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直流电压] 电磁计量不确定度计算

[复制链接]
clsh123@126.com 发表于 2023-12-12 11: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电磁计量不确定度计算中,是不是用设备说明书给出的允差比溯源给出的不确定度引入计算更加合适?有没有什么依据?
路云 发表于 2023-12-12 12: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溯源证书中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才是该仪器设备实际“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U”,是通过实际校准数据评估出来的,因此它是具有“计量溯源性”的(与实施校准的上级校准机构的人、机、法、环,具有严格的关联绑定关系)。而用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给出的最大允差绝对值MPEV套算出来的“标准不确定度u”,实际上是人为规定的,合格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极限要求,全世界都一样。它不是通过实际检测数据评估出来的,所以它不具有“计量溯源性”。

通常都是在溯源证书未提供“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U”,只知道该仪器设备是经检定合格的的情况下,又不愿意向上级计量机构索取(或索取原始检测数据自行评估),才采取这种套算的方式,将该仪器设备的不确定度分量放大至可接受的“极限值”。

所以我认为,当溯源证书已经提供了该仪器设备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时,直接引用作为该仪器设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B类评定更为合理。

1234567888 发表于 2023-12-12 17: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磁类用的计量标准多数都是电子仪器,电子仪器受环境和时间老化影响,很难持续保持一致,使用最大允差计算最为保险。而且其通常校准结果也并非完全线性,溯源时的环境、操作人、计量标准类型,与被测仪器,适配也存在不完全一致的情况,直接引用溯源不确定度是有比较大风险的。除非你能实际证实其良好的年稳定性,否则不适合套用溯源不确定度 。
最后,校准并非一味的追求数值小的不确定度,较小的不确定度也不能说明实际能力强,在合理范围内即可。
路云 发表于 2023-12-15 19: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3-12-15 20:12 编辑
1234567888 发表于 2023-12-12 17:24
电磁类用的计量标准多数都是电子仪器,电子仪器受环境和时间老化影响,很难持续保持一致,使用最大允差计算 ...

按您的说法,那溯源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意义何在?您有何证据证明直接引用溯源不确定度是有比较大风险?用最大允差套算出来的不确定度,你送不送检都可以套算得到,您又凭什么说它保险?如果溯源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比你用最大允差绝对值套算出来的不确定度还要大呢,那是不是用溯源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更安全、更可靠呢?

众所周知,溯源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本身就不包含括被校对象长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也不包括校准实验室与用户使用现场环境差异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你如果要将该测量设备用于下一级测量过程,在评定下一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时,你就应该考虑这两个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最后,校准并非一味的追求数值小的不确定度,较小的不确定度也不能说明实际能力强,在合理范围内即可。

这句话值得商榷。对校准来说,表征测量结果质量的唯一参量,就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对于各家机构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来说,越小不说明实际能力越强说明什么?要不然评估它和公示它的意义何在?

路云 发表于 2023-12-15 20: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a.png

从以上CNAS规范化文件不难看出,在评定本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时,测量设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的B类评定,应优先采用溯源证书给出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从最后一段也可以看出,只有在溯源证书中没有给出不确定度信息时,才使用最大允差绝对值MPEV套算的B类评定方式进行评估


237358527 发表于 2023-12-26 13: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1234567888 发表于 2023-12-12 17:24
电磁类用的计量标准多数都是电子仪器,电子仪器受环境和时间老化影响,很难持续保持一致,使用最大允差计算 ...

完全同意观点
路云 发表于 2023-12-26 22: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要的是证据、依据。啥都没有,说了跟没说一样。

oldfish 发表于 2024-1-24 10: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3-12-12 12:57
溯源证书中给出的“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才是该仪器设备实际“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U”,是通过实际校准数 ...

您不是做电子仪器校准的吧,估计您是做实物量具校准的吧?

电子仪器的长期稳定性是很重要的不确定度来源,溯源证书中的U是不包含长期稳定性的,但MPE是包含的
oldfish 发表于 2024-1-24 10: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MPE更合理
因为如果用溯源证书的U,还需要考虑长期稳定性,不好评估,得不偿失。
路云 发表于 2024-1-24 14: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4-1-24 19:05 编辑
oldfish 发表于 2024-1-24 10:50
您不是做电子仪器校准的吧,估计您是做实物量具校准的吧?

电子仪器的长期稳定性是很重要的不确定度来源 ...

我说的是哪个更合理更合适,您说的这种方法是人为将其放大至不确定度的极限要求值,不是测量仪器自身实际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只要检定合格,全世界的同类型测量设备的不确定度都是一样的。因为它是人为规定的不确定度的极限值,所以它与任何一家检定机构的人、机、法、环,没有任何的关联绑定关系。正因为它不是通过实际检定/校准数据评估出来的,所以该不确定度是不具有“计量溯源性”的。

至于评定过程是否要考虑长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问题,那是评定方法的问题。在CNASTRL003:2015《校准和测量能力(CMC)的评定与实例》中,就已经表述得很清楚了:

c.png

a.png

因为如果用溯源证书的U,还需要考虑长期稳定性,不好评估,得不偿失。

这好像不能成为不使用溯源证书给出的不确定度进行B类评定的理由吧。否则通过检定/校准溯源获得的测量仪器的不确定度,用在哪里?

 楼主| clsh123@126.com 发表于 2024-1-26 13: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神的指点 我晚辈受益良多 感谢!
黄金戟 发表于 2024-1-28 12: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的意见,这个问题首先要求你所在的机构有完整的溯源后确认程序。换句话说,溯源证书拿到手里之后怎么使用。
打比方说,一台标准源,你溯源之后,在直流电压1V这个点位上,实际值是1.00005V,测量不确定度是0.00005V,k=2。而在这一个点上,说明书给出的技术指标是正负万分之二。
那么你首先确认溯源结果,你这太仪器是否合格。好吧,肯定在这个点上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你在向下传递时,你的标准值要给多少?是1V还是1.00005V?这决定了你到底是按照正负万分之二还是按照0.00005V来进行B类的不确定度的计算。当然,你要是使用1.00005V的时候,是不是需要给出修正?如果客户想要1.1V的时候,你是不是还能向下传递?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路云 发表于 2024-3-4 21: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你在向下传递时,你的标准值要给多少?是1 V还是1.00005 V?这决定了你到底是按照正负万分之二还是按照0.00005 V来进行B类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无论你给哪一个,都不会改变测量仪器实际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的大小,给测量结果带来的,是测量结果的“误差”。“不确定度”是以“测得值”为中心的区间半宽度,而不是以“真值”为中心的区间半宽度。与实际误差的大小没有关系,只与实际误差的不确定离散波动区间的大小有关。这个误差不确定离散波动区间的大小,是与实际示值的不确定离散波动区间大小是同步一致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该标准源示值(1.00000 V)的不确定度、校准值(1.00005 V)的不确定度、和示值误差(-0.00005 V)的不确定度,都是一致的。即不确定离散区间的大小一样。

注:我所说的不确定度,是具有计量溯源性的实际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而不是套算出来的不具有计量溯源性的人为规定的不确定度极限要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3 18: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