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的现状和愿景浅析

[复制链接]
长空风云 发表于 2019-7-4 09: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的现状和愿景浅析
[摘要]
我国允许取得资质认证的外资实验室合法地在我国境内开展检测、校准活动,检测、校准市场的开放和竞争已不可避免。而管理体制僵化、人员素质偏低、资源配置不足,服务无特色、项目无拳头,没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求的自主经营的能力和主动竞争的意识,是当前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的通病。面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搞活用人机制、加强能力建设,以过程控制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顾客满意为目标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才能使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开创事业发展的崭新未来!
[正文]
众所周知,县级计量技术机构作为我国量值传递体系中最基层的部门,为促进我国计量检定工作的开展、保证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也为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县级计量技术机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存在基础薄弱、管理体制僵化、运营机制不活等先天不足的因素,其现状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距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因此,随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的去留就成为了一个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依据我国加入W T O 时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国家认监委在2007年第14号公告中已经明确表示,从明年八月一日起,我国将开展外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资质认证工作,允许取得资质认证的外资实验室合法地在我国境内开展检测、校准活动。这就意味着检测、校准市场的开放和竞争已不可避免,而公平竞争、平等保护、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它也不会为谁绕道而行。因此,作为我国计量技术机构中的弱势群体,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必将面临着适者生存的严峻考验。
那么,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的现状到底如何?能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扬帆远航?是否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下面,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谈一谈自己对当前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点粗浅认识。
第一部分  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的现状
一、管理体制
多年来,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的管理体制几乎一成不变,虽说有过几次改革,但基本上都是内部之间的分来合去,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1、从宏观上来看,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多为政府计量管理部门依法设置的,因此带有比较浓厚的行政色彩。在人、财、物的管理上也是依据政府机关的管理模式:人员的进出、资金的支配、设备的购置均由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管理体制比较僵化。虽然有些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对外宣称是独立法人单位,国家也多次明确要求技术机构应与政府机关脱离,但实际上能够真正做到独立并和政府管理部门脱钩的几乎没有。很久以来,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就存在比较大的依赖性,业务来源基本上是依靠政府计量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基本没有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求的自主经营的能力和主动竞争的意识。
2、从机构内部自身来看,僵化的管理模式制约了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的发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在计量技术机构中全面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模式,要求按照ISO/IEC导则25暨后来的ISO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来管理技术机构。全国各个县级计量技术机构也都按照JJF1069《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可是,近十年过去了,尽管JJF1069经历了由1998版、2000版、2003版到2007版的频繁更替,对计量技术机构的要求不断提高,但真正能够按照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几乎没有,固有的管理模式在现有的县级计量技术机构中依然根深蒂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都是摆设,运行记录基本上都是编造的,只是用来应付上级的监督检查。由于质量体系并没有真正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数据和证书的质量不高,基本上没有什么竞争力。
机关化的管理也给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带来一系列的机关式的通病:干部能上不能下、人员能进不能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行政职务靠上级批、技术职称靠熬年头;检测能力低、服务水平差;等等。
总之,目前大多数县级计量技术机构是缺乏科学有效、机动灵活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其结果是阻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严重制约了计量事业的发展。
二、人员素质
在质量管理上,人们习惯把“人、机、料、法、环”视为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其中人是排在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机构最宝贵的财富。因此,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技术机构的检测水平和整体工作质量。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平均偏低,是当前县级计量技术机构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1、人员的构成比较复杂。在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中,计量技术机构建立的时间最早、存在的时间相对较长的单位。因此,人员老化、文化程度高低不一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尤其如此。以我们所为例,上世纪一九九○年以前,人员的来源主要是有两种途径:一是其他单位调入,二是通过招工。人员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学历以初中和高中毕业为主。真正有理工科全日制毕业生的进入是在一九九四年以后,但是数量有限且仅限于大专毕业生。到目前为止,我所依然没有一个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人员的学历大都是通过继续再教育获得的。由于多年来政府主管部门的过度保护,人们已经习惯了在翅膀低下过日子的方式,使得技术人员缺乏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学习、更新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意识、机遇意识。由此而产生的副作用就是质量意识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工作效率低下。
2、人员培训机制不健全。由于县级计量技术机构人员学历偏低,技术人员几乎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所以很难适应比较复杂的技术工作。我们质监系统内部的培训不少,但大都是以取证为主,时间较短,来去匆匆,而且收费较高,有“创收”的嫌疑,导致培训成本增大。近几年,我所虽然通过各种渠道招收了一些专科毕业生,但是由于工作岗位不够稳定,身份不能明确,所以人员有较大流动性,对其进行培训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也是机构参加培训不积极的一个原因。
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又得不到有效的系统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得我们技术人员的“技术”只是浮于表面,含金量不高,不能适应迅速不断向程序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的各类“变种”计量器具的检测,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三、资源配置
