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概念] A类和B类不确定度的关系

[复制链接]
csln 发表于 2016-8-4 17: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16-8-4 17:16 编辑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8-4 12:58
  对于有人和我持有不同观点,我从不感到意外,我非常欢迎有不同意见共同讨论。有不同观点在同一个平台上 ...


17楼的好心相劝再次得到印证,骂人者可以不尊重别人,但得到的一定是没有人会尊重他。你这是那跟那啊,我怎么没看出来17#是好心相劝啊,你倒是可以满足一下17#的好奇心:规矩湾先生在论坛里积极的回复大家的问题,图得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问路,有人知道路,也走过那条路,告诉别人了,这是帮助,如果他自己根本不知道路、根本没走过,就凭自己想象了一些东西,还有无数人告诉过他那个路是错误的,而这个人偏偏没完没了地给别人指这条路,这同骗人有什么不同
史锦顺 发表于 2016-8-4 18: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比较与鉴别(2)
                                                     ——两类评定是谬说
-
                                                                                                  史锦顺
-
1 “评定”是历史性的倒退
       测量计量学是关于量的科学。实际测量、定量计算是两项基础工作。实测,才能客观,计算,才能准确。
       不确定度论提倡什么?收集信息、进行评估。于是,只能是大致地了解。不计算,焉能准确?
-
       研究测量计量学,既要有明晰的物理概念,又要有严格的数学推导。必须实测,必须计算。而不确定度论的“评定”,是无能的体现,是历史性的倒退。
-
2 没有公式,等于没有理论
       不确定度论,成本的规范、长篇的说教、占据测量计量界的一统天下的霸道地位,竟然没有一个属于自身独有的公式。说明它本身全是无理无据的空口白话。没有物理机制的基础,当然也就不能推导出一个数学公式出来。
       也许有人说:不是一出台就讲贝塞尔公式吗?
       是的,用是用了,但缺乏前提。贝塞尔公式是十九世纪初,在处理天文观测数据时提出的。它是以真值为“标”,以误差(测得值减真值)为“元”而推导出来的。不确定度理论不承认真值的存在,认为真值不可知、误差不可求;于是不可能有贝塞尔公式的“标”和“元”。没有贝塞尔公式的两大要素,还怎么用贝塞尔公式?滥套公式而已。
       现代数理统计理论,可以从数学期望来推导贝塞尔公式。但仍是有“标”(数学期望)、有“元”(偏差元)的。不确定度理论只有一个“非负”的分散度“不确定度”,却没有构成 “不确定度”的单元,于是也就不能进行推导:推导不出测量结果(真值区间)的表达式;推导不出测得值区间(计量中的示值范围)的表达式;推导不出“合格性判别公式”;推导不出误差合成(即不确定度合成)的任何公式。
-
3 没法用的A类评定
       任何精密测量,仅仅测量一次是不行的。
       对统计变量的测量(称统计测量),被测量有显著的随机变化,多次测量,计算σ,表征其分散性。表征随机变量的分散特性的量,是单值的σ。不能除以根号N。因为这是对象的问题,不能人为地缩小,而必须如实反映量值的客观变化。如果除以根号N,当N趋于无穷时,则分散性就没了,这是掩盖真相,不允许。
-
       所谓A类评定,就是精密测量的“多次测量”。不确定度理论规定:σ除以根号N,即平均值的σ(平)是A类评定评出的不确定度。这个不确定度,对统计测量来说,错了。
-
       对于常量的测量(基础测量),测得值的变化是测量仪器引起的,是手段问题。手段不良可以改善,求出的σ除以根号N是对的。
       但请注意,求测量误差,仅有A类评定,行吗?不行。A类评定仅仅是多次重复测量,求出的σ(平)仅仅表达随机误差,而仪器的系统误差,是不能包括的。那就必须加上B类评定。而B类评定,核心就是用说明书上的仪器的指标(最大允许误差)。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值,主要包括仪器的系统误差,也必然包括仪器的随机误差。
       测量者,选用够格的测量仪器,在得到测得值的同时,也就知道了测得值的误差范围。用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值当作测得值的误差范围值,是冗余代换。是正确的。只要正确操作仪器,并符合仪器的通用工作条件,经过计量合格的测量仪器是能够保证指标的。
       这样,A类评定的结果,就不能再加上了,就没用了。
-
4 废话连篇的B类评定
       不确定度论的B类评定,本质上不是评定,只是收集信息。GUM与VIM这两大文件的B类评定各不相同,我国的规范,《JJF1059》抄自GUM,《JJF1001-2011》抄自VIM;由于原本都是空话,抄哪个,也还是空话。从大量的样板评定的内容看,执行的又是另一套,不搞实质性的测量,只在别人的数据上兜圈子,大都是重复或走形式。
-
4.1  B类评定版本
甲 GUM
4.3 Type B evaluation of standard uncertainty
       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4.3.1 For an estimate xi of an input quantity Xi that has not been obtained from repeated observations, the associated estimated variance u^2(xi) or the standard uncertainty u(xi) is evaluated by scientific judgement based on all of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the possible variability of Xi . The pool of information may include
(1) previous measurement data;
(2)experience with or general knowledge of the behaviour and properties of relevant materials and instruments;
(3)manufacturer's specifications;
