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概念] 从解题到辨识误差与不确定度

[复制链接]
史锦顺 发表于 2019-12-9 10: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9-12-9 11:13 编辑

-
                              从解题到辨识误差不确定度
-
                                                                                       史锦顺
-引言
       规矩湾锦苑先生认为:误差表准确性,不确定度表可信性,是两个性质不同、用途不同的参数,不能相比。都成先生出了个题目,请规矩湾锦苑先生计算。其目的是驳斥规矩湾的“两个指标说”。我和都成的共识是:误差与不确定度都是表征准确性的。
-
       都成认为:不确定度体系是误差理论的发展,意思是不确定度体系优于误差理论,因此推广应用是正确的。史锦顺认为:不确定度体系是错误的。必须停止推行。这是我与都成的根本性的分歧。
       不同意见的交锋,对双方都是有益的。发现真理是进步;发现错误而改正之同样是进步。愿同都成先生及诸位网友共勉之。      
-
【都成原题】(见http://www.gfjl.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6686&extra=page%3D1&page=2
-
【史锦顺对题目的实用化修改】
       都成的题目,隐藏有不确定度解题的前提条件,作为考题可以,但现实中,是不可能有的。史锦顺去掉那些附加的苛刻条件,变成一个现实的、可解的题目。

       题目:
       用伏安法测量某负载上的电功率。所选用的的仪器经检定合格。仪器适用于本次测量的环境条件。按下列直接测量的测量结果,求间接测量电功率(P=VI)的测量结果。
      电压测量结果;V =100.00V, σV平=0.01V。 读数处,仪器MPEVV=0.06V。
      电流测量结果:I = 5.000A,  σI平=0.001A。 读数处,仪器MPEVI=0.003A。


第一部分 史法误差理论解题的理论基础
1 误差元公式推导
1.1 物理公式
       物理公式的量值是物理量的实际值,就是真值
               P = VI                                                                            (1)
1.2 计值公式
       计值公式的值是测得值或标称值(此题只有测得值)。
               P = VI                                                                    (2)
1.3 求误差元
A) 小量法
      误差元是测得值与真值之差。由(1)(2)求误差元rP
             rP = ΔP = P-P  = VI –VI                        
               = (V + ΔV) ( I + ΔI) – VI            
               =VI + IΔV +VΔI – VI   
               = IΔV + VΔI                                                               (3)            

B)微分法
       (1)与(2)构成测量方程     
                P – P = VI - VI                                                       (4)
       测得值函数为
                 P = VI – VI + P                                               
                     =VI                                                                    (5)
测得值函数中,P、V、I是常量(初始量);P、V、I是变量。
       对测得值函数在初始点作泰勒展开,并取一阶近似
                P = P + (∂P/ ∂V)(V-V)+ (∂P/ ∂I)(I-I)
                    = P + IΔV+ VΔI                                            (6)
       由(6),有     
                P - P =  IΔV + VΔI               
       即功率的误差元为
                rP = ΔP = IΔV + VΔI                                            (7)            
       按泰勒展开要求,微分点在初始点,即(7)式中I应为I,而V应为V,这与(4)的表达形式是完全相同的。偏微分的直接结果(7),更便于应用,而本质及计算结果与(4)相同。
               
2 求误差范围
2.1 误差量的性质判别
       间接测量功率P,是通过直接测量电压V 并直接测量电流I而完成的。电表的最大允许误差VPEV,是制造厂给出的并经计量检验公证的。它以系统为主,也有随机误差。因不给出二者比例,按误差量的上限性法则与误差分析的保险原则,要按系统误差计算。而测得的随机误差部分,可能是仪器的随机误差,也可能是被测量的微小变化,或环境等的随机影响,因实测随机误差范围(3σ平)不大于MPEV,可视为基础测量,各项都算入误差范围中。这样,功率的误差元共四项:两项系统误差,两项随机误差。

