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概念] A类和B类不确定度的关系

[复制链接]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16-8-11 22: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规矩湾锦苑 于 2016-8-11 22:38 编辑

  有意思,楼上的帖子与主题帖的问题有半点关系吗?骂人专家收集到4年前的帖子,目的只是证明他被骂了。那是我4年前描写水平仪安置在桥板上测量平直度误差,桥板从一个受检点向另一个受检点移动时,因水平仪不能在桥板上固定而发生晃动的夸张手法,意图激发创造性思维发明一个水平仪与桥板合二为一的崭新的平面度和直线度检测仪器的帖子。
  看来骂人专家认为我骂他了,呵呵。我们不禁要问“砖家”,这个4年前的帖子有丝毫骂人的意思吗?或者说是在骂你吗?难道你真的被帕金森病魔缠身了吗?自己骂街骂习惯了,连别人用第一人称以做梦描写的手法,激励发明创造也认为是骂自己了,这是不是骂人者做贼心虚的具体表现呢?
xqbljc 发表于 2016-8-12 07: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某版主是否“真的被帕金森病魔缠身了”,没人会屑于关注!其自己乐此不彼的以什么“夸张手法、做梦描写的手法、激励发明创造”去胡扯瞎绕,只要其自己不感觉无聊、下贱就好。

        本人上传现代“嬉皮士”某版主三年另十个月前的一个帖子,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搞清楚,“帕金森”这个医学术语到底是首先出自何人之口的“象牙”?又是如何被某个玩世不恭、嬉皮笑脸、流里流气的人由本该在“医学论坛”的术语扯到了计量论坛?同时让大家“一目了然”的看清楚,某版主装痴卖傻、明知故问“是谁“帕金森”症又发作了”的疑问,又是如何施展其一贯性贼喊捉贼伎俩的?!当然,其脸皮极厚,也可以继续以“骂自己,不算骂人”的规氏理由来辩解,那其就继续“骂自己”好了,大家无需买票看笑场,乐呵一场缓解一下情绪也不错吗。呵呵!
wwy198302 发表于 2016-9-6 11: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wy198302 于 2016-9-6 11:11 编辑

哈哈我只能建议楼主多看几本相关的书籍,有比较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哈,哈哈,史老师的观点有意思,学习啦
 楼主|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9-6 14: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wwy198302 发表于 2016-9-6 11:02
哈哈我只能建议楼主多看几本相关的书籍,有比较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哈,哈哈,史老师的观点有意思,学习啦 ...

这本书我已经基本看完了,怎么说呢,只能说他理解的不确定度和我们国内有很大的不同。这么书理解的不确定度其实就是一个误差范围。求不确定度就是求这个误差范围。
在JJF1001中我们有这么多不确定度类别,求法公式更是一套套的。但那本说都没有,他只是阐述怎么求误差范围。

比如一个单单的数10.00,就有着它自己的误差范围,因为在计量数据中数需要符合数据修约规则(四舍五入),那么这个10.00就存在一个不确定度,它会在9.995~10.005之间,则10.00的不确定度为0.005.等等。修约规则(四舍五入,乘除,加减),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不确定度是联系在一起看的,和我们规程的不确定度差距确实是很大的。

所以,那张图即说是再合成不确定度,其实也是再说合成误差范围。
左边A类评定即统计学方法,从标准差公式可以中有Xi-X平项,即其实这个算出出来的只和随机量有关,不变的量(如每次测试保持不变的分量在Xi-X平中都抵消掉),故A类评定实际就是在求整个系统产生的随机波动范围。
     而统计分析则是推出A类评定中,如完全随机,下除以n-1,但也有n-2等情况。
而右边非统计方法B类,揭示系统误差的非统计方法,第一个是实验(国际标准的不断更新),然后查资料。

最后A类和B类合成会成为B类不确定度,也很明显,我们在给一个仪器出具校准报告给出不确定度时,是用A类+B类合成出一个值,并写入校准报告中的。而未来,别人拿着此仪器去使用,在引入此仪器不确定度时,只需要在校准报告中查一下就可以了,而这个过程就是非统计方法,也就是B类。

所以,我们撰写报告的过程,其实就是A类不确定度转入B类的过程。而我们查表来的所谓B类,其实都是别人A类+B类合成后撰写出来给我们使用的。


solarup 发表于 2016-9-6 17: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larup 于 2016-9-6 17:30 编辑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9-6 14:32
这本书我已经基本看完了,怎么说呢,只能说他理解的不确定度和我们国内有很大的不同。这么书理解的不确定 ...


我觉得您理解和我有些不同
1:其实,修约带来的不确定度都有的,国内外都有啊,只不过写不写是一回事。其实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确定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你尝试计算一下各个不确定度分量,有些分量计算后对最终结果没有影响。最终不确定度就1到2位,你计算一个小数点后好多位的东西,就算挤进去也是要修约掉。所以对测量来说,如果要求不高,那么一些分量是不要的。对于高精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要求也高,那么就应该计算。
2:A类和B类本来就是看你需要,结果对别人来说是B类,那是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个结果是通过非统计的方法获取的。看看你写的评定结果,这算不上统计吧。至于是不是A类转化过来的,应该说转化过程中需要A类对其中可统计部分进行评定。
3:我认为这个不应该叫误差范围,应该叫扩展不确定度。两者都是一个范围,但是是不同的。一个是误差一定在这个范围内,但是后者可不是一定哦,而是真值有一定概率的落入。
 楼主|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9-7 09: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up 发表于 2016-9-6 17:28
我觉得您理解和我有些不同
1:其实,修约带来的不确定度都有的,国内外都有啊,只不过写不写是一回事。其 ...

