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质量] 《非自动衡器通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复制链接]
斤斤计较 发表于 2017-10-24 08: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背景
非自动衡器是重要的质量计量器具,应用非常广泛,是我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目录》中的计量器具之一。JJG555-1996《非自动秤通用计量检定规程》是我国“非自动衡器”进行检定和型式评价现行有效的技术法规和依据。颁布至今已近20年,衡器生产技术已向智能化模块化方向发生广泛深入的技术变革。对应国际建议R76已随着衡器技术发展在2006年进行了重大更新,但我国至今未有与国际建议对应非自动衡器技术规范。
我国是衡器的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和使用大国。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等国际战略的提出,我国计量器具制造业,特别是衡器制造业,亟需转型升级,提升质量,走向产业链中高端。衡器计量技术规范全面与国际标准接轨,可有力助推和促进我国衡器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显著降低我国制造衡器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风险。2018年1月1日起,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也将推行全新的以国际建议为技术管理依据的法制计量证书管理体系。综合国内外发展形势和需求,都亟需出台与国际建议对应非自动衡器技术规范,用以促进和支撑我国衡器制造企业生产、法制计量管理部门管理和法制计量技术部门的型式评价、检定等技术实践。  
2007年7月,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质量密度计量技术委员会协调会,确认会议明确等同采用OIML R76的原则将JJG555-1996《非自动秤通用计量检定规程》修订为《非自动衡器通用计量检定规程》。2010年起,江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该项技术法规修订任务。
鉴于该重要技术法规任务一直未完成,经过国家院多年长期建议,并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要全面采用国际建议和国际标准”政策方针的支持下,2017年5月,依据“质检总局计量司关于同意调整非自动衡器通用技术要求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起草单位的函”以及 “关于《非自动衡器通用技术要求》修订工作的函”(国衡技委[2017]第016号)的要求,确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国家轨道衡计量站为技术规范的主起草单位,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为参加起草单位。
二、制定的基本情况
《非自动衡器通用技术要求》等同采用了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国际建议OIML R76-1:2006 Non-Automatic Weighing Instrument  Part 1: Metrological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 – Test,OIML R76-2:2007 Non-Automatic Weighing Instrument  Part 2: Test Report Format。本技术规范采用的主要计量性能要求、技术要求、试验程序均与国际建议OIMLR76-1:2006和OIML R76-2:2007保持一致,在格式上按JJF1016《计量器具型式评价技术规范编写导致》的要求进行了调整。

三、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技术规范正文有10章条款,并有8章附录,内容分别是:
第1章:范围,明确了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
第2章:引用文件,列出了技术规范主要引用的文献。
第3章:术语,主要列出了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重要的术语,并列出了技术规范中所用到的符号和缩写。
第4章:概述,对非自动衡器的构成进行了简要描述。
第5章:计量要求,主要包括所有非自动衡器的分级原则、最大允许误差、标准器等要求。
第6章:自行指示衡器或半自行指示衡器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结构、称重结果、置零装置、皮重装置等要求。
第7章:电子衡器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通用要求、显著增差、功能要求等。
第8章:非自行指示衡器的技术要求,内容包括了最小灵敏度、结构条件、单等臂横梁等要求。
第9章:衡器和模块的标志,主要包括说明性标记、检定标记等要求。
第10章:计量管理,主要包括计量管理的责任、型式批准、首次检定和后续计量管理的要求。
附录A:非自动衡器试验程序。
附录B:电子衡器的附加试验。
附录C:称重指示器和模拟式数据处理装置模块的试验和报告。
附录D:非自动衡器数字式数据处理装置、终端和数字显示器模块的试验和报告。
附录E:非自动衡器称重模块的试验和报告。
附录F:非自动衡器模块兼容性核查。
附录G:对于软件控制的数字装置及衡器的附加检查及试验。
附录H:非自动衡器试验报告格式。

fzdhq.rar

1.11 MB, 下载次数: 28, 下载积分: 金币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6 00: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