       这里顺便说一下,若总体的量值的分散性σ大于MPEV(即3σ大于MPEV的三倍),那就是统计测量了。统计测量中,测量仪器的误差可略,而所测得的变化量属于被测量的特性,必须按单值的分散范围3σ给出。区分基础测量与统计测量,是测量者的基本知识,由此方知测得值表征量的归属,也才能正确选择测量仪器并正确表达测量结果。极为重要的信源频率稳定度的测量(多普勒雷达、航天技术)、发射机发射功率稳定度的测量、最常见的电压源的电压稳定度测量、恒温箱温度稳定度的测量、用量极大的测量仪器指标中精密度的测量,都是对随机变量的测量,都是“统计测量”,都必须用单值的σ而不能除以根号N。都成先生几次就“统计测量”向我发难。我不回答,是觉得这不像是学术讨论。提这种问题,本身是对我的一种藐视;由此而争论,没什么意思。而故意挖苦我(如卡尺评定问题,我认为是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你认为不足挂齿),对不起,没工夫奉陪。我肯定你刊物论文的意义(世界上能认识此文意义的人不多,你自己也未估计到其重要作用),是我对你的尊重,是我向你示好。你不领情也罢,反而斥责我。正是:拍马拍到马蹄上,是我自找挨踢。过去了的事,一笑了之;我们继续真心论学术。

2.2 误差合成公式
       经典测量学(如1980版《数学手册》)按“绝对和”处理。     

       不确定度体系是“方差之路”,因测量者不知“分布”,又不知“相关性”,假设分布,假设不相关,都是陷阱。方差之路走不通。照抄照办的,实际是错误的。任何人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不确定度评定要求知道误差分布的具体形式、要求确认误差间不相关;测量工作者无法知道这些,因此也就无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至于“假设”,那不是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假设”而不证明,行吗?

       测量计量的统计是“时域统计”,系统误差的方差为零。不能走“方差”的路线。
       兼顾系统误差与实际误差的特性,可以走“范围合成”之路(钱钟泰提出过,但他没有给出实用的方案)。史锦顺的办法是“对范围取方根”。史法不要求特定条件,简单易行。
       将误差元的表达式总体取平方,再开方,即可达到取绝对值的目的。而取最大值,符合了误差的上限性法则。平方的过程中,有随机误差的交叉项可略。多项的小系统误差,也有交叉项的抵消作用。这些,都可取“方和根”。但两三项大系统误差,必须取绝对值之和。
(详见《史法测量计量学》第4章 误差范围与误差合成,本栏目有。)

      功率P测量的误差元是
              rP = IΔV + VΔI                                            
                = I(±MPEVV±3σV平) + V(±MPEVI±3σI平)
                = ±IMPEVV±3σVI ±V MPEVI±3σIV)                  (8)
       功率P测量的误差范围是
             RP =√ (rP2)max
                  =√ [(IMPEVV + VMPEVI)2 +(3σVI)2+(3σI平V)2]     (9)
3 表达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的通常表达式:
                P = P ± RP                                                                   (10)  
       式(10)是测量结果的简化的表达式。严格的表达式为:
                P - RP ≤ P ≤ P + RP                                                     (11)
       测量结果的区间表达式为
                [P - RP,P,P + RP]                                                   (12)

       测量结果表达式的物理意义:
       被测量的实际值P(经典测量学称其为真值),在以测得值P为中心、以误差范围RP(恒正)为半宽的区间中。被测量的最佳表征值是测得值P。被测量的实际值P可能比测得值P小些,但不会小于P - RP;被测量的实际值P可能大些,但不会大于P + RP-
(未完待续)




补充内容 (2019-12-9 15:16):
“兼顾系统误差与实际误差的特性”应为“兼顾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特性”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19-12-9 12: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9-12-9 12:29 编辑

(续前)

