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阿友的计量杂谈(连载)

  [复制链接]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11-2-22 20: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一:总有适合自己的方法


生活好像两扇门,一扇门的关闭,意味着还会有一扇们你可以打开,关键看你愿不愿意去找那扇你可以开启的门。


那一年,我调到宁波基地测试中心从事计量工作。师傅在带我半年后退休,留下一个一知半解的我,在计量工作上深一脚浅一脚的摸索着。


外行人看计量,看到的只是简单的检定、简单的管理和舒适的环境,看不到计量工作中更深一层的东西,比如说修理技术。作为企业计量人员,检量具的水平再高,如果没有相应水平的修理技术,工作就会陷入无休止的痛苦之中,比如说增加计量成本、给别人蔑视自己的机会。这种感觉,好比一个诊断水平很好的医生,看出了病人的顽疾,却没有手段帮助病人解决痛苦。没有同行,没有交流,甚至连基本的修理技术资料也不是很全。最初的那些日子,我天天为发现了故障量具而无法修复它而痛苦着。好在师傅在有限的半年时间里,笼统的教授了些量修的基本知识。我就着师傅的教的知识,边实践边摸索,一年后,这种技术缺乏而带来的痛苦才得以减轻。


记得师傅当初研磨千分尺测量面平行度时,用的是四块互研法,就是用一组四块研磨器来研磨。师傅在时,有师傅修,我只看不动手。师傅走后,自己一动手,发现这个技术我掌握不好:同样的方法,师傅修理用时可能不到二十分钟,我得用近两倍于他的时间来完成。


师傅立的标杆在我心里摆着,达不到这个标准,对我来说,是件痛苦的事。我尝试着还有没有更好更容易掌握的方法,找了不少资料,都没有收获。直到有一次到省计量院长度室,看到一台千分尺测量面自动研磨机,我才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这台仪器采用的是基面研磨法,也就是用一个大的研磨盘先研平千分尺的活动测杆工作面,然后再以此修好的测杆工作面为基准,来手工修复千分尺的另一个工作面。我就想,如果我将同厂同型的千分尺,坏尺的测杆装在好尺上,以好尺测砧作基准面来研磨坏尺的测杆,应该可行吧。回来后我一实践,还真成了。待这项技术练熟后,我磨一件千分尺测量面平行度,也就二十分钟上下,跟师傅的效率差不多了,而且只须一块研磨器就可解决问题,大大的节约了设备成本。


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改善自己的技术短板,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我在解决了千分尺测量面平行度研磨问题的同时,还设计了一种具有专利潜质和市场前景的千分尺平行度专用夹具、一种大尺寸千分尺示值误差检具,并成功申报成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所以说,发现一种新的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时会带来更多有趣的有意义的和更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当已有的旧的方法对你关上大门时,并不意味着工作就无法进行,也许你可以尝试着开启另一扇门,摸索出一种新的方法来替代,发掘出更多的工作和生活乐趣。只有自己摸索的,且经过实践难证的方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上帝 + 2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心空 发表于 2014-4-8 10: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不得不钻研,否则位子不保!
hupeizhong 发表于 2011-2-22 21: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呵呵,还是古人说得好!
xqbljc 发表于 2011-2-22 21: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层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动手能力比较强。不象我们这里,会检的不会修,会修的不让检(过去检、修是要分开的)。所以修理技术具有很高深的门槛,许多人可能终身也掌握不了。祝贺楼主能够独挡一面的开展量具检、修工作。能够真正掌握研磨修理技术的人应该是强人。
平民小子 发表于 2011-2-22 21: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友你是好样的我会向你学习的
云端 发表于 2011-2-22 21: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友哥很厉害,我现在也没事去看师傅修理,可惜啊,在职都是从事检定,修理的确是临时工。。。。
hk967 发表于 2011-2-23 20: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干什么工作都没有捷径,你对它认真,它才会给你回报!
 楼主|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11-2-23 20: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云端


    看收效可能不是很大。要想法子自己动手修,实践后才会有收获的。
 楼主|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11-2-23 21: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吉利阿友 于 2011-2-23 22:00 编辑

