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刘彦刚

[概念] 测量不确定度与真值无关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8 00: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方建国

说得很对,“误差”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之值(真值)的差,误差才与测量结果及被测量真值大小有关。“不确定度”是个区域宽度,和区域的起点或对称中心无关,和测量结果大小无关,和被测量真值的大小也无关,仅与构成测量过程的各种因素对测量过程的影响有关。
发表于 2013-3-18 08: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 规矩湾锦苑

   
抱歉!本人实在是无法接受你楼上的说辞!

如果你们大论特论的不确定度与人们梦寐以求、不断追索的真值毫无关联,并且只一个无根的区间的话,依我看那也就是屁大一点儿作用,照误差理论比价值低多了!

无根的区间就好像池塘里的浮萍一样,在短时间内,浮萍的大小不变,但其随风、随水流到处漂浮,假如版主所推崇的不确定度只关心浮萍的大小,并不想知道什么时候浮萍在哪里的话,我只好无语了!
发表于 2013-3-19 00: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星空漫步

  误差和不确定度对于测量结果而言,具体说对于评价测量结果的品质好坏而言,它们是各自具有不同含义的两个参数,都是重要的,无法厚此薄彼,说不上谁比谁的价值更高。正象都是评价东西多少的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两个参数,重量和体积无法比较哪一个更重要,它们都重要,就看你用在什么场合。
  不过我觉得老兄关于水域和浮萍的比喻还是挺好的。测量结果好比是水域,可以是池塘,可以是湖泊,也可以是大海,不确定度好比是水域大小的可疑度。不确定度(浮萍)说的是水域(测量结果)可疑度范围,被测量真值无论是池塘、湖泊、大海,被测量测量结果的可疑度评定出来也就浮萍这么大,浮萍可以在池塘水面随风漂浮,也可以在大海水面随风漂浮,浮萍大小和水域大小无关。
  至于水域到底多大,那是误差结合测量结果要解决的问题。真值=测量结果-误差。要想知道被测量“真值”,知道了测量结果还必须知道误差。要知道误差就必须再进行一个测量过程,得到比给出的测量结果准确度等级更高的另一个测量结果,当作被测量约定真值(参考值)。而对于不确定度来说,得到了测量结果并掌握了与测量过程有关的信息,也就可以直接评估了,不需要再用更高准确度的测量方法再去测量求得真值,不需要去关心水域(真值)的真正大小,是湖泊还是大海,影响不了浮萍的大小。误差告诉我们测得的水域比池塘或大海的真实水域大了还是小了,到底是差多少,不确定度告诉我们测得的水域可能并不值得相信,我们应该对给出的水域表示怀疑,怀疑的区域范围就是浮萍那么大,这么大的可疑度是不是影响测量结果的使用风险,就用被测量的允差和不确定度相比较,满足三分之一原则,这个测量结果可以被使用,否则这个测量结果是不可相信的,是不可使用的,如若使用很大程度上会产生误判风险,应该要求测量人员更换测量方法重新测量,至于真值多大,误差多大,不确定度这一关没有过,都可以暂时不必考虑。
发表于 2013-3-19 11: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3-3-19 11:18 编辑


                    测量理论不能与真值无关

                                                      史锦顺

-

教材说:“不确定度与真值无关”。楼主刘彦刚看出教材有问题,认为这样说不妥。史锦顺认为这个指责是有见识的,并指出:这不仅是教科书的错误,而且是不确定度论本身的错误。测量就是认识量值,就是要得知真值。由于测量不可能绝对完善,人们只能得到近似于真值的测得值,于是便必须知道测得值的近似程度。得知测得值又得知误差范围,才是得到了完全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是以测得值为中心的、以误差范围为半宽的区间,区间内包含真值。测量目的是得到真值,实际结果是得到了一个包含有真值的区间。只要区间的半宽——误差范围足够小,能满足要求,那就可用测得值代替真值,也就是达到了测量的目的。

