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概念] 扩展不确定度与示值误差的关系

 关闭 [复制链接]
jinjinddn 发表于 2020-6-28 21: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教如图所示
我理解为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半宽概率区间,那么正常来说应该是U>△。如图所示的情况,那么要么这个示值误差所示的测量点是异常点,要么这个点是小概率事件,在95%之外。不知道理解的对吗?改图中的校准值被当做对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了吧?
批注 2020-06-28 213535.png
 楼主| jinjinddn 发表于 2020-6-30 18: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教求教呀!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0-7-2 04: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图中,“示值”理解为被检仪器的显示值,“校准值”理解为计量标准的给出值,示值误差是通过测量得到的,因此被检仪器的示值误差“测得值”为Δ=“示值”-“校准值”。扩展不确定度U是“测得值”Δ的可信性,是人根据获得测得值(测量结果)的测量过程全部信息评估得到的,不是测量得到,概念上与“误差”完全两码事,故,U的大小与示值误差Δ的大小无关。只要测量方法(包括人机料法环诸要素)不改变,无论得到的示值误差大小如何不同,其测量不确定度U不会改变。因此U与Δ的大小无关,U与Δ的定义不同,来历不同,用途更不同,不要试图探讨U与Δ孰大孰小的关系。
  在被检对象合格性判定中,U与被检对象示值允差ΔT之间存在着制约关系。按JJF1094的规定,U≤ΔT/3时表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Δ值得相信,测量结果Δ可用来评判被检仪器的合格性,Δ≤ΔT,判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U>ΔT/3时,测量结果Δ不可信,可将示值允差调整为ΔT-U,当Δ≤ΔT-U时,被检对象判为合格,否则需考虑“待定区”问题判定合格与否。如果U≥ΔT,则表示测量结果Δ极度不可信,无法用Δ来判定被检对象的合格性,必须改进方法重新检测。
 楼主| jinjinddn 发表于 2020-7-2 22: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0-7-2 04:18
  你的图中,“示值”理解为被检仪器的显示值,“校准值”理解为计量标准的给出值,示值误差是通过测量得 ...

谢谢,所以不确定度表示的到底是真值(或者约定真值,校准值)所在区间的分布还是测量值(示值)的分布呢?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0-7-3 03: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3楼中的Δ和ΔT都应该加绝对值符号,因为U永远为正,U≥丨ΔT丨时,调整后的示值允差绝对值丨ΔT-U丨≤0违背了基本数学常识,因此测量结果Δ极不可信,不能使用测量结果丨Δ丨与允差丨ΔT丨相比较,判定被测参数的合格性。
史锦顺 发表于 2020-7-3 11: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20-7-3 11:32 编辑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0-7-2 04:18
  你的图中,“示值”理解为被检仪器的显示值,“校准值”理解为计量标准的给出值,示值误差是通过测量得 ...

【规矩湾先生】
       扩展不确定度U是“测得值”Δ的可信性,是人根据获得测得值(测量结果)的测量过程全部信息评估得到的,不是测量得到,概念上与“误差”完全两码事,故,U的大小与示值误差Δ的大小无关。只要测量方法(包括人机料法环诸要素)不改变,无论得到的示值误差大小如何不同,其测量不确定度U不会改变。因此U与Δ的大小无关,U与Δ的定义不同,来历不同,用途更不同,不要试图探讨U与Δ孰大孰小的关系。

【史评】
         1#所问的情况,包含着“计量中的不确定度的求法与用法”的问题。这是计量中,误差理论与不确定度体系的原则性分歧。
         误差理论认为:计量的误差,由所用计量标准的误差范围决定。
         不确定度体系认为,计量(包括检定与校准)的不可信性是U95,包括:(1)所用标准的误差范围;(2)被检对象的波动性等一部分性能。(1)是应该的,(2)是错误的。
          关于不确定度体系的这个错误,《JJF1094》的第二起草人叶德培先生是十分清楚的,她在讲课(优酷网)中,很严厉地抨击不确定度体系的这项原则性错误。我曾在本栏目评价她的这个观点:铿锵置疑,振聋发聩;金玉之言,掷地有声。奇怪的是她明知这个错误,却写入《JJF1094》中。是迷信外国人,还是惧怕第一起草人?第一起草人死了几年了,你有责任向计量司说明这件事。