第二部分 伏安法测量电功率的实用解题(误差理论)
2.1 计算测得值        

             P = VI
                  =100.00V × 5.000A      
                  =500.0 W                                                                (13)
2.2 误差范围计算
       电功率测量的误差元
              rP = (∂P/ ∂V) ΔV + (∂P/ ∂I) ΔI
                  =  IΔV + VΔI                                   
                =  I(±MPEVV±3σV平) + V(±MPEVI±3σI平)
                =±IMPEVV±3σV平I±V MPEVI±3σI平V)                 (14)
       电功率测量的误差范围
              RP =√ (rP2)max
                  =√ [(IMPEVV + VMPEVI)2 +(3σV平I)2+(3σI平V)2]      
                  =√ [(5.000A×0.06V + 100.00V×0.003A)2
                     + (3×0.01V×5.000A)2+(3×0.001A×100.00V)2]
                  =√[(0.30+0.30)2 + 0.152 + 0.302] W
                  = √ (0.36+0.0225+0.090) W
                  = 0.687W
                  = 0.7 W                                                                 (15)            

2.3 测量结果表达
              P = P ± RP                                               
                =500.0 W ± 0.7W                                                        (16)   


第三部分 不确定度体系的作法质疑
1 测量计量工作中,研制场合可能有“台域统计”,而计量场合、应用测量场合,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重复测量,是“时域统计”。不确定度体系的“分布”,都是“台域统计”。统计方式错位,是不确定度体系的根本性错误,
2 误差合成中的相关性问题,本来是多项式平方中的交叉项问题,一经引申为“相关性”就全乱了。两项系统误差合成,最大值必然是二项的绝对值之和,假设不相关是陷阱,说成必然不相关(GUM/JJF1059)是严重的错误。
3 科学与工业、贸易,必须凭实测数据说话。假设什么分布,假设不相关,而又不去证明,也不能证明。这说明,不确定度体系是不能实际应用的伪科学。教员考学生,违心的假设,本就不应该;而实际工作中,假设就要犯大错误。除了一些糊涂虫以外,哪个实际工作者敢假设?相信不确定度体系的人,请您扪心自问:你敢在实际工作中“假设”吗?
4 比较“不确定度评定”的评定结果与误差理论的计算结果,就此问题来说,差值是比较大的。我的计算结果,误差范围(准确度、准确度等级、极限误差、最大允许误差MPEV)是0.7W;而被都成认可的、规矩湾的计算结果扩展不确定度是0.36W。为什么差那么多?根源是走不通而强行的“方差路线”,是不合理的“一律方和根”。

第四部分 理论正误的检验
       理论正误的检验,可以是逻辑,可以是实验,也可以是抛开各种理论的具体实际计算。
       本题的开头,那位网友的计算,就是一种证明方法。
       误差理论的测量结果表达式为
                P - RP ≤ P ≤ P+ RP                                                (17)
       不确定度体系的测量结果表达式(GUM)为
                y - U ≤ Y ≤ y +U                                                           (18)
       二者都声称被测量真值在给定的区间中。比较(17)(18)二式,可知常规应用中,
U相当于RP
        算一算(17)(18)给出的被测量值的极限值,看看哪个符合“具体实际计算值”。
【A】电压电流相乘的直接计算值
       单项误差合成,一个系统,一个随机,取范围的“方和根”
             RV = √ [MPEVV2 + (3σV平)2]
                = √ (0.062+0.032)
                = √ (0.0036+0.0009)
                =√0.0045
                =0.067V
             RI = √ [MPEVI2 + (3σI平)2]
                =√0.0032+0.0032
                  =√0.000018
                = 0.00424

              V上限 = 100.00+0.067
                         = 100.067V
              V下限 = 100.00-0.067
                          =99.933
               I上限 =5.000+0.00424
                   =5.00424
               I下限 =5.000 - 0.00424
                   =5.00424
                    =4.99576
               P上限 = V I
                   = 100.067V×5.00424A
                    =500.76W
               P下限 = VI
                   =99.933V×4.99576A
                     =499.24W                        