讲究真值、讲究测得值与真值偏离程度的误差理论,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是正确的理论;而否定真值的可知性、回避讲测得值与真值关系的不确定度论是错误理论。

-

规矩湾锦苑先生认为:不确定度就是与真值无关。教材没错,不确定度理论更没错。我们考究一下,测量的性能的表征理论,能不能与真值无关,不确定度理论有没有道理。

-

(一)不确定度论的信条

不确定度与真值无关,是GUM的说法。不确定度的引入,就是根据“真值不可知,误差不能算,而可根据已掌握的信息评定不确定度”这个基本的信条。因此,相信不确定度论,就必须相信“真值不可知,误差不能算”这个基本信条。这样,不确定度与真值无关,是不确定度论基本信条的自然的引申。

-

(二)“与真值无关论”行不通

GUM 说真值的“真”字没必要,应叫“量值”。那好,我们不叫真值,就叫量值。于是按不确定度论的意思,就得说“量值不可知”。这是不通的。因为,量是物质、物体、现象可定量确定的属性;先说量是可确定的,再说量值是不可知的,矛盾了。

量值是测量表征的对象,说不确定度与真值无关,把真值叫量值,就得说不确定度与量值无关。与量值无关的量值表征理论,自然是无用的理论、错误的理论。说不确定度与量值无关,如果坚决贯彻下去,那就无路可走。-

-

(二)误差范围必定与真值相关

误差理论中,测量仪器的指标给法,有一种叫引用误差。引用误差名义上是相对误差,但实际上是绝对误差。

例如某种电压表的准确度等级是0.5级,详细写出来是误差范围是0.5%FS,FS是满刻度值,就是量程的最大值。具体的一台电压表,一定有量程的上限,就是知道FS。例如量程为100伏的电压表,其误差范围就是0.5伏。

表面看来,这0.5伏似乎与真值无关,但实际上是有关的。0.5伏这个误差范围,是该表该量程内任何测量点的测得值与真值相差的可能值的范围。因此,表面上似乎与具体测量点的真值无关的误差范围,是同测量点的真值密切相关的。不与真值相关的量,在测量中没有用处。

-

(三)不确定度离开真值,步入歧途

歧途1 不确定度是可信性。这是似是而非的说法。GUM这样说,VIM却不用。测量者、计量者把可信性当做必备量(如99%等),谁也不会把可信性当做表征量。

说测量的不确定度还可以懵一阵,一代换就不行。说铯基准的不确定度是2E-15,人家可以理解那就是相对频差的范围是2E-15.但一换成可信性,马上露馅。说可信性是2E-15,就等于说可信性是

          99.9999999999998%

这是不着边的大话、玄话,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可信性。

-

(转下页)

发表于 2013-3-19 11: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3-3-19 11:24 编辑

54# 史锦顺    文
-
    歧途2 不确定度是量值的分散性。GUM说真值就是量值,那就是说不确定度就是真值的分散性。先不说“真值的分散性”通不通,这里用上“量值”了,也就是用上真值了,就不是与真值无关了。

我们曾指出:1真值分散性的说法不通;2只讲分散性不讲偏离性是舍本求末。因而不确定度论的这个定义不对,不能实际应用。用必出错。例如,有人用A类评定来确定测量仪器的性能,仅能得到仪器的随机变化特性,而忽略了仪器的偏差情况。“分散性”是误导。

-

(四)不确定度论,回头是岸

不确定度论的出发点是抛开真值,另辟蹊径。可惜,离开真值就什么都说不清楚。转来转去,真值无论如何也抛不开,到头来,还得回到那个自己坚决否定的原点——还是得用真值。

VIM3 2008年开始说:不确定度是包含真值区间的半宽。这是通的,是对的,但这就是误差范围。否定真值——又用真值;说误差不可知——又说真值包含在区间内;说误差不能算——又说我等于误差范围。真是奇怪的逻辑。

如果是人,甲反对乙的观点,15年后甲变成乙的观点,甲知错已改,二人达成一致,我们可以说,甲虽曾出错,改了就好。但学术理论不行;乙理论早就有,甲理论反对乙理论15年,到头来又说甲与乙相同,那甲就只能废弃。