         下面附录是我向计量司已报告过四次的《不确定度体系的五项公式错误》(本栏目登过两次)中的一段,以说明这个问题,并供读者参考。

----------------------------
附录

5 计量的误差公式错误并导致合格性判别公式错误
    不确定度体系的基本模型不当,混淆对象与手段的关系,得出的计量误差公式错误,导致计量(检定与校准)的合格性判别公式错误。这关系到计量界每时每刻的具体业务工作;应尽快更正。“合格性判别公式”的正误,是计量界必须弄清楚的。
5.1 不确定度体系的计量的误差公式错误
    不确定度体系的基本模型不当,微分看错变量,导致计量误差公式错误。
    计量中,不确定度评定的测量模型是
               EM= M―B                                            (5.1)
    M是测量值,B是标准的标称值。EM是误差元。对(5.1)式微分,或做泰勒展开,用大写字母表示偏微商与自变量的乘积,有
               EMo+ ΔEM= Mo + ΔM分辨+ ΔM重复+ΔM温度+ΔM其他―(Bo+ΔB标)
               ΔEM =ΔM分辨+ ΔM重复+ΔM温度+ ΔM其他―ΔB            (5.2)    (5.2)中各项表成标准不确定度形式,认为各项不相关,取“方和根”
                uc =  √(u分辨2+ u重复2+u温度2+ u其他2+ΔB2)                      (5.3)  
       扩展不确定度U95为:
                U95 = 2uc = 2 (u分辨2+ u重复2+u温度2+ u其他2+ΔB2                      (5)    

    (5)式是当前不确定度评定最基本的公式。u分辨表示被检仪器分辨力的作用(包括了偏微商因子,下同),u重复表示“用测量仪器测量计量标准”时读数的重复性,u温度是环境温度的影响,u其他是其他因素的影响;u标是标准的误差范围化成的不确定度。
    依据(5)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是当前计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常规。中国的评定如此,欧洲的评定也是如此。又称GUM的泰勒展开法。
    公式(5)是错误的。分析如下。
1)混淆对象与手段
    计量场合,对象是测量仪器。对象的变化,是它自身的性能,必然体现在测得值中,应该当作对象的问题处理,不能把它混入手段的性能中。
2)混淆对象的自变量与手段的自变量
    对测得值M微分,错误;根源是混淆了两类不同的自变量。
    被测仪器的误差因素,包括ΔM分辨,ΔM重复,ΔM温度,ΔM其他都是对象的自变量,必然体现在测量仪器的示值M与标准的标称值B的差值之中。再微分是重计、多计。
3)错误地拆分测得值函数
    在测量计量理论中,测量仪器的测量值函数,是非常重要的。测量值函数的最主要的应用场合是测量仪器的研究与制造。研制测量仪器,必须依据并给出测量值函数;制造测量仪器,必须对测量值函数作泰勒展开,知道各项误差因素,以便在生产中控制,以达到总指标的要求,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来。除极个别测量仪器给出分项指标外,一般测量仪器都以总指标作为性能的标志。
    测量仪器一经成为产品后,其标志性能就是其误差范围指标值。计量中,计量人员检验、公证测量仪器误差范围指标;测量中,测量人员相信误差范围指标,根据指标选用测量仪器,根据测量仪器指标,分析与给出测得值的误差范围。
    在测量仪器的计量与测量应用中,没必要、一般也不可能拆分测得值函数。例如,世界上用指针式电压表的人极多,但谁能写出指针偏转与被测量的函数关系?除电表设计人员外,测量人员与计量人员既没必要,也不可能对电表的测得值函数作泰勒展开。应用电压表测量,要选用性能指标合乎要求的仪器,要知道使用方法,要满足其应用条件;而无论测量与计量,着眼点都是其整体指标,没必要对其测得值函数作泰勒展开。
    测量仪器的误差因素的作用,体现于其总指标中,总体计量不该拆分测得值函数。如果测量仪器的指标是分项给出的(数量极少,如波导测量线),计量可按分项指标,做分项计量。分项指标的“分项”与大小,是生产厂按国家技术规范标志的,指标的规定与给出,不是计量人员的职权。计量的职责是用实测判别各分项误差性能是否符合指标。而凡标有总指标的测量仪器,必须用计量标准进行整体计量。
    不确定度论普遍地拆分测得值函数,结果是形成多种错误。
    这里要重点说明一点,测量仪器(包括计量标准),都是给人用的,其指标都是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性能指标。“正常工作条件”,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也有国际规范。例如工作温度,上世纪通用仪器是20℃±20℃(如今,空调、暖气普及,也有规定为20℃±10℃的),例如,著名的铯原子频标5061A,其标准管的准确度指标是1×10-11,而其工作温度条件是0℃到40℃。就是说,在0℃到40℃的环境温度下,都保证指标。现在的不确定度评定,在室内应用,要加温度效应量,那是画蛇添足,是错误的。
5.2 不确定度体系合格性判别公式错误
测量计量学理论:计量的误差范围等于所用计量标准的误差范围。
            R = R                                        (6)
    在不确定度体系中,所谓计量的不确定度U95,就是指计量的误差范围。由于混淆对象和手段,错把被检仪器的部分性能纳入U95中。于是由此而确定的待定区半宽以及合格性判别公式,就都错了。
    将(5)式与(6)式相比较,得知不确定度评定重计(多计)了有关被检仪器的四项误差。这括号中的前四项,属于被检仪器的性能,已体现在仪器的示值中。这四项是对象的问题,算在手段上,是错误的。
    合格性判别公式的正确式为
            |Δ|max R仪指标- R                                 (7)
    在不确定度体系中,合格性判别公式(例如JJF1094-2002)为
            |Δ|max ≤ R 仪指标 –U95                                 (8)
    U95的内容,包含被检仪器的部分性能。这部分内容是对象的性能,已体现在|Δ|max中。U95取代R标是错误的。U95部分乃至全部堵塞合格性通道,是不确定度体系的一项严重错误。
    欧洲合格性组织对游标卡尺的不确定度评定(我国CNAS引为标准之实例),结果竟是:误差范围指标0.05mm的卡尺,用一等量块校准,校准之不确定度是0.06mm,如是,合格性通道被堵死,则全世界的此类卡尺都不合格。多么荒唐!
-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0-7-4 01: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史锦顺 发表于 2020-7-3 11:06
【规矩湾先生】
       扩展不确定度U是“测得值”Δ的可信性,是人根据获得测得值(测量结果)的测量过程 ...

