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概念] 《史法测量计量学》序言

[复制链接]
史锦顺 发表于 2020-11-18 08: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20-11-18 08:32 编辑

                                  《史法测量计量学》史锦顺                    
     
                                    2020年10月版

序言
    测量是人类的一项基本实践活动。生产领域,时时运作;交易场合,无处不在。测量是科学研究的眼睛,是工程控制的前提。
    测量要求仪器准确;计量以标准的准确保证仪器的准确。准确是测量计量的命脉。计量为测量提供测量单位和量值标准。计量通过量值传递来实现全社会量值的准确一致。
    测量计量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文明史同步。中国古代,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促进测量准确、量值一致的有力举措。近代世界,科学技术大发展,测量计量技术随之发展起来。经典测量计量学是近代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科学史表明,精确的测量是许多重大理论建立的先导。如今,各门学科都有与其发展水平大体相应的测量技术。误差理论是测量计量技术的基础。
    近三十年来,经典误差理论遭到非难。由NIST(美国国家计量院)提出、由BIPM(国际计量局)、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八个国际学术组织推行的“不确定度体系”,否定作为测量计量学基础的真值(实际值)、误差、准确度等基本概念,从根本上否定经典测量计量学。这是一场世界性的冤案。不确定度体系的炮制者(美国NBS局长E.Ambler1978年发起,之后他指定两个普通计量人员写了NIST 1297,只称《注记》,而未发表文章)轻率地否定人类长期积累的关于测量计量的基本知识,偏离了科学发展的正常轨道。以《GUM》(不确定度体系的基本文件,国际计量委员会1993年首次投票曾被否定,共18票,16票反对,以后却成为国际计量界的指导书)为代表的不确定度体系,基于不可知论,胡编乱造,形成一整套谬论。定义跳槽,分类穿帮;说误差不能求,却用误差当计算的出发点。错把被检对象的性能当成检定的资格,严重降低计量标准的功能。编造出“假设分布规律”、“假设不相关”、“自由度”等并不需要的虚假前提,致使不空想就无法按现行规范进行计量工作。混淆对象与手段、把时域统计误当成台域统计以及认错统计变量的分散性等方法论上的错误,导致其五项基本公式全错(见附件)。舍测量计量必需的“计算”,而搞“评估”;不推导公式,却乱编“模型”。失掉了学术的严肃性。
    我国的主要计量规范,照搬国际上的不确定度体系。在方法论上,假设(不求证)成风,诱导空想。国际的歪风正在危害我国测量计量事业。

    《史法测量计量学》改进经典测量计量理论,否定不确定体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测量计量学说。其精髓是测量计量学科的如下的基本法则。
    (1)实际值可知法则
    物理公式中的量值,都是实际值。不确定度体系否定真值的可知性,就是否定实际值的可知性,是物理学的悖论。
    推论:误差可求
    仪器的误差范围指标值,在有计量标准的条件下,由生产厂确定,在计量中被公证。人们用已知误差范围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在得到测得值的同时,是知道测得值的误差范围的。

    (2)等量代换法则
    测量计量中广泛应用等量代换。有广义量对特定量的代换,标准量的实际值对被测量的实际值的代换。误差定义为测得值与被测量实际值之差,既通俗又确切。这是误差的物理意义。生产测量仪器必须有计量标准。测量仪器的基本性能是误差范围。这个误差范围就是测量时“与标准的实际值等量的被测量实际值的误差范围”。这是实现标准量的实际值(一般量)对被测量的实际值(特殊量)的代换。

    (3)微小误差可略法则
    测量计量中的误差量是准确程度的表征量。误差范围自身准确到1/10,就够了;而随机误差范围是“方和根”合成,准确到1/3即可。诸项误差相比,微小误差可略。测量仪器误差小于3%,讨论测量误差时,误差的二阶量可略。

    (4)两类误差区分法则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是客观存在。区分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是测量计量理论的基本点。不确定度体系否定两类误差的客观存在,试图对系统误差取方差,行不通。