1993年被承认的不确定度理论,以“真值不可知”为立足点;到2008年,不确定度的含义又明确地用真值概念,这明明是否定了不确定度论出世时的前提。你若是“包含真值区间的半宽”,本来早就有误差范围,那还要你干啥?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马凤鸣(时频学会顾问)先生,1995年就说:“搞不确定度是国际计量委员会的委员们吃饱撑的”(全国时频计量学习班讲课)。历史证明,马先生话虽尖刻,但却是真知灼见。不确定度论已自己退回到原点。——原来不确定度就是误差范围;不确定度论,正在自行消亡。

-

(五)两项指标说不成立

当今国际学术界的争论是误差理论与不确定度理论孰是孰非,观点对立而相反;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必须二取一,也就是分辨二者的优劣,最后取优弃劣。也就是要淘汰一个。

国际计量界的一派,以美国的NIST为代表,极力推行不确定度论。第一,大力攻击误差理论,三大论点是:真值不可知、误差不能算、准确度不定量;第二,在国际性规范中篡改误差概念;第三,在VIM第三版的试版即2004版中,把所有误差理论的概念通通移入附录中,不在正文中留一点地位,显示出即将淘汰误差理论的意向。后,由于中国NIM等的强烈反对,2008版2012版又恢复了误差理论概念写在正文中的地位。另一个重大变化是,从说“真值不可知”变到在某些条件下真值可知或真值已知。当然,总的来,没改变“真值不可知”的基本立场,以及“扬不确定度论抑误差理论”的总倾向。

-

在本网学术讨论中,规矩湾锦苑先生,提出两个参数说,认为误差理论与不确定度理论都正确,是互补关系。倘如此,人们也不必争论了,真好。但这不是事实。实际上只有一个参数,两个参数说不成立。

测量计量的所有问题,误差理论都可以解决。就是说,误差理论足够了,而不确定度论没带来任何可用的新东西。不确定度论没有任何实际用途。那些所谓不确定度评定都是瞎折腾,或者评错,或者是对误差理论的处理结果的重复,实在是没有一点益处。不信,咱们就一个一个举实例。老史这里说一句大话:你任意找一个不确定度评定的样板,老史都可以说出其或错误之处或重复之处,而没有任何一点是误差理论所不能解决的。不信,你就试试。三天之内老史必定答复。

-

发表于 2013-3-20 00: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误差和真值之间的关系,我赞同史老师的观点,赞成测量的目的是了解被测对象的“真值”,“测量理论不能与真值无关”,凡是测量就必有误差,误差离不开真值。因此,我认为不管是持什么观点的人,大家是没有丝毫分歧的,离开了真值也就不存在误差,不存在误差范围,不存在误差理论。
  但是我认为把误差、误差范围与不确定度画等号肯定是错误观点,误差和不确定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确定度绝不是误差,因此用解释误差的理论去解释不确定度肯定是解释不通的。我的确认为误差理论与不确定度理论都正确,是互补关系。正因为如此,我认为人们应该搞清楚两个术语的根本区别,搞清楚各自应用的场合,只要不把两个术语相混淆就不会产生争论。
  说“不确定度与真值无关”其真实意图是“不确定度与真值的大小无关”,不确定度是“真值”可能存在的那个区域的“宽度”,那个宽度描述了真值的分散性,并不描述真值的大小,因此并不是不确定度完全脱离了真值,简单的说与真值无关会令人产生误解。我认为应该理解“不确定度与真值无关”这句话的真实意图,而不必抓住其描述方法的不完整不放。当然我也认为这句话还是说完全为好,不要为了省略一两个字而使人们误解所说的话的本意,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一两个字的省略而可能产生的误解,因此而否定不确定度理论的正确性。
发表于 2013-3-20 01: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确定度是“真值”可能存在的那个区域的“宽度”,那个宽度描述了真值的分散性,并不描述真值的大小,因此并不是不确定度完全脱离了真值,"  这句话应该有误的。就测量而言,真值一定在这宽度之间,真值应该没有宽度的话,在某种条件下,真值是唯一的。

