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97|回复: 11

[数据] 请问数值跳变如何处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 17: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刻注册计量论坛 交流工作中的点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成为会员

x

给位老师,大家好。
我在工作过程中经常碰到这样一个问题:所使用的计量器具无论是被检设备还是标准器,测量需要等待示值稳定后读取读数。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示值往往是在一个范围内相对稳定,但并没有固定为一个数值,请问这个时候,我应该在范围区间内取哪个值作为测得值呢?

根据所学的计量知识,经常是可以选用平均值作为测得值。但是这只是原则,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以下不明白的地方:
1:根据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或者其他文字形式的文件所规定的方法,上述问题一般不在考虑范围内。所以我这么做,实际是否(在法制规定中)允许?而且这个跳变范围往往是一个直观观察,很难准确界定,比如我做电磁测量过程中有些是设备本身造成的,但是同时温度和湿度也在变化,当多个影响量的时候,范围也不能明确。
2:因为检定或者校准往往牵扯至少两个计量器具,其间存在激励响应关系,但是在示值变化上,两者往往是不同步的,如果按照平均值原则,标准和被测设备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否存在?是否应该计算?如何计算?
3:还有一个减少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减少灵敏度,但是灵敏度减少会带来多大不确定度是否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计算?如何计算?
4:是否有其他方法减少这种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是否需要计算?
5:老一辈的师傅告诉我,交流跳变是由于电压源不稳造成的。但是同样的电压,直流就稳定的多。我觉得这是交流本身造成的,所以我想请问,有使用稳压源的同行,你们交流测量的时候是否存在此问题?

谢谢各位的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2: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9-7 11:48
比如老式指针电压表都是由表头(高精度电流表)配合电阻组合出来的。表头面板不变,但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 ...

大善,我在这种没有意义的问题上绕来绕去,你见笑了。
不过,我还想绕一下,但是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想好了我再开贴。谢谢你和我讨论这么久。
发表于 2016-9-5 10: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下阿蒙 于 2016-9-5 11:24 编辑

首先,我不是前辈哈,也只是个计量新人,不过我也遇到了和您相同的问题。所使用的计量器具无论是被检设备还是标准器,都在跳动时,要如何取值?

以我遇到的一个测量分流器阻值的模型为例,主要设备包括电源,标准电阻R,被测电阻R1,及2个电压表分别接与电阻两端。在测试中,由于电源输出的波动,电压表V1和V2的显示值都会非常快的抖动。这应该和您遇到的问题相同。
我们的处理思路如下:
1.确认波动原因,将电源更换为标准源,确认电压表市值波动显著降低,确认波动源是电源输出造成的。
2.您提到因为检定或者校准往往牵扯至少两个计量器具,其间存在激励响应关系,我认为这必然是要考虑的,而且不仅仅如此,应该保证你得测试量在时间上是对应的,比如例子中,你记录下了电压表V1的电压值U1,5秒后记录下电压表V2的电压U2,哪肯定是有问题的。而我们是使用电脑同时抓取电压表内的值的。(即设置同一时间点,同时抓起两电压表5~10次的测试值,并分别取均值做为U1和U2。而这个均值只是一个值,即算做一次测量,如要评定不确定度,则需进行多次这个操作),如果您认为您的各仪器显示值的响应时间不同步,或许设置抓取时间上做些修改。
3.还有一个减少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减少灵敏度,但是灵敏度减少会带来多大不确定度是否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计算?如何计算?在人工读取时,我们是降低仪器的测试速度,如将电压表快速调至慢速,降速后,电压表波动将变得缓慢,其实就是,虽然电源在T1~T2时间一直在上下多次波动,但电压表测试速度被限制,其将T1时间测得的值保持到T2后才会变化,这时只要用手机拍下2电压表的值,个人认为也算是同步的。减少灵敏度?降低灵敏度难道不同时降低了标准器的MPE和分辨力?

5.其实你看下电源直流档和交流档的MPE就清楚了,正常的源和万用表,如FLUKE5522A其直流档比交流档MPE好的多,当然稳定的多。。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13: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larup 于 2016-9-5 13:08 编辑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9-5 10:44
首先,我不是前辈哈,也只是个计量新人,不过我也遇到了和您相同的问题。所使用的计量器具无论是被检设备还 ...


