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161|回复: 28

[概念] 请教几个基本概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6 16: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刻注册计量论坛 交流工作中的点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成为会员

x
有几个概念找不到出处,请知道的帮忙解答一下
1.测量标准的标准不确定度通常比测量结果合成不确定度的其他分量小。
    这是一道判断题,先不说对错,.测量标准的标准不确定度这个提法是否合适,出自哪里
2.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1001里找不到
3.残差的定义出自哪里

谢谢
发表于 2020-2-9 03: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11.png 12.png
发表于 2020-2-9 13: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1.测量标准的标准不确定度通常比测量结果合成不确定度的其他分量小。

这是一道判断题,先不说对错,.测量标准的标准不确定度这个提法是否合适,出自哪里

答:可参阅《JJF 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实施指南》:

c.png

2.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1001里找不到

答:可查阅国防计量培训教材第一分册《计量技术基础》:

a.png b.png

3.残差的定义出自哪里

答:这个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材中都能找到:

d.png


发表于 2020-2-9 13: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JJF-1001 没有的,建议不要使用。
发表于 2020-2-9 15: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我们来回答之前先不说对错该道判断题:
      1.测量标准的标准不确定度通常比测量结果合成不确定度的其他分量小。
      答:错。 测量标准的标准不确定度是指测量时,用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标准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一般情况下,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的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中,它是主要的(即最大的)分量。只有很少的情况下,如小容量的玻璃量器的检定或校准时,以电子天平为主的标准器准确度相对较高,而检定或校准的操作有较高的技艺难度,才有可能测量标准的标准不确定度比测量结果合成不确定度的其他分量小。
发表于 2020-2-9 17: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测量标准的标准不确定度”是指测量过程所使用的测量标准(包括主标准器和主要配套设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仅仅是人、机、料、法、环五因素中的“机”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而“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则涵盖了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其中的被测对象“料”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如:重复性或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往往占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大头,成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分量。该分量通常情况下都远大于“测量标准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发表于 2020-2-10 09: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彦刚 发表于 2020-2-9 15:46
接下来我们来回答之前先不说对错该道判断题:
      1.测量标准的标准不确定度通常比测量结果合成不确定度 ...

老兄,你这回复错了吧,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已经涵盖所有影响量,而计量标准引入的仅仅是分量,肯定小啊
发表于 2020-2-10 10: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zys0804 发表于 2020-2-10 09:56
老兄,你这回复错了吧,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已经涵盖所有影响量,而计量标准引入的仅仅是分量,肯定小 ...

老兄,你这回复错了吧,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已经涵盖所有影响量,而计量标准引入的仅仅是分量,肯定小啊

      能否请你再细细审一下题:实际上是

      1.测量标准的标准不确定度通常比测量结果合成不确定度的其他分量小。

       该题说的是测量标准的标准不确定度,通常情况下,比测量结果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中,除测量标准的标准不确定度之外的其他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较小。你说是吗?


发表于 2020-2-10 16: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彦刚 发表于 2020-2-10 10:52
老兄,你这回复错了吧,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已经涵盖所有影响量,而计量标准引入的仅仅是分量,肯定小 ...

这个不一定,不好意思,我没看清题,其他两字看漏了
发表于 2020-2-10 19: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zys0804 发表于 2020-2-10 16:00
这个不一定,不好意思,我没看清题,其他两字看漏了

       是的, 严格意义上讲,当然是“不一定”,但你再一次细看一下原题,注意到“通常”二字吗?