县级计量技术机构所配置的检测设备相对落后,更新周期长,而且检测项目比较杂乱,不具备专业特色,制约了其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1、基础设施较差,不能满足现代实验室的管理要求。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的实验室基本上在原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基础设施相对简陋,过程控制能力较差。正象前面提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电子技术应用于计量器具的生产中,计量器具不断的进行着多样化的变种,向程序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而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的检测设备远远的满足不了需求。我所在用的计量标准器具中,还有上世纪60年代的产品。其配套设备存在的问题更多,我所用的90年代初期生产的空调,耗能不说,能否达到所要求的环境就不得而知了。技术机构主要靠数据说话,数据主要由设备来提供。设备跟不上,一切都是空谈。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到现在,我所的收入已经翻了近10倍,而固定资产仅仅增长了2-3倍,后续投入资金严重不足,使得县级计量技术机构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2、服务无特色,项目无拳头。县级计量技术机构还有一个通病,就是盲目上项目,不经过可行性分析,没有进行科学论证,只看见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规划,造成了不少县级技术机构规模小、集中度低、专业化程度差,能检的东西不少,但能检好的却不多。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建立的计量标准都是投入较少,资金回笼较快,技术含量较低的项目。就是在这些项目中,也没有真正能够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没有品牌,没有品牌效应,不 能 形成核心竞争力。
既然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是不是就没有发展前景,只有等待着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所淹没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从长远来说,经济增长的方式总是体现出时代性和阶段性,经济秩序也在从不规范 向规范的发展中曲折前进。在未来,行政执法的监督方式和力度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弱,而以技术立身的方式将会得到不断的加强,这一点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得到证 明。 也就是说,从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上看,县级计量技术机构还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间的。那么,如何生存?向哪发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二部分  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的愿景
一、解放思想,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由于县级计量技术机构长期在等、靠、要的体制下生存:等客户送活、靠政策吃饭、向政府要钱,一些僵化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已经在一些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形成思维定式。因此,县级计量技术机构要谋求生存与发展,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要解放思想,或者说要最大限度地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方法,即唯物的和辩证的思想方法;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破除腐朽僵化的落后思想,尊重科学,按照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规律办事,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来发展我们的计量事业。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思想解放不是一次完成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认识环节。应该而且必须不断的解放思想,做到与时俱进。
2、等待时机,谋求发展。我国正在成为21世纪制造大国,所以那些国际上具有雄厚技术基础、经济实力和人才优势以及先进管理理念的著名检验集团凭借其充足的财力、精良的设备试图占领我国的检测市场。因此,我们必须开动脑筋,寻求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循规蹈矩永远是发展的绊脚石,要想在众多的检测机构中独树一帜,就要有不同寻常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事,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异军突起,得到生存和发展。
当然,目前的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是县级计量技术机构自身所无法左右的,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要等待大环境的变化。十九世纪末的化学家及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有名言曰:机会只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所以当前我们必须做也是能够做到的就是改善内部条件,壮大自身能力,积极做好准备。那么,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就会脱颖而出,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二、改革用人制度及分配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入激励机制。
前面言到,人才是机构的根本,是技术机构最宝贵的资源。技术机构的竟争归根结底就是人员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竟争。因此,要生存与发展,就要搞活用人机制,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1、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养成先做人后做事的观念。机构的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于管人,管人的关键在于用人、育人,而管人、用人、育人的关键在于做人,先做好人才能再做好事。技术工作靠德维系,靠技术支撑。历来凡成大事者无不是心地仁厚、品德高尚之人,所以我们在用人和育人的标准上必须坚持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并使之形成独具魅力的机构文化。这样才能使机构形成凝聚力,才能拥有一支“勤奋、严谨、务实、刚毅、拼搏、柔韧、献身”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2、其次是加大投入,培养人才。开展人才培养不但可以使自身技术实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机构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后备力量。应制定长、中、短期的人员培训计划,使人力资源再生。要大力提倡和鼓励广大员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增强自身素质。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给员工学习培训的机会,使员工整体素质随着事业的发展而不断的提高,以适应技术机构发展的需要。
3、建立与工作岗位和绩效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形成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科学人才观告诉我们,选人用人要不拘一格,甚至破格。要坚决反对唯资历、唯身份倾向。要打破身份限制,真正实行聘用制;员工实行双向选择,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定人定岗,使每个人都有责任感和危机感;按岗定酬,按绩取酬,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确立“能力导向”和“业绩导向”;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广大员工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
总而言之,我们就是要通过以上观念的树立和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用环境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待遇留住人,努力营造启用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工作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开创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的新未来!
