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角度/平直度] 平板不调平数据如何处理

[复制链接]
spriver 发表于 2009-10-11 23: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25# xqbljc
冒昧的问一句,您调过水平仪的零位吗?
xqbljc 发表于 2009-10-12 01: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26# spriver
不瞒你说,还真没调过。
spriver 发表于 2009-10-12 13: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27# xqbljc
呵呵
 楼主| cxp 发表于 2009-11-25 23: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看来以后真的要注意了,如果用水平仪校准只能先调0位,我们是先用合像水平仪调节平板水平的,基本上就调一次,按照前面几位的说法,应该要再调2次,而垮桥的移动一定要首尾相接,呵呵,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有的平板是不能调平的,换句话说,平板的支架下是完全死的,而那些师傅调节水平是放垫片,这种情况是否就直接回去,不校了,因为就算把合像水平仪调到大概也不可能,还有,对于刚修完的铸铁平板,校准厂花如果不够,是否平板的平面度就一定不合格?
xqbljc 发表于 2009-11-26 00: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两到三个调水平—检定—调水平—检定操作,以及第三次的检定结果接近于平板平面度误差的真值的想当然说法,必然产生的误导。
      还是按规程中的描述,基本调整至水平状态就行了。在被测截面上垮桥的移动一定要首尾相接,是节距法测量原理决定的,因为我们是用被测截面的误差线近似的代替其误差线,不做到首尾相接,连折线也不是了!
      平板调整至水平状态比较困难的事,应该都遇到过,不管是放垫片还是其它方法,尽力而为吧,应该讲调整至水平状态比较困难的平板,基本上都是准确度等级比较低的,其平面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也相对要大一些。还有“对于刚修完的铸铁平板,校准厂花如果不够”,我的理解就是单位面积内刮研工艺形成的接触点数少于要求,及单位面积内的接触点数差大于要求,均应按不合格处理。
tom.cheng 发表于 2009-12-2 22: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校正用得电子水平仪紧贴平台面,测量的数据按照检定规程要求,输入测试软件,对结果影响不大,不过平台应放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平面上。
hjiang1 发表于 2009-12-24 14: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如何处理平板检测的数据呀,尤其是大平板,点比较多的,有相关资料的可发资料到我邮箱:hjiang1@jmc.com.cn
一起讨论,谢谢
xqbljc 发表于 2009-12-24 15: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下http://www.gfjl.org/thread-27772-1-1.html  5楼应该讲的非常清楚了。
华安超人 发表于 2016-3-12 00: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liujiali 发表于 2008-3-10 00:20
用电子水平仪检定平板是要紧可能调水平,否则数据影响会很大,如不能达到可改用自准直仪来检定,用自准直仪 ...

老师我想咨询一下为什么用电子水平仪检定平板时要把平板尽量调平,否则数据影响会很大呢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3-12 14: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安超人 发表于 2016-3-12 00:13
老师我想咨询一下为什么用电子水平仪检定平板时要把平板尽量调平,否则数据影响会很大呢
...

  简单来说,平板平面度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倾斜放置而改变,理论上平板调不调水平并不影响平板平面度的实际值。
  为什么检定时要调水平?是因为节距法检测平面度,是用桥板与水平仪组合在一起的测量系统测量前后两个受检点的高度差。想想看,假设基准平面与被检平面都是理想几何平面,被检平面与基准面倾斜摆放时,在被检平板上做平行于基准面的直线,沿这条直线检测,被检平面上相邻两点的高度差是不是为0?如果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沿垂线方向再检测,被检平面上相邻两点的高度差还为0吗?那么其它与平行于基准面的直线成夹角的方向检测呢?
  不同夹角方向检测相邻两点的高度差各不相同,这就严重影响了相邻两点高度差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且测量者无法把握每次将测量系统放在相邻两受检点时的方向绝对一致,对每个测得值的影响大小也就无法把握。因此了检定结果真实地反映平板平面度情况,不至于带来误判,节距法检定平板平面度时要把平板尽量调平,这不一定是仅指水平仪,自准直仪也一样,只要是使用节距法,就应该调整被检平板的水平。
xqbljc 发表于 2016-3-12 15: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太奇葩了,竟然会出现“被检平面都是理想几何平面”的事情。在平面度检测中所谓的理想平面,就是具有几何学意义的平面。这样的平面其已经是理想化的了,也就表明该平面为理想平面,其不存在平面度误差(为0),那“被检平面”还需要捡什么呢?对这样的“被检平面”再要去捡什么平面度,那毫无疑问就是有些量友所抨击的“吃饱了撑的”!

