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建标] 不确定度满足开展的检定校准项目要求

[复制链接]
xialeilee 发表于 2024-5-30 10: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求助大神:
JJF 1033-2023 C.1.6中要求“如果评定结果满足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要求”。
建标过程应该依据什么判定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要求呢?
路云 发表于 2024-5-30 13: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4-6-20 13:55 编辑
xialeilee 发表于 2024-5-30 11:20
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要求不用根据规程或是其他相关标准进行确定吗?比如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用不用小于允 ...

JJF1033自己都没有说清楚什么叫“评定结果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要求”。

众所周知,JJF1033所做的重复性试验是“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而不是“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评定的不确定度也是“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而不是“计量标准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也不是“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因为它所选择的被测对象不是按量传关系可获得的“最佳仪器”,而是“常规的被测对象”。所以“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是与被测对象自身性能的好坏强相关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大于、小于、等于被校对象最大允差绝对值MPEV的三分之一都是有可能的。它定量表征的是被校对象的计量特性,而不是表征拟建计量标准的计量特性。所以用日常常规被校对象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来判定计量标准能否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要求,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真正能够反映拟建计量标准特性的,应该是“计量标准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或“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即:在常规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最小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也就是说将被测对象自身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降至最低)。无论是国防军工的JJF(军工)32012《国防军工计量标准器具技术报告编写要求》和JJF(军工)52014《国防军工计量标准器具考核规范》,还是军事计量的GJB 2749A2009《军事计量测量标准建立与保持通用要求》,都无一例外地以“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或“校准和测量能力CMC”来评判计量标准是否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要求。

a.png

以上是JJF1033的原文,从中不难看出,对于首次重复性试验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并没有给出合格判据。而后续的重复性试验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的结果,都是与首次的或前一次的重复性试验结果和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相比较。如此年复一年的做下去,只有可能将重复性试验的结果越做越大,“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也越评越大,最终都要趋向两者的极限值。与其这样,不如首次就用最大允许极限值去套算,岂不更省事吗。而且后续的重复性试验结果和评定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大概率都不会超过该极限要求。

另外,请注意以上截图红线标示部分的最后一句话。假如此时我换一台常规的被测对象重新进行重复性试验和评定“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又满足了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要求呢。测量过程的人、机、法、环四因素都没有变,唯独改变的是被测对象“料”。请问,前面到底是计量标准不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要求,还是被测对象不合格呀?

kingjeck 发表于 2024-5-30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jeck 于 2024-5-30 11:12 编辑

你的《计量标准建技术报告》中不是有稳定性考核,重复性试验和验证吗,这些都满足了就可以了,在你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基础上除以3(军标是除以4)得到的结果就是你能够开展的项目要求。
 楼主| xialeilee 发表于 2024-5-30 11: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jeck 发表于 2024-5-30 11:09
你的《计量标准建技术报告》中不是有稳定性考核,重复性试验和验证吗,这些都满足了就可以了,在你评定的测 ...

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要求不用根据规程或是其他相关标准进行确定吗?比如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用不用小于允许误差?
zhaobenjun110 发表于 2024-5-30 11: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xialeilee 发表于 2024-5-30 11:20
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要求不用根据规程或是其他相关标准进行确定吗?比如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用不用小于允 ...

一般来说评定的不确定度小于1/3的MPE
 楼主| xialeilee 发表于 2024-5-30 11: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benjun110 发表于 2024-5-30 11:28
一般来说评定的不确定度小于1/3的MPE

有相关文件注明吗?如果规程或规范里没有注明MPE的情况要怎么处理呢?
zhaobenjun110 发表于 2024-5-30 12: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xialeilee 发表于 2024-5-30 11:34
有相关文件注明吗?如果规程或规范里没有注明MPE的情况要怎么处理呢?

检定规程内可定是有MPE值的,支持文件你看一下JJF1094就知道;
校准规范的话确定自己的不确定度是否合适主要看比对吧,你要保证实验室的不确定度不会太大,太大显得能力差,也不能太小,太小比对不容易通过。不行就看看各各大院的
路云 发表于 2024-5-30 13: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benjun110 发表于 2024-5-30 12:00
检定规程内可定是有MPE值的,支持文件你看一下JJF1094就知道;
校准规范的话确定自己的不确定度是否合适 ...