正如前面所说,测量的目的,一定是想获取真值。而不确定度则是描述测量系统对真值获得的能力。

真值就数值而言,具有条件性,于是在实际操作中,用的都是约定真值,量值传递实际上应该就是这个约定真值吧。

误差是与真值比,或许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数值是真值(约定真值)的比较,用平均也好,用最大也好。
而用不确定度,则是给出一个范围,并包括了概率的因素。

呵呵,说实话,没好好学过不确定度和误差理论,只是看了大家的争吵,乱讲一通。可以批,但不许骂哈。
发表于 2013-3-20 07: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规矩湾锦苑

      1  与不确定度论的分歧是本质的、原则的、实践的、全方位的分歧,绝不是名称叫法或几个字的分歧。
      2  讲真值,指的就是真值的大小;讲测得值,指的就是测得值的大小。没有 没有大小的真值;也没有 没有大小的测得值。
      3  先生的误区正是常常去区别没有区别的名称,从而陷入莫名其妙的想象之中,并进而妨碍了先生对问题本质的把握。比如把测量仪器的允差,与测量仪器的性能硬给区分开,——本来,测量仪器的指标,在检定中称允许误差,因为着眼点是仪器是否合格,是允许不允许的问题;在测量时,测量仪器的指标,就是测量仪器的性能,是人选用的依据,而且在正确使用仪器(包括满足仪器的使用条件)的情况下,测量仪器的指标,就是测得值的误差范围。难道不是吗?
      4  先生的一个重大的误区是把误差与误差范围绝对地区分开,不注意有误差必有误差范围这个必然的联系;这导致先生不能理解已知误差范围必然知道可能的误差元这个误差理论的基本点,所以才搞那不可能的、不必要的更高档的测量。甚至还说出基准不可能有准确度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狂话。我对此话十分反感,因为此话不仅否定了基准,而且否定了一切计量与测量,因为基准的准确度是一切计量测量的根本的依据。
发表于 2013-3-20 07: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3-3-20 07:31 编辑


                          区间必须定位

                              史锦顺

-

规矩湾锦苑先生说:不确定度是区间的半宽,此区间无特定位置,也就是说区间与测得值大小无关,与真值大小无关。

这个观念是不确定度论错误思路影响下的错误观念。讨论测量计量问题,回避不了真值,更回避不了测得值。没有测得值,就不是测量,没有真值就没有被测量。说测得值,就是说测得值的大小;说真值,就是说真值的大小。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的差距。一根绳连着人和狗。真值比做人,测得值比做狗,狗与人的距离是误差,绳子的长度就是误差范围。人与狗都在一条窄道上,左右都是泥潭,人与狗就只能一前一后,或立或行,或相距较近,或相距较远;但最远距离不能超过绳长。以绳长为半宽的区间,就是人狗距离的区间。这个区间,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狗。也就是说误差范围的区间,离不开测得值,也离不开真值。

-

0.5级的电压表,误差范围是0.5%FS, 一台量程为100伏的0.5级电压表,误差范围是0.5伏,对量程内任何点都有效。但这可不能说误差范围与真值大小无关,因为误差范围就是测得值减真值的差值的绝对值的最大可能值,误差范围是不能脱离真值而单独存在的。当然,也不能脱离测得值。没有测得值,也就没有误差范围。

计量时,是考核这台电压表的实际性能。用此电压表测量电压标准。设电压标准自身的误差范围可略,测量标准的几个输出电压,设其值为VBi,合格电压表的示值的区间为:

          [(VBi-0.5伏), (VBi+0.5伏)]                        (1)

标准的值视为真值,(1)是以真值为中心的测得值的区间。测得值都在区间中,则仪器合格,有测得值落在区间外,则仪器不合格。

测量时,用的仪器是经过计量的仪器,因而误差范围是已知的。用上述电压表测量被测量,测得值是Vm,则测量结果就是:

          V = Vm±0.5伏                                     (2)

区间是

         [(Vm-0.5伏),(Vm+0.5伏)]                            (3)

(3)是被测量的真值的区间。若测得值是86.4伏,则被测电压的真值可能小,但不小于85.9伏;被测电压的真值可能大,但大不过86.9伏。

-

上例说明,成功的测量理论,区间必须包含真值与测得值。不确定度论提出时,只着眼于测得值,而抛开真值,怎么弄也不行。

说是可信性,你脱离真值,有什么可信性?

