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概念] 对《测量不确定度在法制计量合格评定中的作用》的意见

[复制链接]
史锦顺 发表于 2020-8-25 10: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20-8-25 10:50 编辑

-
        对《测量不确定度在法制计量合格评定中的作用》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
                                                                                                                          史锦顺
-
引言
       数日前,斤斤计较先生报道了关于制订新版JJF《测量不确定度在法制计量合格评定中的作用》的消息,并上传了计量领导部门征求意见的文件以及JJF草稿的全文。这是中国计量界的大事。谢谢斤斤计较先生。原文网址:
http://www.gfjl.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9434&extra=page%3D1

       经过一番苦读、思索,我的总的意见是:此草稿不能用。
       由于不确定度体系本身的严重错误,一经用在计量的合格性的判别中,就错上错。此种JJF,对计量工作不是指导,而误导。对事业不负责任,将错误的作法轻率上升为“法制”,扰乱、危害实际工作,就可能演变成“罪行”了。危言纵听吗?应知:你用“法制”害人误事,就有法制治你。至少,在道义的法庭上,你将被钉在计量历史的耻辱柱上。

       也许有人说:我是按国际规范照抄。那你就太失身分了;你是中国规范的制订者,不能有那副奴才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盲目排外是错误的,全盘照搬也是错误的”。规范的起草者们,要深思。尊重规律是根本;国际上的不确定度体系的权威们,连起码的逻辑知识都不懂,理他作甚!

        因本人年老体衰,精力有限,本意见书得分几步写。争取九月中写成上报。这里是第一部分,是对《JJF》草稿的批注。第二部分是草稿错误分析;第三部分是关于计量误差与合格性判别的史氏理论;第四部分是代拟《合格性判别规范》。

一 对征求意见稿的批注

图1 真值可知误差可求 .jpg
图2 相对真值.jpg

图3 准确度就是误差范围指标值.jpg

图4 准确度是定量的.jpg


图5 误差范围包括两部分).jpg

图6 对示值误差的不合理要求.jpg
       频率短稳(随机变化)测量仪,是目前分辨力最高的仪器(相对随机差达10-16)而其系统偏差可略(同源测量可辨),无法满足这个要求,也不该有此要求。大多数精密仪器都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两部分,其合成误差范围小于指标值(一般略有余量)即可,而不规定二者的比例关系,也无法规定。

图7 混淆对象和手段.jpg

图8 缺少严格的计量误差公式.jpg
【史注】
       必须有严格的计量误差公式,才能有正确的合格性判别公式。
       合格性判别公式是合格性判别的基础。而计量误差公式又是合格性判别公式正误的前提。
       本文的糊涂帐,比GUM与VIM更近一层。仪器的是否合格,着眼点竟然集中在计量标准上。计量的资格,必须是标准的误差范围比被检仪器小得多,小到什么程度,可以计量哪级以下的仪器,这是计量资格的问题。环境等的影响,是通过仪器或标准来实现的。环境影响极小,是计量标准的必要条件;通常,屏蔽环境影响的能力,比被检仪器要高得多,否则就没资格当计量标准。此文,着眼地却是分析环境对标准的影响,本么倒置了。


图9 准确度定性说与准确度比自相矛盾.jpg

图10 不能实现的说法.jpg

图11 不该有的评定.jpg

图12 不确定度区间不包含真值.jpg


图13 不确定度不能只包含随机误差范围.jpg


       图12等说明,不确定度区间不包含真值
       测量计量的任务是认识客观量值,即真值。既然不确定度的区间不包含真值,那就说明:不确定度没有用途。
       图13 等说明,不确定度区间仅包含随机误差。忽视系统误差的作用是不确定度体系的致命伤。而系统误差是误差范围的主要部分。把主要部分忽略了,不确定度体系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
       不确定度体系用于合格性判别,最基本的问题是混淆对象与手段的关系;把被检对象的部分性能赖在计量误差上,是原则性的错误。于是,计量这门科学技术被歪曲了。现存的许多乱象,正是盲目推行不确定度体系的必然后果。警惕呀,计量工作者!
-





njlyx 发表于 2020-8-25 15:08: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赏史先生追求"真理"的锲而不舍!   至少,"准确度比值"与"准确度是定性概念、不定量",是明显"不和谐"的。    本么……本末?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20-8-26 07: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njlyx 发表于 2020-8-25 15:08
赞赏史先生追求"真理"的锲而不舍!   至少,"准确度比值"与"准确度是定性概念、不定量",是明显"不和谐"的 ...


