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92|回复: 3

[概念] 测量计量中的两个区间和两个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9 09: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刻注册计量论坛 交流工作中的点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成为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20-3-9 09:27 编辑

-
                     测量计量中的两个区间和两个中心
-         
                                                                                                史锦顺
-
       测量计量领域有三种场合:研制、计量与测量。研制指仪器的发明、设计与生产;计量指对仪器的检定(包括校准);测量是应用仪器进行测量,对单一量的测量是直接测量,对函数量的测量,称复合测量。复合测量是间接测量。
       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R是仪器的性能的标志,它贯通于这三个场合。
       研制场合是确定误差范围R,计量场合是公证误差范围R。这两个场合必须有计量标准。这两个场合的认识对象是测得值区间。测得值区间以实际值为中心,以误差范围为半宽。
       测量场合,测量者选用误差范围够格(满足需要)的测量仪器,去测量被测量,其目的是得到被测量的实际值。测量者得到的是“测量结果”,是实际值区间。实际值区间的中心是测得值,而误差范围是已知的仪器的误差范围R。(环境因素等的影响,是通过仪器而起作用的。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是指规定的工作条件下的性能,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环境等影响已包括在仪器性能指标中,不必另计。)
       由上可见,整个测量计量理论中有两个区间、两个中心。研制场合与计量场合,对象是测得值区间,区间中心是实际值(经典误差理论称为真值,现代理论要包容统计测量,名称要兼顾。统计测量真值就是量值,故去掉“真”字)。而测量场合得到的是测量结果,就是实际值区间。实际值区间的中心是测得值。
       两个区间与两个中心的表达及公式推导参见附录。
-
----------------------------------------------------------------------------
附录《史法测量计量学》摘录      

第4章 测得值函数与测量结果
4.1 研制中的测得值函数
       测量仪器的研制,必须建立测量方程。本书提出的测量方程,可以方便地得到测得值函数。测得值函数,是测得值对实际值的关系。实际值是自变量,测得值是因变量。对测得值函数中的变量微分,得到误差元,各项误差元合成为仪器的误差范围。再经凑整、加大、归类(按国家等级标准系列),给出误差范围指标值。误差范围指标值就是准确度。(当前,为避讳VIM关于“准确度是定性的”之规定,又称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
       测量仪器的研制者,必须给出全量程的测得值函数,建立测得值与被测量实际值的对应关系。
       测量仪器,不可能只测量一个值,而是测量全量程内的任何一个被测量量值。这就必须给出全量程或可用区域上的测得值函数。
       研制的赋值过程,就是由实际值S而确定测得值M。

4.2 测得值公式是测得值函数的简化表达
       在测量仪器的研制中,必须建立测量方程、求得测得值函数、进行误差分析、并给出误差范围指标。S表示被测量的实际值,X表示仪器的构成因素,M表示测得值。
       仪器的物理公式为
              S = f(Xi )
       仪器的计值公式为
              M = f(Xi m/o )
       仪器的测量方程为
              M - S = f(Xi m/o ) - f(Xi)                                     (2.1)     
       仪器的测得值函数为
              M = f(Xi m/o) - f(Xi) + S                                        (4.1)
       误差元函数为
              M – S = f(Xi m/o) - f(Xi)                                       (4.2)
       误差元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为
             │M – S│max= │f(Xi m/o) - f(Xi)│max                      (4.3)
       这个“误差元绝对值的最大可能值”就是误差范围,记(4.3)式右端为R(恒正), 有
             │M – S│max= R                                                   (4.4)
       去掉最大值符号,有
             │M – S│ ≤ R                                                        (4.5)
       研制与计量是由实际值确定测得值。着眼点M,解绝对值关系式(4.5)。
       当M>S时,有
             M ≤ S+R                                                              (4.6)
       当M<S时,有
             M ≥ S-R                                                               (4.7)
       综合(4.6)式、(4.7)式,有
             S- R ≤ M ≤ S+R                                                     (4.8)
       (4.8)式简记为
             M = S±R                                                               (4.9)
       (4.9)式由(4.1)式推得,(4.9)与(4.1)式等效。因此,测得值公式(4.9)是测得值函数式的简化表达。
       (4.9)表示的区间 [S-R , S+R]是研制场合与计量场合的测得值区间,区间的中心是实际值S(用计量标准来体现)。

4.3 测量中的实际值函数
       人们要知道被测量的值,就要用测量仪器去测量被测量。人们得到了测得值。但人们的目的是求得实际值。为求实际值,就要知道实际值对测得值的函数关系。于是该用实际值函数。实际值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S = M  – [ f(Xi m/o) - f(Xi) ]                                     (4.10)