    (5)“误差量的绝对性与上限性”法则
    误差量有两个性质:第一,按绝对值论大小;第二,误差性能的表达,只论误差绝对值的最大可能值,即误差范围。误差元是误差范围的元素,是分析与推导公式的基础。对计量标准、测量仪器,其性能标志是误差范围,即准确度。

    (6)两类测量区分法则
    依据被测量的性质,测量有基础测量(常量测量)与统计测量(对统计变量的测量)之分。两类测量,决定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散性表征量σ与σ,决定σ与σ的不同用法。

    (7)两种区间法则
    基础测量中,有两种区间:计量区间和测量结果区间(实际值区间)。计量区间的中心是计量标准的值(相对实际值);测量结果区间的中心是测得值。两种区间的半宽是同一个误差范围。仪器误差范围的指标值是仪器准确度。准确度贯通于研制、计量和测量。

    (8)对象与手段分割法则

    误差量是手段与对象的共同作用结果。要利用物理学的“孤立法”,以区分对象与手段,尽量减弱手段的影响。二误差量相叠加(绝对和或均方和),需使手段的量成为可略的微小量,以达到对象与手段的分割,以突出主要矛盾。

    (9)统计方式的贯通性法则
    测量计量的统计,试验与实践都是“时域统计”。统计方式必须一致、贯通。系统误差不存在“各态历经性”。不确定度体系的B类评定,是台域统计,对计量与应用测量不成立。

   (10)误差范围合成法则
    误差合成,必须兼顾随机误差的随机性与系统误差的恒值性。史法的误差合成,要点是“范围合成”、“交叉系数决定合成方式”。于是,在合成方式上,实现了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贯通。不确定度体系的“分布规律”、“不相关”、“自由度”等难题就不存在了。

    本书立基于如上十项法则,重实践、重规律,实现基本原理法则化;本书逻辑清晰,推导严格,实现应用技术公式化。法则化则根深而易懂;公式化则应用方便又规范。
    《史法》的要点是“区分量值,建立测量方程”。基于测量方程,对测得值函数微分(或差分),得误差元;基于“误差量的绝对性与上限性”法则,着眼范围,取方根、取最大值,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合成误差。于是,推导出测得值区间公式、测量结果公式、误差合成公式、计量的误差范围公式、合格性判别公式、修正值的误差范围公式等。这种求解方法与所得结果贯通研制、计量、测量三大场合。
    明确十项法则,用一套推导方法而得出各种公式,测量计量学面貌一新。本书第9章,是《史法》在时频测量计量领域的应用。方法得当,理论推导与创新就容易。其他各计量领域的朋友们,请体验一下《史法》的功效。
    理工科大学生入学就要上实验课。实验要分析误差,要处理数据,测量计量理论是必须了解的。一些专业如测量、计量、测控、测绘、仪器、雷达、导航及定位等专业,测量学是基础专业课,是必修的。各种行业的工作人员,也都或多或少涉及测量计量的事,读读本书是有用的。
    本书表明:哲学、逻辑、方法论对研究工作十分重要。 -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20-11-19 14: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一个”老专家“,感觉回到了30年前。”误差“和”误差范围“概念混淆不清,一个是单值,一个范围。
建议您把您的文章中应该表述为”误差范围“的地方都换成”不确定度“,您会发现完全也能说得通,您的所谓理论就是入门级的不确定度理论。(当然,要修正明显错误的地方,必竟个人的能力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成熟的理论都是无数专家共同推出的)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20-11-28 17: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20-11-28 17:51 编辑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20-11-19 14:43
又来一个”老专家“,感觉回到了30年前。”误差“和”误差范围“概念混淆不清,一个是单值,一个范围。
建 ...


       你的口气很大:视“老专家”如草芥。
       你的学术观念却又十分卑微,把不确定度看得那么神。究其原因,一是对误差理论与不确定度体系,还没进行深入的研究;二是迷信洋人,把外国人的“垃圾”当成宝贝;而对中国研究者的真知灼见,不肯仔细阅读、认真思考。

       《史法测量计量学》概括的这十项法则,对与错,你可作出自己的判断;赞成还是反对,听便。然而说“这不过是入门级的不确定度”,那是胡诌。
       不符合事实!

