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moreface

[角度/平直度] 请“规矩湾锦苑”老师解惑——关于平板检定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5 18: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3-8-25 21:29 编辑

  还是那句话,如果老师认为“无知”、“无聊”、“胡言乱语”、“无事生非”、“抽风”、“滥竽”、“无知+浅薄”、“诚信缺失”、“人格堕落”、……等语言并不是“市井泼妇骂街”、“污秽话语”、“低级庸俗”的言辞,那就继续吧,我相信大家是不会希望让这些语言脏了自己的眼睛的,谁认为这些是光彩夺目的语言,谁就自己抱回家吧。
  关于要求我提供一种非水平仪类小角度仪,我提供了一种非水平仪类小角度仪自准直仪,老师突然间拒不承认,那就自己看看自己在33楼提出的要求吧:按某版主的说辞“并不是只能使用水平仪类小角度测量仪器”,那么好,就请某版主举出一个非水平仪类小角度测量仪器来给大家看一下。是不是老师认为自准直仪是水平仪类小角度仪啊?
  老师不承认将“测绘仪器与几何量计量割裂开”那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也就观点统一了。就算我误解了老师说的“把角度计量仪器的自准直仪与同称准直原理的测绘仪器(包括精密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一锅粥的混为一谈了”的话。
  老师似乎认为“光标”只是计算机领域里的专用名词,别的领域不可用。可是我们讨论的是准直仪和自准直仪,我认为准直仪光靶上的标记和自准直仪分划板上标记都可以统称为光标。合适与否可以供量友们商榷。
  请问老师水平仪进行调整零位解决什么问题?水平仪零位合格需要调整零位吗?JJG117平板检定规程并没要求水平仪一定零位正确,这是我们最初讨论的分歧点,我认为规程是对的,老师认为必须调整零位。即便是你提到的JJG103-2005水平仪检定规程也只是把“零值误差”作为检定项目之一。并未提及零值误差如何调整。老师质问我是否把“6.3.8.1 检定前,对数显式电子水平仪先使用调零旋钮将其调整到水平零值”看懂,我认为老师的确是没有看懂。这句话明明只是说“使用调零旋钮”使水平仪显示到零值,说了把水平仪零值误差调整正确吗?如果一开始就已把零值误差调整正确,后面还谈什么零值误差检定?零值误差检定方法和计算方法以及4.2.6条对零值误差合格与否的判定还需要吗?检定规程讲的是检定要求,如何调整是仪器调修技术所要讲的内容。
  正因为比我们居住的陆地大若干倍的海平面很大,在测量海拔高度时才需要把海平面看作为一个“点”,否则,某地以新几内亚海平面为基准测量海拔高100m,以马尔代夫群岛附近的低海平面为基准测量,海拔高度就是海平面以下80m了,某地到底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看来老师认为“规程修订小组的专家们”与“规程换版修订小组的专家们”毫不相干了,我认为他们是同一个小组。2005版目前就是在修订,修订的结果就是要换版。这并不是我们的分歧关键,我们分歧的要害是小小计量工作者有没有权力和义务向他们提建议。
  “测完一个截面,改测另一截面前,水平仪当然允许做正常的调整”,除了桥板跨距的改变而变成为另一套测量系统的原因外,根据对角线布点原理,各个截面都分别视为另一个被测对象。被测对象的改变也就是另一个测量过程了。最后通过数据处理把各截面(各被测对象)上的各受检点高度差统一到以两对角线交点为测量基准的高度差,这就是对角线布点的测量原理。如果网格布点并横竖等跨距布点,一气呵成而不中断测量,各截面的测量就是同一个测量过程。在实施同一个测量过程中,不允许变更测量设备各零部件相互位置,不允许改变测量设备零位,这是测量设备正确使用的基本常识,从事计量工作几十年不了解这个基本常识才是“无知+浅薄”。
  我说的是“不允许桥板180°的调头,这是节距法检测平直度误差的基本要求”,请不要把“不允许”关键词遗漏。6.3.4.3 条所说“应考虑角度测量仪器的测量方向”是指每个截面测量中,仪器必须沿截面直线方向移动和摆放。我说的是在沿截面直线方向移动时,桥板不允许调头。两者说的不是一回事。
  请老师注意我们争论的是得到“误差折线”后,再按“节距法”进行数据处理,还讲不讲得通。我认为“误差折线”是作图法得到,后面的“数据处理”是计算法或解析法,是可以讲得通的。
  对风险很大的测量过程,实施测量过程的前和后都要“对零位”,这是预防测量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师把我说的测量后仪器的“对零位”与圆分度角度检测的“回零”相提并论,天底下竟有如此偷换概念的,然后再反诬别人“忽悠”,概念偷换技巧实在令人惊讶。
发表于 2013-8-27 12: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3-8-27 12:19 编辑