【B】误差理论(史法)的计算值
               P上限 =  P + RP
                      = 500.0W+0.69W
                      =500.69W

                P下限 =  P - RP
                      = 500.0W - 0.69W
                      = 499.31W

【C】不确定度体系计算值(规矩湾锦苑计算,都成认可)

               P上限 =  P + U
                      = 500.0W + 0.36W
                      =500.36W
                                   
                P下限 =  P - U
                      = 500.0W – 0.36W
                      = 499.64W

       区间半宽与直接计算之差
            误差理论  半宽绝对差 0.69-0.76 = - 0.07     
                      半宽相对差(区间相对差) - 0.07/0.76 = -9.2%
            不确定度  半宽绝对差 0.36-0.76 = -0.40
                      半宽相对差(区间相对差) –0.40/0.76= -53%

结论
       误差量的相对误差约10%,是可以接受的。误差理论是可行的。
       误差量的相对误差大于50%,是不能允许的。不确定度体系不能用。
-
(全文完)
njlyx 发表于 2019-12-9 15:21: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做一定的"假设",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您不也"假定"了是所谓"基础测量",而不是所谓"统计测量"么?……关键是,"假设"要基本合理,有适当的"依据"。   譬如,您以电压、电流的"测得值"分散性较小(所谓"实验标准偏差值"较小)--- 可以"合理"的认为是"表"的随机性所导致,因而可以"假定"被测的电压、电流都是"常量",也许是"适当"的!  那么,既然被测量是"常量",测量结果的"最大误差"便"不应"超出"表"的MPEV,您为何还要"加入"由"测得值"散布贡献的"成份"呢?    如果被测量是"常量"的"假定"果然成立,那多次"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测量误差(范围)"就应该小于"表"的MPEV框定的"范围"!…… 如果不能"确认"被测量是"常量",问题就难有"确定无疑"的解,只能"适当"的另做"假定"了…
都成 发表于 2019-12-9 16: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2月15日我曾发了一份关于计量不是您定义的“统计测量”和“交叉系数”是否可用的最后陈述。时隔近4年,看来您的观点并未改变,其它观点也并未改变,观点已根深蒂固,已没有再讨论的必要,只期待您上书国务院的结果,再没有结果,估计也就这样了。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19-12-9 16: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njlyx 发表于 2019-12-9 15:21
不做一定的"假设",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您不也"假定"了是所谓"基础测量",而不是所谓"统计测量"么?… ...


        我说题目是基础测量而不是统计测量,是基于所给出的条件的分析与判断,包括必要的“包容”与“通融处理”,而不是“假设”。假设而不求证就会演变成错误。GUM与JJF1059,三个条文规定系统误差不相关,可按“方和根”处理,就是“假设”的恶果。难道你认为那是正确的吗?
        没有任何一本书说可按假设处理问题。假设成为处理问题的前提,是不确定度合成的需要,也是不确定度体系对科技人员的思想污染。不客气地说,先生中毒不浅。

       这里就具体题目辨识误差理论与不确定度体系的优劣,在大的方面先生应该表明自己的观点。十多年的网上讨论,我曾以先生为知音。现在看来,一切都过去了。你能针锋相对地指出老史的错误,老史还是欢迎的。改正错误或辨清问题,都是高上一层楼。希望您着眼点高一点!
-
都成 发表于 2019-12-10 09: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都成 于 2019-12-10 09:43 编辑
史锦顺 发表于 2019-12-9 12:24
(续前)

第二部分 伏安法测量电功率的实用解题(误差理论)


