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征文 我与计量共成长

[复制链接]
changjing 发表于 2015-5-28 09: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10-11010410350068.jpg


      1995年大学毕业,应聘工作时,我会得都是老师教的,引以为傲的是机械制图与机械设计成绩和学生党员的身份,我面试的第二个单位是一家台湾注资的铸造厂,应聘质量管理岗位,我的优势在这里没有了用武之地,但初生牛犊的精神为我赢取了面试副总的青睐。到现在,我已经在这家企业工作了20年。
    我的第一任领导告诫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质量管理人员,就得了解工艺过程和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上班的第一年,我在现场,了解质量缺陷的种类、表现,上班的第二年,我一边协助领导做质量数据的采集整理,一边开始学习硅溶胶铸造的知识,与各生产领班、技术员一起讨论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记忆深刻,当时我一身脏兮兮的工作服,根本看不出是办公室人员。这一段时间的经历养成了我刨根问底的工作作风,到现在,我很感谢我的第一位领导,视为恩师。
    2000年,我调任计量室主管。从此,开始了我的计量生涯。说是计量室主管,其实我们计量室算上我就两个人,我们要面对六个车间三百多人的生产企业,要做全公司的计量管理与专用检具的检测。当时已经面临ISO9001认证,而我对于计量管理的理解只有那份刚刚完成的程序文件。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将公司计量器具重新梳理一遍,错登漏记的量具全部整理出来,完善计量帐,期间,研读《中小企业计量管理》一书,就计量管理的问题拜访请教过水泵厂计量室主任,接下来重新作了计量编号管理、周期管理文件,将计量管理台帐与周期检定计划更新,现在想来,还是一副初生牛犊的状态阿,就这样,盲目自信的迎接并通过了ISO9001认证考核。
    接下来,我开始考虑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公司使用的量具的测量原理、使用方法、准确度要求等,我是机械专业出身,所以卡尺、千分尺、角度尺这些长度量具的学习比较简单,但是我们厂有大量的温度二次仪表,对生产质量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大都是跟设备购进的,型号不统一,只是搞清楚K值、E值、S值、探头热电偶、螺钉热电偶、Cu50、Pt100这些,我就用时不短,记得有一段时间,只要有表坏了要换,我就去跟在电工师傅后边看,特别是热电偶,平时都看不到,只有拆卸的时候才好看到使用安装状态,不懂就问,看说明书和各种资料,就这样在2001年,我考取了万能量具、温度表计量检定员证书, 长度、热工齐头并进。同时,跟市计量院长度室和温度室协调,将每月的计量器具送检,改成了现场检定,大大缩短了量具检定用时,保障生产使用连续性,减少了备用。
    当时,我们的量具主要依靠外检,自己检测的就是试棒试片类的专用检具,唯一例外的是螺纹规。公司从98年开始数控加工,最初只有两台数控车床,当时做丝堵,使用M30和M24的螺纹环规,技术员按照螺纹参数调好加工程序,买来螺纹规干样品,样品合格后就开始批量生产,没有人知道螺纹规怎么检。99年接到客户投诉,丝堵的螺纹做大了,当时我还在质检,买来新螺纹规检测库存,确实不合格。后来的返工不用说,螺纹规也控制了起来。先是新旧规对比使用,后来就买了校对螺纹塞规。到我接手计量工作时,就有PT、NPT、DIN2999三种锥螺纹,和公制螺纹一种直螺纹的量规了。
我联系计量院,他们只能检测圆柱螺纹塞规。但是前车之鉴,我知道螺纹规必须控制,否则出了问题不好发现。与技术经理沟通研究后,决定对锥螺纹规使用新旧螺纹塞环规旋合对比的方法,检查螺纹规磨损情况,2000年,我自己动手,用了3天的时间,整理出了第一套对比用数据。直到今天,这个方法仍然是锥螺纹规最简单可行的控制方法。