“滥竽”版主在42楼的帖子里胡搅蛮缠、基本上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比如讲故弄玄虚的“提取方案”、“提取值”等,纯属鹦鹉学舌的卖弄;“测量基准和评定基准混为一谈”的说辞,还是几年不变的“搅混水”伎俩;“小人物”的建议根本就是欠了东家的账,却“抽风”似的跑到西家去还钱,还要美名其曰“绝不欠账”的指东打西、前后不搭;至于帖子的最后,“有利于活跃气氛,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发展”等,纯属单纯的码字。上述内容根本不会对论坛的量友们造成任何误导,那就不屑于搭理即可。

       但42楼帖子里对“对角线评定方法”的胡言乱语,则是错误多多,不管此是其对规程理解有误也好,还是无知+浅薄的技术水平释然也罢,考虑到有可能对他人造成误导,我在此就花费点时间给以批驳,在批驳之前,我先将规程JJG117-2005的原话粘贴如下,并给以正确的解读:

       JJG117-2005规程6.3.4.5.1 对角线布点评定       以通过平板工作面的一条对角线且平行另一条对角线的平面为理想平面 (评定基准),以工作面上各测量点对理想平面偏差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作为平板工作面平面度。     蓝色字是规程对“对角线”评定方法定义的文字描述,所谓的理想平面是做为评定基准存在的,它的评定位置由两条对角线给以确定,此位置是唯一的。文字描述的第一句话 以通过平板工作面的一条对角线且平行另一条对角线的平面为理想平面 (评定基准) ,此话中,所谓的对角线实际上是其折线的首尾两端点连线(直线度的评定基准),而非该对角线的被测实际线,否则,一条折线不会通过一个平面的。所以,此处通过,清楚的表明了该对角线上各被测点对两端点连线的直线度偏差,就是对理想平面(评定基准)的平面度偏差,且其起点与末点人为规定的落在了理想平面上,故此两点平面度肯定均为0;而平行的说辞也是指另一条对角线的首尾两端点连线与理想平面(评定基准)平行,而非该对角线的被测实际线,否则,一条折线不会平行一个平面的,则该对角线上各被测点对理想平面(评定基准)的平面度偏差,应该为其各点对两端点连线直线度偏差,再分别加上两条对角线实际线的中点(交点)各自对其两端点连线的直线度偏差的差值,所以,该对角线首尾两点平面度一般应该不为0(特殊情况暂不考虑),但肯定是相等的,此数值就是前面讲到的“差值”。规程此段的文字描述,共三句话,我对最关键的第一句话做出了解读,后面两句应该非常简单了,相信大家都可以给出正确的解读,它实际上就是其它被测截面的实际折线与其各自两端点连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平移或简单的旋转,找出其各自相对前面两条对角线“通过”且“平行理想平面(评定基准)的位置关系上来。

      简单的对规程原文解读就是这样,相信“滥竽”版主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我们再来看某版主是如何误导大家或称胡搅蛮缠的吧。某版主粘贴了我谈到下述两句话来给以质疑:“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实际上就是同一个点”,和“这两条通过且平行于理想平面的空间两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上)”,难道不矛盾吗?这里,某版主实际上是将两条对角线的被测实际线与其各自的两端点连线,误解或故意给以了混淆,实际上,前面一句话,交点实际上就是同一个点应该是指的两条对角线的被测实际线相交,而后面一句话则指的是两条对角线折线的各自首尾两端点连线,所以才有“空间两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说法,这些估计“滥竽”版主可能是真的不懂,当然也不排除其装傻,故意来搅混水。至于其后面煞有其事的,要求把“最基本的立体几何作图,也请画出来”的说辞,我在这里要质问某版主,既然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作图,假如,你肚子里不是空空如也,多少有那么一点点空间概念,还会提出这样如此无知的要求吗?智力、空间想象力如此低下,说你什么好呢?况且在论坛中,平面作图都不够方便,立体图应该就是更困难了,你就不能靠点谱吗?