分散性,是可以构成区间的。但不能表达测量的最重要的问题,即测得值对真值的偏离性。

-

扩展不确定度U,我们暂不谈评定的合理性,就不确定度理论本身,U也必须与测得值M结合才有用。必须写成:

         L=M±U                                             (4)

也就是:

         [(M-U),(M+U)]                                      (5)

区间(5)明明以测得值M为中心,怎能说区间不定位?

VIM3 进一步说不确定度是包含真值的区间的半宽。区间既已包含真值,区间必然是定位的,而不可能随意游动或漂浮。

区间必然或包括测得值,或包括真值,或既包括测得值也包括真值,也就是说区间必须定位。无定位的区间与测量理论无关。

总之测量理论的区间,必须定位。

-

发表于 2013-3-20 07: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51楼和56楼前后言辞自相矛盾!
前面还信誓旦旦地说不确定度与真值无关呢,到后来又拐弯抹角地说:“并不是不确定度完全脱离了真值”,
此等狡辩没有什么正面意义。
既然你们都认为真值不可知,那还有什么脱离不脱离的,脱离谁呀?难道要脱离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如果连脱离对象都是不存在的,又何来脱离不脱离之说呢?

不才很赞同史老的观点,不确定度理论核心摈弃真值,否认真值的客观存在与价值,是其根本的硬伤。
试问不确定度评定的对象是啥?一个脱离了评定对象的宽度指标还会有什么存在价值或更大的实际意义吗?
发表于 2013-3-21 00: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3-3-21 00:07 编辑

  我非常赞同史老师讲述的道理,但是所说的道理都是关于误差理论的道理,这些道理一点都不错。问题是史老师把不确定度和误差划了等号,用误差理论去解释不确定度,这就必然会造成得到错误的结论,正象用光的波动说去解释光的粒子特性当然也就会得出粒子说的错误的结论。
  1.与真值有关无关问题
  我再重复一遍:教材所谓“不确定度与真值无关”是指“不确定度与真值的大小无关”,并不是与真值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不确定度本身就是真值可能处于的区间宽度。也正因为不确定度是真值可能处于的区间宽度(是分散性的宽度),强调的是“区间宽度”,并不是区间的起点、终点或者对称中心,所以不确定度与真值大小无关。
  误差是测量结果与参考值(约定真值)之差,讲计量结果和真值当然必须讲大小,因此误差才是与真值的大小密切相关参数。前面说了不确定度却是与真值大小无关的参数。
  2.真值可知还是只能趋近而不可得到问题
  咱们用反推法,你作为一个测量者已知被测量真值,你给出检测报告时是不是必将真值作为测量结果给出?测量结果必等于真值。那么根据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定义,是不是就意味着误差是不存在的,误差不存在何来“误差理论”?误差理论的存在基础是“只要是测量,误差就无处不在”,既然两位量友认为真值可知,难道真值可以不通过测量就可获得?
  3.不确定度和误差描述的对象问题
  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属性,定量反映测量结果的可疑度,即反映测量结果的可信性“宽度”。误差也是测量结果的属性,定量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即反映了测量结果偏离(约定)真值多远。因此,不确定度和误差都是定量评价测量结果这个特殊产品的产品质量的参数,只不过一个是反映可信性,另一个反映准确性,一个质量参数好并不能断定质量一定高,两个参数都好才是高质量的测量结果。这就像一台彩电的质量有影像质量参数,也有音响质量参数,音响质量和影像质量都好才是好电视。这就是不确定度的实际意义。
  4.误差、误差范围、不确定度是不是必须定位
  被测量测量结果和真值的特点都是“一个量值”,因此必须在数轴上有一个具体的“点”,在数轴上“必须定位”。误差是一个值减去另一个值,仍然还是一个值,在数轴上也是一个点,也“必须定位”。误差范围是从一个值到一个值,是一个“区域”,“值”是定位的,因此区域是“必须定位”的,误差范围也“必须定位”。不确定度是一个值(真值)可能存在的区间宽度,是一个“宽度”,不确定度既不是一个“值”,也不是一个“区间”,而是一个区间的宽度,因此何谈“必须定位”?
  5.计量要求和计量特性是一回事吗
  史老师批评我“把误差与误差范围绝对地区分开”,其实我并没有“绝对”分开,误差范围既然使用了“误差”和“范围”两个术语组合成一个术语,包含有“误差”的成分,当然就不可避免地与误差有“必然的联系”。可是误差范围和误差毕竟是两个术语,也就决定了它们必然是两回事。误差是一个值与另一个值的差,仍然是一个值。误差范围是误差从多大到多大,是一个区间。以测量设备为例,误差范围是测量设备制造厂或者国家标准、计量法规的要求,早就被我们“已知”,因此称为计量要求,被称为示值误差最大允许值限定的区间。误差是两个值的差,一个是测量设备显示值,另一个是计量标准提供的值,两个值进行比较就是计量检定或计量校准,因此误差预先是不知的,必须通过测量(检定和校准属于测量活动的一种)才能得到。一个是提出来的要求,另一个是测量出来的具体特性,计量要求是一个区间适用于所有该种测量设备,计量特性是一个值适用于一个具体的测量设备,二者怎么会是一回事呢?
发表于 2013-3-21 00: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7# lcatei