        “因此了检定结果真实地反映平板平面度情况”这样文字不通的话语,让人无法揣摩其想表达的语义。另外平直度测量中的节距法并不存在什么“基准平面”,只有以打表形式进行的比较测量才需要用到“基准平面”(使用更高等级的标准平板来模拟)。文字描述,神乎其神、语句不通、自成一派,确实与众不同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3-13 00: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故意抬杠,把一贯的不良做法又带到了本主题帖,有什么办法呢?一如既往,对楼上不懂礼貌的话语本人不予理睬,仅就其中有关技术的问题回答如下:
  为了讨论问题的便捷,我已经强调了被检平板假设为理想几何平面,即其平面度误差为0,人人都看明白了我的假设和用意。某君对我强调的“假设”二字视而不见,非要说被检平板平面度怎么会是平面度为0,我无话可说,也没有必要对他一个人的抬杠反复做解释。某君作为国家著名的平直度检测专家对我说的“基准平面”可能揣着明白装糊涂,那我就告诉你,我说的基准平面就是平直度检测中的测量基准或评定基准,如果还是一概不知,就请去读一读平直度检测方面的国家标准,在这里我没有必要耽误大家的时间做更详细的讲解。
  某君以前一直反反复复说节距法检测平直度的基准平面,现在又说不存在基准平面。我所能告之的是任何几何量测量都要读数,读数必有参考对象,这个参考对象就是测量基准,平直度检测的测量基准一定是理想平面,只不过节距法的测量基准并不唯一,因此它离不开用逐点累积的方法来统一到同一个测量基准上去罢了。这个基本道理我也对其讲过多次,大家都明白了,无奈某君就是听不明白,我也就只能就此打住。
xqbljc 发表于 2016-3-13 11: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某位的观点持有不同意见,就被指责为“故意抬杠”,是谁给其惯下如此霸道、任性的坏毛病?

          大家都清楚,“假设”是要有可能、征兆等诸多前提的,而“被检平面都是理想几何平面”的瞎“假设”则是凭空臆想的。实际平面理想平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术语、两个概念,竟然被某位突发臆想且毫无道理的合二为一了,到底是谁应该“去读一读平直度检测方面的国家标准”呢?答案直指某位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某位信口开河瞎讲一气什么“基准平面就是平直度检测中的测量基准或评定基准”,这就更为离谱了。大家都清楚,所谓的“基准平面”,应该是在测量过程中,获得测量值的参考面,也就是测量基面。这与使用节距法的平直度检测中的测量基准或评定基准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难道某位又要开始“捣糨糊”了吗?再次敦促某位要将敲键盘视作自己的嘴,多少靠谱些,“去读一读平直度检测方面的国家标准”,免得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有人“反反复复说节距法检测平直度的基准平面”这样话吗?编瞎话的“不良做法”依旧不知悔改。敢把原话粘贴过来吗?不敢的话,其人格可是够低劣的!