        1.测量标准的标准不确定度通常比测量结果合成不确定度的其他分量小。

       当我们测量不确定度评得多了,就会注意到,一般情况下,也是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测量中,量传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是主要的。
发表于 2020-2-10 21: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0-2-10 21:51 编辑
zys0804 发表于 2020-2-10 16:00
这个不一定,不好意思,我没看清题,其他两字看漏了

测量标准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往往是“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由人、机、法、环四因素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的主要贡献分量,但未必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由人、机、料、法、环五因素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的主要贡献分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通常情况下被测对象(料)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往往成为主要贡献分量,该分量肯定要比测量标准(机)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大。比方说用量块去校准普通游标卡尺,被检卡尺的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就远大于量块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用砝码去校准数字指示秤也是如此。

所以应该说,“测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分量,是“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分量,但不一定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分量。前者与被测对象(料)自身的性能好坏无关,后者则与被测对象(料)自身的性能好坏强相关。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不同性能的被测对象进行校准,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都是不同的,但两者的“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是相同的。

发表于 2020-2-11 03: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zys0804 发表于 2020-2-10 16:00
这个不一定,不好意思,我没看清题,其他两字看漏了

      还可以从量值传递传统的3δ原则,即计量标准的误差限,只要小于被检仪器允许误差限的三分之一,该计量标准就可以用于检定该被检仪器。也可见一斑,相当于那时我们只考虑量传误差。而测量不确定度理论,自然是更进步了,更全面了,考虑更多的不确定分量。自然,应该仍然是一般情况,量传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是主要的,不可能常常都本末倒置的哦!
发表于 2020-2-11 08: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0-2-11 08:32 编辑

量传的三分之一原则是量传的要求,是对测量过程的要求(与被测对象实际的计量性能好坏无关),不是对测量结果的要求(与被测对象实际的计量性能好坏强相关)。这里讨论的是“测量结果”,而不是“测量过程”。

要求计量标准的误差限不大于被测对象误差限的三分之一,并不是说实际的测量结果(被校对象的实际示值误差)也必须小于被校对象误差限的三分之一,这是没有道理的。例如:我们用0.1级的标准测力仪(最大允差±0.1%),去校准0.5级的材料试验机(最大允差±0.5%),最终得到的校准结果(被校对象的实际示值误差)可能是+0.3%或-0.4%大于被校对象误差限±0.5%的三分之一),甚至有可能超出±0.5%(被校对象不合格)。此时所使用的计量标准的示值误差贡献仍然是不超过±0.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终测量结果(被校对象的实际“示值误差”)中,被校对象的误差分量完全有可能成为主分量。不确定度的道理也一样,因为被校对象示值的短期不稳定性通常都远大于计量标准。所以对于定量表征离散程度的不确定度而言,各分量中谁的离散性差,谁的贡献就大,这是不言而喻的。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人、机、料、法、环五因素中,唯独只有“料”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是无法控制和确定的。这在JJF1059.1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10:19: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解答。请教一下路云老师,国防计量培训教材是哪个版本哪个出版社的,网上有卖的没,谢谢
发表于 2020-2-11 11: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发表于 2020-2-11 13: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变大咖 发表于 2020-2-11 10:19
谢谢各位解答。请教一下路云老师,国防计量培训教材是哪个版本哪个出版社的,网上有卖的没,谢谢 ...

是原子能出版社的,本论坛就有下载:http://www.gfjl.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7120&fromuid=14610

国防计量培训教材-计量技术基础.png

发表于 2020-2-12 08: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0-2-10 21:33
测量标准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往往是“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由人、机、法、环四因素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 ...

路老师,谢谢您的回复,再向您请教下,这里的测量过程为什么不包含被测对象,即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不包含被测对象的影响,这个概念不是很理解
发表于 2020-2-12 16: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zys0804 发表于 2020-2-12 08:52
路老师,谢谢您的回复,再向您请教下,这里的测量过程为什么不包含被测对象,即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不包含 ...

