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来源 依据国质检办量函(2010)259号“关于做好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制(修)定计划的通知”文件下达的任务规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贵州省计量测试院,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负责《生物显微镜》校准规范的制定工作,制定工作于2011年8月开始,2012年03月完成初稿。 二、制定原则 生物显微镜是一种观察和测量生物切片、生物细胞、细菌的结构尺寸,以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量、粉末及细小颗粒的粒度等参数的测量仪器。主要用于医疗卫生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微生物、细胞、细菌、组织培养、悬浮体、沉淀物等的观察和测量。在细胞学、寄生虫学、肿瘤学、免疫学、遗传工程学、工业微生物学、植物学等研究领域中应用广泛。为了保证检验和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在对生物显微镜的计量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参考GB/T 2985-2008《生物显微镜》的国家标准,在保证生物显微镜量值准确可靠的要求下,制定了相应的计量特性内容和要求。 从GB/T 2985-2008《生物显微镜》的具体要求出发,本着校准的原则,对仪器特性中涉及量值要求的项目进行控制,对计量特性的确定见下表的说明: 序号 | 标准序号 | 标准要求项目 | 具体要求 | 规范处理意见 | 1 | 4.1 | 各类物镜应校正好相应的像差。 | 包含校正球差、色差、慧差、场曲等 | 在校准前的准备工作中进行说明 | 2* | 4.2 | 显微镜成像清晰范围 | 根据物镜不同的数值孔径和种类,在4~15mm。 | 规范做计量特性要求 | 3 | 4.3 | 齐焦 | ±0.02mm~±0.15mm | 出厂保证,不直接影响测量,不列入 | 4 | 4.4 | 物镜转换器定位重复性 | 0.015mm~0.030mm | 出厂保证,不直接影响测量,不列入 | 5 | 4.5 | 转换物镜后像面中心偏移 | 不超出视场范围 | 出厂保证,不直接影响测量,不列入 | 6 | 4.6 | 载物台与镜架连接的牢固性 | 作用力5N时载物台偏移不大于0.05mm。 | 属结构特性 | 7 | 4.7 | 标本移动时物平面的离焦量 | 0.008mm~0.012mm | 出厂保证,不直接影响测量,不列入 | 8 | 4.8 | 视场内像的清晰区域与视场同心 | 无一边清晰一边模糊。 | 在校准前的准备工作中进行说明 | 9 | 4.9 | 微调机构的偏摆 | 0.05mm~0.1mm | | 10 | 4.10 | 微调机构的空回 | 0.002mm~0.016mm | 在校准前的准备工作中进行说明 | 11* | 4.11 | 显微镜物镜放大率 | ±5% | 规范做计量特性要求 | 12 | 4.12 | 显微镜目镜放大率 | ±5% | 属于观察特性,对测量无直接作用。 | 13 | 4.13 | 倾斜式目镜筒作360º旋转时,目镜焦平面上像的位移 | 0.6mm | 属于观察特性,对测量无直接作用。 | 14 | 4.14 | 照明系统的均匀性及聚光镜的位置 | 视场内照明均匀,无一边亮一边暗或拦光现象,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时,其顶端应低于载物台0.03mm~0.4mm。 | 在校准前的准备工作中进行说明 | 15 | 4.15 | 暗场聚光镜的质量 | 视场应基本黑暗,观察标本应清晰。 | 在校准前的准备工作中进行说明 | 16 | 4.16 | 浸液聚光镜的密封质量 | 应有可靠的密封措施。 | 在校准前的准备工作中进行说明 | 17 | 4.17 | 显微镜双目系统性能 | | | 18* | 4.17.1 | 双目显微镜左右两系统放大率差 | 1.5%~2.0% | 规范做计量特性要求。 | 19 | 4.17.2 | 双目显微镜左右系统像的光谱色及明暗差 | 两系统光谱色应一致,其明暗差不大于18%。 | 该类差异对测量值的影响不直接,规范有相应叙述。 | 20 | 4.17.3 | 双目显微镜左右系统视场像面方位差 | 像面方位差不大于40′。 | 影响观察。 | 21* | 4.17.4 | 双目显微镜左右视场中心偏差 | 0.2mm~0.4mm | 规范做计量特性要求。 | 22 | 4.17.5 | 双目显微镜双镜筒左右出射光束的平行度 | 30′~60′ | 考虑到此性能影响观察,对量值不具有影响,故在规范中不考虑。 | 23 | 4.17.6 | 双目显微镜左右镜筒端面高低差 | 1.5mm | 原因同上。 | 24 | 4.18 | 显微镜摄影、摄像系统性能 | | | 25 | 4.18.1 | 目镜图像和显示屏图像同步 | 调焦量不超过±0.05mm | 不影响量值测量,在校准前的要求中进行检查性控制,不做单一特性 | 26 | 4.18.2 | 摄影、摄像视场清晰范围 | 45%~75% | 原因同上。 | 27 | 4.18.3 | 显示屏视场与目镜视场中心的偏移量 | 小于显示屏对角线的1/5。 | 原因同上。 | 28 | 4.18.4 | 显示屏与目镜视场内图像的方位差 | 应基本一致 | 原因同上。 | 29 | 4.18.5 | 显示屏视场质量 | 洁净、亮度均匀等 | 原因同上。 | 30 | 4.19 | 显微镜电气安全要求 | 略 | 不做要求。 | 31 | 4.20 | 显微镜内部装有光源的仪器表面操作部位温度与室温的差值 | 不大于25℃ | 不影响量值测量,在校准前的要求中进行检查性控制,不做单一特性 | 32 | 4.21 | 各移动转动、部分舒适性 | 显微镜各移动、转动部分应舒适灵活,无过紧过松及涩滞急跳现象 | 原因同上。 | 33 | 4.22 | 光学零部件疵病 | 光学部件表面应清洁,无擦痕、裂纹、有害气泡、晕雾、霉点、尘埃,胶合面无脱胶,视场内不应有妨碍观察的阴影或反射光斑等疵病 | 原因同上。 | 34 | 4.23 | 显微镜可拆卸部件装卸可靠性与方便性 | 无安装不可靠或无法安装等影响使用的现象 | 原因同上。 | 35 | 4.24 | 显微镜外观质量 | 外观应美观;刻度、刻字以及铭牌标记应清晰;电镀表面不应有脱皮和斑点存在;漆面不得有碰伤痕迹及有碍美观的疵病;零件表面光洁、边缘倒棱无毛刺,外露的零部件接合处应平整。 | 原因同上。 | 36 | 4.25 | 运输环境试验 | 略。 | 不采用 | 37* | | 目镜标尺的刻线间隔误差 | 在新型生物显微镜的功能上有形状尺寸测量的功能,其量值类似于读数显微镜的刻线间隔误差。 | 随着技术发展,很多新型生物显微镜都在目镜分划板上进行刻划,以提供观察测量的标准量值,这一要求在标准中未体现,但本规范做计量特性要求 | 38* | | 微调手轮刻线间隔量 | 新型生物显微镜具有的试样厚度测量功能。 | 需进行量值确认 |
注:带“*”项为规范制定中采纳为计量特性要求的项目。 在制定校准规范过程中,通过对国内生物显微镜主要生产厂的电话咨询,获得的答复是一致的,即均按照GB/T 2985-2008的要求进行生产和出厂检验,具体生产厂有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华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梧州奥卡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宁波舜宇仪器有限公司、广州粤显光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江南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3304厂等。 同时参考了国外的一些生产生物显微镜的著名厂家的仪器技术说明书,有Leica,Nikon,奥林巴斯等均在性能指标上与GB/T 2985-2008中规定的指标一致,个别部分有所增加,例如:目镜标尺的刻线间隔误差等,指标要求上个别项目略高于GB/T 2985-2008的规定。考虑到这种情况,对校准规范中的计量特性均基本按照GB/T 2985-2008的规定,同时对于GB/T 2985-2008没有涉及而国外产品有要求的项目,本着控制量值的前提,增加了“目镜标尺的刻线间隔误差”的要求。 三、生物显微镜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早期的生物显微镜只具有观察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实验室用和研究用显微镜,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作为观察,还对样品的量值进行确定,特别是一些新型的生物显微镜,还在载物台或目镜分划板上增加指示量值的功能。基于以上情况,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校准规范来统一其量值,是实际研究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制定依据 按照GB/T 2985-2008的内容,在信息检索获得多数生产厂技术信息的情况下,对各生产厂的产品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最终体现在规范的计量特性中。考虑到国外产品的计量特性略优于国内产品,在计量特性参考高端产品的情况下,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计量特性的规定上以参考GB/T 2985-2008的性能指标为主,使规范在使用上具有实用性与科学性 。 根据实验结果验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可靠性,以及计量特性的合理性。 五、规范施行后的影响 该规范为新制定,与其量值传递相关的计量标准符合端度和线纹量值传递系统的要求,其建立过程无很高的技术要求,建立此项标准所需的10X分划目镜、倍率计、十字线分划板、分度值为0.1mm和0.01mm的标准玻璃刻度尺、杠杆千分表均为几何量测量的常用量具和仪器,校准所用的标准器通过购买均可获得,其价格在2千元左右,成本不高,开展校准的单位都有能力购买。 六、主要制订工作 1、按照《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的要求制定生物显微镜校准规范。在内容与格式上保持一致,校准规范的具体内容有引言、范围、引用文献、概述、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的表达、复校时间间隔。 2、根据确定的计量特性要求,针对相应仪器进行校准方法的实验验证,从而验证所提计量特性的可靠性,具体结果见实验报告。 3、确定了5项计量特性要求,分别为微调手轮刻线间隔量、显微镜物镜放大倍数误差、双目显微镜左右视场中心偏差、双目显微镜左右两系统放大倍数差、目镜标尺的刻线间隔误差,通过5项计量特性的确定,基本满足了生物显微镜计量性能的控制要求。 4、对给出的校准项目,确定了相应的校准方法。 5、通过实验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确定了校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