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角度/平直度] 平尺校准

[复制链接]
renkai 发表于 2014-8-14 20: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的平尺工作面的宽度只有10mm左右,很窄,桥板都放不稳,有没有什么其他好办法吗?
深圳渔民 发表于 2014-9-2 11: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北京量具厂生产一种1m的平尺,铲花的,工作面宽度10mm,高度大概60-70mm,检测方法其实不复杂,把平尺躺下来放在平板上,用准直仪靠上去检,当然,要在准直仪侧面做桥。干过活的都懂的。
精密测量 发表于 2014-8-14 20: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surfaceplate 发表于 2014-8-15 08: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面垂直放置在平板上面并固定好,用自准直仪贴紧工作面测量(桥板上的可以接触的地方镶嵌触点)先测出它的一个工作面的直线度。再放置到精度较高与平尺精度的平板上用量表测出它的两个面的平行度。
精密测量 发表于 2014-8-15 09: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renkai 发表于 2014-8-16 07: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nkai 于 2014-8-16 07:28 编辑

回复 4# 精密测量
是钢制工形平尺,日本进口的,长度为1500mm。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8-17 22: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工作面长而窄的被测表面直线度误差检测,的确因为桥板难于在被测表面上稳定放置并保持每次移动时方向一致,节距法检测直线度误差不太适用。建议使用GB/T11336-2004规定的“直接测量法”中的“光轴法”,或“间接测量法”中的“跨步仪法”或“表桥法”,直线度允差特别小的也可以用“间接测量法”中的“平晶测量法”。
精密测量 发表于 2014-8-18 1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深圳渔民 发表于 2014-8-18 11: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精密测量”的提问,任何测量都是有条件约束的,不把约束条件说清楚,没人能给你适合的测量方法。
 楼主| renkai 发表于 2014-8-19 18: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精密测量

该平尺是日本UNI KEIKI公司生产的,外面盒子上写的精度等级是A级,应该是日本的精度等级吧。问了使用该平尺的客户,他们说是检转台平面度的,将平尺放于被检面上,然后用塞尺塞平尺与被检面之间的间隙,要小于80μm。
精密测量 发表于 2014-8-21 08: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8-21 14: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检测工作面的直线度误差,“桥板并不一定非要放置在特窄形钢制平尺的工作面上方”,倒是可以放置在被测表面的下方或者侧面了?其实在讨论技术问题时不必吞吞吐吐,既然反对“节距法检测直线度误差不太适用”而认为完全可以使用节距法,不妨直接告诉大家桥板不放置在被测表面上方,到底放置在何方,以避免造成自己所说的“信口开河”和“给他人造成误导”的嫌疑。
精密测量 发表于 2014-8-22 14: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8-22 17: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人除了谩骂不知还能不能在技术论坛中谈一点技术问题,无论其人如何挖苦讽刺和谩骂,请放弃其恶意期望,本人是绝不接招的。我只是就技术问题谈论自己的观点,无论对错全盘交给量友们参考,绝不像有的人技术问题上吞吞吐吐,行为上骂骂咧咧。
  3楼的量友已经基本上讲清楚了一个桥板如何在被测表面上放置的方法,这个方法对于较短的窄型平尺是可行的,值得考虑采纳。但楼主的平尺长达1500mm,工作面的宽度只有10mm左右,准确度要求A级,首先企业必须具备1500mm以上的大型精密平板,还需要设法将被检平尺在平板上固定,水平仪的工作方向还需要转90°,测量中如何加力使桥板与平尺稳固接触等都需要加以考虑,难道还不应该说桥板放置在被测工作面上实施节距法检测“困难”吗?本人承认见少视寡,但楼上在讽刺他人“少见寡闻的无知,确实不是一个档次”时,想没想到自己的见识和档次又如何呢?我希望讨论技术问题就是讨论技术问题,不要动赢拿他人取笑,不要动赢就挖苦讽刺和谩骂,请拿出自己的真本事。
精密测量 发表于 2014-8-22 21: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8-23 14: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4-8-23 14:08 编辑

