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543|回复: 8

[概念] GRR三大分析方法产生的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8 23: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刻注册计量论坛 交流工作中的点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成为会员

x
    细心的朋友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MSA手册为GRR的评估提供了三种方法作为参考:
第一、极差法
第二、均值极差法
第三、方差分析法(ANOVA)
    然而,我们还知道,通常情况下,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会优选ANOVA法,为什么呢?因为它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势,就是ANOVA法能够将不同因子变差间的高阶交互作用评估出来,目前常见的是二阶交互作用。具体地讲:
    ANOVA法可以把测量系统的变差分解为:
(1)零件变差
(2)操作员变差
(3)零件与操作员交互作用
(4)量具重复误差
    这是极差法和方差分析法所没有的。
    那这三大方法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MSA是为工业生产服务的,但计算机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慢慢被普及开来,这之前,大部分工厂进行数据测量、计算、分析甚至绘制工程图纸都是用手工完成的。
    综合效率方面的因素,手工分析GRR最快速的方法当然就是极差法了,而极差法直到现在也可以作为初步评价GRR的快速评价工具,得到初步的判断,当然,不再会用手工去算了,一般会采用EXCEL自动计算。极差法的劣势也很明显,它无法分解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只能评估系统整体的变异,这就是一般我们不采用它的原因。而1990年恰好也是MSA手册第一版发行的年份,这绝不是偶然,因为这个时候MSA手册还是要考虑那些没有普及计算机的企业,所以就保留了下来。
    均值极差法的产生是随着计算机的慢慢普及,OFFICE软件尤其是EXCEL得到普遍的应用的年代,我们能够利用EXCEL轻松绘制X-R图,也就是均值极差图。均值-X主要能体现系统的再现性和有效解析能力,极差-R主要体现了系统的可重复能力,这就进步了很多了,起码这个方法可以将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解开来,不过,它无法进一步评估高阶交互变差的影响。
    而ANOVA法具有前面描述的先天优势,它进一步充分地应用了统计学原理,把零件与作业员的交互影响进行了评估。而实际上为了避免霍商效应,ANOVA法对“盲测”和取样更加依赖,当然,这也是一种趋势,因为这种方法能够更精细地对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进行有效的、全面的评估,这也是我们平时为什么首选ANOVA法评估GRR的原因。当然了,针对破坏性和非破坏性试验,我们又把ANOVA法衍生为Nest-ANOVA(嵌套方差分析法)和Across-ANOVA(交叉方法分析法),进一步地,N-ANOVA对样品的选择更加依赖,可以说,选样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GRR分析的有效性,这又要回到整个产品工艺过程变差中去研究了。
    总之,极差法、均值极差法和ANOVA法产生都有其历史的原因,计算机技术的变革是决定性因素,这也让我们深思,直到现在,我们基本不用EXCEL去进行MSA评估和绘图了,我们会用更先进的质量管理软件,比如MINITAB、JMP等,这些归根结底还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影响质量管理的范式,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发表于 2018-3-9 18: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都是计算机造成的一样?乱说。
  3大分析方法是我们的认知得到提高
 楼主| 发表于 2018-3-10 19: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2楼你说的我并不反对,三种方法确实是认知的不同,但问题是三种方法同时罗列在第一版的手册中,这就证明了认知水平是够的,只是三种方法的方便性和复杂性有区别,而这种方便性和复杂性的决定性因素并非对统计知识的认知,而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试着引用手册第四版中的两段原文说明一下手册的编辑者是基于三种方法使用的方便性和复杂性而设立的,和认知没有非常大的直接联系。
手册93页:“极差法是一种经修正的计量型量具研究方法,它能对测量变差提供一个快速地的近似值。”
手册115页:“(ANOVA法)其缺点是:其数值计算更加复杂,而且要求一定程度的统计学知识以解释它的结果。以下章节所介绍的ANOVA方法是一建议的方法,尤其是可以使用计算机时。”

另外,朋友说我在乱说,其实我看到这里还是有点委屈的,因为我并没有胡说八道,起码代表了一家之言。
本人从事多年MSA工作,对为什么同一份手册给出三个评估水平的方法这个问题就一直好奇,所以刻意地去探索答案,找遍了网络,也没有人给出解答,因此自己去研究,结合计算机在工业领域的普及情况,结合MSA手册的产生背景和年份,个人得出的一个代表一家之言的观点,因为确切的答案,所以也谈不上乱说。最起码我是用严谨的态度去钻研这些问题的,最后给出自己认为比较符合实际历史发展的结论,当然,您要是觉得我还是乱说,您可以举反证,我非常欢迎能驳倒我的观点,因为我正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发表于 2018-6-8 12: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MSA是一种极好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应该普及到企业的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个人,但是由于企业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让每个人都领悟到精髓,故而普及一种简单易上手的方法-极差法.
发表于 2021-12-30 17: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还觉得说得挺有道理的,哈哈~~
发表于 2022-6-15 10: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挺有道理的
发表于 2022-6-15 17: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挺有道理的
发表于 2022-6-20 10: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企业确实有用处,但不是每个企业都普及使用了。大部分还简易算法
发表于 2023-9-13 15: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挺有道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3-28 22:41 , Processed in 0.0436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