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温度(热电偶/热电阻/膨胀)] 《连续热电偶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

[复制链接]
上帝 发表于 2014-7-4 11: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任务来源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质检量函[2013]101号)文件下达了《连续热电偶校准规范》的制定任务,由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重庆材料试验研究院、天津市计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浙江伦特机电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制定。
二、规范制定的技术依据
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
JJG160-2007  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 1007-2007  温度计量名词及定义
GB/T 16839.1-1997  热电偶 第1部分
三、连续热电偶在国内外生产和使用情况
    连续热偶型是一种能够探测其沿线最高温度的线状温度传感器,是运用铠装工艺将多元系热敏半导体材料(填充材料)和热电材料(热电极)结合在一起,实现传感器无固定热接点功能. 利用热电效应,传感器始终在“寻找”其沿线的最热点,并不间断地、实时地输出一个与最热点温度相对应的热电势信号,所以也称之为寻热式热电偶。把它合理地铺设在一条线或一个面上,它测得的温度就是该探测面上存在的最高温度。一台这样的线状温度传感器可替代数十台乃至上百台常规的点式温度传感器。
    连续热电偶是美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率先取得的专利技术成果.由于它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寿命长,无需通电工作加之其独特的本质安全型特性和良好的可靠性,最初被西方发达国家作为高、精、尖端技术设备安装铺设在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的舰舱以及军用飞机、航天器、军备库等军事装备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二十余年的时间内,我国的线状温度传感器市场完全被美国产品所垄断。
我国有关部门把连续热电偶作为国家“九五”攻关和“863”高新技术项目,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进行研制。在2006年,由重庆材料试验研究院等单位研制成功,性能指标接近美国产品水平,个别指标超过美国产品水平,产品的价格只相当于国外产品的三分之一左右。国产连续热电偶开始在化工、冶金等领域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浙江伦特机电公司等企业也研制出同类型产品,在浙江、乃至全国多家石化企业中应用。至此,国产化连续热电偶在国内开始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逐年增加。目前国产连续热电偶除重庆材料试验研究院和浙江伦特机电公司两家企业生产外,。也有其他个别企业研制出类似的少量产品,但测量范围和计量性能与上述两家单位产品相差较大,特别是测量范围较窄,限制了使用的范围。
美国产品单价在2000元~8000元/米。目前国产主流产品价格在500元~3000元/米左右,是国外产品的30%左右,技术性能与国外水平基本接近。连续热电偶主要性能见表1。
表1  连续热电偶主要性能
性能        技术特性
热 电 极        K型(NiCr-NiSi)热电极
输出信号        与表面热电偶沿线最高温度点温度相对应的热电势信号
最大允许误差        ±5%t
长度        3 m~40 m
外 径        2.0 mm~3.0mm
使用温度        80℃~880℃
极限温度        -40℃~900℃
弯曲半径        50 mm或外径的20倍
寿 命        20年
目前连续热电偶最主要应用于石化行业,以耐火材料为衬底的造气炉表面温度的监测与过温报警,见图1,国内市场每年在造气炉上的使用量至少有5万米,在其它领域的使用的数量也很多。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连续热电偶的使用量逐年增加。连续热电偶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为预防、减少因“发热”、“过热”引起的事故和损失,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lxrdo.rar

174.97 KB, 下载次数: 49, 下载积分: 金币 -1

liuyuji 发表于 2014-7-6 21: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东西量不大吧,全国也就几千条?
jujiangliu 发表于 2014-7-8 09: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了,内容是《连续热电偶制定说明》,好像不是标准格式。
mty7036 发表于 2018-2-3 14: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标准都颁布几个月了,怎么都没有正式发布实施版本呢?
mty7036 发表于 2018-2-3 14: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请上传一份电子版本,相互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3 19: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