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医疗设备维修多年,见识过的医疗设备林林总总不在少数,工作中有不少经验教训,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先讲点在医院怎么混的道理,或许对同行们有点帮助。毕竟我们在医院里不是主流,属于边缘群体,得不到重视,容易产生不满情绪。讲点做边缘人的技巧还是很有必要的。
总体来说医院还是个比较纯洁的地方,终究受过教育的人比较多,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到了厂矿企业,事业部门,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这方面也不够啊。但是,我们这些做工程技术的还是要注意一些的。
1.古人讲功夫在诗外,此言这是济世良言啊。做好维修工作,技术固然重要,但技术以外的东西才是你成功的关键啊!我刚来医院的时候,年轻气盛,工作一个顶几个人,但没少落埋怨。后来我发现的门道,赶紧转变工作方式。一开始是修好了人家说你慢,现在是修不好人家帮你开脱:“他都弄不好,别人更没戏,赶紧找厂家吧,哼,厂家来了也不一定行,报废了算了。”干活少了,好评多了,不能不说是个可笑的进步。但从内心里说,我很厌恶搞这种东西,但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劣根性之一,整个社会如此,我们何苦硬要死撑着吃亏呢?当然,具体怎么把握,还要根据每个医院的情况自己慢慢去摸索。总之,工作好是次要的,关键是要做一个讨人喜欢的滑头。
2.在一个集体里,不同本领和能力的人数大约是按类似一个枣核形分布的:有少数的人非常优秀,做什么都行。还有少数人干什么什么不成。绝大多数是中间类型的:你行的吧我也凑合,你不行呢我也够呛。如果你明智的话,你要站在大多数人这一堆里,人多势众吗!。做熊人太伤自尊,我辈所不齿。做强人实在太累,而且容易被当作出头鸟打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这个道理。最要命的是如果你做得太好,你的岗位离不开你,你就很难有被提拔的机会了。走上管理岗位的大多是中间类型的人,技术能力一般,工作能力也一般,但有时间和精力搞搞人际关系的那种人。当然,如果你的个人技术能力极为出色,万一你离开医院会造成很大的损失,院方会迫于形势不得不提拔你。这可以当作个案处理,但不具有普适的意义。技术不是万能的,它是你保命的本钱,但也是你提升的绊脚石。
3.不要议论别人,没人会替你保守秘密的,你所说的话很快就会让每个人知道的,会让你很狼狈的。特别是我们国家的企业中,近亲繁殖严重,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带着转折亲呢,可能你多少年都弄不清谁和谁是什么关系,还是少说为妙。我的经验是:只谈天气和黄段子(本人的黄段子讲得很不错的),又不得罪人,又让别人觉得你很有趣,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医院人际关系里游刃有余啊。
4.无论怎样,也要做好本职工作,至少要让别人认为你做到了。只要在这个单位一天,就好好干一天。这样即使你走了,也会留个好的念想:“唉!咱们的庙小,留不住这个高僧啊!”别走了以后让人家说:“这小子可算走了,妈的!不走也是迟早被开除的货!”新单位总会到原单位打听你的工作情况的,要是知道你在原单位吊儿郎当,谁敢要你?。说不定,过了试用期就不和你续约了,那你就被动了。所以我主张:爱院不如爱岗,爱岗不如敬业。
5. 无论什么时候,别说原单位的坏话,这样新单位的人会觉得你如果再换单位也会骂他们。这会对你相当不利,切记。
6. 别说同行的坏话,否则其他人会藐视我们这个行业的。
7. 既然是医院,当然是以“医”为主,我们这个行当肯定是处于边缘地位,不受重视也是符合医院整体利益的,我们不太可能扭转医院对设备科的态度。所以别抱怨――于事无补还招领导讨厌,何苦呢?学好本领,找机会跳槽得了。
