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流量] 雷达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复制链接]
csxfjsw123 发表于 2007-5-25 16: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雷达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发射—反射—接收是雷达液位计的基本工作原理。
    雷达传感器的天线以波束的形式发射电磁波信号,发射波在被测物料表面产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仍由天线接收。发射及反射波束中的每一点都采用超声采样的方法进行采集。信号经智能处理器处理后得出介质与探头之间的距离,送终端显示器进行显示、报警、操作等。微波测距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中,E-空槽(罐)的高度;F—满槽(罐)的高度; D—探头至介质表面的距离;L—实际物位
雷达脉冲信号从发射到接收的运行时间与探头到介质表面的距离D成正比,即:
             D=v×t/2
    式中,t—脉冲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
         v—波形传播速度
    因空槽距离E已知,故实际物位的距离L为:
             L=E-D
    式中,E的基准点是过程连接的底部
    在发射的时间间隔里,天线系统作为接收装置使用。仪表分析、处理运行时间小于十亿分之一秒的回波信号,并在极短的一瞬间分析处理回波。
雷达传感器利用特殊的时间间隔调整技术将每秒的回波信号进行放大、定位,然后进行分析处理。因此雷达传感器可以在0.1s内精确细致地分析处理这些被放大的回波信号,无须花费很多时间来分析频率。

雷达液位计的特点
    雷达液位计最大的特点是在恶劣条件下功效显著。无论是有毒介质,还是腐蚀性介质,也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粉尘性、浆状介质,它都可以进行测量。在测量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连续准确地测量
由于电磁波的特点,不受环境的影响。故其测量的应用场合比较广。雷达液位计的探头与介质表面无接触,属非接触测量,能够准确、快速地测量不同的介质。探头几乎不受温度、压力、气体等的影响(500℃时影响仅为0.018%,50bar时为0.8%)。
2、对干扰回波具有抑制功能
    比如,波束范围内接头引起的干扰回波和进料或出料的噪声引起的干扰回波等可由内部的模糊逻辑控制自动进行抑制。
3、准确安全节省能源
    雷达液位计在真空、受压状态下都可进行测量,而且准确安全,可*性强。可以不受任何限制,适用于各种场合。雷达液位计采用材料的化学性、机械性都相当稳定,且材料可以循环利用,极具环保功效。
4、无须维修且可*性强
    微波几乎不受干扰,与测量介质不直接接触,几乎可以被应用于各种场合,如真空测量、液位测量或料位测量等。由于高级材料的使用,对情况极其复杂的化学、物理条件都很耐用,它可以提供准确可*、长期稳定的模拟量或数字量的物位信号。
5维护方便,操作简单
雷达液位计具有故障报警及自诊断功能。根据操作显示模块提示的错误代码分析故障,及时确定故障予以排除,使维护校正更加方便、准确,保障仪表的正常运行。
6适用范围广,几乎可以测量所有介质
从槽罐体的形状来说,雷达液位计可以对球罐、卧罐、柱形罐、圆柱椎体罐等的液位进行测量;从罐体功能来说,可以对储罐、缓冲罐、微波管、旁通管中的液位进行测量;从被测介质来说,可以对液体、颗粒、料浆等进行测量。
 
雷达液位计的应用
1、安装注意事项
   1)天线平行于测量槽壁,利于微波的传播。
   (2)安装位置距槽壁距离应大于30cm,以免将槽壁上的虚假信号误做回波信号。
   (3)尽量避开下料区、搅拌器等干扰源,使波束范围内无固定物,提高信号的可信度。
   (4)接管直径应小于或等于屏蔽管长度(100mm或250mm)。
2、连线图   
    雷达液位计的连线如图2所示。
    图中,1、2为测量端子,3、4为现场电流测试端子。通过显示操作单元可实现就地显示、参数设定及故障查询等功能。也可不用VU330进行实物标定。
chaosy 发表于 2008-1-3 14: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请教一下,所有的雷达液位计对测量介质的介电常数都有要求,通常都要求大于2.5,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知道介电常数是针对绝缘介质来说的,是不是说对于导电介质,雷达就无法用呢?可是我咨询过相关厂家,很多厂家告诉我他们可以用于污水液位的测量。

而且我不知道我们所说的介电常数是对实数部来说的呢,还是针对虚部来说的?

那么介电常数主要对雷达波的影响是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请不吝赐教!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5 08: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