(4) data provided in calibration and other certificates;
(5)uncertainties assigned to reference data taken from handbooks.
For convenience, u2(xi) and u(xi) evaluated in this way are sometimes called a Type B variance and a Type B standard uncertainty, respectively.
      当输入的Xi的的估计值xi不由观测得到时,估计方差u^2(xi)或标准不确定度u(xi)可用Xi的可能变化的全部有关信息的判断来评定。收集的信息可包括:
       (1)以前测量的数据;
       (2)经验和有关材料和仪器特性的一般知识;
       (3)制造厂的技术说明书;
       (4)校准和其他证书提供的数据
       (5)取自手册的参考数据给出的不确定度。
       为了方便起见,用这种方法估计的u^2(xi)和u(xi)的值通常分别B类方差和B类标准不确定度。(此段由叶德培翻译,史锦顺仅将原文sometimes由“有时”改译为“通常”。)
-
乙 VIM
2.29 Type B evaluatio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Type B evaluation
       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B类评定
evaluation of a component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determined by means other than a Type A evaluatio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用不同于A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EXAMPLES Evalu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评定所据信息的例
(1) associated with authoritative published quantity values,
      权威机构发布的量值;
(2) associated with the quantity value of a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有证标准物质的量值;
(3) obtained from a calibration certificate,
       校准证书;
(4) about drift,
       漂移;
(5) obtained from the accuracy class of a verified measuring instrument,
       经检定的测量仪器的等级;
(6) obtained from limits deduced through personal experience.
       根据人员经检推断的极限值等。
(史注:本段译文引自《JJF1001-2011》)
-
4.2 空话剖析
       【GUM (1)】以前测量的数据
       【史评】测量、计量,都要进行现时的测量,并依据测量结果做出独立的判断。以前测量的数据,还能用来计算吗?又该以多大的权重加入今天的测量结果?这是一条没用的空话。
-
       【GUM (2)】经验和有关材料和仪器特性的一般知识
       【史评】一般的知识不能代替对特定量值、特定仪器的认识。知识该有,只是测量计量中不能用此“一般知识”为依据。
-
       【GUM (3)】制造厂的技术说明书
       【史评】测量计量工作者,一定要看说明书,而且要熟悉仪器说明书。
       对计量工作来说,说明书的指标是对仪器的要求,只有实测性符合指标,才算合格。但要知道,说明书的规定只是个要求,合格与否的依据是实测数据。不动用计量标准,无法判别。
       对测量者来说,依据的是测量仪器,相信的是测量仪器规格。只能相信,而无法评定。因为测量者没有计量标准。
-
       【GUM (4)】校准和其他证书提供的数据
       【史评】验证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是必要的。已经检定或校准,就该相信,不必再评定。
-
       【GUM (5)】取自手册的参考数据给出的不确定度
       【史评】手册的参考数据是一般量,代替不了具体对象、具体条件下的实际测量。
-
       【VIM (1)】权威机构发布的量值
       【史评】权威机构能发布多少量值?测量计量,量值千万、亿万,通常与此条连不上。
-
       【VIM (2)】有证标准物质的量值
       【史评】此标准物质可当标准,代替不了对实际物质的测量。
-
       【VIM (3)】校准证书
       【史评】相信即可。不是评定的问题。
-
       【VIM (4)】漂移
       【史评】被检测量仪器的漂移是计量工作中该测量的对象,不测不行。测量中,要计及,但无法评定。
-
       【VIM (5)】经检定的测量仪器的等级
       【史评】计量中,是检定对象,不测不行;测量中,是依据,要相信,无法评定。
-
       【VIM (6)】根据人员经检推断的极限值等。
       【史评】仅能避免出不合情理的差错,无法据以评定。
-
       简短的总结
       1  A类评定,对统计测量,除以根号N,错了;对常量测量,多余,因为随机误差已经包含在B类评定的说明书规定的仪器指标中,不能再计。
-
       2  B类评定,不过是收集些信息;知识与信息只能参考,不能成为依据。测量计量不实际测量是不行的。所谓B类评定,不过是在讲空话。而且是空话连篇,一个文件一个样,没准谱。
-
       所有的A类评定、B类评定,只有一句能用的话:看说明书对指标的规定。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谈不上什么“评定”。
-
       不确定度的两类评定,都是没用的废话!
-
       怎样测量,怎样计量,怎样计算,怎样表达,且看后文。
-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8-4 22: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xqbljc 发表于 2016-8-4 15:37
呵呵,尽管某版主渴望被骂的心情十二万分的迫切,但本人在23楼的帖子中依然不屑于满足其迫切的欲 ...


