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关于胎儿检查中超声安全使用的建议

[复制链接]
上帝 发表于 2009-6-14 20: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
关于胎儿检查中超声安全使用的建议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超声诊断安全阈值及胎儿畸形研讨会
20051119日通过)

      超声检查技术进入临床50多年来,对整个医学特别是妇产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胎儿孕育和成长对人类繁衍、进步的重大蕴义,临床超声检查对胎儿的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倍受关注的问题。迄今的临床实践和流行病学研究尚未发现超声检查造成有害生物效应的证据,但同时,超声诊断设备的功能增加和性能提升有相当部分是以提高声输出为前提的,加之近年来某些胎儿检查项目需要较长的时间,对胎儿产生潜在危害的可能性也增大了。为了在充分发挥超声检查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益处的同时尽量规避其风险,国际医学超声界的权威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据以形成了建议、导则、声明等形式的指导性文件。为充分利用国际上在这一领域的科学成果以引导、规范国内相关工作,本学会参考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的“安全声明”[1]和英国医学超声学会发布的“超声诊断设备安全使用导则”[2],并结合国内科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的经验,对胎儿超声检查的安全应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
妊娠期超声检查的安排和模式选择
1、
在胚胎妊娠龄10周以内,如无特别的医学指征,不推荐超声检查,尤其是频谱和彩色多普勒模式的检查。
2、
在妊娠龄10周之后,B模式和M模式可用于例行检查。对于胎儿的头脑、脊柱、眼睛等敏感部位,不推荐使用频谱和彩色多普勒模式;在具有临床指征需要应用时,仪器的使用者必须对声输出有足够的了解或能获得相关的热指数值。
3、
在空气中即可觉察出其自热的超声探头,不可用于经阴道探查;遇有孕妇发热时,应特别注意减少对胚胎或胎儿的辐照声输出和辐照时间。

二、
热指数(TI)和机械指数(MI)的应用
具有产科检查功能的仪器,建议仪器厂商严格按照下述要求设置产科条件,医师在进行产科检查时,应使用厂商设置的产科条件进行检查。
1、
屏幕上显示热指数和机械指数的超声设备
操作者应连续监视TIMI值,并利用输出控制设置(键或钮),在尽量低的TIMI值条件下获得有用的诊断结果。
在产科诊断中,对妊娠龄10周内的超声检查,应监视软组织热指数(TIS);后期要监视骨热指数(TIB)。
1TI的一些阈值对胚胎和胎儿的影响:
TI>0.7时,应按表1中的规定对胚胎或胎儿的总辐照时间加以限制。
1
对胚胎和胎儿作超声检查推荐的最长辐照时间

TI
最长辐照时间(min
0.7
60
1.0
30
1.5
15
2.0
4
2.5
1
注:表中所列TI值应假设为实际最坏情况下温升的一半。
TI>1.0时,可对胎儿进行常规检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TI<1.0,但不推荐对眼部进行专项检查。
TI>3.0时,无论时间多短,都不推荐对胚胎或胎儿作超声检查。
(2)

MI
的一些阈值对胚胎和胎儿的影响:
MI>0.3 时,可能对新生儿的肺或肠有轻微损伤。如相关辐照仍有必要进行,则应尽量减少辐照时间。0.3MI值代表有可能使含气的器官(如肺和肠)的毛细血管出血的阈值。
MI<0.7 时,若使用含微气泡的造影剂,将有产生空化的危险。在不使用造影剂的场合,理论上也存在空化的危险。MI>0.7时,危险性增加。故将0.7MI指数选为空化阈值。
2、屏幕上不显示热指数和机械指数的超声设备
应设法获得对特定探头和工作模式,最坏情况下(考虑所有可能的控制设置的组合)的温升估计ΔTmax和机械指数MImax。如能获得这些数据,则可假设MI=MImax,TI=0.5ΔTmax,并参照表1确定辐照时间。

三、
有关减少风险的操作要点

1、
仪器的开机模式应将功率控制的默认设置为最低。如无此种功能,则应在开机后选择最低输出设置。对每一新的检查对象均应选用最低输出设置,然后在诊断过程中依据需要增大声输出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2、
在达到获得有用诊断结果的前提下,应使辐照所用声输出尽量低,总的检查时间尽量短。
3、
探头不应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作不必要的过长时间的停留。在无需实时成像或提取频谱多普勒信息时,应将探头从母体身上移开,或停止超声发射(冻结)。

四、
超声诊断设备的非医学应用
不应以非医学目的辐照胎儿,不得以留念或商业展示为目的拍摄胎儿的超声影像。


主要起草人:
  牛凤岐(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寿文德(上海交通大学)
  张德俊(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董宝玮(解放军总医院)

参加起草人(以姓氏笔划为序):
伍于添(中山医科大学)
李胜利(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陈思平(深圳大学)
高上凯(清华大学)
  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参考文献:
[1] Rapid Response Group (J.S. Abramowiz, G. Kosssoff, K. Marsal and G.Ter Haar), “Safety Statement, 2000”,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SUOG),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0; 16: 594-596
[2] Safety Group of the British Medical Ultrasound Society(BMUS), “Guidelines for the safe use of diagnostic ultrasound equipment”, British Medical Ultrasound Society, June 2000 (www.bmus.or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18 06: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