谢谢,下面分别探讨一下
1:我觉得是我没说好,其实我们有标准源,这个问题还是存在的,但是标准源也要市电供电,我想知道是否用稳压源再给标准源供电会好些。
2:我们不用同时或者差时这种方法,因为不同步,而且中间差时需要多少很难知道。所以一般用趋稳方法,把标准和被检稳定时的示值作为结果。但是同样面临这个相对的稳定中变化如何处理的问题。
3:降低灵敏度一定是降低了MPE和分辨力么?我觉得待思考。多本教材中,分辨力相关的影响中有标尺间距、读数装置等,而灵敏度相关的有鉴别域,两者没有书指出有直接相关的关系(虽然直观上我和你有同感)。我觉得这个问题还需要思考一下,而且我觉得思考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至于直流和交流的观点,我觉得可以从数字电磁计量器具的构成上来讲:直流电压测量是数字计量器具的基础(冯占玲),其他的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再变换。但是再变换就是一定会更差一些么?
发表于 2016-9-5 15: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up 发表于 2016-9-5 13:06
谢谢,下面分别探讨一下
1:我觉得是我没说好,其实我们有标准源,这个问题还是存在的,但是标准源也要市 ...

1.我想知道是否用稳压源再给标准源供电会好些。,这是标准源电源调整率问题,个人认为影响不大,当让您可以用AC源为标准源提供交流电试一下。
2.中间差时需要多少很难知道,这就很只能在仪器上做处理吧。但就个人感觉,源的稳定性很难跟上表。
3.灵敏度定义为测量系统的示值变化除以被测量值变换所得的商。其中被测量值我们肯定是不能改变的,那么只能从测量系统的示值变化。比如用表头电流表测测电压,虽然你可以改变配套的电阻值达到改变灵敏度的效果,但把表头+电阻看成电压表整体,它的MPE和分辨力没有降嘛?虽然分辨力看上还是1mA/格(举例),但实际或许已经从10V/格变成100V/格了。。。又比如,测温热电偶改变型号,灵敏度变了,但不同的热电偶在不同温段的MPE应该是明显不同的吧。。。当然,这两个只是我想到的例子,别的到底关系如何,可以请前辈们想想,是否有改变灵敏度,MPE和分辨力不变的情况。。

至于直流和交流的观点,我觉得可以从数字电磁计量器具的构成上来讲:直流电压测量是数字计量器具的基础(冯占玲),其他的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再变换。但是再变换就是一定会更差一些么?这我只是以一般多功能源举例的,基本确实如此。我在询问购买交流功率标准源时,询问过一些厂家,交流的精度想要提高真的比直流难很多,而且这从价格上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17: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9-5 15:07
1.我想知道是否用稳压源再给标准源供电会好些。,这是标准源电源调整率问题,个人认为影响不 ...

现在我主要觉得第三条值得讨论。
测量系统,如果辅助设备有可变比的情况下,比如加了一个互感器,会不会灵敏度一定降低或者增高。还有,我们的MPE是分段的,如果经过变比,仍旧在同一误差段,会不会对MPE没影响
发表于 2016-9-6 17: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up 发表于 2016-9-6 17:16
现在我主要觉得第三条值得讨论。
测量系统,如果辅助设备有可变比的情况下,比如加了一个互感器,会不会 ...

测试分流器时也需要用到电流互感器。其实就是将电流缩小放大倍数。如我使用3458A测电流,但只能测1A,我想测100A的电流,使用一个1:100的互感器,虽然表面上3458A的MPEV和分辨力不变。但实际已经变了,假设原来的分辨力为1nA,虽然现在还是能显示出1nA,但实际上为100nA,即整个测试系统的分辨力实际上是100nA,假设被检电流有了10nA的波动,此时3458A是无法显示出来的,MPEV同理。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18: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larup 于 2016-9-6 18:04 编辑

嗯,数字的仪表没有反映我想法,我用模拟的先说一下。
我说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我一个标准源,一个电压表。我输入1 V,走1格,那么我灵敏度S=1。此时我分辨率为最小分度值一半,0.5格
如果经过一个1:2的变压器,我输入1V,走2格,灵敏度S=2。此时我分辨率是最小分度值一半,还是0.5格。如果我输入0.5 V,1格还是能看到的,输入0.25 V,半格还是能读到。
用你的数字的再说一下。
原先我标准输入1nA,电流表显示1nA(理想状态),这次我输入0.01nA,电流表显示1nA,灵敏度=100,但是分辨率还是1nA
前面两个是理想状态,不存在误差,也不存在死区讨论。
这里灵敏度更像是一个放大镜作用,放大镜只是改变光学现象,不能改变原有事物特性。
如果说MPE的话,我觉得确实变了,中间加东西,肯定要增加不确定度,但是合理选择辅助设备,其误差是否变化不显著以致可以忽略?或者,能够减少误差?
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在计量注册师一书上有一句重要说明,鉴别域和分辨力不能混淆,至于是不是这样我还要好好想想,我已经有些糊涂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9-6 22: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9-6 17:34
测试分流器时也需要用到电流互感器。其实就是将电流缩小放大倍数。如我使用3458A测电流,但只能测1A,我 ...