  有个空有其名的知名“专家”连续发表了23和25楼两个帖子,除了骂街的嗜好之外,人们能够看到这名“专家”的什么品德和技术水平呢?难道23和25楼的帖子就是“知名专家”参加技术讨论的最高水平代表作了吗?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8-5 00: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csln 发表于 2016-8-4 17:13
17楼的好心相劝再次得到印证,骂人者可以不尊重别人,但得到的一定是没有人会尊重他。你这是那跟那啊,我 ...

  17楼说的什么意思,由他来讲,你有没有看明白我不想加以评论。我赞成“有人知道路,也走过那条路,告诉别人了,这是帮助”的说法,但当他没走过,他能够热心地拿出手机通过导航功能告诉问路人也同样值得赞赏,总比有的人自己连概念还没有搞清楚就瞎指路强。
xqbljc 发表于 2016-8-5 07: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人是否“空有其名”并不紧要,只要某版主这个为老不尊的“下里巴人”、“撞南墙的拧种”、“帕金森”患者能够名副其实就好!如此这样,某版主总该心满意足不再叽叽歪歪瞎抱怨了吧?!

         至于是哪个具有“骂街的嗜好”?大家从某版主从不敢面对“垃圾帖子”、“反面教材”、“我又是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拧种”、“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帕金森”、“痴人说梦”、“泼妇”、“市井”、“肥料”、“不想活过年过古稀”、“粪土”、“他本来就不可能达到古稀之年”、“婊子”、“臭婆娘的裹脚布”、“神经病”、“其妈”、“拧种”、“老大不小的人了”、"下里巴人"、“煮熟的鸭子嘴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人笑掉大牙”、“丑媳妇不想见公婆”、“讳疾忌医”、“道貌岸然”、“洋专家”、“脑子进水或精神状态出问题”、“贼喊捉贼”、“专家精神是否正常”等等这些白纸字的做派中,应该已能看出某版主是如何默认并“贼喊捉贼”、倒打一耙的了,实在是世上最臭的物体莫过于某版主那张横竖嘴!!!

        没人屑于同某版主进行什么“技术讨论”,其不配!!!呵呵,大家看到“七十”之某版主时不时被“牵出来溜溜”,就算是“逗其玩”吧,这还需要什么“最高水平代表作”吗?!
 楼主|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8-5 09: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史锦顺 发表于 2016-8-4 18:27
-
                                        比较与鉴别(2)
                                           ...

我总感觉不确定度是误差理论的延伸啊,误差理论是干,不确定度是枝。我感觉不确定度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一种误差估计。
误差理论是非常严谨的理论科学,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质,而不确定度更像是服务大众的工具,追求的是适用。个人理解
史锦顺 发表于 2016-8-5 09: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8-5 09:07
我总感觉不确定度是误差理论的延伸啊,误差理论是干,不确定度是枝。我感觉不确定度是以实用为目的[/back ...