  1.应该说“就测量而言,真值一定在这区域之间”,而不是在这个“宽度”之间。前面我说过“区域”是定位的也具有宽度,但是仅仅讲“宽度”时,在任何位置都有这个宽度,宽度是不定位的。不确定度并不是讲“区域”,只讲区域的“宽度”,因此不确定度并不定位,所以与真值的大小无关。
  2.赞成你的“测量的目的,一定是想获取真值。而不确定度则是描述测量系统对真值获得的能力”这个观点,因此不确定度不是获得真值的手段,是描述用我们的测量方案去获得被测量真值的能力有多大,也就是我常说的获得的测量结果当被测量值的可疑度有多大,不是描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多高。
  3.赞同你的“真值就数值而言,具有条件性,于是在实际操作中,用的都是约定真值”观点,所谓“条件性”就是大家“约定”的条件。因此,“量值传递实际上应该就是这个约定真值”(标准器的输出值约定为真值)去和被检测量设备的显示值(相当于测量设备读得的测量结果)比较,测量结果减去约定真值必然得到误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示值误差”。
  4.误差的确是测量结果与真值相比较,可以理解为与约定真值的比较。用平均值当真值也好,用更高准确度的测量结果当真值也好,都是客户、法规或者我们大家共同的“约定”。而用不确定度给出的是一个范围的“宽度”,不是“一个范围”,并不是真值可能存在的范围。因此不确定度和真值大小无关,只是被测量真值可能存在的那个范围的“宽度”。
发表于 2013-3-23 11: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这样理解更好,“不确定度的获取跟真值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的获得却与真值的实测值,以及后其的评估方法有关。而这个区域的宽度应该是有针对性的,针对的某一真值或约定真值而言的
发表于 2013-3-23 22: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 lcatei

  同意你的观点:“不确定度的获取跟真值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的获得却与真值的实测值,以及其后的评估方法有关。而这个区域的宽度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是针对某一被测量的真值而言的。我再补充一句:不确定度就是用被测量真值可能处于的区域宽度(半宽)来描述该被测量测量结果的可疑度大小的参数。
  为什么一定要用真值“可能处于”的区域宽度描述呢?正是因为测量误差的无处不在而被测量真值无法准确获得,人们只能凭所掌握的测量过程组成因素信息来评估真值大概存在于多大的区域宽度内(注意:不是大概存在于什么区域,而是大概存在的区域的宽度)。
发表于 2018-8-15 16: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史锦顺 发表于 2013-2-24 10:57
回复 1# 刘彦刚

你帖中说:教材“说测量不确定度与真值无关,似乎欠妥。作为表明测量结果质量的测量不确 ...