       好久未见先生议论,令人思念。拙文偶发,即得先生回应,很高兴。文中“本么”一词,是拼音打字“本末”之错,谢谢先生指正。
-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20-9-15 09: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20-9-15 09:42 编辑

-
      对《测量不确定度在法制计量合格评定中的作用》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续)
-
                                                                                                        史锦顺
-
二  征求意见稿的主要错误
       这里指出的“征求意见稿的主要错误”,指的是不确定度体系的根本性的错误。是国际规范本来的错误。中国的JJF起草者,其过错是盲目抄袭;也可说他们没有错。“没错”而全盘错;实在是中国计量人的悲哀。
-
1 计量的误差公式错误并导致合格性判别公式错误
       不确定度体系关于计量的基本模型不当,混淆对象与手段的关系,得出的计量误差公式错误,导致计量(检定与校准)的合格性判别公式错误。这关系到计量界每时每刻的具体业务工作;应尽快更正。“合格性判别公式”的正误,是计量界必须弄清楚的。
1.1 不确定度体系的计量的误差公式错误
       不确定度体系的基本模型不当,微分看错变量,导致计量误差公式错误。
       计量中,不确定度评定的测量模型是
               EM= M―B                                                              (2.1)                                         
       M是测量值,B是标准的标称值。EM是误差元。对(2.1)式微分,或做泰勒展开,用大写字母表示偏微商与自变量的乘积,有
               EMo+ ΔEM= Mo + ΔM分辨+ ΔM重复+ΔM温度+ΔM其他―(Bo+ΔB)
               ΔEM =ΔM分辨+ ΔM重复+ΔM温度+ ΔM其他―ΔB         (2.2)               (2.2)中各项表成标准不确定度形式,认为各项不相关,取“方和根”
             uC = √ (u分辨2+u重复2+u温度2+u其他2+ u标准2)             (2.3)
       扩展不确定度U95为:
                     U95 = 2√ (u分辨2+u重复2+u温度2+u其他2+ u标准2)         (2.4)
                                                                       
       (2.4)式是当前不确定度评定最基本的公式。u分辨表示被检仪器分辨力的作用(包括了偏微商因子,下同),u重复表示“用测量仪器测量计量标准”时读数的重复性,u温度是环境温度的影响,u其他是其他因素的影响;u标是标准的误差范围化成的不确定度。
       依据(2.4)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是当前计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常规。中国的评定如此,欧洲的评定也是如此。又称GUM的泰勒展开法。也是本草案的基本公式(只能如此)。本草案的基础是GUM。
       公式(2.4)是错误的。分析如下。
1)混淆对象与手段
       计量场合,对象是测量仪器。对象的变化,是它自身的性能,必然体现在测得值中,应该当作对象的问题处理,不能把它混入手段的性能中。
2)混淆对象的自变量与手段的自变量
       对测得值M微分,错误;根源是混淆了两类不同的自变量。
       被测仪器的误差因素,包括ΔM分辨,ΔM重复,ΔM温度,ΔM其他都是对象的自变量,必然体现在测量仪器的示值M与标准的标称值B的差值之中。再微分是重计、多计。
3)错误地拆分测得值函数
       在测量计量理论中,测量仪器的测量值函数,是非常重要的。测量值函数的最主要的应用场合是测量仪器的研究与制造。研制测量仪器,必须依据并给出测量值函数;制造测量仪器,必须对测量值函数作泰勒展开,知道各项误差因素,以便在生产中控制,以达到总指标的要求,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来。除极个别测量仪器给出分项指标外,一般测量仪器都以总指标作为性能的标志。
       测量仪器一经成为产品后,其标志性能就是其误差范围指标值。计量中,计量人员检验、公证测量仪器误差范围指标;测量中,测量人员相信误差范围指标:根据指标选用测量仪器;根据测量仪器指标,分析与给出测得值的误差范围。
       在测量仪器的计量与测量应用中,没必要、一般也不可能拆分测得值函数。例如,世界上用指针式电压表的人极多,但有多少人能写出指针偏转与被测量的函数关系?除电表设计人员外,测量人员与计量人员既没必要,也不可能对电表的测得值函数作泰勒展开。应用电压表测量,要选用性能指标合乎要求的仪器,要知道使用方法,要满足其应用条件;而无论测量与计量,着眼点都是其整体指标,没必要对其测得值函数作泰勒展开。
       测量仪器的误差因素的作用,体现于其总指标中,总体计量不该拆分测得值函数。如果测量仪器的指标是分项给出的(数量极少,如波导测量线),计量可按分项指标,做分项计量。分项指标的“分项”与大小,是生产厂按国家技术规范标志的,指标的规定与给出,不是计量人员的职权。计量的职责是用实测判别各分项误差性能是否符合指标。而凡标有总指标的测量仪器,必须用计量标准进行整体计量。
       不确定度论普遍地拆分测得值函数,结果是形成多种错误。
       这里要重点说明一点,测量仪器(包括计量标准),都是给人用的,其指标都是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性能指标。“正常工作条件”,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也有国际规范。例如工作温度,上世纪通用仪器是20℃±20℃(如今,空调、暖气普及,也有规定为20℃±10℃的),例如,著名的铯原子频标5061A,其标准管的准确度指标是1×10-11,而其工作温度条件是0℃到40℃。就是说,在0℃到40℃的环境温度下,都保证指标。现在的不确定度评定,在室内应用,要加温度效应量,那是画蛇添足,是错误的。
1.2 不确定度体系合格性判别公式错误
       测量计量学理论:计量的误差范围等于所用计量标准的误差范围(参见“史书”第8章)。
            R = R                                       (2.5)
       在不确定度体系中,所谓计量的不确定度U95,就是指计量的误差范围。由于混淆对象和手段,错把被检仪器的部分性能纳入U95中。于是由此而确定的待定区半宽以及合格性判别公式,就都错了。
       将(2.4)式与(2.5)式相比较,得知不确定度评定重计(多计)了有关被检仪器的四项误差。这括号中的前四项,属于被检仪器的性能,已体现在仪器的示值中。这四项是对象的问题,算在手段上,是错误的。
       合格性判别公式的正确式(《史书》第8章)为
            |Δ|max ≤ R仪指标 - R                                 (2.6)
       在不确定度体系中,合格性判别公式(例如JJF1094-2002)为
            |Δ|max ≤ R仪指标 –U95                                 (2.7)
       U95的内容,包含被检仪器的部分性能。这部分内容是对象的性能,已体现在|Δ|max中。U95取代R是错误的。U95部分乃至全部堵塞合格性通道,是不确定度体系的一项严重错误。不确定度体系的公式(2.4)错了,导致不确定度体系的合格性判别公式(2.7)也错了。
       欧洲合格性组织对游标卡尺的不确定度评定(我国CNAS引为标准之实例),结果竟是:误差范围指标0.05mm的卡尺,用一等量块校准,校准之不确定度是0.06mm,如是,合格性通道被堵死,则全世界的此类卡尺都不合格。多么荒唐!