       误差范围与不确定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包含真值”。不包含被测量真值的区间,不能当作测量结果中的测量水平的表征量。如下图,很清楚,“扩展不确定度”的两倍值构成的“包含区间”,不包含真值。


无标题.jpg


-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20-11-30 16: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学术讨论情况的说明
                                                                                 史锦顺


     本书于2018年3月上报。经国家计量司转国家计量院作学术鉴别。计量院为此开过小型的讨论会,并指定“联系人”与史锦顺沟通。令人遗憾的是,国家计量院拿不出结论性意见。这似乎有些令人费解,其实也在意料之中。1) 说老史错,挑不出老史哪里错(老史自信,只要不是胡说,没人能说出老史错处);2 说不确定体系错了,没那个勇气,即使看到一些问题,也不敢否定国际标准:3)国家计量司(全名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是国家计量院(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顶头上司、直接领导,下级不敢或不便冒犯上级(23年来,推行不确定度体系,是国家计量司的一贯方针)。

       我认为:学术归学术,权力归权力。基于真理,权力是正能量;如果推行的是错误的理论、错误的作法,权力就成了负能量,其作用是有害于事业,有害于社会。这笔账,迟早是会被清算的。奉劝计量司的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认真读读老史的书。应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我们是计量工作者,有义务弄清计量界的学术是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盲目排外是错误的;全盘照搬也是错误的”。国家计量司在全国推行不确定度体系,是不分对错,全盘照搬。有错就要认识,就要改正!

       许多有识之士,坚决反对不确定度体系。中国籍的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王大珩院士,是国家计量总局的顾问,1993年在国际计量委员会就《GUM》表决时,投的是反对票。国家计量院的钱钟泰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反对不确定度体系,斗争近二十年。因与计量司几位司长(曾有一位司长支持,并给钱先生设立课题)争论无果,而于2006年停止此项活动;当其得知史锦顺向中央上书,并被批转的情况后,看到此问题可能解决的一线希望,以其八十四岁(钱先生生于1935年)的高龄,虽然起身困难需人帮助,却用四个月的时间写出《回顾》一文,提出废止不确定度的主张。马凤鸣先生是国家计量院的名家,在他主起草的计量规范《JJF1180-2007》中,抵制了不确定度的干扰,我等时频测量计量工作者,才得以不落入不确定度的陷阱。在今天讨论计量界的学术是非时,我深表对以上三位专家的敬意。你们的学术思想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你们的班,有人接!

    我来到本论坛已经十三年了。发表抨击不确定度体系、宣传《史法测量计量学》的长短文章已达五百余篇。欣赏老史文章的网友虽然人数不多,但每个回帖,都是对老史的一种鼓励。反对老史观点的网友是多数,但我把每次答辩都看作是表达学术观点的一次机会。况且在答辩中,我也在不断的提高自己。我在2005年(当年我78岁)才完成的“误差合成”理论,就是在崔伟群先生(国家计量院的一位研究室主任)的启发下,才得以完成的。崔先生说,有两种测量:第一种是用一台仪器对一个被测量测量100次;第二种是用100台仪器同时测量一个被测量。我认定这是客观事实。认定在测量计量中进行的是第一种测量;而仅在仪器的研制中才可能有第二种测量。于是导致两类统计观点的提出。第一种测量是“时域统计”;第二种是“台域统计”。测量计量的通常业务,都是时域统计。不确定度体系当成是“台域统计”,因此,除随机误差外,关于系统误差各类分布的分析,都是错误的。
    崔先生对我的第二个启发是“系统误差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是1”,这使我顺利地完成对误差合成规则的研究。其中的“范围合成”,是得到钱钟泰文章的启发。
    我有我的贡献,但是不能忽视别人的启发。学习,才能破旧;学习才能创新。