       你的理解,是长期学校教育“从正确到正确”思路影响的结果。
       科学的发展,既是积累、丰富的过程,也充满斗争。
       不确定度论一出世,就提出自己的基本主张:1真值不可知;2误差不可求;3准确度是定性的。这三条是向误差理论砍去的三把刀。这三条否定了误差理论的根基和主要内容。因此,不是“枝与干”的关系。不确定度论是砍向误差理论的刀。
-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一条根本规律。出了问题,纠正就是了。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不过,提高分辨力,是个过程;一时看不清,要认真想一想。只要不迷信,总会不断前进。
-
njlyx 发表于 2016-8-5 10: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jlyx 于 2016-8-5 10:37 编辑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8-5 09:07
我总感觉不确定度是误差理论的延伸啊,误差理论是干,不确定度是枝。我感觉不确定度是以实用为目的[/back ...


如果是作为“误差理论”的“延伸”,“不确定度”应该是很“实用”的东西;  在30余年以前、提出“测量不确定度”之初,也确实是奔着完善“误差理论”对“测量误差”的定量表达方法去的。

在面对"自身的‘随机’变异可以忽略不计"的“被测对象【在实用范围内,量[的真]值的‘随机’变异可以忽略不计的量[值]载体】”时,也确实很实用——不会有什么“概念”上的误会、很容易向老百姓解释清楚‘它’是什么、也有明确的“责任主体”。

只是在必须考虑“被测对象”自身的“随机”变异的场合(诸如对“测量仪器(系统)”进行检定/校准“测量”时),问题有些“复杂”了,面向此类“复杂”局面而“发展”了的“不确定度”已经有些“深奥”了——让大家能看到不同“专家”的五光十色的“解读”,其中不乏【与“(量的)真值”无关的“(测量)不确定度”】?
 楼主|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8-5 12: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史锦顺 发表于 2016-8-5 09:45
你的理解,是长期学校教育“从正确到正确”思路影响的结果。
       科学的发展,既是积累、丰 ...

你的理解,是长期学校教育“从正确到正确”思路影响的结果。

是这样的,我自认我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还不足以去质疑这些理论。科学的发展需要质疑,但质疑它,必然非常的了解它,否则无端的质疑就可笑了。

人与人生活状态的不同,看法不同就太正常了。正如您必然是从事计量多年的长者,对不确定度了解甚深,产生质疑完全可以,后面的问题就是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说服他人。而我,或者绝大多数的人,还处于了解或者深入了解不确定度的时候,既然这个理论被国际所认可,我们又没有实际质疑其的知识和理由,我们必然对其深信不疑,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如误差理论,概率论等,将不确定度按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当然,或许多年以后,我也会如您那样对其产生质疑,谁知道呢=。=

人嘛,每个人都标榜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别人的翻版,无论生活形态,还是思想模式。无可厚非
史锦顺 发表于 2016-8-5 12: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比较与鉴别
(3)
                                                 ——测量与计量的分工
-
                                                                                                                           史锦顺

