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量块] 长度计量的量值传递

[复制链接]
xixialaoguai 发表于 2007-1-5 14: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把长度计量基準所復现的“米”的準确长度﹐按照国家规定的检定系统通过检定﹐逐级或直接传递给工作用的﹑不同精度等级的长度测量工具﹐以保证所测得的量值準确和一致的过程。它是长度计量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的长度计量的量值传递系统由国家基準﹑副基準﹑工作基準和计量标準等组成。国家基準是指復现“米”的整套装备﹐包括端面长度国家基準和线纹长度国家基準。副基準是通过与国家基準比对来确定精确度的整套装备。工作基準是通过与国家基準或副基準比对﹐并经国家鑑定实际用於检定计量标準的整套装备。设立工作基準是为了不使国家基準和副基準因使用频繁而丧失其应有的精确度。计量标準是国家根据测量精确度要求和经济原则﹐规定不同精度等级﹐作为传递量值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标準器。在中国﹐国家法定的长度标準器有量块和线纹尺。
         在机械製造中使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的检定系统检定﹐才能使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用不同方法加工出的零件具有互换性﹐并保证其尺寸精度。
         端面长度量值检定系统 以量块作为标準器。利用端面长度国家基準中测量范围为 0.5~1000毫米的激光量块干涉仪或柯氏干涉仪﹐以绝对测量法检定 1等量块﹐然后利用比较测量法以1等量块检定2等量块﹐以2等量块检定3等量块﹐照此类推依次检定各等量块。按照测量精确度的要求﹐再用各等量块检定工作用的﹑具有相应精确度的长度测量工具。
         线纹长度量值检定系统 以线纹尺作为标準器。利用线纹长度国家基準中的测量范围到1000毫米﹐精确度为±0.2微米的激光干涉比长仪﹐检定殷钢基準线纹尺和石英基準线纹尺﹔然后利用具有相应精确度的比长仪﹐逐“等”传递﹐检定 1﹑2﹑3等标準线纹尺。按测量精确度的要求﹐再用各等线纹尺检定工作线纹尺和工作用的﹑具有相应精确度的长度测量工具。
 楼主| xixialaoguai 发表于 2007-1-5 14: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柱度测量

长度计量技术中对圆柱度误差的测量。圆柱度(见形位公差)是圆柱体圆度和素线直线度的综合﹐因此圆柱度一般是在圆度仪上附加能沿被测圆柱体作轴向运动的精密直线导轨﹑电子计算机和相应的程序等来测量的。测量时﹐长度传感器的测头沿精密直线导轨测量被测圆柱体的若干横截面﹐也可沿被测圆柱面作螺旋运动取样。测得的半径差由电子计算机按最小条件确定圆柱度误差。在配有电子计算机和相应程序的三坐标测量机上利用坐标法也可测量圆柱度。测量时﹐长度传感器的测头沿被测圆柱体的横截面测出若干(取样)点的坐标值﹑﹐并按需要测量若干横截面﹐然后由电子计算机按最小条件确定圆柱度误差。此外﹐还可利用V形块和平板(带有径向定位用直角座)等分别测量具有奇数棱边和偶数棱边的圆柱体的形状误差(见圆度测量)﹐但这时V形块和平板的长度应大於被测圆柱体的全长。测量时﹐被测圆柱体在V形块内或带直角座的平板上迴转一周﹐从测微仪读出一个横截面中最大和最小的示值﹐按需要测量若干横截面﹐然后取从各截面读得的所有示值中最大与最小示值差之半﹐作为被测圆柱体的圆柱度误差。
 楼主| xixialaoguai 发表于 2007-1-5 14: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各国长度计量单位的确定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科学家新研制出的一种测量长度的仪器近日通过了专家鉴定。这台测长仪的分辨率达到1.25纳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四万分之一。
  这台仪器是用来鉴定量块的准确度的。而量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长度标准的来源。量块的准确度越高,人们对长度的测量就会越准确。长度测量越准确,机械零件加工就会越精密,机器性能就会越好。例如制造出的汽车门的尺寸越准确,关起来就会越省劲儿,封闭也越严实。
  量块作为长度计量单位的一种实物基准,早在1898年就使用了。最初的量块只是圆柱体和长方体两种,而且是单独一块使用。1908年,瑞典计量科学家提出制作系列尺寸的量块。之后量块就可以组合使用了。现在,各国的量块形状趋于统一,截面为矩形。
  现在我们测量长度的单位也都趋于统一。如我国已经告别了使用多年的尺、寸、丈等长度计量单位。早期的长度单位大都与人体有关。小篆的“尺”字看起来和用手测量物体时的形状非常相似;后来我国以肘为尺,作为长度的计量单位。古代秘鲁人则以其平均身高为长度单位;英国在10世纪时以英王埃德加拇指关节之间的长度定为一英寸;而查理曼大帝则以其脚长定为一英尺;16世纪的德国则是如此确定长度单位的:在星期日礼拜完毕后,以立于教堂门前的16名男子的左足平均长度为一法定英尺。
 楼主| xixialaoguai 发表于 2007-1-5 15: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度计量技术