      两条对角线有交点和没有交点都是“滥竽”版主在本主题的不同帖子里所言,这样的前后不搭、胡言乱语莫非是某版主的顽疾,简直就是不可救药吧?!

      某版主表示“帖子写多长时间都是应该的。其将不受任何影响,该怎么发帖和回帖仍然一如既往”。这些,应该就是“拧种”的特质吧。当然这些与他人无关,某版主那怕是一分钟发一个帖子,也未尝不可,但“快枪手”式的发帖回帖,只会金币多多,而不会质量提高的。何况,上帝本来给了你一个脑袋,就是用来思考的吗,某版主非要弃之不用,的确辜负了上帝。
发表于 2013-8-27 15: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你上面对规程理解的文字我赞同,但求二位了,两位能不“打嘴仗”了吗?建议只讨论技术问题,不要扯别的。
发表于 2013-8-27 21: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3# 深圳渔民


    完全赞同53楼的意见,“只讨论技术问题,不要扯别的”。我的帖子某些措词应该讲过于直白或激烈了些,但某位“绕来绕去”的误导也实在太不负责或讲究了。
发表于 2013-8-28 00: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3-8-28 00:44 编辑

  是谁从头到尾在骂大街,是谁在打嘴仗扯别的,人人都可以从第一个帖子查到最后,一目了然。我相信论坛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谁也没有必要表白。
  自己把对角线布点方式和对角线平面为评定基准两件事混为一谈,把测量基准和评定基准两种基准混为一谈浑然不知,别人一针见血指出来却倒打一耙,说别人“行‘搅混水’伎俩”,让别人怎么说好呢?
  评定基准一旦选定当然是唯一的。JJG117-2005规程6.3.4.5.1条明明白白写清楚了是 对角线布点“评定”,括号中清清楚楚的醒目四个大字“评定基准”。作为平面度评定的对角线平面评定基准,自然是“通过实际表面一条对角线上的两个对角点,且平行于另一条对角线的理想平面”。把后面的用对角线平面作为评定基准评定平面度过程硬扯到前面的用对角线布点方式采点提取被测要素上去,这不是非常明显在混淆前期的测量和后期的评定,混淆测量基准和评定基准吗?
  请老师注意,这个评定基准只与两条对角线的两对“对角点”有关,与对角线截面上的其它测得值没丝毫关系。老师说“对角线实际上是其折线的首尾两端点连线(直线度的评定基准),而非该对角线的被测实际线”这才是说到点子上了,这两条对角线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交的,只有两条对角线截面的“提取线”才可以相交,因为中心点是同一个“提取点”。
  提取点的坐标就是其统一到同一个测量基准后的“高度”,同一个截面的各提取点坐标相连才是你说的“误差折线”。为什么要加“差值”呢,这实际就是在做统一测量基准的工作,如果各截面各受检点都是相对于同一个测量基准读数,还用加什么差值吗?两条对角线是完全异面的直线,由它们建立起的一对平行平面,从两边逐渐向被测表面的“提取表面”靠拢,包容提取表面,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为以对角线平面为评定基准评定的平面度误差。
  老师极力反对术语“提取方案”、“提取值”,我这里又引用了术语“提取表面”不知老师是否也会反对。我建议老师读一下GB/T18780.1和GB/T24630.2,标准里有“提取组成要素”、“提取表面”、“提取方案”、“提取值”这些几何量计量检测所用到的基础性术语的解释和用法。
  奖励金币是论坛鼓励量友们积极发帖的一个措施,本人坚决拥护。但是,实话告诉老师,本人并没有把金币看得像你说的那么重,本人目前金币的积累足够下载论坛所有的资料。老师所谓的“‘快枪手’式的发帖回帖,只会金币多多,而不会质量提高”话语对活跃论坛气氛,鼓励大家发言,鼓励大家相互帮助、共同探讨技术问题是有害的。我倒是劝老师尽量不要挥舞大棒子,尽量不要使用挖苦讽刺性语言,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既然赞成53楼的意见,那就拿出实际行动吧。我的态度是,积极鼓励量友们发言,正确的也好,错误的也好,高水准低水平都行,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要怕有人讽刺挖苦,大家以平等的身份一起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发表于 2013-8-28 13: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3-8-28 14:23 编辑

