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计量所是事业单位.应该不应该财政拨款

[复制链接]
cxtjk 发表于 2014-6-8 20: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计量所是计量检定机构,国家有收取计量检定费这一项.现在技术监督局是行政单位,是财政拨款单位!
计量检定费包括人员工资和基准维护,计量所.应该不应该财政拨款?还有请问县级计量所是不是独立核算单位?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8 22: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改革发展方向本人对“计量所”发展的前景估计如下,仅供参考:
  强制检定这一块属于政府行为的要求,非强制检定和校准属于企事业单位的要求,谁提出的要求理应谁“掏钱”。因此政府的要求应该由政府拨款,企事业单位的要求由需求单位付费。各级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的经费由上级政府拨款,再由各级计量行政管理部门按所辖区域企事业单位申报的强制检定品种和数量向在本区域内执行强制检定的“计量所”拨款。因此,各级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把好本区域强制检定审批关,防止企事业单位把该自己付费的报成国家付费,防止“计量所”弄虚作假“吃空饷”。其余非强制检定和校准这块应该由“计量所”按市场行为向送检单位收取检定费用。
  另外,县级计量所是不是独立核算单位要看当地实际情况,有些地区已经开始整合计量资源,向大中型计量技术机构或计量检测企业集团发展,县级计量所已成为地市级计量院(所)的分支机构或派出机构,不再是独立核算单位,但也有更多地区的县级计量所仍然是独立核算单位,但其竞争力明显越来越差,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xqbljc 发表于 2014-6-9 08: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cxtjk


    计量院、所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是事业单位,但事业单位的情况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其中有国家全额拨款的,有差额拨款的(包括表象为差额拨款,实则拨款根本没有或因种种原因无法到位的),还有通过不正常关系,为企业自筹自支的。总之,是一片乱象。

    某些国家全额拨款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因不能或不敢发奖金或称效益奖的,在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定编定性阶段,已经向有关部门文字报告要求,改制为差额拨款(所谓的公益二类)。所以,在目前这样单位性质混乱的状况下,“计量所.应该不应该财政拨款?”的问题,应该讲目前阶段很难给以讨论。

    所谓的强制检定,还是老计量法的提法,其在某些方面的界定应该讲并不清晰,甚至被人为的扩大。另外“强检”类同于商检法中的“法检”,而“法检”目录中,绝大部分计量器具是不包括在其目录中的。另外,所谓的“强检”是政府的法规要求,但也是基层部门、单位的守法义务,所以,很难以简单的“谁掏钱”来处理。如果防止“计量所”弄虚作假“吃空饷”,那基层部门、单位的“滥竽充数”又该如何防止呢?

    县级计量所是不是独立核算单位的问题,应该讲现在一般情况还是的。但上缴、私留及某个时期的大财政,又好像不是。“分支机构或派出机构”应该讲只是个别现象,没人愿意多背包袱的。在某个时期,有些省甚至在调研县级计量所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存在”都成了问题,如何来谈“独立核算单位的问题”呢?

    楼主提出的问题时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改革的难点,或“攻坚战役”,不可以信口开河,凭想象乱讲一气的,我们身处当中,都说不清,理还乱,非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局外人就能讲清楚吗?
djl 发表于 2014-6-9 10: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放地区与内地可能有所区别吧
xqbljc 发表于 2014-6-9 11: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djl


    “开放地区与内地可能有所区别”,这个应该也确实有,把这个事情也考虑在内,那就更是“乱象丛生”了。
 楼主| cxtjk 发表于 2014-6-9 13: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的见解都很独到啊
冬日暖洋洋 发表于 2014-6-9 15: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cxtjk

真的是出入行哦,你莫非觉得每个地方的所有计量所都是全额拨款的好吗?全额拨款的单位有相当大的弊端,如果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有人愿意执行这样一个标准吗
 楼主| cxtjk 发表于 2014-6-9 21: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冬日暖洋洋


   全额有保障啊,现在如果校准被人家抢走了,没法活了,而且现在取消垂直了,全额有利于人事调动,可以方便地调到其他部门去啊
天圆地方 发表于 2014-6-9 22: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规矩湾锦苑
我对你的看法有一点不敢苟同,哪就是计量所执行强检不收费,同时执行校准按市场规律办收费。如果是这样,我认为计量所的改革是彻底的失败,根本就没有触及到改革的根本。检定(就是现在的强检)当然包括建立基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等这些事情本就是政府必须要管的纯社会公益性,所以政府既然建立了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就只能执行这个,这是属于“政府部门”,这在国外可就是属于公务员的啊。校准是纯市场化的行为,属于企业经营性质,现在“政府部门”又要来承担这个企业职能,这合理吗?所以,检定收费不收费等等,其实这些我觉得根本就是不是计量所改革的核心问题,以上说的我觉得才是计量所改革的核心和实质,只有对这个部门先彻底的   定性   定职, 我觉得才是抓住了改革本质,只有先理顺了身份,其它的一切事情都好办。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10 02: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天圆地方

