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测量设备配备实例,老师帮忙看一下对不对

[复制链接]
校长 发表于 2014-7-17 16: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例子:    某厂进厂烟包重约150kg, 实际重量按进厂时称重标定,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0.5kg,进行测量设备的选配。选配过程为:
    1.判断检测性质: 属于测定量值。
    2.确定准确度预期使用要求: 允许测量误差范围T=1kg。
    3.确定[Mcp]:因不属关键参数,选B级检测能力,则[Mcp]=1.1。
    4.确定测量允许误差极限U0
          U0=T/2[ Mcp]=1/(2×1.1)= 0. 45kg
    5.初选0.2级200kg字盘秤,计算测量扩展不确定度U:称重150kg处字盘秤的误差为:U1=150+0.2%=0.35kg,
      则U=KU1=1.15+0.35=0.40kg。
    6.判断:因为U<U0,故准确度满足预期使用要求,量程合适,从各方面综合分析可知设备可用。


    请问各位老师,这个例子的计算过程对吗?
    另外,我有两个疑问:
    1.确定了测量允许误差极限U0,然后计算了字盘秤的误差U1,直接比较可以吗?
    2.计算0.2级200Kg字盘秤的误差,是不是应该按照满量程计算误差?
 楼主| 校长 发表于 2014-7-18 09: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各位老师,求答案!!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7-19 00: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校长

  1.确定被测参数控制限: 允许误差范围即控制限T=1kg。
  2.确定测量能力指数Mcp:选一般精度检验与监控的基本满足(C级)检测能力,则Mcp=1.5。注:选择Mcp为1.1是错误的,只能满足生产工艺能力指数要求,不能满足测量能力指数要求。
  3.确定测量设备引入的不确定度U1:
  根据公式Mcp=T/(3U1),则衡器示值允差引入的不确定度 U1=T/(3Mcp)=1kg/(3×1.5)=0. 22kg

  但,之后您初选0.2级200kg字盘秤,称重150kg处字盘秤的误差为:U1=150+0.2%=0.35kg和U=KU1=1.15+0.35=0.40kg,是依据什么查得的,如何计算的,不得而知,请说明依据的检定规程或规范/标准编号。
 楼主| 校长 发表于 2014-7-19 16: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规矩湾锦苑


    按ISO10012标准要求选配测量设备.pdf (92.69 KB, 下载次数: 17)      老师,我是从“中国知网”找到上面这篇文章。例子也来自这篇文章。
    文中指出,测量设备选配,首先判断检测性质。
    属于测定量值,应该按照您所说的工艺能力指数来选择Mcp值,属于检验,应该按照测量能力指数选择Mcp值。
    我对于例子中的第5步不了解:测量设备的误差是按照满量程计算还是按照使用点计算?U=KU1不知道出自哪里,为什么这么计算。故发到论坛希望老师给予解答。
    另,请问老师提到的Mcp=T/(3U1)出自哪里?我近期学习河北质监局及计量协会共同编制的《中小企业计量管理工作培训教材》,书中计量器具配备一节指出;
    检测能力指数表示检测能力满足被测对象准确度要求程度的量值,即:Mcp=T/(2U),式中U指测量扩展不确定度。
    近期一直在学习测量设备配备知识,各家分说,有些迷茫,还请老师讲解。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7-20 11: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校长

  计量器具压根就不存在测量不确定度特性,只存在示值误差的特性,但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计量特性将给测量结果引人不确定度分量,这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也就被人们以讹传讹简称为“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了。
  测量能力指数Mcp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国家计量局在一次全国计量定升级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考核企业计量能力配置的一种方法和指标,是将工艺能力指数Cp应用于测量工作,因此前面加了一个英语单词测量的第一个字母M,变成了Mcp。你的资料表1即为Mcp的指标要求。
  当前“测量”一词是非常广义的,无论什么领域,无论准确性高低,无论现场的工艺监控、质量检验、安全监测、环境监测、能源抄表、物资称量、工程测量、大地和宇宙测绘,还是实验室的检定、校准、实验、精密测试都是“测量”的一种。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前的“测量”是分为检验和测量的。测量结果用于符合性判定的称为“检”,例如“质量检验”和“计量检定”,是由专职检验、检定人员执行的;测量结果并不用于符合性判定而只是生产过程中作为调整参考,称为“测量”,如生产工人的“试削试量”,这种测量由操作者执行,这种测量本质上仍然是工艺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Mcp一定要高于Cp一个等级,否则就像用台秤称量金戒指一样,生产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工艺能力指数Cp可以等于1,但测量能力指数Mcp不能低于1.5。
  你提供的资料使用了符号U0,混淆了不确定度U和允许误差或误差范围Δ,更混淆了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U,测量设备计量特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1,测量过程其它要素特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2的界限,因此看起来的确有点费力,误解也就在所难免。原国家计量局给出的计算公式有三个,即:Mcp=T/(6σ)=T/(2U)=T/(3U1)。
     式中:T—被测参数允许的变化范围(公差);σ—测量过程的标准不确定度(标准偏差);U—测量过程或校准过程的扩展不确定度,是U1和U2的均方根;U1—测量设备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分量;U2—非测量设备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分量。
  你的案例中如果做重复性实验求得σ,成本高昂不值得,U2是不知道的,因此U也无法知道(除非你另外预先做了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因此Mcp=T/(6σ)和Mcp=T/(2U)两个公式难于使用,最简单方便的就是使用第三个公式Mcp=T/(3U1)。
  在使用第三个公式时,虽然U1和测量设备的允差Δ的大小被视为近似相等,但概念上和本质上U和Δ却是天壤之别的,其原因可见另一个主题帖http://www.gfjl.org/viewthread.php?tid=173557&amp;highlight=的3楼。
  上述道理清楚以后,如果你提供的资料对字盘秤的特性描述正确,我们就可以接着我在3楼的帖子往下进行了:
  4.初选0.2级200kg字盘秤,计算最大示值允差Δ为:Δ=150kg×0.2%=0.30kg。
  5.判断:可认为字盘秤的计量特性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1与其最大允差Δ大小近似相等,则U1≈Δ=0.30kg,0.30kg大于步骤3导出的U1=0.22kg,因此选择0.2级200kg字盘秤不满足称量测量误差不超过±0.5kg的物质的要求,其测量结果将是不可信的,将会带来误判风险,应另行选择更高准确度等级的衡器。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4-7-20 12: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点:4楼提供的资料中的表1分为“检验Mcp"和"测量Mcp”两种考核指标,在当前“测量”的定义面前,GB/T19022要求对测量过程持续有效控制,而真正需要控制的“关键测量过程”,其测量结果都是用于被测参数符合性判定的,因此建议将表1中的“检验Mcp"更改为“测量Mcp”,将"测量Mcp”改为“工艺Cp”更容易理解。“工艺Cp”就是工艺设计开发人员评价所设计的工艺能力是否满足要求的指标,凡是测量结果并不用来评判被测参数合格与否的测量过程,均可视为工艺过程的一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3 11: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