         很长一段时间内,某版主一直诬陷他人将测量基准评定基准的基本概念混淆,我们来看一下,到底是谁在这两个基本概念间“捣糨糊”?某位在上贴中竟然讲出“平直度检测的测量基准一定是理想平面”,大家都清楚,所谓的理想平面在平直度测量评定中是被当做评定基准的,以节距法使用自准直仪进行测量时,测量基准是仪器的主光轴,此光轴看做线还是可以的,但怎么能走眼看做“面”呢?测量基准评定基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基本概念,前者适用于测量过程(唐朝的秦琼),后者适用于评定过程(汉朝的关羽),某位一句“测量基准一定是理想平面”,不就是演绎了一场现代版的《关公战秦琼》吗?该总导演是不是非常可笑呢?如此“穿越”式的混淆,是不是韩复榘死而复生且自叹不如了呢?某位到底想误导到什么程度呢?按照某位一贯的理论,节距法的平直度测量,测量基准是大量的“不断变换的点”,那按照“测量基准一定是理想平面(评定基准)”的歪理邪说,是否可推导出测量基准与评定基准都有许多甚至无数个?评定基准有许多甚至无数个,则经评定基准评定所得的平面度误差也就数不胜数?按最小条件准则评定得出平面度将不再唯一?也不再“最小”?有可能变称为“等小”?我们实在无法得知,某位的信口开河瞎讲一气,到底还有没有一个底线?其还要制造出多少又多大的技术笑话?某位已经编造出一个“统一测量基准”的理论了,能否再编造出一个“统一评定基准”的理论呢?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3-13 21: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假设的可能性是讨论中将对方的观点让步到底线的反证法,很多理论也是实践的上升提炼。几何学说直线没有粗细,平面没有厚薄,请问某君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粗细的线和没有厚薄的平面吗?几何学是不是谬论?
xqbljc 发表于 2016-3-13 22: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可能性、征兆等诸多前提才是“假设”的条件,信口开河瞎讲一气的“假设”,等同于某位早期说过的“痴人说梦”。至于某位谈及的“几何学是不是谬论”的无聊话题,按照其自己胡言乱语的“被检平面都是理想几何平面”,也就是实际平面具有几何学意义的平面完全就是一回事,按此理论及其“上升提炼”,则“几何学应该是谬论”。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3-14 18: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专家”还是认真读一下国家标准和相关教材,看看平直度检测中的评定基准、测量基准是怎么定义的,然后再发表否定“测量基准一定是理想平面”的结论。
  “被检平面都是理想几何平面”是某专家的断章取义,被检平面不可能是几何平面,我说的是假设基准平面和被检平面都是几何平面,这和故意断章取义的“被检平面都是理想几何平面”的含意完全不同。如果某君看不明白或心里明白故意这么说,那也就只有让他说去了。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3-14 18: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基准的个数肯定只能选择一个。但可供选择的评定基准按国家标准的要求平面度的评定基准就有四种,四种评定基准该选择哪一种应该按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或顾客的要求。
  测量基准也必须是唯一的,但可供选择的测量基准比评定基准要多得多,空间中存在的任何一个理想平面,甚至理想点都可以选作平面度检测时的测量基准,实物平面的模拟理想平面也可以作为平面度检测的测量基准。
  在节距法平面度检测中,每一个受检点的高度都是相对于与其相邻的前面一个受检点读得的,因此前面一个受检点就是后面一个受检点的测量基准,测量基准就是变化的,而不是唯一的了。为了将各受检点的高度统一到同一个测量基准上,不可避免地都离不开第一步就要用“累积法”统一到起始点为测量基准,这是平面度检测中使用了点,而不是面作为测量基准的情况。
  上述这些平直度检测的基本道理,我对某“专家”讲过不知多少次,但其就是不明白。不明白也没有啥,我可以耐心地慢慢讲,但其还要挖苦讽刺和骂人,那也就只有由他去了,没有人会和他对骂,把技术论坛变成谩骂擂台不是量友们所愿意看到的。
xqbljc 发表于 2016-3-14 19: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明明清楚“被检平面不可能是几何平面”,那么还要“拧种”般做出“被检平面都是理想几何平面”的“假设”,莫非是嘴不受大脑支配的言不由衷?到底是别人“断章取义”呢?还是某位扯、绕、揉至兴起后的词不达意呢?大家去识别好了。

        “平面度的评定基准就有四种”,是相对于评定方法(四种)来讲的,实际上评定基准位置确定,由于评定方法的不同而评定基准位置确定的数量也就不同,肯定已经远远超出了四个,这也就是某个评定方法所得到平面度不唯一的原因。

        某位横嘴讲出“测量基准也必须是唯一的”,瞬间竖嘴胡言“测量基准就是变化的,而不是唯一的”,大家再看某位前面的帖子,“测量基准一定是理想平面”,而现今楼上的帖子就改嘴“平面度检测中使用了点,而不是面作为测量基准”,我们还可以联想起去年,某位还瞎扯到“中间点是测量基准对角线是测量基准前一个点是后一个点的测量基准........”由此我们能够看出,某位的整个思维已经混乱到何种程度?是不是一锅浆糊?有错又死不承认,只能不断的延伸并发展错误来狡辩,或许不远的将来,某位会讲出其横竖嘴就是测量基准的新理论,大家就拭目以待好了。