8.别总想着修大型的复杂的医疗设备。那是很露脸的事情,但却很少发生,就是发生了,你也未必处理得了,可能会闹个弄巧成拙。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就是些琐碎的事情,先把这些小事做好,千万别做那种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愿意做的人,很让人厌恶的。多在暗处下功夫,俗话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苏东坡讲: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下面说说维修前的心理准备工作,虽是务虚,却也必要。我想要想做好维修工作,除了相应的知识准备以外,要有“三心”――信心、细心、决心。
1. 信心
无论多么复杂的设备,只要是人造的,就一定能修。很多刚刚进入此行当的工程师信心很差,总觉得那么复杂的设备而且还是进口的,咱们怎么能解决得了呢?万一把故障扩大了怎么办呢?找厂方得了,自己还闹个轻闲。要知道,做好维修工作首先要迈出的是敢于动手的第一步。对简单的设备不要忽视,对复杂的设备不要胆怯,这样才能有工作的基础。我刚来医院工作的时候,老主任对我就非常不信任:总是说:“这个设备你见过吗?”“没有”“没有你就敢动?弄坏了怎么办,还是找厂家吧”!“我是学冶金的,医院里的所有设备我都没有见过,以后我是不是就不用干活了?”他不占理确有权,所以前几个月我什么都做不了。恰好有一台老式的氯分析仪坏了,厂方都不再给维修了,他只好让我试试,我很快就给修好了,而且一直用了很久,甚至买了新的高级机器还把他当作急诊临时检查时用呢。这样才一举扭转了偏见。
2. 细心
敢于动手了,并不一定能把设备修好,在具有一定的知识的情况下,还需要有极度的细心才能发现故障。做维修最忌讳的就是把聋子治哑巴了――故障扩大了。要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仔细,没有其他的办法。维修其实和医生看病有相似之处,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故障,是否解决得了那是另外的问题了,可以这样说,找到了故障至少成功了70%。细心要求不放过每一个可疑的现象,从中准确地判断出故障所在。马马虎虎,稀里糊涂的人肯定做不好这行的。讲一个成功的例子吧:一台进口设备,出现了故障,连厂方的工程师都解决不了,最后只好换主板。问题是这台设备急用,厂方的主板要2 个星期才能到货。我拿着那块板子看了10几分钟,忽然发现在某个集成电路的两个管脚之间有一小块很难看到的类似松香的东西,用探针一量,居然有1K左右的电阻。我用棉签蘸着酒精把它擦掉了,OK了。厂方的人包括医院的人都说我是蒙上的。我不服气:没有极度的细心怎么能发现呢?后来有一个单位的电梯坏了,怎么也修不好,把我请去看看,恰好又是类似的问题,这次是一个焊接时甩落的小锡珠卡在一个集成电路的管脚中了,造成时有时无的故障,这种毛病我想是所有工程师最头疼的。这件事以后,很多人都服气了,不再说我瞎蒙了,毕竟瞎猫多次遇见死老鼠的事情非常罕见。
3. 决心
不要轻易说放弃,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要坚信:只要我想做,就一定能做好。我修的第一件大型设备是一台彩超,那时是我们医院最贵的设备,100多万。当时厂方索价7万元,备件1周以后才能到货。且不说7万元是否黑心,哪个医院能忍受1个星期没有彩超?市场、声誉损失巨大。后来我和主任说我想试试,主任大概没有任何办法了,也只好如此了。我叫了一个电工跟我一起去的。打开机箱,发现彩超的复杂程度远超出我的想象(平时没有故障,没人让你拆开机器研究其结构的,我低估了问题的难度),20几块板子一字排开,每块板子都有两本杂志大小,上面密密麻麻全是零件,而且是两面焊接的,关键是没有技术资料,就算是有也来不及看了。我问那个电工:怎么样,咱俩能弄好吗?他说了句让我血脉贲张的话:“咱们争取今天就弄好”。大约用了1上午,发现一块电路板上的一个电阻烧了,我们俩兴奋极了,赶紧买了换上,一通电,又烧了。接着查,发现这块板子上的5V和0V之间短路了。肯定是其间的退耦电容短路了,但是在板子上并联的退耦电容不下200 个,看了半天,没发现有明显变色的电容。只好用最原始的办法,拆掉一个,量量,短路,再拆一个,再量量……真是皇天有眼啊,拆到第三个的时候,不短路了,换上一个电容,OK了,看看表,下午3点半。然后去喝酒庆祝。现在,那个小电工已经是我最好的朋友和最得力的助手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