     2001年,公司的数控车床已经增加到了十多台,有一种螺纹产品批量非常大,我担心量规磨损太快,将送检周期缩短到3个月,也开始要求车间生产和品检必须使用不同的量规,以避免风险,但是每次送检,都要好几天才能出来,螺纹塞规外送检定不只费用高还不能及时的满足使用要求。对此,我苦思出路,请教了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有关专业人员,并阅读了大量资料,请购了三针,开始了自检过程用螺纹塞规的探索,仅凭借数显千分尺和三针以及一个自制的支架,没有任何大设备,经过几次反复的测试与计量所的检定数据对比,证明了自检自测的可行性,迈出了量规检测的第一步。可以说,是一发而不可收,从中径的测试到半角螺距的测试,伴随公司加工能力的不断扩张,从公制、惠氏、美标统一螺纹到ISO228和各种非标螺纹,至2004年公司不同标准,不同规格的在用螺纹量规400余件,年检测2000余件次,完全保证了生产需要,也取得了一些客户的认可。
     到2004年,我不仅建立起了螺纹量规的检测系统,也将长度的卡尺、千分尺两项计量标准建标完成、温度的二次仪表也从外检变成了内部校准。计量室增加了一台二手的万工显,一台立光计,两套两块、两块平板、一台消磁器、一个测力计和一名计量员。从2001年到2004年,我每年组织针对一线员工的计量培训,总结自己的学习所得,结合生产中测量工作遇到的问题,自己写培训教材,从千分尺、百分表到温控表、压力表,只要工作中用到的计量器具,我都培训,在培训量具的使用、维护、注意事项的同时,将自己的计量管理理念穿插其间,让所有员工形成计量管理不是计量室两三个人的事,大家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配合每周都进行得计量器具使用检查,使得整个公司都养成了良好的计量管理风气。
    2004年,公司买了第一台三坐标测量机。三坐标不是给计量室买的,是给机加工车间检验的,可是,作为公司新型的检测设备,从安装调试到培训验收,我全程参与,了解了其测试功能(当时我觉得只要是检测使用的我都得会,走火入魔,学上瘾了)。我和另外两名计量员都参加了COORD3工程师在现场的培训,我最受感触的是它是真正的空间测量,之前的测试思维习惯行不通了,掌握新的思维方法的同时,我进一步认识到基准统一对测量结果正确性的影响,确立了测量的新思路,为之后的测试工作,拓宽了思路,可以说,受益匪浅。
    2004年,新买的进口DIN2999螺纹环规测量结果出现偏差。量规是请客户从德国代购的,之前公司用的量规都是台湾产的,我不能直接判定哪个量规有问题,因为老量规已经使用4年多,出口产品没有反馈过螺纹问题,而新量规是德国出产的德国标准的量规,而且是客户在用的厂家,一般来说应该更具权威性。由于偏差比较大,让产品满足两种量规,就相当于压缩了一半的公差。为了搞清楚到底哪个量规是对的,问题出在哪里,我去河北省标准情报处找到英文版DIN2999螺纹量规标准,开始研读---我英文很差,阅读依靠词典。对比标准重新查看,最终,确定一直在用的台湾产的量规,塞规对,环规有问题。这件事提醒我,将所有的锥螺纹规标准都仔细的研究了一遍,将基准面使用带入锥螺纹对比检测,重新整理了数据,从此,我坚持任何量规的检验,必须将螺纹标准和量规标准都读透了才可以进行。我们国家有很多螺纹手册,将国外很多标准的螺纹都列了进来,方便了生产使用,但是,没有将螺纹量规的标准一起翻译过来,这需要我们计量人自己下功夫,从找标准到用标准,量规的标准都比螺纹的标准难。
    也是2004年的这一出,引起了我对螺纹的兴趣,有一段时间我一直研究螺纹,从加工到检测,我总结加工过程对螺纹的影响,螺纹刀的前角后角,对刀的的高低,特别是锥螺纹,从理论到实践,我实现了对锥螺纹塞规中径的测量,可以按照标准基面尺寸来判断锥螺纹量规的合格与否,而不仅仅的旋合对比。这使得我在后来遇到NPTF和ANPT两种三支规配合检测螺纹的量规时没有慌了手脚。