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3-3-20 07:31 编辑
区间必须定位
史锦顺 - 规矩湾锦苑先生说:不确定度是区间的半宽,此区间无特定位置,也就是说区间与测得值大小无关,与真值大小无关。 这个观念是不确定度论错误思路影响下的错误观念。讨论测量计量问题,回避不了真值,更回避不了测得值。没有测得值,就不是测量,没有真值就没有被测量。说测得值,就是说测得值的大小;说真值,就是说真值的大小。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的差距。一根绳连着人和狗。真值比做人,测得值比做狗,狗与人的距离是误差,绳子的长度就是误差范围。人与狗都在一条窄道上,左右都是泥潭,人与狗就只能一前一后,或立或行,或相距较近,或相距较远;但最远距离不能超过绳长。以绳长为半宽的区间,就是人狗距离的区间。这个区间,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狗。也就是说误差范围的区间,离不开测得值,也离不开真值。 - 0.5级的电压表,误差范围是0.5%FS, 一台量程为100伏的0.5级电压表,误差范围是0.5伏,对量程内任何点都有效。但这可不能说误差范围与真值大小无关,因为误差范围就是测得值减真值的差值的绝对值的最大可能值,误差范围是不能脱离真值而单独存在的。当然,也不能脱离测得值。没有测得值,也就没有误差范围。 计量时,是考核这台电压表的实际性能。用此电压表测量电压标准。设电压标准自身的误差范围可略,测量标准的几个输出电压,设其值为VBi,合格电压表的示值的区间为: [(VBi-0.5伏), (VBi+0.5伏)] (1) 标准的值视为真值,(1)是以真值为中心的测得值的区间。测得值都在区间中,则仪器合格,有测得值落在区间外,则仪器不合格。 测量时,用的仪器是经过计量的仪器,因而误差范围是已知的。用上述电压表测量被测量,测得值是Vm,则测量结果就是: V = Vm±0.5伏 (2) 区间是 [(Vm-0.5伏),(Vm+0.5伏)] (3) (3)是被测量的真值的区间。若测得值是86.4伏,则被测电压的真值可能小,但不小于85.9伏;被测电压的真值可能大,但大不过86.9伏。 - 上例说明,成功的测量理论,区间必须包含真值与测得值。不确定度论提出时,只着眼于测得值,而抛开真值,怎么弄也不行。 说是可信性,你脱离真值,有什么可信性? 分散性,是可以构成区间的。但不能表达测量的最重要的问题,即测得值对真值的偏离性。 - 扩展不确定度U,我们暂不谈评定的合理性,就不确定度理论本身,U也必须与测得值M结合才有用。必须写成: L=M±U (4) 也就是: [(M-U),(M+U)] (5) 区间(5)明明以测得值M为中心,怎能说区间不定位? VIM3 进一步说不确定度是包含真值的区间的半宽。区间既已包含真值,区间必然是定位的,而不可能随意游动或漂浮。 区间必然或包括测得值,或包括真值,或既包括测得值也包括真值,也就是说区间必须定位。无定位的区间与测量理论无关。 总之测量理论的区间,必须定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