-
1 测
       量是时间、空间、物质、物体、现象的可定量确定的属性。
       测量是将待测量与标准量相比较,以确定待测量与选定单位的比值,此比值与单位的乘积就是待测量的测得值。
       测量过程包括:被测量信息的获取,与标准量的比较,计数与计算,输出测得值。
       测量的要义,一是比较,二是标准。测量要用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必须有机内量值标准,能实现比较。测量仪器的主要指标:量程、分辨力、误差范围(准确度)。
-
2 计量
       计量是保证测量准确的社会活动。
       计量的职能是:定义量的单位;建立基准,复现单位的定义值;建立标准体系,传递量值,保证全国量值的准确一致。
       基准的量值是国家准确度最高的量值。通过各级计量标准,将基准的量值传递到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指标在生产时形成,由厂家承诺,在计量时被公证。测量者根据准确度要求而选用测量仪器。用户的测量仪器必须按时向计量部门送检,这称量值溯源。经检定合格的测量仪器,有明确的公证过的误差范围指标。于是,用测量仪器测量,测量者在取得测得值的同时,也就知道了测量的误差范围。
-
3 计量体制是测量准确的保证
       测量计量都要求准确。
       计量的宗旨是保证测量的准确。
       测量计量的三个场合:研制、计量、测量——总之,一以贯之的要求是准确。
       人类社会的计量体制,把仪器的生产、仪器的计量、仪器的应用,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来保证应用测量的准确性。实现这一点,要有能贯穿三个场合的统一的准确性表征量。在历史上出现的误差范围、极限误差、准确度、准确度等级,都很恰当。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二字有局限性,但在“不确定度”的高压下,成为折中的选用,也还可以。
-
4 忽视计量铸大错
       同以上各术语比较,最不好的术语是“测量不确定度”。它仅着眼于测量,必加的“测量”二字,限制了它在研制与计量场合的应用。且由于它是“被测量本身的随机变化”与“测量仪器随机误差”的混沌体,就是在测量这一个场合,也概念不清、结果混淆。
      不确定度是什么东西?定义是分散性。这就丢掉了大头系统误差。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又说是“包含真值区间”,不确定度论的立足点是认为真值不可知,这里的真值又是怎么包含的?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莫名其妙。
-
       细究不确定度论的思路,就是无视计量的存在,不懂计量标准在测量计量活动中对准确性的保证作用。
-
       测量的随机误差容易认识和测量,对常量重复测量20次,按贝塞尔公式计算就是了。而认识、确定系统误差,必须有标准。
       计量的工作内容,本质就是测定误差范围。没有计量标准,“评定”是不能认知系统误差的。在没有计量标准的情况下,“评定”是句空话。
-
       不确定度论的评定,不提计量标准,无视计量的存在,是歧途。
-
       不确定度评定是胡混。不确定度论是伪科学。几个美国人提出个错误主张(国际计量委员会1993年第一次投票,共18票,16票反对),中国人不必跟着瞎吆喝!
-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8-6 15: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8-5 12:00
你的理解,是长期学校教育“从正确到正确”思路影响的结果。

是这样的,我自认我的知识储备 ...

  除了骂街权是象30楼那样的个别知名“专家”的专属权力外,“质疑”权等是每个人的权力,并非专家才有的专属权。专家的质疑可以促进科技发展,被个别“专家”视为“下里巴人”的我们基层计量工作者的质疑,正如你所说更多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理解和正确执行。借此也顺带提一句,类似30楼这种出自个别堕落到骂街“砖家”地位的知名专家之口的纯骂街帖子,大家是不必理睬和回复的。
  科学发展要基于原有发展基础,科技是站在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肩膀上向前发展的,因此我完全赞成你所说“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别人的翻版,无论生活形态,还是思想模式,无可厚非”。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8-6 15: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6-8-6 16:09 编辑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8-5 09:07
我总感觉不确定度是误差理论的延伸啊,误差理论是干,不确定度是枝。我感觉不确定度是以实用为目的[/back ...


  技术讨论就是要不断地产生质疑,解决质疑,你的质疑是完全应该的,因此也请允许我对你的观点发出质疑。你在31楼认为“不确定度是误差理论的延伸,误差理论是干,不确定度是枝”,“不确定度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一种误差估计”,我却完全不认为如此。你说“误差理论是非常严谨的理论科学,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质”,这是正确的,但“不确定度理论也同样是严谨的理论科学,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质”。你认为“不确定度更像是服务大众的工具,追求的是适用”完全正确,同样“误差理论也更像是服务大众的工具,追求的是适用”。
  误差理论和不确定度评定理论是计量学的两个相互独立而又亲如姊妹基础理论,她们相互依存而又相互补充,她们并不对立但也绝非“树枝”与“树干”的关系。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定义不同,来源不同,性质不同,用处也不同。不确定度是用来解决测量方法或测得值可信性的问题,即解决测量方法或测得值能否使用的问题,而误差理论则是用来解决测量方法和测得值准确性问题,即解决被测对象合格与否的问题。如果背离不确定度的定义,硬说不确定度是误差或误差的范围,硬说不确定度评定理论是误差理论这个树干上的一个枝桠,也就混淆了不确定度与误差两个概念,也就势必得出两者你死我活,不确定度是多余,是没事找事的错误结论,不确定度理论永远也无法从迷雾中露出真容。
  从史老先生在本主题帖发表的3个帖子来看,无论在阐述计量、测量,还是讲解误差理论方面,不可否认都反映出史老师的深厚功底,讲述的道理都无懈可击。但只要一触及测量不确定度就必然得出“不确定度是多余,没事找事”的结论,原因在哪里?恕我直言,我认为史老师一直就认为不确定度理论是误差理论的枝桠,不确定度是误差的扩展,是误差范围的半宽,使不确定度的定义与误差的定义模糊不清。既然不确定度是误差范围的半宽,也就奠定了不确定度毫无价值,纯属在误差理论中“添乱”,因此也就必须把不确定度扼杀在摇篮之中,不允许它的出生。
xqbljc 发表于 2016-8-7 22: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稀之年”的某版主的记性完全衰退了吗?并不存在别人将某版主“视为下里巴人”啊,这完全是其自己穷嘚瑟的自誉为“下里巴人”!想当初,某版主宣称其自己为“下里巴人”,且戾气十足的叫嚷着“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之时,其是何等的风光且不可一世啊,现今竟然矢口否认,倒打一耙是别人“骂人”,某版主如此缺乏承担,实在让众量友耻笑。想当初某版主胡言乱语,看现今,某版主缺乏担当,实乃炕头汉子也!