         我们谈论的所谓测量基准,是使用小角度仪器以节距法进行平直度测量的测量基准,现今某位又扯、绕出“实物平面的模拟理想平面也可以作为平面度检测的测量基准”,但那还是小角度仪器以节距法进行的平直度测量吗?节距法测量中有“实物平面”的概念吗?搅混水竟然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某位不怕大家耻笑其吗?
kam 发表于 2016-3-14 19: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釆用激光对中仪或激光跟踪仪测量平板很方便,不需要将平板调平,经比对与电子水平仪数据基本相符,时代进步设备更新,采用激光测量效率高。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3-15 14: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43楼的某“专家”不知是否看明白了44楼的平面度检测方法呢?平直度检测有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之分,直接测量的测量基准都是唯一的,间接测量的测量基准都不是唯一的。什么叫做测量基准必须是唯一的,44楼的检测方法属于直接测量法,其测量基准就是唯一的,因此不必对读数值采用累积的方法统一测量基准,可以直接进入用评定基准评定平面度的步骤,“测量平板很方便,不需要将平板调平”。
  节距法检测平面度属于间接测量法,其测量基准必然不是唯一的。测量中每个点的高度读数都是参考前一点的高度读得,前一个受检点就是后一点高度的测量基准,因此,根据测量基准必须是唯一的这个原则,只要是使用节距法,就离不开用累积的方法将各受检点高度统一到“唯一的”测量基准上去。这种唯一与不唯一的辩证道理,从43楼帖子可知,驰骋平直度检测数十年的所谓“知名专家”却原来一窍不通。这种“专家”一旦被点破,沦为“砖家”也就不足为怪了。
  某“专家”否定“实物平面的模拟理想平面也可以作为平面度检测的测量基准”的道理,钻牛角尖式地认为所有的检测方法都使用了实物基准,不明白有的测量方法可以使用实物模拟基准,有的测量方法只能使用自然界存在的基准,有的测量方法只能使用理论上计算出的基准,也就不令人感到可笑了。
  节距法测量平面度误差,其读数值是相邻两点的高度差,测量基准也就是“点”而不是“面”了。对于“点”而言,实物点与空间理论点有多大区别呢,就留给“专家”慢慢思考吧。“专家”提出了节距法测量中有“实物平面”的概念吗?我只能告知,节距法的测量基准是“点”不是“平面”,“实物平面”作测量基准的问题压根就不存在。
xqbljc 发表于 2016-3-16 11: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位的信口开河瞎讲一气,只能使大家进一步看清楚某位的思维是何等的混乱!

        “前一个受检点就是后一点高度的测量基准”与“测量基准一定是理想平面”,这大相径庭的话,都是出自某位那张蓄意误导的横竖嘴,按照此理论,无非就是“点”就是“面”,“面”就是“点”了?实际上,平直度测量中,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测量法,测量基准应该也只能是与测量仪器有关,此有关才是测量仪器获取测量数据的参考线(或参考面)。所以,测量基准对自准直仪只能是其主光轴,对水平仪类仪器只能是自然水平面。

         某位胡言乱语的“唯一与不唯一的辩证道理”,实质上就是横嘴“测量基准必然不是唯一”,竖嘴“测量基准必须是唯一的”。所谓的测量基准是测量过程中测量仪器获取测量数据的参考线(或参考面),当测量过程结束并进入评定过程后,也就与测量基准不存在任何关系了,毕竟评定过程不再需要继续获取测量数据,而某位非要将前期过程中使用到的测量基准,穿越至后期过程来给以什么莫须有的统一,这样的歪理邪说实在是太可笑了。如此可笑的理论,还要胡言乱语为什么“辩证道理”,这就更是无聊了。

        “实物平面的模拟理想平面”,这与节距法毫无关系,这仅是在所谓的打表法中存在,某位现今竟然反诬他人“钻牛角尖式地认为所有的检测方法都使用了实物基准”,难道其忘记了当年其为此争论假惺惺表示的“不好意思”吗?文过饰非,倒打一耙应该不是什么好学风吧?!

        节距法测量平面度误差,其“测量基准也就是“点”而不是“面”了”,那“中间点是测量基准对角线是测量基准前一个点是后一个点的测量基准;角点是测量基准......”以及,“测量基准一定是理想平面”等等这些胡言乱语,到底哪一个才是某位真正要表达的观点呢?明显的一锅浆糊吧!