    在本网,我还结识了njlyx、都成等先生,名字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自认为,《史法测量计量学》已完成。其中包括:揭发论证不确定度体系的错误;弥补经典测量计量学的不足;提出有中国特色的测量计量新学说。我以后的努力,将集中于推广这一学说。

    我在本网重新发表书稿,一是宣传推广,让更多的网友知道这件事;二是再次征求意见,有错误或不妥的地方,希望网友赐教,以便在正式出版时更正。经本网网友联系出版事宜,质检出版社的编辑有争论,结论是“等待国家计量院的鉴别结果”,而计量院又拿不出意见,于是就这样拖着。我孙子张罗自费出版,我虽老,但后继有人。我确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欢迎赞成与反对老史学说的网友,踊跃发表意见。如果是正确的学问,如果能得到本行专家和网友的广泛支持,我确信国家是会采纳的。
-



补充内容 (2020-12-2 07:00):
文中“2005年”因为2015年。如果是前者,笔者现在应是“93岁”,真吹牛;老史生于1937年,现在是83.5岁。老而童心在,不怕惹人,不怕死...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20-11-30 18: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史锦顺 发表于 2020-11-28 17:23
你的口气很大:视“老专家”如草芥。
       你的学术观念却又十分卑微,把不确定度看得那么神。 ...

1、学术不分先后,不存在尊老爱幼的问题。我说的“老”是指知识太老旧了。
2、我只认可合理的东西,没有把不确定度看得那么神。它叫“不确定度”也好,或者“误差范围"、“不确定度范围”、“可能取值范围”、“不可知度”等等都行,表述的意思都一样,都是用来代表被测量的全部可能量值的特征的“特征参数”。
3、由于被测量的全部量值是无穷多的,概率分布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能通过一些有限实验和数学方法去评估计算,作为“研究者”   我认为更应该关注:
     a、尽量考虑完全影响量,使“特征参数”能更准确地代表全部量值;
     b、针对某一影响量,去研究用数学推理的方法还是用尽可能多尽可能准确的实验来获取该影响量的具体大小;
     c、怎么减少影响,也就是减少“特征参数”大小,使测量更准确。而且c方面的进步直接代表科技的进步。
     而不是在这咬文嚼字。
4、谁说两倍标准不确定度即扩展不确定度就一定能包含真值?95%左右的概率而已。而且你这个图,我更相信是作者为了更直观,故意分开了。


最后,才知道您已经这么高龄了,失敬!,以后我尽量少回复或注意回复语气。。。
justas 发表于 2020-11-30 18: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名基层计量工作者,以前看过史先生在本论坛的文章。我无法对两种理论的正确与否得出结论,个人感觉史先生的理论更容易理解,更切合我的工作实际需要。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20-11-30 21: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justas 发表于 2020-11-30 18:15
我是一名基层计量工作者,以前看过史先生在本论坛的文章。我无法对两种理论的正确与否得出结论,个人感觉史 ...

所以我才说是入门级不确定度(纠正错误后),当然好理解。。。
        《史法》(引用原文):“区分量值,建立测量方程”。基于测量方程,对测得值函数微分(或差分),得误差元;      基于“误差量的绝对性与上限性”法则,   着眼范围,          取方根、      取最大值,                     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合成误差(此处误差应为误差范围)


          入门级不确定度:        区分量值,建立测量模型。基于测量模型,对测量模型函数微分 ,          得灵敏度系数;     基于不确定度传播律,                      着眼相关性,完全独立取方根、完全相关取和(最大值),    就可以顺理成章得到合成不确定度。




是不是一个模子的。。。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20-11-30 22: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justas 发表于 2020-11-30 18:15
我是一名基层计量工作者,以前看过史先生在本论坛的文章。我无法对两种理论的正确与否得出结论,个人感觉史 ...

