个概念,而不是在误差分类中淘汰了“粗大误差”这个类别。因为,不确定度评定的对象是测量结果,由上所述,测量者给出的测量结果是剔除了“异常值”的,给出的测量结果将不再含有粗大误差。各种因素造成的误差或允许误差是产生不确定度的因素,因此给测量结果引入不确定度分量的因素就只能包含有系统误差或随机误差两种。
 楼主| 随风飘扬 发表于 2014-2-4 16: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2#、4#的回答!
长度室 发表于 2014-2-7 14: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惯归习惯,但应该知道这是不应该的。记得前年准备计量师考试时,教材上还将这种事后重新抄写数据的行为作为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我们上学时老师教我们的还严厉,像能用物理判别法剔除的异常值也要在划改的旁边写明原因,如电压变化、读数错误等。
lhy118 发表于 2014-2-10 13: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hy118 于 2014-2-10 14:07 编辑

回复 4# 规矩湾锦苑


    从最新的计量基础知识和《一级注册计量师基础知识和专业实务》上都可以看出,误差按性质的话只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至于粗大误差只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或过失导致的错误的测量结果,不能正确的反映测量过程,理应被踢除的,它不属于测量误差的定义范畴,尽管后缀也是误差两个字,那是由于以前错误的认识导致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2-10 16: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lhy118

  首先感谢老兄对我的回复。我认为误差理论已经是较为完善的理论,在误差分类方法中,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最重要的一个分类方法就是按测量误差的性质来分。误差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误差大小或规律已知而可以剔除的是系统误差;误差大小未知无法剔除而具有统计规律的是随机误差;严重歪曲被测量值的误差就是粗大误差。三种误差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粗大误差正因为是测量过程中的错误或过失所产生,导致产生严重歪曲了的测量结果,才导致误差的数量级特别大。
  测量者将删除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结果, 即粗大误差产生的错误测量结果一般不会报告给送检者,因此JJF1059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时必然不会有粗大误差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而只考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导致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老兄说“错误的测量结果,不能正确的反映测量过程,理应被踢除”完全正确,但错误的测量结果也是或曾经是测量结果,不能否定错误测量结果作为测量结果的属性。误差理论证明所有的测量结果均有伴随自己的测量误差形影不离,错误的测量结果同样必然会有自己的测量误差相伴随,与错误的测量结果相伴随的测量误差就是粗大误差。因此,若如老兄所说,最新的计量基础知识和《一级注册计量师基础知识和专业实务》对误差按性质分类只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而不包第三类含粗大误差的话,我认为作者一定是遗漏了粗大误差,或者是把不确定度评定中只分析随机效应和系统效应产生的两种误差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与误差按其性质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三大类当成了一回事或搞混淆了。
lhy118 发表于 2014-2-17 10: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了看前辈的观点,但还是有一个疑问,就是前辈的观点中是否忽略了对测量值的一个前提。并不是任何一次测量的结果都叫测量值,那些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或过失导致的错误的测量结果只能叫做异常值,并不能算是测量值,也就不存在粗大误差了;
风吹石 发表于 2014-2-17 11: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实际校准检定过程中,标准跟被检还真的有个“磨合期”,校准人员应该先测量几个值,观察一下变化情况,并做适当的调试,不要急于记录。等到基本稳定后再开始记录数值,这样一般不会再出现异常值的情况。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14-2-17 11: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风吹石


    风大哥说的很严谨。真正的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fogeking 发表于 2014-2-17 12: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积累经验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2-17 13: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lhy118

  “那些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或过失导致的错误的测量结果只能叫做异常值”完全正确,但异常值仍然是通过测量得到的,也是测量结果。9000标准给“产品”的定义是“过程的结果称为产品”,而无论是期望的还是不期望的,例如工业生产的废品以及“三废”就是不期望的“产品”。测量过程也是过程,测量过程的产品就是测量结果。同样测量结果有期望的和非期望的,“异常值”就是测量过程非期望的产品或测量结果,只不过应该判为“废品”加以剔除。这个作为废品的测量结果也有自己的“误差”,异常值的误差就是“粗大误差”,就是因为误差过大,异常值这个“产品”也才能够被判为“废品”。
  10楼风超版指出了对于异常值的处置办法,这是非常正确的,也是测量者应该做的。测量者不能将自己的“废品”提供给“顾客”,因此应该设法避免“废品”的产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6 09: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