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体系] 对质监系统下厂检定/校准的一些看法

 关闭 [复制链接]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08-6-3 13: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已知的原因,各公司有些仪器、仪表及量具需质监系统(及经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评定合格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下厂来进行检定/校准。结合年近十年的过中经历,说说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1、基于计量行业的常识,仪器、仪表及量具的检定/校准是依据国家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来严格进行的。而质监系统下厂检定时,连最为基本的温湿度要求都不能遵守,更不用讲遵守其它的技术要求了。是不是对下厂检定/校准的仪器仪表及量具是可以放低标准的?我是没有听说过的。
2、工作起来像是吃快餐,三下五除二,快快检完,好快快到下一家预约单位干活,起码的职业形象也不加修饰一下,连一些一线工作的普通员工看了都问我:这样检/校可信么?我只能笑笑以避之。顶头上司也常问我:倒底检的咋样?没办法,都了为了一张证书!!!为了不在内外审核中不被查出不合格项而被罚款呀!!!!基层计量工作不好做呀!!!
3、工作不主动积极,像石磙一样,推一下磙一下。被检单位叫检什么就检什么,没有发挥技术人员的专业特长来指导基层的相关工作。比如,被检单位说要检温控仪,他下来就只检温控仪,至于与温控仪息息相关的重要元件热电阻或是热电偶不会主动告之也要检。
4、证书出的慢。由于每次下厂检定,至少有三四个以上专业的相关人员下厂。检定完了之后,只要有一个专业的证书没出来,被检单位就休想拿到证书,时间短的半月,长的会超过一个月以上,严重的影响了基层的计量管理工作。
      市场经济下,一切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这无可厚非(况且质监系统也没有完成市场化)!!!但前提是,把你的那份工作做好!!!我也知道各计量测试所各个专业科室每年都有一定的经济指标,但这不能成为少部分相关人员降低工作质量的借口!!!!
     希望我的看法不会让论坛里质监系统的量友看了不高兴。计量的声誉需要你我的维护,不论是高高在上的质监系统计量人员,还是处在最底层的企业计量人员,我们承担着同一样的责任!!!

[ 本帖最后由 吉利阿友 于 2008-6-3 16:1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lzl_1972 + 5 认同观点

查看全部评分

bawangff 发表于 2008-6-4 16: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没办法,CCC检查的时候,就是要看有没有校准的....
ETSlab 发表于 2008-6-8 07: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我来帮你做说明:
1、检定/校准有严格的温湿度要求,尤其是长度方面的仪器;对我们计量单位来说,在实验室内部检验是最好的,但很多企业强烈要求,必须到厂,不惜出高价,理由是:生产紧无法拿出去,仪器/仪表在我们实际工作环境的误差情况对我们才更有意义,不要它在理想状态下的数据。所以市场经济下的计量单位,在下厂工作时的温湿度要求肯定会降低,这都是事先让企业知悉的。
2、兄弟该条说的就很不负责任了,肯定只是个别单位的个别现象;
3、原文:比如,被检单位说要检温控仪,他下来就只检温控仪,至于与温控仪息息相关的重要元件热电阻或是热电偶不会主动告之也要检。答复:从这句话看出楼主有很大等、靠的观念;一般下厂的工程师只是去做已安排好的相关项目检测,若你想了解更多,必须主动找相关人员咨询,企业在制定年度校验计划时,要校哪些项目肯定有自己的分析理由,比如:贵司的热电阻或是热电偶不检,肯定是为了节约费用(价格比温控仪贵),或不方便拿出来(没有办法在现场做)。
4、可否告知贵司找的哪家计量测试所,诚信不是很好啊,建议找其它单位参考一下。
 楼主|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08-6-8 10: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的帖子