  史老师,您对误差理论的观点我没有异议,误差理论发展到现在已经基本成熟,计量界也都基本上达到了共识,因此,我对误差理论就不班门弄斧说多余的话了。但我认为不应该把不确定的评定的理论与误差理论混为一谈,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是评价测量人员的“产品”——测量结果品质高低的两个不同参数。测量误差用来量化评判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误差越大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越差。测量不确定度用来量化评判测量结果的“可信性”,不确定度越大,测量结果就越不可信。因此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的定义不同,来历不同,特性不同,使用场合更不同,不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论,不能用误差理论解释测量不确定度,用误差理论解释测量不确定度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按您给出的符号,在不确定度体系中,合格性判别公式(见JJF1094-2002)为|Δ|max≤R仪指标–U95,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其前提条件是测量结果|Δ|max 不是“可信的”,可信与否就必须用“不确定度”U95判定,即U95≤(1/3) R仪指标,只要满足这个条件,就可以直接用测量结果|Δ|判定被测参数的合格性,|Δ|≤R仪指标就可以判该受检点合格,|Δ|max ≤R仪指标就可以判定被检仪器合格。在不满足U95≤(1/3) R仪指标时,测量结果判为不可信,采用的技术措施是调整R仪指标,新的R仪指标为R仪指标–U95,|Δ|max≤R仪指标–U95判定受检点合格,|Δ|max≤R仪指标–U95判定被检仪器合格。
  总之,引入测量不确定度概念后,我们要建立这样一个理念: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是不同的概念,不确定度U95是评判测量结果可信性的参数,测量误差|Δ|和|Δ|max是评判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参数,准确性高的测量结果不一定就可信,可信性高的测量结果也不一定准确性就一定好,因此新的“测量结果”定义包含了“测得值”与“测量不确定度”缺一不可,测得值反映了测量结果准确性,测量不确定度反映了测量结果可信性。我们拿到测量者给出的测量结果后,首先必须用不确定度判定可信性,判定该测量结果能否用于确定本被测对象是否合格,然后根据可信性的判断,再用测得值与约定值(或规定值、公称值)相比较判定准确性,确定被测对象是否合格。
规矩湾锦苑 发表于 2020-7-4 04: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4楼问:不确定度表示的到底是真值(或者约定真值,校准值)所在区间的分布还是测量值(示值)的分布呢?
  答:要严格区分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不确定度不表示“分布”和分布形式、分布区间,不确定度仅表示一个分布区间的“半宽度”,仅仅是个“半宽度值”而已。根据定义,不确定度表示被测量真值最佳估计值(即估计的被测量真值)可能处于的区间的半宽度。
  “被测量的测得值”是测量者给定的,是确定的。但因测量误差的影响,多次测量的测得值却并不相同,因此多次测量的测得值以一定形式“分布”,其分布区间按一定的概率,以测得值为中心,以最大误差为半宽。
  被测量真值最佳估计值的分布区间,测量者不知,也不知分布中心,只能估计出该区间的宽度(半宽),因此不确定度只有“半宽”。如果测量者真的想知道被测量真值最佳估计值的分布区间,就必须将被测量送更高准确性和可信性的技术机构测量,其测得值相对于本级测量者的测得值就是“真值”或“参考值”、“约定真值”。这个“真值”或“参考值”、“约定真值”就是估计的最佳真值所在区间的对称中心,而评估的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该区间的半宽,因此只有在获得“真值”或“参考值”的情况下,测量者才知道估计的被测量真值所在区间,平时测量者只能在检测报告中给出测得值和评估出不确定度,而不能给出分布或分布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18 2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