我又总结了一下,我们两个的例子差别明显了,假定测量大于被测的通用条件下
1:你的例子是激励不变,我的例子是激励可变。你的例子是激励的分辨力发生了变化,我的例子是响应的分辨力没有改变,其实是一回事。其实我仔细想想,增加互感器后我的激励等于不是原先的那个测量系统了,新的测量系统的分辨力发生了改变,原先我能最小有效输出值1的现在变成了2。
2:分辨力的改变,关键是谁测量谁,肯定有一个是不变的,一个是改变的。两个例子共同点是测量设备的分辨力发生了变化,被测设备的没有改变。
3:以前的书之所以没有提,是因为首先,其关系不是根据定义推导的,而是静态和动态差别推导的。灵敏度/鉴别域的是实验中获取的,而分辨力/标尺间距/读数误差是静态可观测的。但是从定义上的“有效”来推导的话,静态可观测的最小值并非“有效”的。但是此时应该和“死区”的定义相关,具体怎么分辨,明天再想
发表于 2016-9-7 09: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up 发表于 2016-9-6 18:02
嗯,数字的仪表没有反映我想法,我用模拟的先说一下。
我说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我一个标准源,一个电压表。 ...

此时我分辨率是最小分度值一半,还是0.5格。虽然同时0.5格,但含义不同啊,你总不能把分辨力=0.5格吧,得化为电压值啊。

我输入1 V,走1格,那么我灵敏度S=1。此时,0.5格为0.5V,即分辨力为0.5V.
我输入1V,走2格,灵敏度S=2。此时我分辨率是最小分度值一半,还是0.5格,但此时得0.5格为0.25V,即分辨力为0.25V.
很明显变了啊。MPEV同理。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0: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larup 于 2016-9-7 11:09 编辑
吴下阿蒙 发表于 2016-9-7 09:30
此时我分辨率是最小分度值一半,还是0.5格。虽然同时0.5格,但含义不同啊,你总不能把分辨力=0.5格吧,得 ...


No,0.25 V是你的输入,但是对于测量系统来说,已经改变了,你整个测量系统(包括了互感器)的输出来说,也就是对于电压表的输入来说,0.5格是0.5V,1格就是1 V,这个在测量系统变化前后没有改变
另外,灵敏度不强求输入输出是同一个量,不转化也行。
我觉得您对我的启发很大,主要是在分辨力的两个定义的等价性上。分辨力一方面是有效的最小值,如何确定有效是需要经过测量的。但是另外一个定义说不通过测量,只要观察就能确定。这两个定义从我们两个探讨的例子上,感觉到不等价。
发表于 2016-9-7 11: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下阿蒙 于 2016-9-7 11:56 编辑
solarup 发表于 2016-9-7 10:58
No,0.25 V是你的输入,但是对于测量系统来说,已经改变了,你整个测量系统(包括了互感器)的输出来说, ...


比如老式指针电压表都是由表头(高精度电流表)配合电阻组合出来的。表头面板不变,但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可切换为不同量程的指针电压表,这时灵敏度,分辨力和MPEV都是同比变化的。
比如表头10格,起初调节电阻使量程为10V,此时灵敏度为1V/格,分辨力为半格为0.5V。
现在我再调节电阻,将量程调至100V, 此时灵敏度变为10V/格,同分辨力为半格为5V.   MPEV同理。

而做为现在很多的智能数显仪表,讨论它的灵敏度个人感觉没什么意义。
比如:输出10V,表显10V。输入10A,表显10A。输入100摄氏度,现在的智能仪表也会直接显示100摄氏度,这些表按灵敏度定义计算灵敏度都为1。而如果你再从外部加电阻或互感器使用,如果你不讨论整个系统的灵敏度,根本是没有意义的。比如你例子中用变压器变为1:2,仪表本身灵敏度变了嘛?在仪表的输入端口的电压值依然是等于其显示值的。即灵敏度依然是1.你在算灵敏度的时候把它们看成整体,在分辨力中又只看仪表本身,自然有问题。

而将显示仪表和外部电阻或互感器看作整体的话,其模型和指针电压表模型是一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4-25 16:22 , Processed in 0.0600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