本人非常欢迎对我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我也会尽力对一些我所接触过的领域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我一直认为只有在不同意见充分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才能促进计量科技进步,才能促进个人学习进步,绝不会像有的人那样一遇到不同意见就讽刺挖苦甚至谩骂。我认为在相互探讨和讨论中大家都是平等的,应该友好相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有什么就毫无顾忌的说出来,像绝大多数量友一样我绝对反对在技术论坛中恶意的讽刺挖苦和谩骂。有的人的帖子是不是恶意的,是不是在大行讽刺挖苦和谩骂,明眼人一看便知。本人诚心诚意地建议只知在讽刺挖苦和谩骂上大展其才而在技术问题上却吞吞吐吐毫无个人见解的人,的确应该懂得自己所提出的“三人行,必有吾师”的道理才好。
  我衷心希望有的人收敛一下挖苦讽刺和谩骂的词语和语气,正如其自己所说的“讲点人话”,把自己的才华和科技知识提供给大家,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观点都算是一个贡献。既然有的人对3楼提供的方法很是内行,何不直截了当详细地向楼主和量友们贡献出您的经验,何必仍然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水平仪是各企业常用小角度测量设备,其工作原理必须是在铅直方向测量倾角,因此我说的“水平仪的工作方向还需要转90°”每个人都心中有数,包括楼上自己也并非自己所说的“一头雾水”,也认为3楼方案用节距法必须使用自准直仪不能使用水平仪,何不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告诉大家,他人一再追问才吞吞吐吐并非直截了当告之?
  解决了水平仪不行,必须使用自准直仪后,我在13楼还提出了如何“使桥板与平尺稳固接触”仍未回答。在铅直方向测量,靠桥板和水平仪的自重保持了测量力的恒定,现在是非铅直方向测量,如何保持测量力的恒定呢?直线度误差允差本就很小,测量力和施力位置的变化将影响小角度仪的读数,从而严重影响直线度误差测量结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楼上是否也能直截了当地赐教一二?
  综上所述,我一开始就直截了当指出“因为桥板难于在被测表面上稳定放置并保持每次移动时方向一致,节距法检测直线度误差不太适用”,并“建议使用GB/T11336-2004规定的直接测量法中的光轴法,或间接测量法中的跨步仪法或表桥法,直线度允差特别小的也可以用间接测量法中的平晶测量法”,不曾想遭到了一通讽刺挖苦。现以表桥法为例说明如下:
  自制一个轻便的“表桥”,其结构类似于桥板或正弦尺,只不过可以更窄更薄,两支撑面长和宽分别控制在25mm左右和(2~5)mm,“桥墩”(支撑)高度0.5mm以上即可,“桥面”的厚度视跨距而定,我认为类似于正弦尺的厚度就绰绰有余了(简单说,实际上就是一块长方形铁块中间铣去0.5mm以上即可),在对称中心钻个孔以便安装指示器,表桥侧面安装紧固指示器的螺钉。指示器可根据被测表面直线度允差大小选择百分表、千分表、扭簧仪、电感仪(测微头)、光学计管等等。准备好工具再按GB/T11336给出的测量步骤检测,简单易行,测量成本比买一台自准直仪和大型精密平板低多少就不用计算了吧。
yushiping 发表于 2014-8-25 14: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renkai


    从你的描述来看,应该属于“研磨面平尺”,必须用等倾干涉仪来检定,国家有规程的。如果一般是的平尺可以用平板+指示表测量,然后计算直线度。或者用刀口尺看光隙的方法也可以。
+
longzhen 发表于 2014-8-25 16: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并非只有桥板节距法一种,还有上面各位提到的,“表桥”。如果用节距法也可以用刀口尺与量块配合使用的节距法,都是可以的,只要测量不确定度达到要求就可以
moreface 发表于 2014-8-27 09: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304所 有一种计量器具,我买来的时候叫“刀口尺对板”。

应该还就是窄平面的研磨面平尺
hblgs2004 发表于 2014-8-27 11: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精密测量 发表于 2014-8-28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yushiping 发表于 2014-8-28 13: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精密测量