但是很多情况不好用。不同概率分布之间的合成,合成后的概率分布是什么等等。搞不清楚就闭着眼睛取最大值,当然保险,但不科学。。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20-12-1 18: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20-12-1 18:28 编辑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20-11-30 21:55
所以我才说是入门级不确定度(纠正错误后),当然好理解。。。
        《史法》(引用原文):“区分量 ...

                                误差范围与不确定度的比较

      先生把《史法》的误差分析法,套回到不确定度体系的分析,是不妥当的。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史法》是一环套一环的递推,每一步都承上启下,符合逻辑,因此推导结果正确。史法的“误差范围”,有明确的、唯一的定义,有严格的公式表达。
       1)定义
       误差范围是误差元(测量值减真值)绝对值的一定概率(99%以上)意义上的最大可能值。
       2)公式表达
             R =│r│max = │f(xi,xjn) - f(Xi,Xj )│max           (1)
       其中,f(xi,xjn)是由计值公式决定的测量值,f(Xi,Xj )是由物理公式决定的实际值(真值)。即
             R = │M – S│max                                                  (2)
       3)导出两个区间
       由绝对值方程(2),求得计量中的测得值区间的表达式:
              M = S ± R                                                                          (3)
       同样,由绝对值方程(2),求得测量中的实际值(真值)区间的表达式,即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S = M ± R                                                                           (4)
       4)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
       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值R
仪指标就是仪器的准确度,又称MPEV。检定要判别仪器的合格性,就是判别以下公式是否成立。
             R实测 ≤ R仪指标                                                                  (5)
       (5)式成立,合格;(5)式不成立,不合格
--------------------------------------------------------------------------------------------
       再看不确定度。
       1)定义跳槽
       定义1 表明分散性。A类评定,就是σ,这仅是随机误差的分散性。通常测量仪器都有系统误差,且是主要误差。不包含系统误差的表征量,不能表达仪器的水平。上边3#的图,很明显,所谓“扩展不确定度U”仅仅是随机误差的表征。
       定义2 包含真值的区间的半宽。
       定义2与定义1不是同样的意思,二者差别很大。就是说,不确定度的定义缺乏逻辑学要求的“同一性”。
       由上边3#的图明显可知,由2U构成的区间,不包含真值。这是不确定度体系的致命伤。
       2)不确定度没有公式表达。没有按逻辑关系推导出的公式,如
               uB = MPEV /√3                                                                     (6)
要依赖误差理论的MPEV。不确定度体系出世的理由是“真值不可知,误差不能求”,说误差理论不行,却用误差理论的结果,这是自打嘴巴。既有MPEV,还要扩展不确定干什么,不是画蛇添足吗?
       3)推导不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Y = y ± U                                                                             (7)
       不确定度体系推导不出表达式(7)。此公式是模仿误差理论的公式,只是换了几个符号。由于通常理解U仅表征随机误差,那样,真值就在区间外了。
       不包含真值的区间,是错误的、无用的区间。
       4)不能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
       诚如钱钟泰先生指出的“不确定度是统计思想恶性泛滥的产物”。否定系统误差存在且多数仪器的误差以系统误差为主的客观事实,盲目、错误地全盘统计,于是也就错误百出、谁用谁错了。
       于是竟出现如下的奇怪说法:“测量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不是测量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有些网友说,学不确定度,难,弄不懂。老史说:对没有道理的东西,学不懂是正常的。不确定度体系本身没有道理,只能废弃。
-

csln 发表于 2020-12-2 08: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与仪器的不确定度是不同的概念

校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与对特定量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不同的概念

要先厘清各种不确定度的物理意义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20-12-2 09: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蒙人的“小概率”

【本栏目的一次讨论】

3论叶德培的示意图2
3.1 叶德培原图
    本栏目有网友为论证问题,引叶德培先生的一张图为根据,说明此图有一定影响力,故本文予以评论之。此图载于《中国计量》2013.8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系列讲座 《第二讲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一些基本术语及概念(一)》。
         叶德培原图.jpg
    说明:
    Yo:被测量的真值
     y:  测得值
     U: 扩展不确定度
     y-U: 区间下界
    y+U: 区间上界
    Δ: 系统误差(测得值减真值)

