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国内新闻] 质检总局公开征集2015年国抽产品目录收到投票33.5万份

[复制链接]
兑水 发表于 2015-2-14 08: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13日上午,质检总局新闻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李静主持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产品质量监督司副司长孙会川通报了关于公开征集201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产品目录建议的情况及201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等情况。

    为深化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改革,更好服务民生,回应社会关切,促进质量社会共治,2014年11月,质检总局发布公告,通过质检总局官网、中国质量报、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经济网、质检微信等多种渠道同时发布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201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产品目录建议。截至2014年12月底,质检总局共收到公众网络投票33.5万票,涉及日用及纺织品、电子电器、轻工产品、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农业生产资料、机械及安防产品、电工及材料产品、食品相关产品等8大类产品。同时,征集到192家单位的1548条建议。

    从征集意见的情况看,呈现以下特点:一是150种目录产品投票集中度较高,150种目录产品投票数为328323票,占投票总数的98.1%,投票集中度较高。二是三大类产品投票数较高,轻工产品、机械及安防产品和电子电器3大类产品的投票数均超过5万票,投票数较高。三是11种产品公众关注度较高,依次为农药、学生用品、电动工具、玩具、家用卫生杀虫用品(如蚊香)、皮鞋、单臂操作助行器(如肘拐杖)、餐具洗涤剂、食品用纸包装及容器、复混肥料和童车。四是日用消费品是公众关注热点。公开投票涉及的224种产品中,日用消费品有154种,占到了产品种类总数的68.8%。

    此外,公众建议抽查产品涉及范围较广,除《抽查产品目录》涉及的150种产品外,公众还对目录外的74种产品提出了抽查建议,产品范围涉及较广。征集意见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我们提供的背景材料详细了解。

    根据《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现有财政专项经费规模、产品标准和检验机构技术保障能力状况,质检总局组织制定了《201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在制定抽查计划中,质检总局充分采纳公众意见,将网络投票中公众关注度较高的产品全部纳入国家监督抽查计划,以进一步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015年,质检总局将继续加强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质量问题突出的产品的质量监督,计划对182种产品开展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包括日用及纺织品19种、电子电器产品31种、轻工产品21种、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29种、农业生产资料15种、机械及安防产品31种、电工及材料产品26种、食品相关产品10种。监督抽查分季度监督抽查、专项监督抽查和联动监督抽查等3种形式,监督抽查的对象包括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和网络销售企业。

    201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突出了以下特点:一是强化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计划抽查114种消费品,占到了全年计划的62.6%。二是强化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计划对11种产品开展电子商务专项抽查,并同时开展线上线下对比抽查。三是强化准入许可产品证后监管。包括了63个实施相关资质管理的产品,占到了全年计划的34.6%。四是强化质量提升的重点产品质量监管。涉及2015年开展10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的49种产品。五是强化质量水平较低产品的跟踪抽查。重点跟踪抽查质量水平较低的产品85个,占跟踪抽查产品种类总数的56.7%。六是强化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围绕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工作重点,在继续对发证产品开展监督抽查的同时,扩大抽查产品种类。计划对10种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开展抽查。七是积极回应部委和公众意见和建议。针对有关部委、协会提出的抽查建议,安排了相关产品的抽查,同时,针对网络投票中公众关注度较高、投票数较高的71种产品全部纳入了2015年国抽计划。八是积极扩大抽查产品种类。2015年计划对30种从未开展过或近5年未开展过国抽的产品组织抽查,占抽查产品种类总数的16.5%。

zengqingbo1986 发表于 2018-10-25 14: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快速回复#强化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8-12 04: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