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总有适合自己的方法
生活好像两扇门,一扇门的关闭,意味着还会有一扇们你可以打开,关键看你愿不愿意去找那扇你可以开启的门。
那一年,我调到宁波基地测试中心从事计量工作。师傅在带我半年后退休,留下一个一知半解的我,在计量工作上深一脚浅一脚的摸索着。
外行人看计量,看到的只是简单的检定、简单的管理和舒适的环境,看不到计量工作中更深一层的东西,比如说修理技术。作为企业计量人员,检量具的水平再高,如果没有相应水平的修理技术,工作就会陷入无休止的痛苦之中,比如说增加计量成本、给别人蔑视自己的机会。这种感觉,好比一个诊断水平很好的医生,看出了病人的顽疾,却没有手段帮助病人解决痛苦。没有同行,没有交流,甚至连基本的修理技术资料也不是很全。最初的那些日子,我天天为发现了故障量具而无法修复它而痛苦着。好在师傅在有限的半年时间里,笼统的教授了些量修的基本知识。我就着师傅的教的知识,边实践边摸索,一年后,这种技术缺乏而带来的痛苦才得以减轻。
记得师傅当初研磨千分尺测量面平行度时,用的是四块互研法,就是用一组四块研磨器来研磨。师傅在时,有师傅修,我只看不动手。师傅走后,自己一动手,发现这个技术我掌握不好:同样的方法,师傅修理用时可能不到二十分钟,我得用近两倍于他的时间来完成。
师傅立的标杆在我心里摆着,达不到这个标准,对我来说,是件痛苦的事。我尝试着还有没有更好更容易掌握的方法,找了不少资料,都没有收获。直到有一次到省计量院长度室,看到一台千分尺测量面自动研磨机,我才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这台仪器采用的是基面研磨法,也就是用一个大的研磨盘先研平千分尺的活动测杆工作面,然后再以此修好的测杆工作面为基准,来手工修复千分尺的另一个工作面。我就想,如果我将同厂同型的千分尺,坏尺的测杆装在好尺上,以好尺测砧作基准面来研磨坏尺的测杆,应该可行吧。回来后我一实践,还真成了。待这项技术练熟后,我磨一件千分尺测量面平行度,也就二十分钟上下,跟师傅的效率差不多了,而且只须一块研磨器就可解决问题,大大的节约了设备成本。
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改善自己的技术短板,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我在解决了千分尺测量面平行度研磨问题的同时,还设计了一种具有专利潜质和市场前景的千分尺平行度专用夹具、一种大尺寸千分尺示值误差检具,并成功申报成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所以说,发现一种新的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时会带来更多有趣的有意义的和更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当已有的旧的方法对你关上大门时,并不意味着工作就无法进行,也许你可以尝试着开启另一扇门,摸索出一种新的方法来替代,发掘出更多的工作和生活乐趣。只有自己摸索的,且经过实践难证的方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