3.2 图2的来源
    此图不是叶先生的独创,其根源来自GUM(D6图解说明)。画得易懂些。本文的否定性评论,针对的是GUM,不是只限于叶先生。
-
3.3 论图2
    1 分散性的图解
    不确定度的主定义说:不确定度是分散性。这张图体现了这一点。不确定度区间是
             [y-U,y+U]                                                                  (3)
    这个区间的范围,仅限于随机误差。不包括被测量的真值。
    2 违背VIM3的定义
    图2的区间漏掉了真值,区间就毫无意义。这个图解,违背了VIM3的不确定度为半宽的区间包含真值的正确说法,因而图2 是个有严重的、根本性错误的错图。
    3 正确的区间与画法
    图中的U仅是扩展不确定度的一部分,要记为U(随机),而Δ是系统误差。因系统误差仅有一个,与随机误差合成U95,用“方和根法”(参见主帖)。有
            U95 =√(U^2+Δ^2)                                       (4)
    这样构成的区间[y-U95,y+U95],必然包含被测量的真值,就是有意义的区间了。

        B 史锦顺改图
         史锦顺改图.jpg

【叶德培先生对原图2的解释】
       笔者就叶先生图2批评之后,都成先生打电话给叶德培先生。叶先生说:图2没错,讲的是小概率的情况。

【本栏目讨论的类似情况】
        笔者批评3#图,不包含真值的不确定度是没有意义的。       thearchyhigh先生辩护说,不确定度的包含概率是85%,不一定包含真值。意思是这是小概率的情况。


【史锦顺的看法】
       讲理论,必须讲“包含”的情况,即仪器合格的情况。用小概率来解释真值在外的图示,那是蒙人,恰似赵本山小品中的“算错的情况”。


【赵本山小品】
大忽悠(赵本山):男波万!说一加一在什么情况下等于三?
大迷糊(范 伟):一加一在什么情况下都不等于三。
大忽悠:错!媳妇儿你答。
媳妇儿(高秀敏):在算错的情况下等于三。
大忽悠:错!错没错,在算错情况下等于三。
范 伟:你算错,你算错那还等于六嗫!
大忽悠:是啊,那还有等于好几亿,你没答上。

【史论】
       讲算术,必须讲数的运算规律,必须是算对情况,算错的情况,没有规律。大忽悠讲“算错的情况”,是忽悠人,蒙人。
-
       不确定度区间,必须包含真值才有意义。不包含真值,就毫无意义。
       把错误说成是“小概率”,那是蒙人,是诡辩。其实,不确定度提出时就说“与真值无关”。因此,3#图的错,叶德培图2的错,是不确定度体系根本思路错误的体现,画出如此之图,是必然的,不能用“小概率”来解释。
       叶培德的图,3#的图,都表明不确定度U仅仅是随机误差的表征量,U中不含系统误差,真值在区间外,就不是小概率了。
       无视系统误差的存在,不包含系统误差,不确定度就不能表明仪器的水平,就成为不能用的概念。
-



thearchyhigh 发表于 2020-12-2 09: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史锦顺 发表于 2020-12-1 18:21
误差范围与不确定度的比较

       先生把《史法》的误差分析法,套回到 ...

整个回复全是漏洞,太基础的东西了,留给有时间的朋友去回复吧。
说个直白的,不确定度和早期的误差理论的关系就类似日心说和地心说的关系。相对地球月球,地心说是对的,相对太阳系来说,日心说是对的,都是在观测受限的情况下得出的,现在探测器直接送上天,望远镜观察上百亿光年,再来看地心说和日心说就是笑话了,但不可否定的是日心说在当时是进步的。。。
csln 发表于 2020-12-2 10: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20-12-2 10:22 编辑

叶先生的这张图反应的是计量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用来说明几个量的关系的

检定或校准即计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Δ或y与Y0的关系,此时的不确定度U是计量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Δ大到一定程度,不确定度包含区间是100%不包含真值的,但是计量后Δ或y与Y0的关系是已知的,是可以修正的,修正后的包含区间呢?包含真值否?