长度计量技术是研究长度测量,保证量值准确和测量单位统一的技术。长度计量中的长度包括距离、角度、表面粗糙度、圆度和直线度等以“米”为基本单位的几何量,所以长度计量也常称为几何量计量。

    长度测量是将被测长度与已知长度比较,以确定被测长度量值的过程。量值以数字和单位表示,例如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直径,测得的数值20.24毫米就是量值。主尺上的刻度就是已知长度。机械制造中进行长度计量是为了保证工件的互换性和产品质量,一般以毫米和微米作为测量单位。

    长度计量的主要是研究和建立长度计量基准、实现长度计量的量值传递、研究孔径测量、角度测量、直线度测量、平面度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圆度测量、圆柱度测量、螺纹测量、齿轮测量、自动测量等方法和测量误差,以及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等。

    在古代,人类为了测量田地等就已经进行长度测量,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为长度的单位。但人的手、足大小不一,在商品交换中遇到了困难,于是便出现了以物体作为测量单位,如公元前2400年出现的古埃及腕尺,中国商朝出现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制造的新莽铜卡尺等。

    长度单位经历了多次演变后,1496年和1760年,英国开始采用端面和线纹的码基准尺作为长度基准。1789年法国提出建立米制,1799年制成阿希夫米尺。

    在机械制造业中最早应用的是机械原理的测长技术。1631年发明游标细分原理。18世纪中叶,人们已应用螺纹放大原理进行长度测量。机械测长技术迄今仍是工业测量中的基本测量技术之一,它能达到很高的精确度。

    应用光学原理的测长技术也出现较早。19世纪末出现立式测长仪,20世纪20年代前后已应用自准直、望远镜、显微镜和光波干涉等原理测长,使工业测量进入不接触测量领域,解决了一些小型复杂形状工件,例如螺纹的几何参数、样板的轮廓尺寸和大型工件的直线度、同轴度等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问题。

    气动原理的测长技术是在2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它的测量效率高,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适宜在车间使用,但其示值范围小,阻碍了它的发展。

    应用电学原理测长是在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首先出现的是应用电感原理的测微仪。后来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学原理的测长技术发展很快。它可以把微小误差放大到100万倍,也就是说0.01微米的误差值可以10毫米的刻度间隔表示出来。并且电子线路还能实现各种演算和自动测量。

    60年代中期以后,在工业测量中逐步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具有自动修正误差、自动控制和高速数据处理的功能,为高精度、自动化和高效率测量开辟了新的途径,因而在长度测量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现代测量技术已经发展成为精密机械、光、电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

测量方法

    在工业测量中,要根据被测对象的材质、形状、大小、批量和精度等选定可能的和符合经济原则的测量方法。

    单项测量是分别测量被测件的几何参数,例如螺纹的中径、半角和螺距;齿轮的齿形、周节和齿向等,可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工艺误差。