我在过去的帖子里曾经讲过,在论坛发帖子的言谈话语应该是其人生轨迹的一部分。某版主在论坛中的许多帖子,自始至终绕来绕去、尖酸刻薄,现在竟然连市井、泼妇、低级、庸俗等等,也是丝毫不忌口了,包括其“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这样很黑甚至有暴力之嫌的语言,也是经常性的充斥大家耳朵或眼球。所以,论坛找来这样一个素质很低的人做版主(自誉为管理团队成员),确实是使口碑很好的论坛蒙羞。

       某版主“把后面的用对角线平面作为评定基准评定平面度过程硬扯到前面的用对角线布点方式采点提取被测要素上去”的说辞,不知大家能否看懂,给自己的感觉就是“卍&¤☺жöo(>﹏<)o╭(╯^╰)╮”,如此不靠谱的文字描述,竟然得出“这不是非常明显在混淆前期的测量和后期的评定,混淆测量基准和评定基准吗”的质疑,在此,请问某版主,你的文字到底想表达什么东西?吃人饭、讲人话真的那么难吗?后面“混淆”之说有依据吗?你的那个大量“点”为什么测量基准的说辞,还有法坚持下去吗?自己搞不懂什么测量基准也就罢了,非要讲别人什么“混淆”,这不是倒打一耙的胡搅蛮缠又能是什么?!

       某版主经常性的自创术语,这不,不经意间又冒出个“对角点”来,相信大家都知道“对角线”、“两端点连线”这些规范、传统的术语,而“对角点”应该是数学领域及几何量领域都没有的吧。提请某版主注意,讲话靠点谱,你的所谓“对角点”,使用“两端点”、“起点、末点”、“首尾两点”等应该可以表达清楚的,总是热衷于“首创”,这需要个人学识、能力做前提的。某版主非要将“被测实际线”称为“提取线”,就由其去吧,就像“光标”一样,某版主不是讲“十字象分划板”“光靶”等等“都可以统称为光标”吗,莫非其名字也准备改称“X光标”?如此不断的创新式改称应该是其自由,而且也不需要与“量友们商榷”,某版主就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吧。

      电子水平仪零值误差的事情,我也不想再去讲什么了,此技术问题我在过去的帖子里已经大篇幅的讲清楚了,看来,此问题上,某版主确实不懂,而不是在装糊涂。不过把“使用调零旋钮将其调整到水平零值”与“使用调零旋钮将其调整到显示0”,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应该还是“拧种”特有的混淆吧!“此0非彼零”,大家都搞清楚了也就行了,“误导”或“搅混水”无法得逞应该是本人的出发点,“弹琴”可以也应该结束了。

      测量基准是测量过程中仪器读数的参考基线,在测量结束转入后期的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包含了作图法)及评定,这个所谓的后期已经与只存在于测量过程中的参考基线无关了,原因很简单,数据处理过程是“后期”,这个“后期”已经不存在使用仪器来读数了,那么,此“后期”还与“前期”中的仪器读数的参考基线有关,岂不笑话一桩吗!而某版主却在“后期”过程中讲“这实际就是在做统一测量基准的工作”,并发出了“如果各截面各受检点都是相对于同一个测量基准读数,还用加什么差值吗”的质疑,告知某版主,这里加“差值”是因为两条对角线(实际线)的交点为同一个点,是在做“强迫符合”的工作,因为未加“差值”之前,它们的中点是各自相对于自己的首尾两端点连线来讲的(直线度),加“差值”后,此交点就是同对对角线平面来讲的了(平面度)。这里,某版主正是将未加“差值”之前,两条对角线中点是各自相对于自己的首尾两端点连线来讲的,并把各自的首尾两端点连线混淆为不同的测量基准,再次告知某版主,两端点连线毫无疑问的是评定基准,而不是测量基准。不要再去混淆了。再说你前期对测量基准的判定,不是不断变化的大量“点”吗,什么时候又被某版主变成了“线”呢???明显的前后不搭、自我否定吧?!