2 不确定度区间不包含真值
       由《草案》给出的一系列图中,可以表明:草案所谓的“不确定度”(包括扩展不确定度U95),是不包括被测量的真值的。这是不确定度体系的“真值不可知”总的思想指导下的必然结果。这正是《草案》的要害。不包含真值的区间是没有用处的。不确定度体系的总的哲学观念错了;一切正常的逻辑都被扭曲了,以致其基本的公式全错了。基本作法错了,《草案》也就基本错了。

3 合格性判别不能取示值的平均值
       取示值平均值的结果是掩盖了随机误差(精密度)。

4 包含概率68%不确定度区间不能与包含概率100%的系统误差区间合成
       仪器的误差范围由两部分构成:表明偏离性的系统误差,与表明分散性(分辨力、精密度、随机变化等)。合格仪器的误差范围区间,包对含概率(1-α)。其中,不包含概率是α,α又称失误率、不可信率、故障率。系统误差失误率是α=0;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失误率是:
              α(1σ)=0.318
              α(2σ)=0.0455
              α(3σ)=0.0027
       取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范围3σ的合成是可以的,因为二者包含概率(置信概率)先相近。随机误差的1σ与系统误差合成是错误的。

5 只谈“风险”而不谈回避办法,没给出“实用规则”,没有指导意义

       上世纪六十年代,IEC给出:出厂的合格性判别与用户验收的合格性判别,二者不同。卖方出厂要加上检测仪器的误差;买方验收要减去检测仪器误差;这是合理而又方便的,有利于提高技术,也避免一些争端。当今的《JJF》方案,退步了,且实际上无法执行,因为没有可执行的简易规则。科学要发展,历史要前进,不能倒退!
-

【说明】
全文完。这是上报材料的简要本。欢迎批评。



njlyx 发表于 2020-9-29 21: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检定与校准)的合格性判别公式..."表述似不妥当?—— 因为“校准”好像不存在“合格性判别”?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20-9-30 11: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njlyx 发表于 2020-9-29 21:07
“....计量(检定与校准)的合格性判别公式..."表述似不妥当?—— 因为“校准”好像不存在“ ...


      
-
      1 关于校准,有专门标准,讲合格性(符合性)的判别,怎能说“校准与合格性”无关?

【文件】
CNAS-GL27
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
与规范符合性的指南
GUIDLINES ON STATING TEST OR CALIBRATION
RESULTS AND COMPLIANCE WITH SPECIFICATION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2009 年09 月28 日发布 2009 年09 月28 日实施

       2 合格性管理是国家计量管理的核心内容。《计量法》规定:经过计量并合格的仪器才能使用(示教仪器除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一些文件,规定“校准可以不判别合格性”,而由用户自己根据使用情况,进行“计量确认”。这实际是放任自流,这是许多混乱现象的根源。名曰“合格性判别”的国家机构,却提倡、容忍“计量单位”不做合格性判别,是对自身功能的否定,是计量发展的逆流,是违反计量法的。

       3 先生对很多理论、作法的观点,常常是‘模棱两可’。科学要发展,必须有“破”,有“立”。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就难有创造。带学生,主要是启发、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8 04: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