我们说按量传关系配置了人、机、法、环四要素,就具备了对被测对象“料”开展检测的条件。要实现测量过程,自然就离不开被测对象。测量过程一旦实施,所得到的就是“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是“测量过程”的产物。“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自然就包含了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的不确定度分量。其中的人、机、法、环四个方面的不确定度分量,是能够由测量过程的实施机构控制的。所以从理论上说,我们将这四个不确定度分量合成,为了便于表述,我们取名为“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它仍然可以视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一个大分量)。无论被测对象“料”自身因素导致的不确定度分量如何变化,“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分量都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相对不变。而唯一不确定、不可控的,就是被测对象“料”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将“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这一大分量再与被测对象“料”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合成,便得到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我们在测量过程的实施过程中,通常都无法将被测对象“料”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评估,所以才引入了“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过去叫“最佳测量能力BMC”)的概念,即检测/校准机构在常规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最小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U95”。这正考虑了绝大多数测量过程无法将被测对象“料”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评估的情况,所以才要求检测/校准机构选择按量传关系可获得的“最佳仪器”作为被测对象,来评估这一特殊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U95(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将被测对象自身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将至最低。这个“校准和测量能力CMC”,代表了检测/校准机构的最高测量水平和能力,对客户选择检测/校准机构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故可视其为检测/校准机构的“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日后对常规被测对象进行检测/校准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都不应优于该机构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

发表于 2020-2-13 09: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0-2-12 16:52
我们说按量传关系配置了人、机、法、环四要素,就具备了对被测对象“料”开展检测的条件。要实现测量过程 ...

路老师,谢谢您,意思是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是由被测对象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和其他(包括标准器等)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得到,如果被测对象很稳定、可靠,那么由它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就非常小,这样结果得到的就是您所说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还有个问题请您帮助下,在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中,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要小于开展的检定或校准项目的不确定度(目标不确定度),那么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就有一个范围,最小是“校准和测量能力CMC”,最大是目标不确定度,请问这个目标不确定度是怎么理解?怎么得到的?
发表于 2020-2-13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0-2-13 10:38 编辑
zys0804 发表于 2020-2-13 09:24
路老师,谢谢您,意思是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是由被测对象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和其他(包括标准器等) ...

JJF1033根本就不是考核“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而是考核“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也不是考核“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而是考核“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这个所谓的“检定或校准项目的不确定度(目标不确定度)”,本就应该是被检/校对象的合格判据,现在倒是解读成了计量标准能否开展检定/校准的合格判据。的确是无语。说穿了这两项指标实质上就是考核被测对象合不合格。

他做“重复性试验”和评定“不确定度”时,所选择的被测对象不是按量传关系可获得的“最佳仪器”,而是一“常规的”普通被测对象(最好是选择合格的,重复性最差的被测对象)。如果“重复性试验”和评定出的“不确定度”满足要求(即被测对象合格),则判定计量标准满足开展检定/校准的要求。如果“重复性试验”和评定的“不确定度”不满足要求(即被测对象不合格),则将罪名扣在了计量标准的头上,说计量标准不满足开展检定/校准的要求。不知道这叫什么逻辑,医生选择一普通人做体检,诊断出此人有病,却给出此医生不具备行医资格的结论。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11: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本书的链接已经无法下载了
发表于 2020-2-13 12: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变大咖 发表于 2020-2-13 11:13
那本书的链接已经无法下载了

可以上“学兔兔”网下载。

发表于 2020-2-13 14: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0-2-13 10:29
JJF1033根本就不是考核“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而是考核“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也不是考核“计量标准 ...

感谢路老师,听您一讲,感觉茅塞顿开,确实,我每次读到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中检定校准结果重复性试验判定依据,总感觉有哪里不是很明白,其实我感觉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考核的应该是除被测对象外的其他影响量是否合格,正如您所说,一个测量过程,无法把被测对象单独撇开进行评定,那么在做重复性试验时,应该选用稳定性较好,而不是常规的的被测对象。
发表于 2020-2-13 16: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zys0804 发表于 2020-2-13 14:17
感谢路老师,听您一讲,感觉茅塞顿开,确实,我每次读到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中检定校准结果重复性试验判定依 ...

评判计量标准能否开展检定/校准的依据,应该是看“校准和测量能力CMC”(校准机构的校准能力)能否满足要求,而不是看常规的被测对象合不合格。

发表于 2020-2-13 16: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基础知识:中的概念
残差 .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4-19 14:02 , Processed in 0.0529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