        “就是要不断地产生质疑”,这与某个历史时期的“怀疑一切”有什么不同呢?某版主还是去质疑一下,其规氏家族为什么总是子嗣与长者辈分混乱,导致“先有“子”后有“母””的咄咄怪事,把其家谱关系理顺了,再来论坛说三道四吧,呵呵。
史锦顺 发表于 2016-8-8 10: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
                               不确定度论取代误差理论的一个实例
-
                                                                                                           史锦顺
-
       本楼楼主认为:不确定度论与误差理论是“枝干关系”;而规矩湾先生认为是“姊妹关系”。老史多次指出:不确定度论是对误差理论的否定,是取代误差理论的。
-
       国家标准GB/T 6592-2010《电工和电子测量设备性能表示》(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0359:2001《电工和电子测量设备性能表示》)是不确定度论取代误差理论的一个实例。把原来的误差理论的术语、概念,换成了不确定度论的术语、概念。到底是什么关系,难道不是很清楚吗?且看该标准的前言。

-------------------------------------------
                   国家标准GB/T 6592-2010
                      《电工和电子测量设备性能表示》前言
(摘录)

       本
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0359:2001《电工和电子测量设备性能表示》,是对GB/T6592-1996《电工和电子测量设备性能表示》进行的修订。本标准代替GB/T 6592-1996《电工和电子测量设备性能表示》。本标准与GB/T 6592-1996的主要差异:
       — 规范性引用文件方面,只引用了国际电工词汇新版本IEC 60050-300:2001和ISO/IEC GUIDE EXPRES:1995《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

       — 术语方面,删除了与本标准无关的真值、约定真值、固有误差、工作误差、误差极限等术语;

       增加了:被测量、(测量)不确定度、校准、校准图、校准曲线、溯源性、计量特性、不确定度的极限、(仪表的)基本不确定度、仪表的工作不确定度等术语。
   — 在仪表性能表示上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采用不确定度适应需求;
       — 使用配合国际电工词汇(IEV)新版本的专有名词;
       — 在叙述不确定度的极限方面提供更宽而且更正确选择。
       该标准适用于下列主要涉及工业应用的电工和电子仪表的性能规范:
       — 测量电参量的指示和记录仪表
       — 提供电量的实物量具
       — 提供电输出信号的测量链所有环节的非电量电测量仪表。
-----------------------------------------------

【史评】
       1 推行不确定度论之前,原标准的名称为GB 6592-1986《电子测量仪器误差的一般规定》,注意编号是6592,名称的核心词是“仪器误差”。
       2 推行不确定度论(1993)之初的版本是GB/T 6592-1996《电工和电子测量设备性能表示》,注意编号仍是6592,名称的核心词将“仪器误差”改为“设备性能”。内容中有关误差的内容不变。
       3 贯彻不确定度之后的新版本是GB/T 6592-2010《电工和电子测量设备性能表示》,新版的名称、内容都取消了关于误差的术语,而换成不确定度论的名称。
       4 按着误差理论,测量仪器有“固有误差”、“工作误差”、“误差极限”等术语,这是误差理论以及仪器性能表征法的重要内容。对仪器制造、计量检验、实际的仪器应用,都是十分重要的。仪器的“工作误差”就是在正常工作环境条件下的仪器测量误差绝对值的最大可能值,就是误差范围(或称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MPEV).对应用者十分重要。正确操作,满足仪器工作条件,测量者在得到测得值M的同时,就知道了测量的误差范围R,即得到被测量L的测量结果:
                  L=M±R
       而不确定度论的评定,是“骑驴找驴”,空添麻烦。
       5 贯彻不确定度论的新版国家标准GB/T 6592-2010《电工和电子测量设备性能表示》,用不确定度的概念取代了误差理论的术语。
       (测量)不确定度不确定度的极限、(仪表的)基本不确定度仪表的工作不确定度,这些改动,不就是把“误差”二字改成“不确定度”四字吗?
       有了“枝”就砍掉“干”,算什么“枝干关系”?
       有了“妹妹”就杀掉“姐姐”,算什么“姊妹”关系?
-
       看看这项国家标准几个版本的改动,难道还认识不到不确定度论否定、消灭误差理论的狼子野心吗?
-
       该怎样认识、对待不确定度论呢?
       如果不确定度论是有道理的,人们应该顺从它。而事实是:不确定度论在哲学、逻辑、方法论、物理、数学、工程应用各个方面都有严重错误。不确定度论没有任何可用的新思想;它对人类长期积累的、行之有效的误差理论,是干扰、是破坏。一切有责任心的科技工作者,应该认清它、否定它、抛弃它!
-