三、增强检测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打造专业服务名牌,构建核心竞争力。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县级计量技术机构要生存就要谋求发展,因为只有发展和创新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但是如何发展,怎样创新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不是机构庞大就是发展?是不是多上设备就是创新?是不是增加了检测项目就是增强了检测能力、提高了服务水平?当然不是。
1、严格按照国际通用标准管理实验室,使县级计量技术机构走向正规化、规范化的道路。应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国际一体化,人们对质量标准的要求趋向统一。因此,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尤其是主要负责人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强化质量意识,按照机构的现有状况和发展目标,依据ISO 17025和JJF 1069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切实解决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 提高规范化运作水平。有关部门应将实验室认可和实验室授权有机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和浪费。用标准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设置机构,明确责任分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配置,加大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管理设施的投入,使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管理趋向自动化、系统化。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质量意识和素质,使员工认识到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对于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性。要认识到“以质量求生存”不仅仅是生产企业的战略方针,也应该成为我们技术机构的发展理念。要以过程控制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顾客满意为目标,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建立长远发展规划,走出大而全的模式,使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向小而精的方向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按省、市、县三级设置计量技术机构的框架,合理调配资源和调整省、市、县三级技术机构的工作范围,从合理划分省、市、县三级法定计量机构职责、任务、业务工作重点入手,在责、权、利三个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分工,基本解决技术机构低水平重复建设,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及科技发展需要的计量技术保障体系。省、市级计量技术机构面向科技含量高、技术复杂的检测市场。将目前县级建立的技术相对复杂、业务量较少的计量标准(如医用三源、心脑电图机、电话计时计费系统等)上收,将科技含量较低、比较简单且量大面广的计量器具的检定项目(如衡器、天平、民用三表、燃油加油机、出租汽车计价器及商品量检测等)下放到县级机构。建立专项检测站点,打破目前量值传递的区域性限制,适当放宽量传范围,分级别、按区域、集中力量打造系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检测品牌,彻底摆脱部门内部上下级检测机构抢活干、挣活干的现状,真正体现部门优势,抢得先机,迅速占领市场。
3、加强纵横联合,达到资源共享,以满足检测市场的要求。一方面,要牢牢抓住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授予的执行强制检定工作的任务不放松,继续为计量执法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县级计量技术机构作为直接面向企业服务的窗口,还要通过纵向联合地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横向联合其他行政区域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已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通过签订“一揽子”协议的方式对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行省、市、县三级计量技术机构纵横联合,利用现有平台,创建服务“名牌”,打造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的航空母舰。
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看到,县级计量技术机构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对于未来,我们坚信,只有改善管理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增强自身能力,才是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建造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才是我们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的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政府放心、企业需要、百姓信任、社会赞誉的新型的计量检定机构!

cuisumei123 发表于 2019-7-4 12: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cuisumei123 发表于 2019-7-4 13: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laohu110 发表于 2019-7-4 17: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一年的老陈饭了,馊臭
wwy198302 发表于 2019-7-5 08: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省市县.....强检现场检定都难....愿景美好...共产主义万岁...
zhatv 发表于 2019-7-5 09: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cartoonxin 发表于 2019-7-5 15: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的很不错哦
chengliangjing 发表于 2019-7-9 07: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yjwyj 发表于 2019-7-9 08: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县级市级,我自己感觉有差距,但是其实更多的还是取决于地方经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4 12: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