JJF1094是被校对象性能的合格评判,不是所使用的计量标准的合格评判。两者不具有可比性。确定自己的不确定度是否合适,这应该是指“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而不是JJF1033所说的日常常规被校对象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弹幕 发表于 2024-5-30 13: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情况当然是满足1/3MPE,但是有些设备目前没有能达到1/3MPE不确定度的手段。
路云 发表于 2024-5-30 14: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4-5-30 14:05 编辑
弹幕 发表于 2024-5-30 13:51
理想情况当然是满足1/3MPE,但是有些设备目前没有能达到1/3MPE不确定度的手段。 ...

您说的是哪一个不确定度U,满足谁的MPE的三分之一?是“计量标准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U”(或“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还是日常“常规被测对象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弹幕 发表于 2024-5-30 15: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云 发表于 2024-5-30 14:04
您说的是哪一个不确定度U,满足谁的MPE的三分之一?是“计量标准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U”(或“校准和测量能力 ...

        我理解这句么就是后续重复性考核时复测的重复性如果大于建标时的重复性,但进行不确定度合成后仍然满足量传要求(如低于被测设备MPE1/3)。
既然是要合成,那此处我认为是选择“常规被测对象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较为合适,即仍然包含被测设备的重复性。
        当然从称谓上来讲,感觉选择“计量标准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U”更符合计量标准的重复性的说法,也更能体现“计量标准器与配套设备”自身的重复性,实际上我们也会遇到人或者料不一样而导致重复性变大的情况,但C1.1已经表明是对常规被测对象测量而来的重复性,所以只能按照“常规被测对象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来计算了。
        1033这里的要求,我理解可能也是出于对于质量的整体把控,毕竟是对于计量标准的考核,人机环都要考。通常在获知重复性变大的情况时,实验室第一时间无法确定问题出在哪里。有可能是人员操作出了问题,有可能是物料本次的重复性变大了,也有可能是物料前处理不当导致,当排查了是人和料有问题后,实验室可在纠正措施后重新进行重复性试验,也算是人机料法环上相辅相成了。
        若此处选择使用核查标准来进行重复性试验以尽可能获得“计量标准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U”,如对于检三位半数字多用表的计量标准进行重复性考核,选择了六位半的表作为被测表,自然可以获得更低的重复性,但是就使得实验室失去了对测量结果重复性里的其他影响量的监控,比如人员A在错误操作下仍然获得了合适的重复性。
        在计量标准新建立时,对于重复性的大小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定,即体现在技术报告的不确定度应能满足量值传递的需要,极端一点的举例如过高的重复性使得不确定度都大于被测设备允许误差了,自然计量标准也不会被通过了。
        当然,在建标时就选择最大允许极限值去套算,也不是被禁止的方法,但结果都导向一个,就是最终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要满足量传要求。只能说,1033里出于对质量管控的初心是好的,没有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检定规程的编者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计量设备,尤其一些本身重复性并不好的被测设备,不论是测量方法,还是被测设备的问题,导致部分对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对被测设备的重复性实验的矛盾出现,也是计量人不断开拓完善寻求更合适可靠的解决方案的使命来源。
路云 发表于 2024-5-30 18: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2024-5-31 08:57 编辑
弹幕 发表于 2024-5-30 15:10
我理解这句么就是后续重复性考核时复测的重复性如果大于建标时的重复性,但进行不确定度合成后仍然满足 ...

我理解这句么就是后续重复性考核时复测的重复性如果大于建标时的重复性,但进行不确定度合成后仍然满足量传要求(如低于被测设备MPE1/3)。

如果大于被测对象MPEV1/3呢?就能断言所使用的计量标准不行吗?就认为该计量标准不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要求吗?显然没有道理。日常检定/校准过程中,重复性差的常规被校对象(即“示值重复性”不合格的被测对象)也是经常遇到的。你总不能说,此时的“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1/3MPEV,就认为所使用的计量标准不行吧。退一步说,如果将该被测对象送到国家计量院去检,得到的“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依然很大(U1/3MPEV),那是不是说国家基准也不满足要求啊?