不同的厂家生产出的量规基面切割周向不一致,甚至同一个厂家的量规在台阶切割时也只注意轴向距离,不管周向位置,这使得L1和L3两只规的1/2螺距差检测困难,客户要求使用高度尺或卡尺来辅助测量,对于我们的生产批量来说,那样检测太麻烦了,最后我对螺纹的了解帮助公司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2004年到2008年,机加工车间发展迅速,我们的自制检具品种数量剧增,外形也越来越复杂,量具的选用也多样化起来,由于工作的开展和工作量的增加,我们计量室的人员增加到5个人。期间我们要为兄弟单位培养计量员,大概在2004年底,招聘来了一个有着丰富长度量具维修经验的小伙子,于是培训变成了互相学习,在之后的半年多里,我们教他计量管理的办法、温度量仪的测试、热处理炉的测试、螺纹规的测试管理的同时,他在卡尺、百分表、杠杆表的修理方面也提高了我们的水平。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是我与计量共同成长的诀窍。
    也是在这几年间,我与国防计量论坛结缘。当时作TS16949体系的准备,我帮车间选型计量器具,也查找标准,在网上查资料比较多,偶然的,找到了一个计量论坛,当时那感觉,就像找到了宝贝,骨子里透着亲切。这些年做计量,我时常感觉在摸黑奋战,虽然也有计量院的专家可以请教,虽然也有技术部的同仁可以讨论支持,但毕竟区域有限,不能给我整个计量区域的支持支援,可是,论坛里不管计量管理还是专业技术、不管长度、热学、力学还是电磁学,应有尽有,我就像沙漠里遇到清泉一样开心而贪婪,那时,公司里网络管制不严格,我经常是一有时间就到论坛里来看,追着看量友大侠的帖子,学习的同时,我也回复一些帖子,交流的乐趣让我流连忘返。
     准备TS16949期间,我把自己以前的培训教材重新整理,制定了一些量具的使用及维护保养文件,把公司用量比较大的量具,写了校验规范,把计量文件从ISO9001,过渡到TS16949 ,学习了MSA ,也做了计量员的培训。 差不多可以说,是TS16949把我从计量技术的研究里拽了出来,继续计量管理的改善。那时候做过程的分解,烧掉我多少脑细胞啊,可是现在想想,那对于我整顿和改善整个计量体系确实有益。
    2009年,是我们企业的寒冬,订单不足,生产线不饱和,很多设备都停了,不过,企业没有裁员,而是采取了整月休息的员工,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的80%发放工资的办法维持,企业亏损,员工收入下降,福利减半。这一年,为了省钱,我们精打细算,封存了很多计量仪器,又把所有自己能想办法完成检测的计量器具从外检调成内校,当然,为了维持体系证书和保证产品质量,省不下来的检定费用还是要花出去。就这样,大家共同撑了过来,企业的员工流失率不高,当经济复苏的时候,大批有经验的老员工使订单的完成很有保障,这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有这样的企业,这样的团队为伴。
从2010年开始,汽车件的生产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不足。之前已经觉得很复杂的检具,现在看来已经很简单了,因为汽车件的检具简直就像是个小型设备。我新一轮的学习和成长就从汽车件的计量要求开始了。幸福的是,我不再孤单,有计量论坛为伴,我的学习更有效率。
    现在的我,依然负责公司的计量工作,不管其他工作增加了什么,计量一直伴随着我。回顾自己的职场生涯,并不辉煌,从大学毕业到现在,20年了一直供职同一家企业,企业从200人扩张到了800多人,而我连职务都没有可以炫耀的地方,说不上成功,但也谈不上失败,因为我毕竟还是成长了,跟随我们的企业一起,跟随我的计量一起成长了。
    不得不说的感谢。回想自己与计量一起成长之路,我心存感激。有人说我的性格适合做计量,比较认真,我却要感谢带我入职的恩师,是他的教导和引领培养了我的工作作风;有人夸我是少有的懂技术的企业计量管理人员,我却要感谢计量院的几位主任对我的容忍和不吝时间的指教;领导对我批评的比较少,表扬的也不多,可是我很感激领导给了我比较宽松的环境和默默的支持;还有我的下属计量员,在这个性张扬年代,你们能容忍我有点过分的执着,跟着我一起不辞劳苦,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实不易;还有计量论坛和论坛管理员,以及各位发帖的老师,你们不计回报的帮助了我,       谢谢!!