      这是我在《计量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试论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理论的关系》,以前也贴出过,您不妨再浏览一下,看看k=3的扩展不确定度是否与合成的极限误差相同!在主要误差来源都估计为正态分布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经典的误差理论是温和的!只是分布的估计和包含因子的确定没有把握好,造成不同评定者最后结果的差异。
      不确定度理论是误差理论的发展,肯定是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当下的乱象是老师没教好、专家没指导好、学生没学好、用者没有应用好。
      不确定度理论不好,我们也可以重回到过去的误差理论时代,现在好多教科书中都还有,典型的就是合肥工业大学费业泰老师主编的《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其中既有经典的误差理论,也有不确定度评定,有些简单的用“极限误差”我也觉得更好更方便。您的做法是:用一个“误差元”的概念代替“测量误差”,这是多余,因为您对“误差元”的定义就是“测量误差”的定义,您采用了“误差范围”的概念,来发展误差理论,这个“误差范围”就相当于“扩展不确定度”,这是我们的共识,您说这个“误差范围”对应的概率是99%,好了,提到概率就得有对应的“分布”,正态、三角、梯形、均匀等都是有可能的,您是确定为哪一种?您也同样绕不过去,您可能都估计为正态分布,但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您同样迷茫。正确的做法就对同一种仪器的示值误差进行统计,就像我统计的0.1级电能表的结果为正态分布,仪器的制造者给出的结论,同行专家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等。
      经典的误差理论存在瑕疵,经过全世界计量专家的努力发展才有了当下的GUM,有了我们的1059和1059.1,这不是闹着玩的。您全面否定不确定度理论,这是您的权利,您的理论不也是对误差理论的“发展”吗?不然否定了不确定度用原来的就得了,只是您将误差理论给发展烂了,首先“统计测量”的观点错了,“交叉系数”的观点错了,还有什么“方根”合成就没听说过。
      累了,到此结束吧!都不容易,请多保重!

1

1

2

2

3

3

4

4

5

5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19-12-12 11: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19-12-12 11:55 编辑
都成 发表于 2019-12-10 09:41
这是我在《计量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试论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理论的关系》,以前也贴出过,您不 ...

                          增加“误差元”一词的必要性
                                 —— 同都成先生辩论(1)

-
                                                                                            史锦顺
-
【都成论点】
       您的做法是:用一个“误差元”的概念代替“测量误差”,这是多余,因为您对“误差元”的定义就是“测量误差”的定义,您采用了“误差范围”的概念,来发展误差理论,这个“误差范围”就相当于“扩展不确定度”……

【史辩】
       “误差”一词,在测量计量界的实际应用中有几种用法。有时是泛指的,有时是专用的。
       【甲】说“误差定义为测得值减真值”,这个“误差”是基本的、专用的,是可正可负的、非正即负的。
       【乙】说“铷频标的误差比铯频标的误差大”,这里的“误差”,是指“误差范围”(MPEV/准确度/极限误差),是恒正的数。
       【丙】“误差理论”一词中的“误差”,是泛指概念,即包括【甲】所指的误差,也包括【乙】所指的误差。
       不确定度体系诞生前,上述三种误差概念是清楚的,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义环境下,区分也并不难。
       不确定度体系一出世,首先攻击【甲】误差,说真值不可知,误差不可求。“误差不可求”,没有了“误差”,也就否定了误差理论。
       又说,应用的是【乙】所指的误差,不符合【甲】定义。这就是都成文中所说的误差理论中的“概念麻烦”。当然,都成不过是鹦鹉学舌,其实这是不确定度体系炮制者对误差理论的诬陷之词。

       完善误差理论的用语,既是抵制不确定度体系泛滥的需要,也是误差理论自身发展完善的需要。
       把“误差”区分为“误差元”与“误差范围”,是对计量界习惯用语的一种细化,是把误差一词的多种功能,区分开,各行一职,易于理解,方便应用。

