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质量] 定量包装(质量)不确定度分析

[复制链接]
owne1011 发表于 2014-6-6 15: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定量包装(质量)不确定度分析的模型应该是:净含量=总重-皮重  还是  样品偏差=实际净含量-标注净含量
不确定度的模型应该选哪一个啊
总重跟皮重的不确定度分量是不是一样的?
有哪些分量啊?
xueting36 发表于 2014-6-9 11: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楼主大概是要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测量结果当然是净含量,而JJF1070编制时已经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考虑,包括计量器具的选择,样本量等都进行了考虑,所以,只要按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测,应该是没问题的,记得有资料介绍编制规范时,是按u=95%来考虑的。
如果楼主是为了计量考核的话,主要考虑1、测量总重时计量器具所带来的分量,2、测量皮重时计量器具带来的误差,3、皮重抽样数量带来的误差,4、单次测量引入的分量,实际工作中我们对样品都是一次测量(用A类评定)
其实评定净含量和样品偏差都是一样的,数学模型没有不同,正是净含量的误差才使样品偏差有误差,公式变形后   样品偏差=总重-皮重-标注净含量,微分时标注净含量是常数,所以灵敏系数两者完全相同。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9 15: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owne1011

  测量模型应该根据被测量的定义或测量方法写出。JJF1070的4.3.1条规定的净含量要求是:标注净含量与实际净含量之差。因此,净含量的初始测量模型应该是:单件净含量偏差=实际净含量-标注净含量。
  但实际净含量并不是直接测量获得的,测量模型必须推导到不能再推导为止,即推导到直接测量的参数为止。实际测量中是通过测量总重(毛重)和皮重相减而得到,因此将实际净含量=总重-皮重代入初始测量模型进一步推导可得最终测量模型:单件净含量偏差=总重-皮重-标注净含量,可写成J=Z-P-B。
  测量模型中三个输入量应该有三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正如2楼所说,B是标注的净含量,是规定值,是常数,不是测量得到的,因此没有不确定度分量之说,也就只有Z和P两个输入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了。
  在分析输入量Z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时,所用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特别是示值允差)引入的分量至关重要,不可以遗漏,另外人员估读、环境条件等的影响最后也要考虑,哪怕是可以忽略不计也应该在报告中提及。分析输入量P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与分析Z引入的分量方法和过程完全相同。两个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再乘以包含因子kp即可得到扩展不确定度Up。根据5.2条要求,应该取p=95%。
  当检验定量包装批量商品净含量时,应该按JJF1070的4.3.2的表4第2列规定的抽取样本量抽样,上述测量模型并未改变,但在分析不确定度分量时应考虑样本量n引入的不确定度子项,这个子项可以用重复性实验获得。注意单件净含量的不确定度没有这个子项。
  JJF1070给出了选择的测量方案的不确定度要求,没有给出具体选择什么品种规格型号的衡器,那么经过评定得到不确定度后如何判定所选的衡器是否满足定量包装检验的要求呢?这就是5.2条规定的U95≤0.2T,即U/T≤1/5,1/5是三分之一原则U/T≤1/3根据定量包装测量的误差风险所选择的<1/3的值。其中T是表3规定的控制限(即允许短缺量)。
weiran915 发表于 2015-2-2 14: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明白,正好学习了,谢谢
yeoman 发表于 2019-7-20 10: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5 07: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