                                                                                        changjing 2015.05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3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dbhlong + 1 + 3 赞一个!
admin + 20
风吹石 + 1 + 8 很给力!
吉利阿友 + 1 + 3 哥哥跟我一德性,一个企业呆到底!!!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changjing 发表于 2015-5-28 09: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哇,怎么写了这么多 ?!让各位老师看看小企业的计量有多艰难,呵呵
zwr 发表于 2015-5-28 09: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械专业在计量这个领域有优势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15-5-28 10: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是坚守的理由!!!做一个感恩的人,无论对企业还是对社会!!!赞一个,为我们企业计量人!!!
ynljy 发表于 2015-5-28 17: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经历跟楼主很想像,我在现在的企业搞计量31年了,在企业坚守计量工作真的太不容易了。
zhanghui6540 发表于 2015-5-28 20:0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能够常来计量论坛的都是单位中爱学习爱钻研的计量精英!
八一八 发表于 2015-5-29 16: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给力,看出和企业共进退,自己的进步
酱里个酱 发表于 2015-5-29 17: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螺纹高手啊,应该去螺纹版块多帮忙一下
水波 发表于 2015-5-30 10: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楼主差不多,参加工作于97年,仪表自动化专业,至今已18个年头,一直从事热力电方面的计量检定校准与相应测量设备的维修工作。
     当时国家并轨后的第一年,国家不分配,毕业生全面走向双向选择,我来到了一家三线国营企业(5月18日,央视“大三线”摄制组到我们企业搞创作调研)热处理车间从事温度仪表的检定和现场维护工作,现场控制仪表从当初的上海大华大圆图电子电位差计到现今的智能控制仪表及无纸记录仪。检定标准器从当初的直流电流差计到现今的过程校验仪,见证了自动化检测仪表的不断变迁,感慨也良多。如今同时兼管着我们分公司近3万台检测设备的计量管理工作,内容包括测量设备的新购计划编制、选型、日常故障处理、备件申报、计量标准建立、实施、技术标准的宣贯、人员取证等诸多的繁杂计量相关内容。有时也想静下以来将自己的丛业之路好好梳理、总结一下,对从事的计量工作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计量工作是一项平凡的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得了寂寞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不太被重视的工作,因此需要有一份职业的坚守才能在这个岗位长期呆下去。太多的人来了又走了......,但是这份事业需要有我们这样一群计量人来支撑与坚守,因为计量是我们国家所有工作的基石,没有了计量、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将无法正常进行。
ssooss 发表于 2015-6-1 00: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太生动了。
gonglex 发表于 2015-6-1 13: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新手,支持一下 愿自己也能有所建树
 楼主| changjing 发表于 2015-6-2 16:02: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这么长的文,能耐住性子看完的同仁,我非常感谢您!
 楼主| changjing 发表于 2015-6-2 16:07: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波你好,看到你写原来用大华记录仪,我就会心一笑哦,我们以前也是用的上海大华!还曾经派人去上海学习修理买配件,现在都换了南通的
跳蚤 发表于 2015-6-3 14: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新手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18 15: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