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容量] 关于JJG 19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中吸量管的校准点请教

[复制链接]
kevinchan 发表于 2021-6-22 11: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JJG 19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中对于分度吸量管的检定点规定如下:
===============================================
2)分度吸量管
a)0.5mL以下(包括0.5mL)的检定点:
        半容量(半容量~流液口);
        总容量。
b)0.5mL以上(不包括0.5mL)的检定点:
        总容量的1/10。若无总容量的1/10分度线,则检2/10点(自流液口起);
        半容量(半容量~流液口);
        总容量。
===============================================
容量检定流程如下:
===============================================
A.2 分度吸量管和单标线吸量管
A.2.1 衡量法
A.2.1.1 将清洗干净的吸量管垂直放置,充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 处,擦去吸量
管流液口外面的水。
A.2.1.2 缓慢地将液面调整到被检分度线上,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
A.2.1.3 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吸量管容器的带盖称量杯,称得空杯的质量。
A.2.1.4 将流液口于称量杯内壁接触,称量杯倾斜30°,使水充分地流入称量杯中。
对于流出式吸量管,当水流至流液口口端不流时,近似等待3s,随即用称量杯移去流
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口端保留残留液)。对于吹出式吸量管,当水流至流液口口端不
流时,随即将流液口残留液排出。
A.2.1.5 将被检吸量管内的纯水放入称量杯后,称得纯水质量(m)。
A.2.1.6 在调整被检吸量管液面的同时,应观察测量筒内的水温,读数应准确到
0.1℃。
A.2.1.7 按7.3.5.1衡量法计算吸量管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
A.2.1.8 对分度吸量管除计算各检定点容量误差外,还应计算任意两检定点之间的最
大误差。
===============================================
从文中可以看出,对于“半容量”和“1/10容量”的检定,排出水的体积都是从半容量~流液口算起。
我的疑问是:对于零点在上的流出式分度吸量管(就是我们日常最常见到的),当只需移取部分溶液时,大家一般都是先把弯月面调定在零标线,然后再放液至目标体积,例如用10mL分度吸量管移取5mL溶液,一般都是先把弯月面调定在零标线,然后放液至5mL分度线;而不允许先把弯月面调定在5mL分度线处,然后完全放液至流液口。-----我们老师是这样要求我们使用分度吸量管的。
这样看来,对于半容量检定时的放液方法,和实际使用时有所不同,这样不是有问题么?难道是我们老师要求的使用方法是错的?

请大神评价一下!谢谢!



pjl198912 发表于 2021-6-23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种使用方法应该差别不大,但是我认为定位至刻度线然后放液这种方法更规范。
pjl198912 发表于 2021-6-23 09: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分度移液管的刻度线是从下至上依次递增,你怎样定位至“0”刻度线呢? 那个是滴定管吧?
海外蓬莱 发表于 2021-6-23 14: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求从流液口算起的话,应该不用考虑标线递增还是递减的。
 楼主| kevinchan 发表于 2021-6-23 14: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pjl198912 发表于 2021-6-23 09:40
而且分度移液管的刻度线是从下至上依次递增,你怎样定位至“0”刻度线呢? 那个是滴定管吧? ...

平时大家用的分度移液管大多是从上至下依次递增的呢!
请看照片:
00001.jpg
00002.jpg
pjl198912 发表于 2021-6-23 16: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kevinchan 发表于 2021-6-23 14:39
平时大家用的分度移液管大多是从上至下依次递增的呢!
请看照片:

哦 ,还真没用过这种。
pjl198912 发表于 2021-6-23 16: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jl198912 于 2021-6-23 16:32 编辑

刚才查了下,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移液管完全流出式或不完全流出式。类型不同,其读数方式就不同了。规程上说的应该是“0”点在下完全流出式移液管。
 楼主| kevinchan 发表于 2021-6-24 09: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pjl198912 发表于 2021-6-23 16:17
刚才查了下,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移液管完全流出式或不完全流出式。类型不同,其读数方式就不同了。规程上说的 ...

您说的非常有道理!我也觉得规程上说的应该是“0”点在下完全流出式移液管。
可是问题是:规程根本没有提0点在下还是0点在上的事,也就是说按照规程中的描述,不管什么情况,都得是一样的检定方法。。。
海外蓬莱 发表于 2021-6-24 13: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程上:
若无总容量的1/10分度线,则检2/10点(自流液口起)
半容量(半容量至流液口)
这里都没说是“0刻度线”算起啊,应该从流液口往上算。
海外蓬莱 发表于 2021-6-24 13: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外蓬莱 发表于 2021-6-24 13:20
规程上:
若无总容量的1/10分度线,则检2/10点(自流液口起)
半容量(半容量至流液口)

个人理解,错了纠正,谢谢。
 楼主| kevinchan 发表于 2021-6-24 16: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外蓬莱 发表于 2021-6-24 13:20
规程上:
若无总容量的1/10分度线,则检2/10点(自流液口起)
半容量(半容量至流液口)

对,但是从流液口算起的话,和0点在上的全流出式吸量管的使用方法是不一致的。
如果日常使用时容量的计算方法和检定时容量的计算方法不一致,那这样的计量就没有意义啊!所以我在怀疑检定规程是不是有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7 13: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