之二:细心观察,总能发现新的捷径

    搞过卡尺修理的,都知道卡尺修理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卡尺挤压器。这个工具用来挤压卡尺的内量爪或外量爪,以获得必要的修磨余量。
    有些量友在修卡尺外量爪时,如果有喇叭口,在排除了由弹簧片等引起此故障的原因后,大多数习惯于用挤压器来挤出修理余量。这样对不?阿友的经验是,对,但不全对。
    了解卡尺测量过程的人可以知道,卡尺在测量时,有一个晃动的过程,以求找到最小的距离,求得最接近实际的测得值。一般来说,大多数人是用右手来使用卡尺的,在这个晃的过程,一般都是尺身上的那一个外量爪与被测工件接触不动(动的少),尺框上的那只外量爪上下晃动的幅度要大的多(动的多),所以,尺框上的那只外量爪测量面磨损要比尺身上的那只外量爪要严重。所以,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喇叭口,如果不注意分析,一上来,就两个外量爪全部挤,实际上是增加了修理人员的工作量的,也减少了量具的使用寿命。正常的做法应该是单挤尺框上的那只外量爪,才是比较到位的做法。
    可能有量友会问了,卡尺挤压器在挤压时,都是两个量爪一起挤的,怎么就能单挤一只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将挤压器上与尺身量爪接触的那只切了一小半的铜圆片取下就成了。或者,干脆自己做一个单边的挤压器就成了。

    还有,在修理带表卡尺,重新装表芯时,好多量友发现游丝不好预紧。我所知道的和所看到的公开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左轮靠齿条,右轮预紧后再靠上齿条,再调整两轮与齿条的间距即可;另一种是,利用回形针,在表芯不与齿条接触的情形下预紧后,利用表芯盖板上的一些预留孔,用别针卡住,再整体安装到尺身上,再调整与齿条的间距,最后完成安装。   
    那么还有没有其它更好更合理的方法呢?阿友的回答是:有。这种方法与方法一的“靠”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将尺框拖到尺身尾部,将将好机芯安装孔被尺身(也就是齿条)占了一小半。这时,将表芯靠在齿条上。由于齿条只在安装孔里露出一小半,所以,表芯靠上齿条后,实际上只有左边的那一个轮子与齿条接触,而右轮则处在自由状态,这时有摄子拔右轮并预紧,同时将尺身向右推,慢慢的,预紧好的右轮也会很自然的靠到齿条上了,再调整相互的间距,安装压板等其它部件,很快就可以完成表芯的安装。
   这咱方法,阿友给取了一个名:悬边法。是我有一次按方法一安装表芯(成量的),却始终安不上去(同时进行清洗的另一件很没费多大劲就安装好了),又有人等尺用的情况下,急忙中想到的一种新方法。

   以上举两个多日常工作中的例子,来说明细致的观察,对发现新的修理方法是如何的重要。当然,不是说阿友的水平有多高,我只是将自己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罢了。观察能力,对于量具修理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阿友就是如此来锻炼自己的,相信你也可以。
tanimeng 发表于 2011-2-23 22: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慨如下: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必定会打开一扇窗
              处处留心皆学问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进步
              热爱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工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黎明 发表于 2011-2-23 22: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友哥厉害!呵呵!
云端 发表于 2011-2-24 06: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吉利阿友


    友哥和您干一行真幸运,可以学到好多东西
yingcong 发表于 2011-2-24 08: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体会,干计量的主要就是要学会修理。
yzjl3420646 发表于 2011-2-24 08: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友太有才了,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话说我也是师傅带了一段时间就退休的,不过我开始干的压力,只带了半个月就学个差不多了。
wuhuaguo54321 发表于 2011-2-24 14: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手+动脑

shilele 发表于 2011-2-25 07: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友你真棒,向你学习!记得你也在企业做计量工作吧?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现在大家都在关注注册计量师的考试,可有些人说它对在企业工作的人用处不大,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报考了吗?
成精 发表于 2011-2-25 10: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不思则罔!
随风飘扬 发表于 2011-2-26 11: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友的钻研精神值得人学习,阿友富有哲理的思想更值得人钦佩。人生就是这样,有一根拐杖拄着就觉得离了它自己没法走了,但若没了它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后,可能还会直起腰来昂首挺胸大步走,生活和工作都如此。
 楼主|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11-2-26 12: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shilele


    肯定有用的。我准备报一级的,不知道条件符合不。听人说要搞计量基准(标准)研究的人才能考一级的。到时候报名再看吧。支持你报考。
风吹石 发表于 2011-2-26 18: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向阿友致敬。
64877568 发表于 2011-2-27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吉利阿友

如果我也报的话不是还有机会见到阿友本来,哈哈!
合格证明 发表于 2011-2-27 16: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合格证明 于 2011-2-27 16:29 编辑

学历重要,技能更重要;有技能无学历,尽管会暂时得不到有些部门的承认,但可以生存;有学历无技能,尽管会暂时得到有些部门的承认,但不可以生存;有技能有学历,即会得到有些部门的承认,又可以生存的更好。
佩服你,计量人中的能工巧匠。
世纪先生 发表于 2011-3-1 10: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量友学习!
jiangys 发表于 2011-3-1 12: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许多东东西我们还要学习。
tom.cheng 发表于 2011-3-1 12: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阿友的计量感悟啊,学无止尽
xielongyao 发表于 2011-3-1 19: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检定都不修理的,想修可是修理设备也没的,估计领导是不会让我们花这个钱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12 22: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