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通用量具] 《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征求意见稿

[复制链接]
八一八 发表于 2013-6-13 15: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质检办量函(2012)203号文件《关于做好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制(修)订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由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负责JJG22-1998《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的修订工作,修订后的规程名称《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
二、修订技术依据
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G22-1998   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
JJF1002-2010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GB/T 8177-2004 两点内径千分尺
GB/T22093-2008 电子数显内径千分尺
三、修订情况说明
1、修订的原则
参照GB/T 8177-2004《两点内径千分尺》和GB/T22093-2008《电子数显内径千分尺》国家标准并与原规程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和分析,技术指标等采用了GB/T 8177-2004《两点内径千分尺》的规定值。
为了把规程的修订工作做好,使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更加规范化,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工作,重点走访了生产厂家和多年使用内径千分尺的企业及多年从事内径千分尺检定的计量部门,结合计量人员多年进行检定工作的经验,对原规程进行了合理的修订。
2、原规程与现行标准、规则要求不相符的地方
1)原检定规程制定时间较长,在此过程中《两点内径千分尺》国家标准已重新修订,规程中有些格式与现行JJF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的格式、章节编排等要求不一致。
2)原规程中不包含数显内径千分尺。
3)原规程中的部分技术参数已不能完全满足GB/T 8177-2004《两点内径千分尺》和GB/T22093-2008《电子数显内径千分尺》的要求。
以上变化迫切要求将原检定规程的检定项目、名词术语、计量特性、检定方法等进行修改和补充,使检定规程更加合理,方便可行。
四、主要修订内容
1、对编写格式进行了修订,新修订规程编写格式符合JJF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对原规程中部分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增、减和修改。
2、新规程按GB/T 8177-2004《两点内径千分尺》和GB/T22093-2008《电子数显内径千分尺》的要求,增加了数显内径千分尺“数值漂移”和“细分误差”的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
3、在新规程中,对内径千分尺外形结构图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与现在新型内径千分尺的结构基本一致。
4、根据GB/T 8177-2004《两点内径千分尺》,将原规程“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名称修改为“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根据GB/T 8177-2004《两点内径千分尺》修改技术要求,删除了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的技术要求,修改为后续检定可以不检定。
5、拆分“测微头的示值误差及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项为“测微头的示值误差”和“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两项,修改“测微头的示值误差”后续检定为可不检定。(GB/T 8177-2004《两点内径千分尺》删除了测微头的示值误差要求,因测微头的示值误差对内径千分尺的测量结果有直接影响,保留原规程技术要求。)
6、根据GB/T 8177-2004《两点内径千分尺》,将原规程“测微头与接长杆的尺寸组合”名称修改为“示值误差”,“刚性”名称修改为“刚性引起长度尺寸的变化值”,同时根据标准修改了技术要求。
7、将“环境条件”的要求统一到表格中表示。
8、在计量器具控制中规范了主要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准确度等级。
9、修改了“内径千分尺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10、按照编写规则要求,修改了附录C“检定证书内页格式”

njqfc.rar

136.9 KB, 下载次数: 53, 下载积分: 金币 -1

大侠 发表于 2013-6-13 16: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我手头的JJG22是2003版的,而且上一版是1991年的,没看到过1998年版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3-6-14 01: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3-6-14 01:44 编辑

  1.拆分“测微头的示值误差及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项为“测微头的示值误差”和“测微头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两项,可以理解,但意义不大。因为,由此想到了通用卡尺检定规程规定,卡尺示值误差应该在螺钉紧固和松开两种状态下进行,是不是也应该拆分为“示值误差”和“锁紧装置锁紧和松开时的示值变化”两项呢?
  2.修改“测微头的示值误差”后续检定为可“不检定”似乎不妥。测微头是内径千分尺的读数装置,使用中在测微头的25mm或13mm行程内磨损不一定是均匀的,假设后续可以不检定,令人想到外径千分尺的微分头与其相类似,是不是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在后续检定时都可以不检定了啊?GB/T8177没有微分头示值误差的检定要求不应该是取消检定规程关于微分头示值误差后续检定要求的理由。因为GB/T8177是内径千分尺的生产标准,控制的是出厂前的产品质量,不涉及后续检定。另外该标准提出了“两点内径千分尺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应大于表1的规定”的要求是对内径千分尺整体示值误差的要求,包含着对测微头的示值误差要求。
  3.将原规程“测微头与接长杆的尺寸组合”名称修改为“示值误差”是不应该的,原规程“测微头与接长杆的尺寸组合”只是测微头零位与接长杆组合的一个尺寸与标准尺寸之间的差,并不涉及测微头的“示值误差”,实际上仅仅是检定了接长杆的示值误差,可以改名为“接长杆示值误差”,不能简称为“示值误差”,简称为示值误差容易与测微头示值误差相混淆。
zhuangjianf 发表于 2013-6-23 13: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规矩湾锦苑


    请问下 规矩  检定内径千分尺时,经过等温后,检定组合尺寸时,把接杆拼接好,是否马上检定还是放在测长机上等温下再检。因为发现2次出来的结果又差异。如要等温需多少时间。





                                                                                                                                                                                       谢谢!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3-6-23 15: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zhuangjianf

  因为内径千分尺的组合尺寸一般都很大,大都在1000mm以上,甚至是超过6000mm。千分尺材质的线膨胀系数在11.5×10^-6/℃左右,也就是说千分尺温度与20℃每差1℃将产生11.5μm左右的误差,因此等温(平衡温度)是至关重要的,是必须的。检定规程JJG22规定的平衡温度时间是比较长的,对于尺寸≤1.6m的应≥4h,对于尺寸为1.6m~3.2m的应≥6h,对于尺寸>3.2m的应≥8h。
  实际检定工作中,显然不可能每次人体接触内径千分尺后平衡温度的时间都那么长,如果都这样等温,也就一点工作效率都没了。内径千分尺老版检定规程JJG22-75曾规定:“检定时应特别注意温度影响,当被测件按合理支点安装在仪器工作台上后,必须持续一定时间,观察示值变化,在间隔大约十分钟的前后两次读数之差不超过0.1μm时,方能进行检定”。在以后检定规程换版时,这条规定被取消了,我认为这条科学而实用的规定实在不该取消。实际工作中,老规程的这条规定仍可作为检定人员“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在间隔大约十分钟的前后两次读数之差不超过0.1μm时”即可读取数据作为检定结果,我相信只要遵守了这条规定,不必考虑等温多长时间,也不会出现你说的现象了。
zhuangjianf 发表于 2013-6-25 21: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规矩湾锦苑


    谢谢!!!
bamboo 发表于 2015-1-25 10: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径千分尺新规程颁布实施了没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18 14: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