说无关,并不是撇开二者的联系,而是二者可以完全分开,也可相互配合。如你所说,测量不确定度赋予测量值的分散性。就跟基本尺寸和公差一样。其真值在基本尺寸+公差范围内波动,他可特指某一件物体,若将其分开,基本尺寸则只能作为参考,公差则表示波动范围。他则可泛指一类事物。所以说真值和不确定度让他有关系就得谈具体事物。让他没关系也可啊。
发表于 2018-8-22 10: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自己一点想法:
1、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中的值。理论科学中的值是一个点值,是没有范围的;实验科学中的值在某一准确度等级及更低等级一下是点值、而在更高一级准确度等级下是一个范围值。测量或计量是实验科学,其值都是在某一准确度等级及更低等级一下是点值,而在更高准确度等级下是一个范围值;
2、误差理论中的真值在某一准确度等级及更低等级一下是存在的,但在而在更高准确度等级下是不确定的,它存在于一个范围之中;
3、误差理论是统一准确度等级下讨论问题,不确定理论是用更高级的准确度来讨论低级准确度的问题。因此,各自使用的范围不同,现阶段强行统一有困难。

不成熟的陋见,请各位专家斧正。
发表于 2018-8-22 10: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3.笔误:“同一“”误写为“统一“”
发表于 2018-8-22 10: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谈论任何问题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准确度下进行的,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说每句话都要指出所言事物所处的条件,也没必要指明所言之事的精细程度,都是在大家默认的情况下展开讨论,所言之事是不存在模糊和不可知的(真值存在且唯一),说得不准就是不准(误差)。但再较真的话(提高准确度等级),这些事可能就不准确了。但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所言之事的准确程度(例如刑事案件对于时间,就不能再以上午、下午言之,需要给出较准确时间例如几点几分),这时候就需要在更高准确度的环境下讨论问题,这时候,先前所言之事就都变成大概的描述了(真值无法确定了,只存在于一个范围内),也需要给出描述的可信程度的评估了(不确定度评定)。
发表于 2018-8-22 11: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3-3-18 00:01
回复 50# 方建国

说得很对,“误差”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之值(真值)的差,误差才与测量结果及被测量真值 ...

这个我和你的理解差不多。
所以可以没节操的测量出:

xx身高3米,U=1.5米;

姚明身高1.5米,U=1米。
发表于 2018-8-22 22: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laohu110 发表于 2018-8-22 11:51
这个我和你的理解差不多。
所以可以没节操的测量出:

  呵呵,尽管你的例子太夸张,但确实说明了误差和不确定度的本质区别。
  姚明身高2.26m,测得值1.5m说明了测量误差-0.76m。但一般来说,人们对身高的测量允差不超过±0.01m,控制限T=0.02m,按三分之一原则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应该是0.02m/3=0.007m。现在已知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为U=1m或U=1.5m,>>0.007m!因此U=1m或U=1.5m两种测量方法用于人的身高测量,测量结果都是天方夜谭,极不可信的。所以,身高3米和1.5米的测量结果都不可采信。
  还是那句话,不确定度是用来评判测量方法或测量结果可信性的,误差是用来评判测量方法或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可信性是用来判定测量结果是否可以采信,用于判定被测量是否合格的前提条件。只有用不确定度判定测量方法或测量结果可信以后,才可以用该测得值与被测量的允差相比较,判定被测量是否合格,否则,无论测量结果有多准确都应该废弃,必须更换测量方法重新测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4-26 08:17 , Processed in 0.05101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