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国计量学院副校长俞晓平喜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复制链接]
measureme 发表于 2016-1-12 09: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计量学院副校长俞晓平作为完成人参与的成果"国家转基因产品精确快速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喜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补充内容 (2016-1-13 08:54):
  俞晓平及其团队从2009年开始主持开展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转基因检测、监测技术及其标准化》(2009ZX08012-013B)。为了攻克转基因检测技术中“测不出、测不快、测不准”等三大难题进行研究,经过6年的艰苦攻关,该成果创新性地解决了转基因产品检测中检测结果量值溯源的问题,发明了标准样品制备工艺,创制了PCR仪校准装置,实现了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量值溯源。通过研究不同制备条件对样品均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合量值不确定度分析,创建了转基因分子标准样品的制备工艺;制备的转基因标准样品扩展不确定度和稳定性均高于欧盟标准。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结合单色LED和积分球技术,创制了PCR仪温度和荧光校准装置,温度精度达0.02℃,荧光精度提升16.54%,均高于PCR仪精度要求,通过进一步的产业化,研制了转基因产品快速检测系列试剂盒,保障了转基因检测的准确性。为推动检验检疫技术升级、提升国际贸易话语权、保障我国食品和生态安全作出了贡献。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为了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技事业的发展而设置的奖项,从2000年开始颁发。
    据悉,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95项成果和7位外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8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7项;授予7名外籍科技专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俞晓平及其团队从2009年开始主持开展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转基因检测、监测技术及其标准化》(2009ZX08012-013B)。为了攻克转基因检测技术中“测不出、测不快、测不准”等三大难题进行研究,经过6年的艰苦攻关,该成果创新性地解决了转基因产品检测中检测结果量值溯源的问题,发明了标准样品制备工艺,创制了PCR仪校准装置,实现了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量值溯源。通过研究不同制备条件对样品均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合量值不确定度分析,创建了转基因分子标准样品的制备工艺;制备的转基因标准样品扩展不确定度和稳定性均高于欧盟标准。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结合单色LED和积分球技术,创制了PCR仪温度和荧光校准装置,温度精度达0.02℃,荧光精度提升16.54%,均高于PCR仪精度要求,通过进一步的产业化,研制了转基因产品快速检测系列试剂盒,保障了转基因检测的准确性。为推动检验检疫技术升级、提升国际贸易话语权、保障我国食品和生态安全作出了贡献。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为了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技事业的发展而设置的奖项,从2000年开始颁发。
    据悉,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95项成果和7位外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8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7项;授予7名外籍科技专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俞晓平及其团队从2009年开始主持开展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转基因检测、监测技术及其标准化》(2009ZX08012-013B)。为了攻克转基因检测技术中“测不出、测不快、测不准”等三大难题进行研究,经过6年的艰苦攻关,该成果创新性地解决了转基因产品检测中检测结果量值溯源的问题,发明了标准样品制备工艺,创制了PCR仪校准装置,实现了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量值溯源。通过研究不同制备条件对样品均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合量值不确定度分析,创建了转基因分子标准样品的制备工艺;制备的转基因标准样品扩展不确定度和稳定性均高于欧盟标准。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结合单色LED和积分球技术,创制了PCR仪温度和荧光校准装置,温度精度达0.02℃,荧光精度提升16.54%,均高于PCR仪精度要求,通过进一步的产业化,研制了转基因产品快速检测系列试剂盒,保障了转基因检测的准确性。为推动检验检疫技术升级、提升国际贸易话语权、保障我国食品和生态安全作出了贡献。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为了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技事业的发展而设置的奖项,从2000年开始颁发。
    据悉,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95项成果和7位外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8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7项;授予7名外籍科技专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俞晓平及其团队从2009年开始主持开展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转基因检测、监测技术及其标准化》(2009ZX08012-013B)。为了攻克转基因检测技术中“测不出、测不快、测不准”等三大难题进行研究,经过6年的艰苦攻关,该成果创新性地解决了转基因产品检测中检测结果量值溯源的问题,发明了标准样品制备工艺,创制了PCR仪校准装置,实现了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量值溯源。通过研究不同制备条件对样品均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合量值不确定度分析,创建了转基因分子标准样品的制备工艺;制备的转基因标准样品扩展不确定度和稳定性均高于欧盟标准。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结合单色LED和积分球技术,创制了PCR仪温度和荧光校准装置,温度精度达0.02℃,荧光精度提升16.54%,均高于PCR仪精度要求,通过进一步的产业化,研制了转基因产品快速检测系列试剂盒,保障了转基因检测的准确性。为推动检验检疫技术升级、提升国际贸易话语权、保障我国食品和生态安全作出了贡献。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为了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技事业的发展而设置的奖项,从2000年开始颁发。
    据悉,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95项成果和7位外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8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7项;授予7名外籍科技专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俞晓平及其团队从2009年开始主持开展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转基因检测、监测技术及其标准化》(2009ZX08012-013B)。为了攻克转基因检测技术中“测不出、测不快、测不准”等三大难题进行研究,经过6年的艰苦攻关,该成果创新性地解决了转基因产品检测中检测结果量值溯源的问题,发明了标准样品制备工艺,创制了PCR仪校准装置,实现了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量值溯源。通过研究不同制备条件对样品均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合量值不确定度分析,创建了转基因分子标准样品的制备工艺;制备的转基因标准样品扩展不确定度和稳定性均高于欧盟标准。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结合单色LED和积分球技术,创制了PCR仪温度和荧光校准装置,温度精度达0.02℃,荧光精度提升16.54%,均高于PCR仪精度要求,通过进一步的产业化,研制了转基因产品快速检测系列试剂盒,保障了转基因检测的准确性。为推动检验检疫技术升级、提升国际贸易话语权、保障我国食品和生态安全作出了贡献。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为了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技事业的发展而设置的奖项,从2000年开始颁发。
    据悉,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95项成果和7位外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8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7项;授予7名外籍科技专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俞晓平及其团队从2009年开始主持开展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转基因检测、监测技术及其标准化》(2009ZX08012-013B)。为了攻克转基因检测技术中“测不出、测不快、测不准”等三大难题进行研究,经过6年的艰苦攻关,该成果创新性地解决了转基因产品检测中检测结果量值溯源的问题,发明了标准样品制备工艺,创制了PCR仪校准装置,实现了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量值溯源。通过研究不同制备条件对样品均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合量值不确定度分析,创建了转基因分子标准样品的制备工艺;制备的转基因标准样品扩展不确定度和稳定性均高于欧盟标准。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结合单色LED和积分球技术,创制了PCR仪温度和荧光校准装置,温度精度达0.02℃,荧光精度提升16.54%,均高于PCR仪精度要求,通过进一步的产业化,研制了转基因产品快速检测系列试剂盒,保障了转基因检测的准确性。为推动检验检疫技术升级、提升国际贸易话语权、保障我国食品和生态安全作出了贡献。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为了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技事业的发展而设置的奖项,从2000年开始颁发。
    据悉,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95项成果和7位外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8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7项;授予7名外籍科技专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俞晓平及其团队从2009年开始主持开展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转基因检测、监测技术及其标准化》(2009ZX08012-013B)。为了攻克转基因检测技术中“测不出、测不快、测不准”等三大难题进行研究,经过6年的艰苦攻关,该成果创新性地解决了转基因产品检测中检测结果量值溯源的问题,发明了标准样品制备工艺,创制了PCR仪校准装置,实现了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量值溯源。通过研究不同制备条件对样品均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合量值不确定度分析,创建了转基因分子标准样品的制备工艺;制备的转基因标准样品扩展不确定度和稳定性均高于欧盟标准。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结合单色LED和积分球技术,创制了PCR仪温度和荧光校准装置,温度精度达0.02℃,荧光精度提升16.54%,均高于PCR仪精度要求,通过进一步的产业化,研制了转基因产品快速检测系列试剂盒,保障了转基因检测的准确性。为推动检验检疫技术升级、提升国际贸易话语权、保障我国食品和生态安全作出了贡献。