         至于某位瞎讲的“实物点与空间理论点有多大区别”的疑问,还是由某位自问自答吧,能够创造出“直线三角形”、“直线内角和180°”的“下里巴人”理论,也肯定能够将有一定面积的物体放在浩瀚的宇宙空间做实物点或空间理论点来给出解读的,其那张邪恶且从不靠谱的横竖嘴,肯定是无所不能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3-16 14: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避开楼上的讽刺挖苦和谩骂,仅就其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这种回答对楼上讲过多次,其人并非不知,因此这个回答并非针对楼上,只是提出来与量友们共同探讨。
  众所周知,“面”不是“点”,但“面”是“点”组成的。如果楼上一定要把节距法检测平面度中的“点”测量基准看成“面”,也并非不妥。水平仪与桥板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测量系统后,每一次读数都是相邻两点的高度差,是后一点相对于前一点的高度,这就是说后一点的测量基准是前一个点,是“点基准”。如果非要看成是“平面”,则可以解释为以前后两点的空间坐标作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则测量系统的读数就是后一个平面相对于前一个平面的高度。测量系统依次一步一步挪动,测量基准依次发生改变,测量基准平面也就不能保持唯一。为了达到测量基准的唯一性,就必须采用累积法将各测量基准面统一到起始点平行于水平面的那个平面上来。
  显然理解为平面基准和点基准都是可以的,但理解为平面基准比理解为点基准繁琐得多,谁又愿意放弃简便去追求繁琐呢?简单来说,节距法检测过程中各点高度的读数值使用的测量基准是不相同的,因此必须统一测量基准。各受检点高度值统一到同一个测量基准后,再用规定的评定基准评定被检平面的平面度误差,这就是节距法检测平直度的全过程。无论测量基准还是评定基准都是理想的几何要素。
  我多次强调过节距法平直度检测中的“三部曲”,即三大步骤是:其一布点检测,其二统一测量基准,其三用规定的评定基准评定平直度误差。44楼讲到的检测方法是平直度误差的直接测量法,在第一步“布点检测”中各受检点都相对于同一个测量基准读数,测量基准是唯一的,因此也就省去了第二步统一测量基准,完成第一步即可直接进入第三步评定平面度误差。这种简单的道理,我对楼上的某平直度检测“专家”讲了几年,但某“砖家”专攻于骂人,看来是永远搞不明白了。
xqbljc 发表于 2016-3-16 17: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qbljc 于 2016-3-16 17:55 编辑

         “理解为平面基准和点基准都是可以的”,那不还是“点”就是“面”,“面”就是“点”吗?但国家标准给出的测量基准定义的是“参考线”(或参考),这与某位胡言乱语的“基准”根本不搭边啊!也根本没有什么“基准”的概念啊!莫非,在某位的眼里,点就是线,点就是面?这可就是典型的以“点”代“线”或以“点”代“面”了!胡搅蛮缠竟然到了点、线、面不分的地步,某位真是个极致人物。所以,所谓的测量基准应该也只能是自准直仪的主光轴(参考线)或水平仪类仪器相关的自然水平面(参考面),难道某位又要再次讲国家标准是错误的吗?

        使用小角度测量仪以节距法进行的平直度测量,是测得各个截面前后两点连线与测量基准(参考线或参考面)构成的倾角,这是国家标准与国家规程都谈及的(倾斜角变化),而“点”与“点”显然是构不成倾角的,某位莫须有的“新的测量系统”的伪理论是掩盖不了节距法定义的(JJG117规程中的节距法定义)。累积测量所读取的原始数据,仅是数据处理的步骤,与莫须有的什么“统一测量基准”毫无牵扯,所谓的“统一测量基准”理论,只能出现像某位“中间点是测量基准对角线是测量基准前一个点是后一个点的测量基准;角点是测量基准......”这样的混乱不堪。节距法测量原理的事情,规程、标准、相关资料中都讲得非常清楚,某位完全没有必要独出心裁、信口开河、瞎讲一气独创什么新理论了,那些天方夜谭的胡言乱语,只能是乱七八糟的“☀♬¤♥☾♂卐♯♀.....”,即使某位自己也是看不懂的!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3-16 22: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面”还是“点”,人人都听明白了,节距法检测平直度中,使用的测量基准是“点基准”还是“面基准”我也说清楚了,测量基准是不是理想几何要素,我也说明不了,个别毫无学习诚心只会挖苦讽刺和骂人的“专家”听不懂,恕我不再重复。视“累积测量所读取的原始数据”仅仅是“数据处理的步骤”,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又不想知其所以然,这就是某“专家”的学风,我们没有必要管。给除了精通讽刺挖苦和谩骂外,技术上一脑袋浆糊的“砖家”讲一点新知识,讲“中间点是测量基准;对角线是测量基准;前一个点是后一个点的测量基准;角点是测量基准......”,这种稍微深入一点思考的道理,就更是对牛弹琴了,其人“感到天方夜谭”、“胡言乱语”、“乱七八糟”、“☀♬¤♥☾♂卐♯♀.....”不足为怪,的确这种人一辈子“也是看不懂的!”。
xqbljc 发表于 2016-3-17 12: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是谁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家应该都看清楚了。四处说教,一无所知的某版主竟然连节距法的测量原理,也就是唯一的两端点连线公式都无法给出推导,只能在那里信口开河瞎讲一气什么莫须有的“新的测量系统”、什么“中间点是测量基准对角线是测量基准前一个点是后一个点的测量基准;角点是测量基准......”,甚至创造出“直线三角形”、“直线内角和180°”的“下里巴人”理论等等,这些“天方夜谭”、“胡言乱语”、“乱七八糟”的“规氏理论”,逆风都能臭数十公里。这种虚七十的某位的“一辈子”实在让人不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5 18: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