用这个计量后的仪器测量一特定量,仪器的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一个分量,修正Δ与否仪器的不确定度是不同的,无论修正Δ与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在声明的包含概率下,包含区间内是一定包含真值的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20-12-2 12: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csln 发表于 2020-12-2 10:17
叶先生的这张图反应的是计量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用来说明几个量的关系的

检定或校准即计量的目的是为 ...

   
       请看看叶德培先生在文中的阐述。就在图2的下方,叶先生列表说明如下:
            
叶德培文.jpg 测得值
       请注意,叶先生说:
       1)测量不确定度表明测得值的分散性。
       2)测量不确定度与真值无关。


       【史评】
       这里说得很清楚,“表明测得值分散性”,就是表明随机误差的大小。
       “不确定度与真值无关”,就是说不确定度的区间不一定包含真值。是的,不计系统误差的大小,只有随机误差部分,如是的区间当然不能说明是否包含真值。于是,真值就可以随意画了。
-
       不确定度体系的定义、说法,没准谱。时而说不确定度是随机误差(分散性)时而又说是包含真值的区间的半宽(准确性),违反逻辑学要求的“同一性”原则。,
-

csln 发表于 2020-12-2 12: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啊,测量不确定度表明测得值的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是与真值无关
csln 发表于 2020-12-2 13: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恒正的量值,当然与真值无关,包含区间才与真值相关联
csln 发表于 2020-12-2 13: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GUM中有一条,不确定度识别和修正了所有系统性偏离,具体条款记不太清了,大致是这个意思。在这个前提下,不确定度表征的就是分散性,不确定度包含区间在声明的包含概率下一定包含真值
yeses 发表于 2020-12-2 14: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诚如钱钟泰先生指出的“不确定度是统计思想恶性泛滥的产物”。

史老师,这句话才是您的重点。与其跟一批不懂统计学的“不确定度”专家千言万语,何不把其滥用统计概念的证据拿出来呢?

很多专家的知识起点是现有的不确定度概念而不是统计学,您在现有概念层面跟他们争论只会是没完没了,您只有从统计概念重新开始。

或许,不仅目前的不确定度概念(测得值的发散性)、甚至连精密度概念也都是在扯淡的呢?

补充内容 (2020-12-2 15:23):
参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0565-1260624.html
csln 发表于 2020-12-2 14: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20-12-2 14:42 编辑

还是有人懂概率论和统计学的

无标题0.png

无标题1.png

 楼主| 史锦顺 发表于 2020-12-3 08: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史锦顺 于 2020-12-3 08:48 编辑
yeses 发表于 2020-12-2 14:16
诚如钱钟泰先生指出的“不确定度是统计思想恶性泛滥的产物”。

史老师,这句话才是您的重点。与其跟一批不 ...


       我认为,统计方法是测量计量理论研究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对随机误差的分析。但不能把测量计量的总的理论基础,放在统计理论的框架下。统计理论本身是从高斯的随机误差理论(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发展起来的,统计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大数定律”的提出,给测量计量工作者提供了一条简化的办法,那就是,精密测量中,只要重复测量次数足够多(例如,不少于20次,频率测量取100次)随机误差的分布就是正态分布。因此,研究测量计量学,明白随机误差是正态分布就够了。讲系统误差的分布,就是统计思想泛滥之一种。
       你曾说,关键是系统误差是否存在。这说到点子上了。
       误差理论认为系统误差存在,系统误差为主。
       不确定度体系着眼点是随机误差,并力图把系统误差变成是随机的。随机误差是客观存在,但系统误差是更重要的客观存在,忽视甚至抹煞系统误差,必然导致错误。

       我认为您的研究与认识,是“过度的统计思想”。测量计量理论,要根据测量计量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测量计量学有自身的特点,它不是统计理论的分支,不应该也不可能统统纳入统计理论的框架。用统计理论来限定测量计量理论,那就是“削足适履”了。
       许多网友,并不赞成我的学术观点(当然,我也有些支持者)。但他们是测量计量行业的工作者,向他们做宣传,使他们能提高些认识,是我的责任;他们是我的希望与寄托。他们经过思考会认识到:史法测量计量学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

yeses 发表于 2020-12-3 09: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eses 于 2020-12-3 09:51 编辑
史锦顺 发表于 2020-12-3 08:43
我认为,统计方法是测量计量理论研究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对随机误差的分析。但不能把测量计量的 ...