4.4 测量结果是实际值函数的简化表达,测量结果包含实际值
       测量者通过测量得到测得值。由所用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值,得知此次测量的误差范围值。测得值加减误差范围是测量结果。测量者得到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包含实际值,于是测量者就得到了关于被测量实际值的完整信息。只要误差范围满足要求,就达到了测量的目的。
       测量结果包含实际值,这是测量理论与实践的真谛。
       生产厂生产的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为R,必须有:
      (1)在可用量程内,已建立测得值与被测量实际值的对应关系,即测得值函数。对实际值Si,给出测量值Mi.
      (2)误差元定义为ri = Mi―Si;误差范围定义为误差元绝对值的一定概率(99%以上)上的最大可能值,记为R。生产厂给出的是仪器误差范围的指标值R仪指标,要保证:
                 R ≤ R仪指标                                                       (4.11)
       计量检定就是抽样证明(4.11)式成立。

       在量程内测量,由(4.10)有实际值函数为:
              S = M  – [ f(Xi m/o) - f(Xi) ]  
       误差元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为
             │M – S│max= │f(Xi m/o) - f(Xi)│max                       (4.3)
       已计│f(Xi m/o) - f(Xi)│max = R
       有
              │M―S│≤ R                                                         (4.12)
       上节求测得值函数M,着眼点是M的表达。现在是求实际值S,为给出实际值S的表达,于是,着眼点实际值S解绝对值关系式(4.12)。
       当M大于S时
              M―S ≤ R
              S ≥ M―R                                                            (4.13)
       当M小于S时
               S―M ≤ R
               S ≤ M + R                                                          (4.14)
       综合(4.13)、(4.14),有
               M―R ≤ S ≤ M + R                                               (4.15)
      (4.15)式表明,被测量的实际值S在以测得值M为中心的、以误差范围R为半宽的区间中。      (4.15)式简化表达为
                S = M±R                                                            (4.16)
       (4.16)式称为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的物理意义:被测量的实际值的最佳表征值是测得值M。被测量的实际值可能大些,但不会大于M+R,被测量的实际值可能小些,但不会小于M―R。
       在直接测量中,测量者用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值R仪指标代表误差范围R。这是冗余代换,合理又方便。
       测量结果(4.16),就是实际值区间 [M-R,M+R]。实际值区间的中心是测得值M。
-

发表于 2020-3-9 11: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eses 于 2020-3-9 11:36 编辑

1、研制:保证所研制的仪器能给出测得值(示值),同时需要对该测得值的误差的存在范围作出评估(当然还有验证等等);

2、计量:利用某种标准器提供的“真值”(实际也是测得值)给出所检验的仪器的示值误差的测得值(检测值),同时需要对该测得值(误差的检测值)的误差的存在范围作出评估(计量规程编制时提供);

3、测量:利用仪器示值给出被测物理量的测得值,同时需要对该测得值的误差的存在范围作出评估。

都给出了测得值的数值,也都应该给出了误差的范围的评估值,这样真值的存在范围也就描述了~所以,都应该是测得值中心论。

所以,史老师,我认为所有测量工作者都是干的同一回事情~给未知量赋值并提交其误差的评估,大家都应该遵循一样的测量理论。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18: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20-3-11 18:50 编辑

-

                             两个区间与两个中心的图示
-
       在测量计量的理论中,两个区间和两个中心的内容很基本,也很重要。
1  在计量场合(包括研制场合),有计量标准,是根据标准的量值(代表真值),来考察测得值。真值是中心,是常量。测得值是变量。测得值区间图的横坐标是测量值,图上给出测量值的上下限。  

       图1 计量场合的测得值区间示意图.jpg   

2 在测量场合,用测量仪器进行直接测量,区间是以测得值为中心的实际值(真值)区间,又称测量结果区间。此图以被测量的真值为横坐标,可以给出真值存在范围的上下限。
          图2 实际值(真值)区间示意图.jpg
3 现有理论、规范与书籍文章,都没有给出横坐标的标识。纵坐标是概率密度,但横坐标是什么却没有人说明,笼统地说是“量值”,必成一笔混淆帐,也就没法给出区间的上下限的图示。在此类图上给出明确的横坐标的量值标识,是上面二图的新做法。当否,请讨论、示教。

【符号说明】
M ——测量值
Z ——真值(实际值)
R ——误差范围(区间半宽)
β ——系统误差
-



 楼主| 发表于 2020-3-16 18: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20-3-16 18:47 编辑

