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任务来源2010年1月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非自动秤专项工作组会议决定,授权国家轨道衡计量站和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起草单位制定《数字指示轨道衡型式评价大纲》。 接受任务后,组织了“大纲”项目组,其成员由李世林、何小菊、沈立人、罗建敏等人组成。2010年7月起草了征求意见稿,对增加的相关计量要求和技术要求,正在积极组织人员进行了试验。 这次修订的《数字指示轨道衡型式评价大纲》主要是参考了OIML国际建议“非自动衡器”2006年国际法制计量大会通过的版本。 以下对标准中主要修改内容作出说明。 2
标准名称在原标准GB/T15561-2008中采用的是《静态电子轨道衡》的名称,在JJG781-2002规程中采用的是《数字指示轨道衡》的名称,考虑到为了便于与国外同行的交流,所以将本大纲的名称按照R76国际建议的命名规则,定为《数字指示轨道衡》。 3
适用范围因为考虑到本大纲主要是针对“数字指示轨道衡”这类产品的,所以“大纲”的适用范围中,明确指出只适合于标准轨距的轨道衡产品,其他非标准轨距数字指示轨道衡可参照采用。 4
大纲格式
本大纲的正文是按照JJF1016-2009《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的规定编制,附录部分的报告格式是按照JJF1015-2002《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和型式批准通用规范》的规定编制。 5
引用文件和文献除了引用了与数字指示轨道衡相关的砝码、检衡车、称重传感器、电子称重仪表等的标准和规程之外,我们还将这次同时制定的《非自动通用技术规范》也列入,同时将编写本大纲有关的JJF1015-2002《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和型式批准通用规范》和JJF1016-2009《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作为引用文献。 6
术语“大纲”的术语主要引用了GB/T14250-2008《衡器术语》。 7
准确度等级考虑到数字指示轨道衡,一般没有高准确度等级的产品,在大纲中的准确度等级采纳“国际建议”规定的“中准确度级”和“普通准确度级”两个级别。 8
产品品种⑴多分度轨道衡和多范围轨道衡
由于多分度轨道衡和多范围轨道衡两类产品,目前在我国没有生产制造,也没有引进过国外类似的产品。我们没有将其的计量要求和技术要求收集在本大纲中。 ⑵多承载器轨道衡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求同一台轨道衡能够称量不同换长的车辆,多承载器轨道衡也就加入到轨道衡这个产品序列中。如何对其进行试验也就成为本大纲的内容之一。 9
计量要求和技术要求⑴ 计量性能和技术要求基本上采纳了国际建议R76-1(2006版)的内容。 ⑵ 由于计算机和ADC在电子衡器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为了防止出现作弊问题,确定PC只能作为“纯数字”模块使用,不得与计量相关的模拟单元组成一体;
⑶ 对称重传感器和称重指示器提出了与衡器的兼容性指标要求;
⑷ 规定只有通过了SH或CH试验的称重传感器,才能作为模块使用;
⑸ 考虑到本大纲是JJF555-××××《非自动秤通用技术规范》的子大纲,所以将一些“示值形式”、“称量结果示值”、“软件控制的电子装置的附加要求”、“标记”、“计量管理”等内容都简化。
⑹ 由于数字指示轨道衡目前在标准轨距的铁路上,国内只有100t的一种型号,不存在系列产品的问题,所以也就不考虑“族”的概念。
10
几个增加和修改问题⑴
分别增加了对承载器、线路、基础、控制室结构和安装的要求,及相对应的试验方法。 ⑵ 对不同承载器-载荷传递装置和不同载荷测量装置的选择(或切换)装置的要求,在试验项目中完善了试验方法; ⑶
对于模块的“误差分配”内容进行了修正。将“蠕变”改为“示值随时间变化”,将原来的系数“1”全部分配给称重传感器,修改为:称重传感器为“0.7”,连接元件为“0.7”;将“量程稳定性”的误差分配系数“1”全部分配给称重指示器,改为:称重传感器为“0.7”,称重指示器为“0.7”。 ⑷ 由于轨道衡是一种大型衡器,是不可能进行整机的影响因子和抗干扰试验的,为此在本大纲中专门规定:
① 轨道衡的型式评价必须进行整机性能试验。
② 轨道衡申请型式评价试验的,除需要进行整机的性能试验外,对于被选用的称重传感器和称重指示器等模块进行单独试验。
③ 只要被选用的称重传感器和称重指示器等模块,是取得了型式评价报告和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和制造企业的产品合格证,型式评价时可以免于进行此项试验。
⑸ 由于轨道衡是一种大型衡器,无法取下承载器,初始置零范围和自动置零范围的的负向置零范围,是不能进行的,只能通过向承载器上增加砝码方法,得到该轨道衡的正向置零范围。而一台轨道衡的正向与负向置零范围不一定是对等的,只得到正向置零范围是不一定可以判定置零范围是否超出规定的。而不论是初始置零范围,还是自动置零范围都是可以通过模拟方式检测称重指示器得知的。所以,在大纲中规定使用模拟法检测。
⑹ 由于R76中规定的“量程稳定性”的试验方法,主要是针对小型衡器的,不适用于轨道衡这类大型衡器。国家轨道衡计量站在多年检测工作中,为了控制轨道衡的长期稳定性,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法,这次大纲就是按照此方法编写的。
⑺ 考虑目前使用的轨道衡都是多只称重传感器组成的,R76中file:///C:/Users/god/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的规定没有考虑到称重传感器数量的影响。而长期以来,我国100t轨道衡都是使用20kg的检定分度值,无法执行file:///C:/Users/god/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的规定。这样在对称重传感器兼容性要求中将该项内容删除,只规定了称重传感器的最小检定分度值(νmin)与衡器检定分度值(e)的关系应满足下列公式: file:///C:/Users/god/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
⑻ 在检定用标准砝码的替代中,将“所提供的标准砝码至少为最大秤量的1/2”,改为“如果重复性大于0.3e,使用的标准砝码至少为最大秤量的1/2”。
⑼ 增加了多承载器组合的偏载试验的检测方法和图示。
⑽ 增加了多承载器组合的称量性能试验的检测方法和图示。
⑾ 为了保证轨道衡上使用的模块之间的兼容性,要求轨道衡型式评价的申请者填写“兼容性核查表”,并由技术结构人员核查。
说明: 由于时间紧迫,对于本大纲中有许多问题没有深入研讨和试验,必然存在不少问题,恳请“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各位委员和专家审阅、指正。
“数字指示轨道衡型式评价大纲”项目组
2010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