justas 发表于 2016-8-8 18: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8-4 12:58
  对于有人和我持有不同观点,我从不感到意外,我非常欢迎有不同意见共同讨论。有不同观点在同一个平台上 ...

规矩老师始终心平气和讲述自己理解的知识,不管对错,态度值得肯定。每个人心中自有标尺,希望大家都就观点论观点。
njlyx 发表于 2016-8-8 18: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史锦顺 发表于 2016-8-8 10:35
-
                               不确定度论取代误差理论的一个实例
-

读了GB/T 6592-2010。关于它对“(被测量)真值”及“(测量)误差”的态度,感受同史先生。
xqbljc 发表于 2016-8-8 21: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justas 发表于 2016-8-8 18:14
规矩老师始终心平气和讲述自己理解的知识,不管对错,态度值得肯定。每个人心中自有标尺,希望大家都就观 ...

       如果讲出“垃圾帖子”、“反面教材”、“我又是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拧种”、“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帕金森”、“痴人说梦”、“泼妇”、“市井”、“肥料”、“不想活过年过古稀”、“粪土”、“他本来就不可能达到古稀之年”、“泼妇”、“婊子”、“臭婆娘的裹脚布”、“神经病”、“其妈”、“拧种”、“老大不小的人了”、"下里巴人"、“煮熟的鸭子嘴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人笑掉大牙”、“丑媳妇不想见公婆”、“讳疾忌医”、“道貌岸然”、“洋专家”、“脑子进水或精神状态出问题”、“贼喊捉贼”、“愿意男人女人地讨论问题”、“专家精神是否正常........。等等上述白纸字文明之语的人都属于“心平气和讲述自己理解的知识”,那实在搞不清楚这个论坛还有谁是心浮气躁、戾气十足、尖酸刻薄、胡搅蛮缠之人?!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8-8 22: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是GB/T 6592-2010,引用的标准却是IEC 60050-300:2001和ISO/IEC GUIDE EXPRES:1995,这个标准转化国家标准可以说是太晚了,转化时主要相关标准ISO/IEC GUIDE 98-3:2008和ISO/IEC GUIDE99:2007(即第三版VIM)均以发布,因此可以说GB/T 6592-2010因为依据了过时的标准,刚一发布就已经是过时了。取代JJF1059-1999的JJF1059.1-2012就是依据ISO/IEC GUIDE 98-3:2008和ISO/IEC GUIDE99:2007转化的,给出的33个名词术语的定义,特别是测量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等大多都做了修改,数学模型也改为了测量模型,3.11对“测量误差”给予了重新定义并加以保留,说明不确定度承认测量误差,并不反对或替代误差,说明GB/T 6592-2010《电工和电子测量设备性能表示》,似乎有用不确定度的概念取代误差理论的术语的嫌疑不存在或取代误差理论术语是错误的,不能作为不确定度取代误差的证据。
285166790 发表于 2016-8-8 22: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justas 发表于 2016-8-8 18:14
规矩老师始终心平气和讲述自己理解的知识,不管对错,态度值得肯定。每个人心中自有标尺,希望大家都就观 ...