    国内确实没见过1500mm的研磨平尺。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8-29 00: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再认识一下楼主的平尺:日本UNI KEIKI公司生产的钢制工形平尺长度为1500mm,工作面的宽度只有10mm左右,很窄,桥板都放不稳,包装盒上写的精度等级是A级。之所以购置这个平尺目的是检转台平面度的,使用方法是将平尺放于被检面上,用塞尺塞平尺与被检面之间的间隙,要求小于80μm。
  虽然我们不知包装盒上的标识A级要求有多高,但从使用平尺检测的被测对象计量要求是T=80μm,由此可导出对平尺的计量要求为直线度≤26μm。查我国JJF1097平尺校准规范介于1级和2级之间,我们可按1级平尺的要求来检定它。满足1级平尺要求,即可计量确认为可用于楼主所说的产品检验,签发计量确认合格标识,否则签发禁用标识,不允许使用。
  接下来是对其检定问题。JJF1097规定的检定方法是用分度值0.01mm/m水平仪和桥板采用节距法检定,但正如楼主所说,被检平尺宽度仅10mm左右,桥板无法放置平稳。3楼提出了节距法的另一种放置方法,将平尺工作面垂直放置在平板上面并固定好,用自准直仪贴紧工作面测量的方法建议,但我觉得其测量力的一致性难以解决,所以我提出了不要采用节距法,而用直接法检定或用表桥法或跨步仪法检定的建议,并在15楼提出了表桥法检定的详细做法。不管是不是“信口开河”,也算是可供楼主和量友们探讨中的方案之一,仅供各位参考。
长度室 发表于 2014-8-29 14: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moreface


我们买来的时候它也叫“刀口尺对板”,呵呵。那是检刀口尺用的,跟楼主谈到的不是一回事。
精密测量 发表于 2014-8-29 16: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8-29 22: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饶了一大圈平板加工工艺,说得复杂,煞有介事,其实平尺就分为刮研和研磨两种平尺。所谓的干研、湿研都是研磨加工范畴,有时候湿研和干研并用,湿研后再干研,并不分为湿研平尺和干研平尺。JJG740是对研磨面平尺的检定规定,JJF1097是对刮研平尺的校准规定。就楼主提供的测量允差小于80μm的转台平面度所用平尺,明显用不着研磨面平尺,用刮研平尺足矣,因此我曾建议用JJF1097校准,而不用JJG740检定。
  在6楼我曾经建议“直线度允差特别小的也可以用间接测量法中的平晶测量法”,有人并不认真读贴,不看这句话前面还说了什么,也不看这句话的前提条件,似乎除了挖苦讽刺,并无回答楼主问题的诚意,在指责他人“误导”声中,自己最终还是没有拿出像样的建议来。为了掩盖刻意回避楼主的问题核心,这不,又转移话题去挑剔别人“笼统的讲国内没有见过1500mm 的研磨平尺”的毛病来了。对于平晶法,哪一个量友又会对一个完全不能产生干涉带的表面去用平晶检测呢,这还用得着说吗?本人希望楼上能在否定他人的建议的同时讲点自己的有实际价值的建议。
  至于平晶法,谁都知道分段多少完全是测量的需要,并不会因为分段多就变得没有可行性了,即便需要分成30段、50段也并不影响测量方案的可行性。如果楼上真心询问分段测量的光波技术干涉法的计算公式,我可以不厌其烦地诚心相告,基于楼上除了挖苦火药味外并非真心询问的口吻,也就罢了。不过出于都是本论坛量友的考虑,我还是诚心诚意建议其认真学习一下GB/T11336。本人并不想知道其卖着官式煞有介事的所谓的“推导过程的近似情况”,只知道国家标准推荐的5.4.5条和5.4.4条的公式15。公式15是正式的,非近似的,不需要再推导了。
  尽管有≥200mm的长平晶可用,但楼上一定要用直径100mm的平晶,以至于分段30,给计算工作带来麻烦,我认为其实也没关系。因为就楼上的地位和工作单位而言自己有个计算机之类的东西应该不是问题,利用电子表格自行编个简易程序并不难,只需输入检测数据,计算工作留给计算机完成,用不到一分钟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并不像楼上所说分段数多了就没有可行性了。用不用平晶法,用什么方法,完全根据被检对象的实际状况和允差要求确定的,GB/T11336给出了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法,我们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哪个方法简便、有效、测量成本低,就该选择哪个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8-26 14: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