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根本就不是产生不确定度的“因”,而是误差的不确定离散特性才是产生不确定度的“因”。 如果要问测量过程的某个要素的最大允许误差会给测量结果引入多大的扩展不确定度,则正如3楼所说,“为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除以根号3(应该是各自的包含因子,不知道时一般为根号3),然后将该分量与其他分量合成得到合成不确定度,再乘以合成标准不确定的包含因子k(一般不知道时取2)得到扩展不确定度”。 人家楼主问的是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与扩展不确定度的转换,参与讨论的量友也都是围绕着这一观点来进行阐述。18楼某人东扯西往用该仪器进行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上扯。 众所周知,仪器复现量值的扩展不确定度,是与仪器自身的计量性能强相关的。说白了就是与仪器自身的示值不确定离散特性区间的大小强相关。同型号同规格的测量仪器,因其示值不确定离散区间的大小不同,其实际复现量值的不确定度也各异。而不是所有同型号同规格的测量仪器的标准不确定度都是用最大允差绝对值MPEV除以√3。实际上仪器的备注不确定度大于、小于、等于“MPEV/√3”都是有可能的。“MPEV/√3”只不过是套算出来的,人为规定的,合格测量设备的标准不确定度的极限要求,根本不是通过溯源获得的。只要检定合格,全世界的仪器的不确定度都一样。 如果经校准后的某仪器的示值误差估计值超出了最大允许误差,但示值变动性非常小。请问该仪器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还是“MPEV/√3”吗?用该仪器进行修正测量,其仪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还是这么大吗? 又假如经校准后的某仪器的示值误差估计值为0,但示值变动性大于MPEV。请问,用该仪器进行不修正测量,其仪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是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