-
                                  测得值变量论
-
                                                                              史锦顺
-
1 计量中的真值(实际值)中心论
       计量中,为判别被检仪器指标的合格性,必须有计量标准。计量的资格条件是标准的误差范围同被检仪器的误差范围相比,可以忽略。因而,标准的标称值可以视为真值(实际值),简称标准的真值Z。
       在计量中,用被检仪器测量计量标准,测量值Mi与标准真值 Z 之差是误差元。误差元的绝对值的一定概率(99%以上)意义上的最大可能值,是误差范围R。

       必须明确,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值是研制场合给出的。而计量的任务是检验、公证仪器指标的真实性,就是说:计量中测出的被检仪器的误差范围R,必须不大于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值R仪指标。极其个别的情况,如按“等”使用的量块,是上级计量部门的测量结果,是计量赋值的。这种情况,是计量工作本身的特例,比例极小。对99%以上的测量仪器,不是计量赋值。      

1.1 研制场合的“台域统计”
       仪器研制成功,进行批量生产时,为考核同一型号产品的性能一致性,(或者称批量生产的合格率),要用多台仪器测量同一计量标准,测得值按台编号,这是台域统计。每台测得值M平i不同,是变量,误差范围Ri也不同,但都必须在误差范围的上下限(图1之红线,生产厂都必定留有余量)之间。在测得值区间图上,显然,标准的真值是中心,是常量。这里谈不上“测得值中心”论。

1.2 计量场合时域统计
       计量场合有计量标准,是单独测量一台仪器的性能。测量值按时刻编号,称“时域统计”。生产厂的出厂检验、购买者的进货验收也是时域统计。
       何谓计量中的“时域统计”?就是用一台仪器测量计量标准N次(例如N=20),得到N个测量值Mi,对其求平均值M,M称测得值。用贝塞尔公式可求出测量值(单值)的标准偏差σ,σ表征单值的分散性。也可求出平均值M的分散性σ/√N。
       计量中的测得值M,是有分散性的,其值是σ=σ/√N 。      
       计量中的常量是计量标准的真值Z,而测得值是变量(见图1)。-
                  A 研制与计量场合的测得值区间限制图.jpg
-
2 测量场合,测得值是变量
2.1 常量测量
       测量结果的区间(真值存在的区间),如图2。作图时,横坐标表示“真值变量”,本质是真值相对于测得值的位置变量。因为被测量的真值是一个量,是常量,图中的Z(-β)是个定值。
       如果是台域统计,就是说用20台同型号的仪器同时测量一个常量,各台仪器的系统误差βi不同,在各个以测得值为中心的图中,真值Z(-βi)与测得值距离不同,即在图中的位置不同,但真值是同一的,只有一个。并不是真值变了,而是以不同测得值为中心的区间图平移了。
       如果是时域统计,由于仪器有随机误差,测量值的分散性是σ,而测量值的平均值(测得值)M的分散性是σ/√N。
       测量测得值M,是有分散性的,其值是σ=σ/√N 。它不是常量。测得值是测量结果的区间的中心,但不是常量。常量是被测量的真值。区间可以平移,但真值是不变的。

2.2 统计测量
       被测量是统计变量时,测量是统计测量。统计测量的条件是测量仪器的误差可以忽略,此时测量表征量为:测量值是统计变量的单个值,测量值的平均值是统计变量的测得值。测量值就是真值,“真”字去掉,统称量值。
       很明显,统计变量的单值的分散性是σ,而平均值的分散性是σ,σ= σ/√N。
       因而统计测量的测得值(平均值)仍然是统计变量,而不是常量。
-
               B 测量场合的实际值(真值)区间限制图.jpg                
-
【结论】
       在测量计量理论中,无论是常量测量还是统计测量,无论是台域统计还是时域统计,测得值都是变量,而不是常量。
       计量与测量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计量标准。
       研制场合与计量场合有计量标准,可以测定仪器的系统误差。测量场合,可以确定仪器的随机误差,因为没有计量标准,不能确定系统误差。因此,如果不利用仪器的指标值,就不可能确定测量的误差范围。
       测量计量的三大场合:研制、计量、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值”是贯通的。研制仪器、计量仪器,都是为了实际测量。直接测量,测量者可以根据任务需要,选用够格的测量仪器,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值,就当成测量的误差范围,不必另行评定仪器的误差。没有计量标准,谁也无法评定。      
       间接测量,即对函数量进行复合测量,测量者要制定测量方案,并按直接测量各量的的误差(应用直接测量时各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值),按误差合成理论计算函数量的总误差范围。“评估”一词,实属不当。测量计量是科学,要严格计算。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4-27 01:01 , Processed in 0.0393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