谈问题不搞人身攻击的倡议很好,知识水平有高有低很正常,说不通就不说了呗,人身攻击实在没有必要。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8-9 11: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40楼和44楼对论坛语言环境的维护,的确有个别“知名专家”知识水平有限,讲不出道理就帽子棒子满天飞,恶毒谩骂和人身攻击成了他的家常便饭,42楼的帖子再次得到验证。因此类似42楼的帖子的确不值得大家理睬,就让它在某个见不得阳光的角落里发酵发臭变成肥料吧。
  技术讨论中出现不同观点是在所难免的,也是极其正常和有益的,有时甚至真理会在少数人手中,历史上哥白尼、达尔文被当时科学主流社会迫害的现象不可再发生。计量论坛为计量工作者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研讨、相互帮助、结识朋友、发展科技、共同进步的一片净土,无论观点对错都应该鼓励大家发表,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做到友好和谐,平等友爱,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才是“知名专家”,要相信大家的眼睛会识别谬误。
xqbljc 发表于 2016-8-9 14: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貌似公允的偏袒,促使了某版主继续发出“水平有限、恶毒谩骂、见不得阳光的角落里发酵发臭变成肥料”的“人身攻击”,那些讲出某版主“始终心平气和讲述自己理解的知识”的量友,是否会为自己的缺乏深入了解、缺乏公正,而感受到尴尬了呢?所以,某版主所讲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做到友好和谐,平等友爱”的所谓动听话语,完全就是说做不一、两副面孔、包藏祸心的超级作秀!本人在42楼揭露某版主白纸字的“文明之语”,由某版主的从不敢正面相对,完全应该能够看出,“帽子棒子满天飞,恶毒谩骂和人身攻击”的正是其人!何谓“贼喊捉贼”,应该不需要给以解读了吧?!

补充内容 (2016-8-9 20:11):
貌似公允的偏袒,等同于对某版主恶语相向的纵容!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8-9 21: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6-8-9 21:44 编辑

  凡是不符合某“专家”意愿的,凡是好心劝阻某“砖家”谩骂的,本论坛何止一个两个,这些量友被斥责为“貌似公允的偏袒”也就算非常非常客气了,被我讽刺挖苦和谩骂的劝阻者又何止本主题帖出现的你们两个人?
  这世界我就是老大,我想骂谁就骂谁,我不过才骂了五六年,我就是骂不够,就是要一辈子骂下去,你们两个能奈我何?我发表46楼帖子,再次警告所有劝阻我骂街的:你们对我的劝阻就是“貌似公允的偏袒,等同于对某版主恶语相向的纵容!”,你们应该和我一样加入骂人的队伍,象我一样不要顾忌什么道德品质,天底下只有骂街才是战斗,你们不骂街就是与我为敌!随我骂者昌,发表技术讨论帖子破坏我骂街氛围者亡!
xqbljc 发表于 2016-8-10 06: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某版主自称所患“帕金森”症又发作了,现今竟然以第一人称发出“我就是老大,我想骂谁就骂谁,........就是骂不够,就是要一辈子骂下去,只有骂街才是战斗”的准终端“战斗宣言。这样的“战斗宣言不是“作”的节奏,不是丧志理智的歇斯底里,还能是什么呢?完全不必如此的气急败坏,42楼揭露某版主白纸字的谩骂内容,不就是某版主“不宣而战(骂)”、不叫就咬的铁证吗!这些其能抵赖的过去吗?

        “七十”之人了,何必发表这样的“战斗宣言以示好斗呢?其就算来日方长,应该也是没有几多时日了吧?!收敛一下老来的狂妄,多少对自己负责一点,即使给人表象赖尔吧唧的又何妨呢?总比其要“”的结局好些吧?何况某版主早已以“下里巴人”为自豪呢。如此好斗可是“作”的节奏!好心相劝,请某版主三思而后行!


补充内容 (2016-8-11 19:44):
将“丧理智”改为“丧理智”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8-10 14: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继续歇斯底里发作吧,是谁“帕金森”症又发作了,大家看看46楼和48楼的帖子就一目了然了,用不着过多的解释。
xqbljc 发表于 2016-8-11 20: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某版主一贯性的装痴卖傻,现今竟然提出“是谁“帕金森”症又发作了”的疑问,下面的图片可以使大家“一目了然”,到底是何许人“帕金森症又发作了”,且无需做“过多的解释”!
             帕金森.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7-4 00: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