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扳手标准检定仪的检定规程要修改了,量值传递的路线图也要改了,扭矩标准机的武功随之要被废掉一半,WHY? 20年前,我国的扭矩扳手标准检定仪多为机械式和液压式,这种检定仪的显示器与施加载荷的机构结合成一体,称为整体式仪器,准确度多为1级和2级,依据20年前的检定规程JJG797-1992在机械式扭矩仪上吊挂杠杆砝码来检定是合适的,没有出现大的误差问题,至今仍适用。但按照该规程检定传感器式检定仪会出现很大的量值传递问题,这个问题存在了20年,不能再厚着脸皮不更改了。 问题1. 众所周知,按照JJG797-1992老规程,传感器式检定仪在扭矩标准机上检定。事实上,在标准机上检定的仅仅是传感器,不是扭矩仪,测量数据仅仅反映了传感器性能,不是扭矩仪的性能。这限于当时编写规程的人对设备的认知水平。20年来,各级计量机构在这规程约束下一直把三脚猫当骏马,违心地称凤姐为大美女。 老规程的表述把传感器放到标准机上检定就是检定了扭矩仪,实际上把传感器定义为标准扭矩仪,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已经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现在实验室里的标准检定仪都由二次仪表、传感器、加载装置组成,无论整体式还是分体式皆如此。电子技术发展到今天,国内外的仪器和传感器的制造技术已经有巨大进步,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为0.1%已经普遍化,稳定性也有显著提高,已经不是影响扭矩扳手测量设备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加载装置成了影响测量设备准确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偏偏没有人能够测量这加载装置引起的误差量,少有人考虑这个误差量,不确定度评定时也不考虑加载装置对不确定度的贡献。 问题 2. 把传感器放到扭矩标准机上检定,传感器受到的载荷为纯扭矩,把传感器放回到检扳手的设备中,若该传感器在往下量传中受到的载荷能够再现被上级量传时的载荷就没有问题,但该传感器检定扭矩扳手时受到的载荷不是纯扭矩了,它受到多个系统内力作用,量传过程就出现问题。好比说:国际红十字会要“量传”100件面包到灾区,派郭美美传递,途中郭美美饿了,吃了5件(理解,经营慈善事业需要成本),只传了95件面包,误差为-5%。国际红十字会另派陈光标“量传”100件面包,陈光标觉得灾民太可怜了,添20件,实际“量传”了120件,误差为20%。这就不是好的量值传递,计量中不允许这样随便增减传递中的量,要严格控制传递中量的变化。可见,郭美美与陈光标不适合搞量传,只能当押运员。20年来,我们的处长主任们,高工助工们在检定扭矩扳手方面经常充当了押运员的角色。由于检定规程的错误,我们没有很好控制传递中扭矩传感器量值的变化,甚至没有检测出该变化量。 过去审计局长坐在办公室审核村里领取国家补助款的人数,现在则是亲自走下农村,向村长审核领款人数。两种工作方法得到的个数字哪个更准确? 新的检定规程的重大改变是将标准器具置于扭矩扳手测量系统中,“感知”该测量系统的测量能力。过去只检定传感器,以后检定测量系统。用量传标准扳手(国外称之torque transfer wrench)检定扭矩扳手标准检定仪的方法由德国人发明,这是很好的量传手段。扭矩扳手在标准检定仪中被检定时“看”到什么,“感知”到什么,受到什么力,量传扳手也能“看”到什么,“感知”到什么,受到同样的力。这就是“审计局长”“下基层”能采集到真实的“基层”情况。 新规程实施后,过去许多误差是非问题将得到验证和纠正,许多垃圾设备也会露出原形,传感器的准确度不能代表标准扭矩仪的准确度了。用标准扳手检定出来的准确度是标准扭矩仪的真正的准确度,是仪器、传感器、加载装置构成的测量系统的准确度,这样的量传才是科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