关于1,一些受数量、生产及安装位置限制的仪器仪表确实只能在使用环境下检定或校准。像一些通用量具,比如卡尺、千分尺等在检定时可以在标准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只要来之前告知受检单位集中一下放在空调房间(很多小单位根本就没有计量室)就行了,我相信受检单位是办得到的。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
关于2,个别单位?计量测试所不是企业,一个地方企业可能有成千上万家,可计量测试所按企业单位可能接触的级别来算也就省、地、区县三家了。就算是其中的一家中的一个小的科室存在“个别单位的个别现象”,那涉及面也是相当相当的广泛。
关于3,恰恰说明现有体制下计量测试所的等、靠的观念。检一个温控仪比检一支热电阻或偶价格便宜得多,桃子都碰着头皮,都不想抬手摘一下,这反映出了计量测试所业务部门与执行业务的技术人员在工作联系上严重脱钩。
关于4,我所说的这家计量测试所是哪家并不重要。本月初,我联系了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量工程部来我公司检测,这家单位各方面的素养相当不错。相关工作人员在校温控仪时,提醒要检热电阻,同时,也对温控仪的校准知识进行了现场传授,完了之后,合格的就在被校仪器上贴校准证(细节呀!!!计量测试所我打了8年交道,这个细小的动作我是从没看到的),看这就是体贴关心客户的表现!!!
chenyg_cyg 发表于 2008-6-8 14: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不至于这样,我接触到的都是非常认真的,甚至于因为检定条件没有达到送回计量测试所检定的。
乔浩 发表于 2008-6-8 23: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五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长,所以质检系统出现这样一些不符责任的计量所也是不奇怪的.强调收入至上的任何地方,他的走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扭曲,所以我建议你们公司也不用郁闷,完全可以换一家检测单位,应该是可以选择的.
duomeiti 发表于 2008-6-9 10: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检定要看条件允许,比如:现场温度是否符合检定条件,检定标准器具是否能带往现场等等。我们检定大平板、百分表检定仪等就在现场检定。
丁香花 发表于 2008-6-9 11: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忠言逆耳利于行!
感谢这位勇于揭短的人,这种现象比比皆事,我们计量界的量友不必躲躲藏藏, 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不过说真的,我确实同情这些中国计量体制下的我们这些受害的量友,!
中国特色的计量现状就是全部开展检定校准,这在国外是根本没有的事,有些设备根本不需要我们去做,被认证认可强行拉了过来.
中国特色的计量现状就是经济效益第一位, 被迫造成计量院所有条件干,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去干.上级管理机构看的就是你能够掏到多少币子,社会效益造就抛到见不得人的会议总结.
中国特色的计量现状就是让所有的量友害怕, 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安心的真正的搞搞技术,脱离这无边的创收任务的苦海.
呜呼!中国特色的计量现状,到了真正改动刀子的时候了.
笑三少 发表于 2008-6-12 14: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特色的计量现状就是经济效益第一位, 被迫造成计量院所有条件干,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去干.上级管理机构看的就是你能够掏到多少币子,社会效益造就抛到见不得人的会议总结.

经济效益高于一切
xyb88 发表于 2008-6-16 10: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现在不少质监系统的计量检定机构还像是以前的国企一样,体制和管理模式设有根本的变化,自我完善需要的时间会是很长的,只有社会要求的提高才能加快其改革步伐,作为具体的用户,也应该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检定机构侵范自己的权益时要积极地维权,不应该象目前大多数用户一样,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愿意投诉,这样不是纵容嘛,质监系统的改革也和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样,任重而道远。
 楼主|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08-6-20 20: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很悲哀呀,《计量人生》版块有几篇文章也如实讲到了这一问题呀!!!
 楼主|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08-8-9 10: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xyb88 的帖子

  楼上的说的极是:企业计量人员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技术尊严和所在公司的经济利益,有问题积极投诉,否则是对计量测试所部分不良分子的纵容!!!
丁香花 发表于 2008-8-9 22: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笑三少 于 2008-6-12 14:45 发表
中国特色的计量现状就是经济效益第一位, 被迫造成计量院所有条件干,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去干.上级管理机构看的就是你能够掏到多少币子,社会效益造就抛到见不得人的会议总结.

经济效益高于一切 ...

哈哈!版权费?
风吹石 发表于 2008-8-10 18: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丁香花 的帖子

丁香版主说得极好,深有同感。
把什么仪器都作为计量仪器,所有的都要检定,国家没有规程的行业编,行业没有的就地方编,反正企业用的所有的仪器都要检定。实际使用的条件又不能符合规程的要求,还要求出具检定证书,让计量人员怎么办?
kan1976 发表于 2008-8-18 17: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太好了,说的不是个别现象啊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就在前不久我的领导还在责问我为什么检定的仪器有很多到现在还没有拿到证书,我告诉领导我已经催促过好几次了,可是没有办法,计量所也很忙,只要检定完了仪器是合格的,证书就往后排排,可是遇到外审就麻烦了,外审员还以为我们拿这个来搪塞他们呢,唉……
rybmsi 发表于 2008-8-19 14: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跟目前国情有关,也跟个人的工作态度有关,我觉得我们公司就比较严谨,外检的我们都是第一时间拿到证书的说!
秤砣 发表于 2008-8-21 15: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制度上因素。现场、在线检定校准是用户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计量发展的必然。现行检定规程是在一定的硬性环境性进行的,没有考虑到现场使用情况或考虑不足,用于科学计量还可以。
另外检定和校准是两个概念。检定是出结论的,做判断;校准不出结论,只出结果。因此校准结束,还应进行计量确认,判断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秤砣 发表于 2008-8-21 15: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检测人员的素质和素养是制度下的衍生品。制度创新需要思想观念创新。不改革不创新,原有陋习弊端难以改掉,哪怕是引入两家检测机构,也能改变一下现状。
vandyke 发表于 2009-8-3 22: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不能承受之重。它承担了本不该它承担的许多东西。计量是严谨的,开证书却是随意的,当严谨的碰上随意的,不尴尬才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1 21: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