  理论上,谁有需求谁就是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一方必须视顾客为上帝,提供优良产品。而作为顾客应该就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向“销售方”付费购买,这是天经地义的。校准是企事业单位为了自己的产品质量或经营管理的需求,强制检定是政府为了社会安定、安全、和谐、太平,即为了国家治理和发展提出的需求,因此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理应分别向“销售”计量校准服务和“销售”计量检定服务的机构“购买”自己所需的产品(服务性产品)。如果说有人强迫我们必须花钱买什么东西,你一定会说这是强买强卖,因此在未来的计量改革中,政府也不能强制他人一定要花钱买什么服务,政府应该从税收或其它收费中支付强制检定的费用才是合理的。
  政府的职责是管理法定或授权计量技术机构及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合法性、科学性、公正性。要相信只要政府对强制检定付费,企事业单位就一定会踊跃送检,到时候就不会出现不送检的现象。政府反而应该加强监督和审核,防止有单位和部门将非强制检定的冒充强制检定的套取国家经费和“吃空饷”。所以我认为这种改革应该是合理的,有效的。
  当然您说的计量技术机构的“定性、定职”和“理顺身份”也是计量改革的重头戏。如果说对其“定性、定职”和“身份”,我倒是觉得使其逐渐走向企业化是个大方向,技术机构不是政府机构,并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它的职能主要是科研和提供计量服务性产品,这和一般提供硬产品和软产品的其它企业并无多大区别,计量院的国家基准例外。“计量所”作为“企业”身份的分量是非常重的。有点不同的地方是,一般产品生产企业的研究机构同样也有科研任务,只不过计量院所的科研更专业化一些罢了。“计量所”的经费和人才、技术能力局限性太大,现在的局面是路子越走越窄,强强联合走企业集团的发展道路,也许是一条阳关大道。
moonkai 发表于 2014-6-10 08: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规矩湾锦苑


    规版,天圆地方的意思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既要做强检又要做校准和非强检,政府买单业务和企事业单位付费业务两边通吃,他们执行不好。他的意思是路归路,桥归桥,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做强检,不要插手市场化的校准和非强检业务,定位于公益计量,国家全额拨款,服务免费。校准和非强检业务全部交给市场化的计量检定校准公司来做,这样,业务线就清晰明了。国家管强检(免费的),市场化的检定校准公司来做校准(收费的)。
冬日暖洋洋 发表于 2014-6-10 16: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cxtjk


   你这种想法只会回到过去,养懒了一批人。   没有竞争怎么会有提高,你说站在你角度当然是保障好。
   但是国家可能提倡吗
285166790 发表于 2014-6-10 17: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85166790 于 2014-6-10 17:10 编辑

我认为一般的省市级计量所转企比较好,最好能和别的检测业务合并,形成大的检测认证公司。国家保留个别保存基准的计量机构作为事业单位就行了。强制检定的工作政府可以向社会上的检测公司购买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现在机动车检测都市场化了,这个趋势很好,有竞争才有活力,消费者才能以更低的价格得到想要的服务。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6-10 22: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moonkai

  是的,我赞成13楼的观点。计量技术机构的业务是相通的,或类似的,都是干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要说区别那就是人为划分的服务“区域”和“块块”,蛋糕的切法而已。因此,不如彻底放开,国家保留个别保存基准的计量机构作为事业单位,让现有的计量技术机构打破铁饭碗,通通进入市场,谁有本事,谁有能力,政府就可以授权它开展强制检定。这样,政府可以集中精力管理和规范这个计量检测市场,也可以向社会上的计量检测公司购买自己所要求的“强制检定”服务“产品”,强制检定由政府拨款。对于计量院(所)开展的校准和检测业务,作为另一种“产品”在市场“销售”,向顾客收费。这样,有竞争力才有活力,优胜劣汰,强强联合,形成大的计量检测认证公司,促进国家检定、校准、检测、认证事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彻底打破老百姓心目中“计量所”只能检那几个秤砣砣的不良印象。
wjoscar 发表于 2014-6-10 23: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股脑推向市场化,未必是好事儿
LHJ 发表于 2014-6-11 15: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改的很乱,众说纷纭,首先是政府为什么要成立法定计量检定机构,需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干什么?其次是考虑检定费应该怎么看待,是否等同于检定人员的劳动收入?
ydq 发表于 2014-6-11 15: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wjoscar


    你讲的有道理,支持!
 楼主| cxtjk 发表于 2014-6-11 16: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计量被校准捆绑着简直就是收钱出证书的年代
小曾 发表于 2014-6-11 18: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校准一塌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奈。
moonkai 发表于 2014-6-12 13: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校准机构开展校准基本上就是收钱出证书,价格比检定便宜,实际上校准要算测量不确定度,干的活比检定复杂,收费一般要比检定高10-20%,这个是我参加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培训时,省院老师说的。
 楼主| cxtjk 发表于 2014-6-12 15: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校准市场化肯定是失败的
探索 发表于 2014-6-14 07: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县级计量结构的和省、市计量结构区别大了。按楼上的意思、转企后我们肯定集贸市场等公益性的计量工作就不会做了。竟比生存第一位。生存状况更加艰难。
freesrock 发表于 2014-6-14 10: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cxtjk


    我觉得事业单位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减少国家财政的压力,法定计量机构的改革也不例外 一方面简化审批 就会影响检定校准 减少收入
另一方面如果转为公益二类 财政补贴减少 估计只有省级及以上的计量机构有能力存活  省级以下的计量机构 凶多吉少
tc234 发表于 2014-6-16 17: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虽说有强检,但是早晚要划为企业的。历史的规律不是我们能逆转的。看看我们都干些什么,再给企业增加负担,我们在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汽车检测这么重要的机构都能变成企业,计量也这种不关乎国家政权根基的东西,政府更不会坚持下去的。
 楼主| cxtjk 发表于 2014-6-16 19: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不能单单认为是检定便一窝蜂的转企,它除了民生计量外还涉及到量值传递,如果变企业的话机构很多为了钱而扭曲检定的结果,导致最终量值传递失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13 18: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