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能够由承检机构主动把控的,就是人、机、法、环四大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唯独不能由承检机构主动控制的,而且是不确定的,就是被测对象“料”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包括被测对象自身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没有错,但必须将该分量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将其降至尽可能低,即:选择按量传关系可检定/校准的,并且是可获得的,准确度最高的,计量性能最佳的被测对象,作为重复性试验的被测对象(即“现有最佳仪器”,而不是“常规的被测对象”),这样评出的“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才能真实反映实验室的检定/校准能力,故将该“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赋予了专门的名称“校准和测量能力CMC”。

通常在获知重复性变大的情况时,实验室第一时间无法确定问题出在哪里。有可能是人员操作出了问题,有可能是物料本次的重复性变大了,也有可能是物料前处理不当导致,当排查了是人和料有问题后,实验室可在纠正措施后重新进行重复性试验,也算是人机料法环上相辅相成了。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不是“最佳测量能力BMC”,测量条件也是常规的测量条件,而不是最佳的测量条件。操作人员的问题根本就不应该提,因为都是经过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的人员,不可能因此导致异常的测量结果。机、法、环三因素都是事先统一规定的常规试验条件,料的问题,你怎么排查?是不是要等检测/试验数据出来后,才能对其进行分析判定?就算如此,那也是被测对象“料”的问题,而不是被考核的拟建计量标准的问题。

若此处选择使用核查标准来进行重复性试验以尽可能获得“计量标准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U”,如对于检三位半数字多用表的计量标准进行重复性考核,选择了六位半的表作为被测表,自然可以获得更低的重复性,但是就使得实验室失去了对测量结果重复性里的其他影响量的监控

你检三位半数字多用表的计量标准,为什么选择六位半的表作为被测对象?它满足量传关系吗?看看CNAS是如何规定的吧:

a.png

看见红线标示的最后一句话没有?如果不满足量传关系,那你是选错了被测对象。

在计量标准新建立时,对于重复性的大小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定,即体现在技术报告的不确定度应能满足量值传递的需要,极端一点的举例如过高的重复性使得不确定度都大于被测设备允许误差了,自然计量标准也不会被通过了。

2楼回复的最后一段不是已经说了吗,假如我换一台被测对象,重复性和不确定度就满足要求了,计量标准是通过还是不通过呀?你到底看了没看呀?

当然,在建标时就选择最大允许极限值去套算,也不是被禁止的方法,但结果都导向一个,就是最终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要满足量传要求。只能说,1033里出于对质量管控的初心是好的,没有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检定规程的编者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计量设备,尤其一些本身重复性并不好的被测设备,不论是测量方法,还是被测设备的问题,导致部分对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对被测设备的重复性实验的矛盾出现,也是计量人不断开拓完善寻求更合适可靠的解决方案的使命来源。

建标采用套算的方法是绝对禁止的,否则全世界的计量技术机构,检定/校准同类型的被测对象的能力都是一样的,那还需要考核吗?JJF1033已经修订升版多少次了,与上一版相比,关键的该改的地方没有改,换汤不换药。

如果拟建立的计量标准是0.3级扭矩扳子检定装置,按量传关系可检定/校准的被测对象有1级、2级、3级、4级、5级、6级、10级七个准确度等级,选择哪一个准确度等级的被测对象是常规的?哪一个不是常规的?我只要从最高准确度等级(1级)的扭矩扳子中,选择性能最佳的扭矩扳子作为被测对象进行重复性试验,评定“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就足矣。难道重复性试验的结果和“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满足对1级扭矩扳子开展检定/校准的要求,还不能证明对其他低准确度等级的扭矩扳子开展检定/校准吗?

 楼主| xialeilee 发表于 2024-5-31 10: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到了不少。
285166790 发表于 2024-5-31 10: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检定来说,这个值正常评定即可,只要设备不变,这个值每年也不会有什么离谱的变化。对于校准就不一样的,有些校准规范比如坐标测量机校准规范,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指标要求,这种情况建标时就要根据目标客户的技术要求来评定需要的不确定度,并配置设备,这样客户才能对校准证书的数据进行验证。
龙腾九万 发表于 2024-6-25 09:07: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应的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应该有对标准器的准确度等级或不确定度有要求,评定的不确定度要满足规程的要求,我认为就是满足这个要求了
路云 发表于 2025-1-7 14: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腾九万 发表于 2024-6-25 09:07
对应的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应该有对标准器的准确度等级或不确定度有要求,评定的不确定度要满足规程的要求, ...

规程/规范中规定的,所使用的计量标准器的准确度等级或不确定度要求,那仅仅是针对本级校准过程中所使用的“机”的计量性能要求,与本级校准过程的人、料、法、环没有任何关系。计量标准器的实际误差或实际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是要通过向上级计量技术机构溯源得到,而不是自己评出来的。JJF 1033判定的不确定度,是常规被校对象“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是常规被校对象的计量特性。这个常规被校对象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U,怎么可能满足所使用的计量标准器的不确定度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1 2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