补充内容 (2016-1-13 08:57):
怎么修改啊?
tzb 发表于 2016-1-12 09: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届的骄傲啊!
性情中人 发表于 2016-1-12 14: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喜可贺,值得学习。
moonkai 发表于 2016-1-13 08: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母校校长获此殊荣,可喜可贺啊
huaixiaozi 发表于 2016-1-13 08: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量院的骄傲,母校校长获此殊荣,可喜可贺啊,听说要改名中国计量大学啦,喜上加喜。广州计量学子发来贺电。
dragonxxf 发表于 2016-1-15 10: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牛气冲天!
moreface 发表于 2016-1-15 12: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连校友表示祝贺~~
horizen99 发表于 2016-1-17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一定要顶
physics 发表于 2016-1-18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huaixiaozi 发表于 2016-1-13 08:09
量院的骄傲,母校校长获此殊荣,可喜可贺啊,听说要改名中国计量大学啦,喜上加喜。广州计量学子发来贺电。 ...

我怎么听说中国计量学院学院可能升格改名为“江南科技大学”?我还听说计量学院未来的定位是应用型,走高等职业本科教育路线。
 楼主| measureme 发表于 2016-1-18 13: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9#的消息·那听说的?请到中国计量学院网站看下,中国计量学院学院改名为“中国计量大学”一事已经通过教育部考核,现在正等待教育部的的公布!
moreface 发表于 2016-1-18 13: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1. 我怎么听说中国计量学院学院可能升格改名为“江南科技大学”?我还听说计量学院未来的定位是应用型,走高等职业本科教育路线
复制代码


这个名字大大的不要!
什么科技大学。。。。。。

还不如中国计量学院来的靠谱!

一个“中国”, 一个“计量”。。。

很有特点。特色嘛!

又江南, 又科技。。。。俗不可耐!

lhy118 发表于 2016-1-18 14: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量院的骄傲,可喜可贺啊!
huaixiaozi 发表于 2016-2-1 18: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physics 发表于 2016-1-18 09:22
我怎么听说中国计量学院学院可能升格改名为“江南科技大学”?我还听说计量学院未来的定位是应用型,走高 ...

9楼的兄弟,如果你有关注量院,都不会觉得是:江南科技大学。
huaixiaozi 发表于 2018-12-12 16: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physics 发表于 2016-1-18 09:22
我怎么听说中国计量学院学院可能升格改名为“江南科技大学”?我还听说计量学院未来的定位是应用型,走高 ...

已改名中国计量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15 14: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