    综合测量是测量由各有关参数折合而成的某一当量或综合测量各有关参数,例如用螺纹量规检验螺纹折合中径;齿轮单面啮合检查仪测量齿轮切向综合误差等。综合测量是一种模拟实际使用情况的测量方法,测量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使用质量,测量效率也高,适用于检验工件合格与否。

    绝对测量是指用量值直接表示被测长度全长的测量方法。相对测量是指量值仅表示被测长度偏差的测量方法,例如用比较仪和量块测量。

    接触测量是指被测表面与长度测量工具的测头有机械接触;不接触测量是指利用光学、气动等瞄准定位方法,长度测量工具的瞄准定位部分或测头等不与被测表面接触,例如用激光扫描法测量外径和气动测头测量直径等。

    直接测量是将被测长度与已知长度直接比较,从而得出所需的测量结果,是常用的测量方法。间接测量的测量结果是通过测量与被测长度有一定函数关系的长度,经过计算后才得到的,例如测量大型工件外径时,也有采用测量圆周长度,经过计算后求出外径的。

    主动测量是把加工过程中测量所得信息直接用于控制加工过程以得到合格工件的测量。被动测量也称线外测量,是测量结果不直接用于控制加工精度的测量。

    由于被测长度的真值是理论上的概念,一般说来是不知道的,而且测量结果与被测长度真值之间总会存在差距(即误差),所以在工业测量中常用实际值或修正过的算术平均值来代替真值。实际值是满足规定精确度的量值。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式有两种:以量值表示,即以所测得量值与实际值之差表示,以这种方式表示的误差称为绝对误差;以比值表示,即以绝对误差与实际值之比表示,以这种方式表示的误差称为相对误差,例如用激光干涉仪测长时,如其最大相对误差为千万分之一,则表示在规定条件下,测量 1米长度的误差应不大于0.1微米。

    测量结果与被测长度真值的一致程度以精确度或准确度表示。它是正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通常简称为精度。若已修正系统误差,则精确度常用不确定度来表示。不确定度表示由于存在测量误差而对所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以标准偏差表示其大小。

    测量中,常把多次测量被测长度后所得的数据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根据概率论的大数定律,只要测量次数足够多,就可以提高精密度。测量过程中随机误差的出现,基本上是遵循正态分布规律的。

    此外,还有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数学运算以得到所需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例如,用圆度仪测量圆度,直接获得的数据是相对某一圆心的半径变化,因此需要按圆度定义作相应的函数运算才能得到圆度误差。采用间接测量方法时,常会遇到这类数据处理问题。

 
duomeiti 发表于 2007-1-19 16: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基础教材。对初学几何量计量的人有很大的帮助。
whqiu123 发表于 2007-2-9 22: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真是个研究员级别的啊,就是高深
深圳渔民 发表于 2007-7-19 09: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误人子弟,谁说2等量块是采用和1等量块比较测量出来的?回去好好看看检定规程。
王大鹏 发表于 2015-5-24 18: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车之师,后车之师。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5-5-24 21: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渔民 发表于 2007-7-19 09:53
不要误人子弟,谁说2等量块是采用和1等量块比较测量出来的?回去好好看看检定规程。 ...

  的的确确可以“2等量块是采用和1等量块比较测量出来的”,这是国家“长度计量器具(量块部分)检定系统”的规定,其4.1条和检定系统框图规定“凡具有直接测量功能的,……可以直接测量相应等级的量块……,只具有比较测量功能的,……采用比被测高一等的量块做标准,……”。
  但也正如你说,量块检定规程精加工JJG146-2011的7.3.9条也规定了“2等量块的长度,应尽量采用光干涉方法直接测量”。我认为这句话并不与国家检定系统矛盾,“尽量采用”的含义并不排斥用1等量块比较测量的方法,只是“尽量”用直接测量的方法罢了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18 17: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