      《史法测量计量学》的作法
       1 误差元定义为测得值减真值。就是【甲】的含义。
       2 误差范围定义为误差元的绝对值的一定概率(大于99%)意义上的最大可能值。就是【乙】的含义。
       3 误差范围是集合的概念,该集合的元素是误差元。由误差元构成误差范围。
       4 基于物理公式求误差元,由误差元而求误差范围,进而推导误差合成公式,进而表达测得值区间与测量结果区间,表达测量结果;同样程序,推导计量的误差公式与合格性判别公式。从而实现误差理论的公式化。
       基于十项法则而实现了理论公式化的《史法测量计量学》,使经典误差理论面貌一新。而“误差元”概念的提出,是误差理论革新的基础。
       不确定度体系是反面的例子。不确定度的架构:A、B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其实,只是“集合量”而没有构成集合的“单元量”。没有元素的集合是“空集”。不确定度只说是“非负量”,怎么来的,却不知。于是,也就没法推演公式。
-
       误差元一词提出后,便可顺理成章地推导各种公式。其方便性,一用便知。请先生用用看。

-

njlyx 发表于 2019-12-12 12:45: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测量误差"与形形色色的任何"被测量"一样,在人们关心的实用范围内、以人们的有限认知能力来看,都是具有"一定概率散布范围"的
njlyx 发表于 2019-12-12 13:4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jlyx 发表于 2019-12-12 12:45
"测量误差"与形形色色的任何"被测量"一样,在人们关心的实用范围内、以人们的有限认知能力来看,都是具有" ...

(接上)
的"不确定量",它们在特定"时空点"的具体取值(--所谓"元"值)是人们不能"确知"的,但人们可以实用"认知"其"概率散布范围"的"中心值"及"宽度(考虑大多数情形下可能是对称散布,一般用"半宽"做指标)",边用此"中心值"及"宽度(半宽)"这两个"指标"值它的"实用值(实际应用时的取值范围)"。………此"宽度(半宽)"便是所谓"测量不确定度"(即史先生称谓的"误差范围",只不过史先生的"误差范围"约定了99%的"包含概率",而"不确定度"的"包含概率"没有定"死",需要应用时再"约")。………在笼统谈到某"量"时,通常就是表达它的"元"值,应该无需再用前缀"元"申明。……需要"改善"的应该是对那"中心值"及"宽度(半宽)"的适当称谓,避免与"元"混淆。……在报告"测量结果"时,应该"公认"测量误差的"中心值"为0(否则,违背报告者的"良知"!),便只有那个"宽度(半宽)"需要随同"测得值"一起报告了。… 过去将"测量误差"的这"宽度(半宽)"笼统表述为"测量误差",现在"另名"称谓了,即可避免"误会"。

以"测量误差"的"(真)值"不可(确)知而否认其"地位",应该是某些"专家"的观点。若如此"认识",那世上便没有多少种(个)"量"有立足之地了!

"不确定度"方法没那么"伟大"(除了表述方面顺了一些,减少了一点可能的称谓"混淆",并没有解决"误差理论"中的根本"难题"--- "量"之间的"相关性"问题! 相反,由于对"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类的不恰当排斥,在"近似常量"的多次重复测量结果的处理上,似乎表现出"倒退"?)     也没有史先生认为的那么"难堪"!
237358527 发表于 2019-12-12 13: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37358527 于 2019-12-12 13:52 编辑
都成 发表于 2019-12-10 09:41
这是我在《计量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试论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理论的关系》,以前也贴出过,您不 ...


通俗易懂,非常好
njlyx 发表于 2019-12-12 13:42: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jlyx 发表于 2019-12-12 13:40
(接上)
的"不确定量",它们在特定"时空点"的具体取值(--所谓"元"值)是人们不能"确知"的,但人们可以实用" ...

更正:  边用   -->   便用
njlyx 发表于 2019-12-12 13:55: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jlyx 发表于 2019-12-12 13:40
(接上)
的"不确定量",它们在特定"时空点"的具体取值(--所谓"元"值)是人们不能"确知"的,但人们可以实用" ...

更正:
…"指标"值它的"实用…   -->    … "指标"值表达它的"实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7 03: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