=。=何止不同(不是我观点),这本书和我们的JJF根本不是一个思路。。。看看那个图和我们JJF1059中不确定度求法的图差距之大,就很明显的看出来了。。。全书更多是运用误差理论和统计学知识讨论不确定度中各参数和公式的定义和推导,基本没有涉及不确定度在实际中求解。
75822021 发表于 2016-9-8 14: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误人子弟罢了,最基本概念都不清楚
pheonixyr 发表于 2016-9-26 17: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似很高深啊,入门学习
yeses 发表于 2016-9-26 22: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eses 于 2016-9-26 22:43 编辑

回复楼主:

你当前通过离散性统计分析给出的不确定度就叫A类,你引用现成测量资料中的不确定度就是B类。

当你的当前A类当作测量资料存档后被未来的测量者引用就成了未来的B类,你现在的B类实际是历史测量者的A类。
 楼主|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9-26 22: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yeses 发表于 2016-9-26 22:41
回复楼主:

你当前通过离散性统计分析给出的不确定度就叫A类,你引用现成测量资料中的不确定度就是B类。

是的,所以书中认为,检定校准报告是将A评定转化 为B类的过程。即它们只是方法上的不同,在性质上并无区别。
史锦顺 发表于 2016-9-27 09: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6-9-27 09:59 编辑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9-26 22:49
是的,所以书中认为,检定校准报告是将A评定转化 为B类的过程。即它们只是方法上的不同,在性质上并无区 ...

-
       分析问题,要看问题的实质,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现在,“人云亦云”的现象,随处都有,这就该分辨一下,有没有道理。
       分类,必须按事物本身的性质。不确定度论提出时的A类B类的划分,是不符合分类的逻辑规律的。新的GUM的征求意见稿,就取消了A类B类的划分。
-
       按现在通行的概念,A类与B类是有原则性的区别的。B类是厂家或计量给出的仪器的性能指标,是在有计量标准的条件下,获取的信息。而A类是测量者在测量场合下,通过多次测量而得到的。在此场合下,没有计量标准,仅能测出示值的随机变化。用贝塞尔公式算出的σ,可能是被测量本身的随机变化,也可能是测量仪器的随机误差。当σ大于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时,是统计测量,σ是被测量的统计特性,不能除以根号N;当3σ小于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时,是基础测量(常量测量),σ要除以根号N.      
-
       由上,对通常的测量(常量测量),A类评定的不确定度,仅仅是随机误差;而B类评定的值中包含有系统误差。这是原则性的不同。
       A类评定,任何测量者都可以做,但不能通过A类评定认识系统误差。而通常测量仪器是以系统误差为主的。认识与评价仪器,主要是系统误差,而在没有计量标准的情况下,通过测量,只能得到随机误差,是得不到系统误差的。
       计量的根本目的就是认识、测定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测量中可以认识)。不确定度论混淆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区别,是对计量的否定,是对计量事业的背叛。一些搞测量的人,无视计量标准的作用,否定计量的必要性,那是他们的是事;但对计量工作者来说,脑子中必须有计量标准的地位,时刻都不能忘记。
-
       本栏目中的规矩湾先生,不懂得A类与B类的原则区别。他多次说:B类,花钱少,A类代价高。这是误导。任何精密测量,都必须有重复测量,其目的是1)取平均值,减小随机误差。2)判断被测量的变化情况,如果σ大于测量仪器的误差范围(MPEV),那是统计测量,要按统计测量的表征办法处理。
       重复测量几个数都不肯干,还有什么资格搞测量计量工作?
-
       生产厂的说明书载的仪器性能指标,计量证书载明的性能指标,是既包括系统误差,也包括随机误差的。测量者,就可以直接用这个指标。因为已经规定:指标的定义,就是在仪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测得值的误差范围。
       当前,不确定度评定的典型作法,是将A类评定的值与B类评定的值合成。这里的计算,重复了。因为在基础测量(常量测量)中,B类已经包含有A类。即仪器的性能指标中,已经包含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楼主|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9-27 10: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下阿蒙 于 2016-9-27 10:12 编辑
史锦顺 发表于 2016-9-27 09:49
-
       分析问题,要看问题的实质,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现在,“人云亦云”的现象,随处都有,这就该 ...


这么一说,确实更清晰了,图左A类都是随机误差的评定出不确定度分量,图右B类即有随机,也有系统。最后合成后写入说明书等处,别人使用时这个合成量就是B类的 .

反正这本说我读完了,和国内的规程确实差异很大,整本书都在用误差理论,概率统计知识来推导和解释不确定度中名词和公式。。知道这本书的定位的话,还算不错的入门书吧,至少不像规程里面突然冒出的各种公式=。=

合成不确定度,我认为自然是需要区分哪些分量有重复等信息的,如果实在无法区分,那么以保守考虑,全部合成也应该可行吧?理论方面太坚深,不是很理解~
何必 发表于 2016-9-27 11: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的左边实际上类似求随机误差,图右边是扣除系统误差估计值(已定系统误差)后剩余部分(未定系统误差),然后再把这两部分(随机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合成。不确定度实际上就是一个误差范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2 1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