      某版主后面的论述继续且更加的不靠谱了。“两条对角线是完全异面的直线,由它们建立起的一对平行平面”。在此,质疑某版主,两条直线只能确定一个平面的位置,这应该是数学中的公理吧,什么时候被某版主首创为“由它们建立起的一对平行平面”了?应该是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四个点才能确定一对平行平面的位置吧?这数学学的,让人说什么好呢?!

      大家都清楚,所谓的对角线评定方法,应该是近似的,是不符合“最小条件”准则的,其评定基准只是个面,与被测平面只能是相离或相割的位置关系,再者,既然是一个面,肯定与被测平面不会有包容的的位置关系,但是到了某版主这里,竟被演绎成“一对平行平面,从两边逐渐向被测表面的“提取表面”靠拢,包容提取表面,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为以对角线平面为评定基准评定的平面度误差”。我们要质问某版主,明明是一个理想平面(评定基准),怎么会被演绎为“一对平行平面”、神话般的“靠拢”、“包容”、“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你到底对“近似”的对角线评定方法懂还是不懂?如果不懂,请不要来论坛误导大家好不好?与“此种水平的人搞什么探讨,莫非“累死”人不偿命?

      “快枪手式的发帖回帖”,我只是在好心的告诫某版主:发帖要思考、需谨慎,文责自负,免得抱歉多多、错误多多。某版主不愿意领情,我也不想去多说什么,还是本帖开始的那句话:在论坛发帖子的言谈话语应该是其人生轨迹的一部分,某版主好自为之。

        某版主“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的说辞,我依然无法看透。说的好并不等于做的也好,高调示人不如低调做人。再者,对那些既不懂得尊重别人,更不懂得尊重自己的人,又该如何评价呢???
发表于 2013-8-29 00: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3-8-29 01:43 编辑

  如果老师没有明白“把后面的用对角线平面作为评定基准评定平面度过程硬扯到前面的用对角线布点方式采点提取被测要素上去”的意思,我做解释如下:平面度检测最重要的两大步是先布点测量,后评定处理。对角线布点是前面该做的事,以对角线平面为评定基准评定平面度误差是后面该做的事。我认为老师就是把前面的对角线布点和后面的对角线平面基准搞混淆了。
  除了全息扫描,形位误差检测绝对做不到对被测实际要素的全面测量,只能用“提取组合要素”替代“实际要素”,老师恐怕又混淆了提取要素和实际要素两个术语。节距法平面度检测在通过测量获得“提取值”时必须先布点采点,对角线布点是一种布点方式。获得所有提取值后应该分析提取值的获得是不是相对于同一个测量基准。节距法在获得提取值时测量基准是不统一的,所以才会有将提取值累积的事要做,才会有你说的加“差值”问题。两条对角线的“提取线”都对同一个中心点采了数据,此时的对角线的提取线必相交于中心点,所以才有各受检点的提取值统一到这个中心点为测量基准上来的做法。这些工作完成后才能进行后面的评定工作。评定工作中使用了对角线平面作为评定基准,这个评定基准只与两对“对角点”(即4个角点)有关。评定基准两条对角线是异面直线,并不相交。两条直线只能确定一个平面的位置,这是数学中的公理,可是不要忘记经过这两条异面直线如果分别作平面,只能作一对平行平面。
  老师说我演绎成“一对平行平面,从两边逐渐向被测表面的‘提取表’”靠拢,包容提取表面,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为以对角线平面为评定基准评定的平面度误差”,质问我明明是一个理想平面(评定基准),怎么会被演绎为“一对平行平面”。那就还是看看国家形位公差标准是怎么规定的平面度公差带形状的吧。平面度的公差带形状本身就是一对平行平面,这一对平行平面的距离就是平面度的公差值。
  “对角点”就是平面度检测国家标准对平面度的评定基准之一“对角线平面”进行定义时使用的专用名词。如果老师不了解或者反对诸如“对角点”、“提取方案”、“提取值”、“提取线”、“测量系统”、“测量设备”、“组合”等等术语,我前面已经提出过建议,建议看看有关平直度检测和形位公差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吧。我明确告诉老师,这些术语并不是我的“首创”,我不敢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非常赞成老师关于“说的好并不等于做的也好,高调示人不如低调做人”的观点。至于谁是“既不懂得尊重别人,更不懂得尊重自己的人”我不想评论,每个人只要浏览一下论坛中所有的帖子,一看便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4-27 03:45 , Processed in 0.04459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