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计量验证与测量设备配备是否有关系?

[复制链接]
校长 发表于 2014-8-15 12: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举个例子:     假设某工位工艺要求为 X±0.6mm,公差范围1.2mm。
     
     测量设备配备:
     已知工艺要求公差范围为1.2mm,根据公式U0=T/2Mcp,取Mcp为2,
     那么测量设备允许误差极限U0=1.2/4=0.3mm
     配备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不应超过0.3mm。


      计量验证:
      测量结果首先与计量要求比较,计量要求由工艺要求导出
      工艺要求公差范围为1.2mm,根据导出原则取1/3,
      导出计量要求为0.4mm,
      验证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不超过0.4mm,即合格。


      上述两种情况是否说明:计量验证的计量要求导出与测量设备配备的原则应该一致?
 楼主| 校长 发表于 2014-8-15 13: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的问题描述不清楚还是问题太低级了,或者说我前边的理解本身就有错误?
求教育。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14-8-15 14: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gfjl.org/thread-172789-1-1.html
这个帖子你可以参考一下。
随风飘扬 发表于 2014-8-16 16: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问题是否想问:测量设备配备评审与计量验证都是对测量设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的一种确认,其实是一件事或是同一项工作。其实计量验证可以前移到测量设备配备时的评审,如果购置测量设备评审了,且按评审要求购置,那么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符合规范规范或检定规程要求,可以不用再进行计量验证。
随风飘扬 发表于 2014-8-16 16: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问题是否想问:测量设备配备评审与计量验证都是对测量设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的一种确认,其实是一件事或是同一项工作。其实计量验证可以前移到测量设备配备时的评审,如果购置测量设备评审了,且按评审要求购置,那么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符合规范规范或检定规程要求,可以不用再进行计量验证。
随风飘扬 发表于 2014-8-16 16: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问题是否想问:测量设备配备评审与计量验证都是对测量设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的一种确认,其实是一件事或是同一项工作。其实计量验证可以前移到测量设备配备时的评审,如果购置测量设备评审了,且按评审要求购置,那么测量设备校准结果符合规范规范或检定规程要求,可以不用再进行计量验证。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8-17 22: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另一个相类似的帖子的回复,复制粘贴如下:
  三分之一原则和测量能力指数是同一件事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求取结果,没有任何区别。楼主的案例被测参数控制限均为允许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T=(+0.03)-(-0.03)=(+0.04)-(-0.02)=0.06mm。
  按三分之一原则,不确定度必须不大于被测参数控制限的1/3,即U≤T/3=0.06/3=0.02mm;
  按测量能力指数,原国家计量局推荐的一般测量过程基本满足要求时Mcp≥1.5~2.0,Mcp=T/(2U)≥1.5,则3U≤T,U≤T/3=0.06/3=0.02mm。
 楼主| 校长 发表于 2014-8-18 09: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随风飘扬

     测量设备配备应该是前期的工作,配备了符合要求的测量设备,再对测量设备进行周期校准,进行计量验证。但是在这个验证是按照配备时的要求验证还是直接按照1/3-1/10原则验证?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按照配备时的要求验证,但是我不确定。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8-18 22: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验证的定义已经确切地告诉我们,应该将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其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预期的使用要求一定是来自于图纸、工艺、检验规范、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的规定。当然测量设备采购或自制的前期策划也必须依据上述这些技术文件的规定。
  测量设备策划和测量设备的计量验证,两者依据同一个要求,理论上满足了测量设备前期策划的要求就满足上述技术文件的计量要求。但,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防止测量风险的发生,为了规避策划中的失误造成的测量风险,仍然应该按照定义规定的依据执行计量验证,即直接按照上述技术文件中计量要求的1/3-1/10执行计量验证。
 楼主| 校长 发表于 2014-8-19 09: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规矩湾锦苑


   那么就像我开始的例子提到的。如果配备要求测量设备最大允差不超过0.3mm,计量验证不超过0.4mm即合格,那么如果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是0.4mm,实际是不符合配备要求的,但是计量验证是合格的。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8-19 22: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校长

  你说的情况是因为你使用了取Mcp≥2,而不是取原国家计量局推荐的Mcp≥1.5,用Mcp值和1/3原则导出计量要求时对同一个测量过程判定的风险却并不相同造成了这种现象。改变Mcp的取值大小,根据原国家计量局推荐的取Mcp≥1.5时,根据公式U=T/2Mcp=1.2÷(2×1.5)=0.4mm,与用三分之一原则导出的计量要求U≤T/3=1.2÷3=0.4mm结果完全相同。如果你一定要取Mcp=2,应该说明该测量过程的误差风险的确比一般的测量过程高,若果真必须如此,在使用三分之一原则时同样也不能取1/3,而应该取小于1/3的值(1/4)。取U≤T/4时,U≤T/4=1.2/4=0.3mm,同样不能选择允差0.4mm的测量设备。
  总之无论你用三分之一原则还是用测量能力指数导出所用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都应该首先确定被测对象的风险性,风险性确定后才能确定≤1/3的值以及Mcp值应该取多大。同一个被测对象风险性是同样的,因此在计量要求导出时,三分之一原则的取值倒数刚好是测量能力指数Mcp取值大小的2倍,所以无论用什么方法导出计量要求,导出的最终结果将完全相等。
 楼主| 校长 发表于 2014-8-20 13: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规矩湾锦苑


“三分之一原则的取值倒数刚好是测量能力指数Mcp取值大小的2倍,所以无论用什么方法导出计量要求,导出的最终结果将完全相等。 ”

按照这个句话理解,其实两者要求仍然应该是一致的。
计量验证三分之一原则取值是按照测量设备配备时MCP取的值来定的吗?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8-20 17: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校长

  是的,其实两者要求是一致的,可以说是异途同归,没有任何矛盾。我认为,三分之一原则是计量学最为基本的原则之一,因此,不能说三分之一原则取值是按照测量设备配备时Mcp取的值来定,而应该说Mcp的取值与其它测量过程设计原理或计量要求导出原理一样,也是基于三分之一原则。
 楼主| 校长 发表于 2014-8-21 09: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规矩湾锦苑


   感谢您的解答。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7-27 18: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