一个测得值给出以后,其与真值(测量实施时刻的)之间就是个偏差,根本就没有什么随机误差。根据纯正的统计学概念把这个偏差的所有可能取值的发散性---其概率范围评估出来,作为一种新的不确定度概念(不再扯测得值的发散性概念)有何不可?

您自己也不愿意重新梳理统计学概念,又崇拜现有理论的基本哲学,可现有的不确定度和精密度又都是以这种基本哲学为起点的,都是测得值的发散性概念,表达形式也几乎一样,您怎么走得出来?

数学表达式x=5.0V和u(x)=0.1V中,u(x)=0.1的实际含义是u(5.0)=0.1,这显然违背了统计学概念。很多测量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把它曲解成所有可能测得值的发散性,这说明很多测量人的统计学知识都是有问题的---根本就没资格奢谈统计。~您反对现有的不确定度概念却不抓住这一点就只能自己被动哟。
njlyx 发表于 2020-12-3 16:59: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sln 发表于 2020-12-2 13:13
GUM中有一条,不确定度识别和修正了所有系统性偏离,具体条款记不太清了,大致是这个意思。在这个前提下, ...

【 不确定度包含区间在声明的包含概率下一定包含真值】<<<<
     "理论"上不一定包含。只是这"包含区间"的责任者(测量结果的报告者之类)合理的"认为"会"以声明的包含概率包含",他要对此负责。--- 正常情况下,有资质的责任者给出"包含区间"实际大概都会包含真值。…… 史先生贴出的那张图,应该是表现一种"理论"上可能存在的、很"糟糕"的"测量结果",……由此虽然能大概说明"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关系,但似乎容易让人"误解"成"不确定度包含区间不包含真值"?……"报告者"应该是希望"包含"、并为之竭力,且对可能意外出现的"不包含"适当"买单"。否则,……………
csln 发表于 2020-12-3 19: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sln 于 2020-12-3 19:49 编辑
njlyx 发表于 2020-12-3 16:59
【 不确定度包含区间在声明的包含概率下一定包含真值】


应该不算是表现一种"理论"上可能存在的、很"糟糕"的"测量结果",,说是小概率事件也没问题,毕竟U95包含区间外还有5%可能存在真值

但那个图在计量场合却是司空见惯的,出现的概率远比包含真值的概率高

通常标准设备的mpev或不确定度应至少小于被计量设备MPEV或不确定度三分之一。为简化问题,假定测量重复性足够小、分辨力足够高,计量的测量结果不确定U95会略小于标准设备mpev,Δ绝对值会以极大概率大于mpev,即真值以极大概率落在U95区间外

这同不确定度定义并不矛盾,计量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真值,计量时真值是已知的,计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Δ或y与Y0关系,计量后这些都是已知的,想让包含区间包含真值就能包含真值,修正偏移量而已
njlyx 发表于 2020-12-3 22:2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sln 发表于 2020-12-3 19:41
应该不算是表现一种"理论"上可能存在的、很"糟糕"的"测量结果",,说是小概率事件也没问题,毕竟U95包含 ...

"检定/校准"时,如果被"检定/校准"仪器的测量结果表现出"包含区间不能包含真值"的情况,那么: 若是"检定",应该算"不合格"了;若是"校准",那这被"校"仪器应该按比此"校准"结果修正了"偏差"后才好用。……总之,"包含区间不能包含真值"≈测量仪器异常了。

"检定/校准"时的,大概可以用"标准器示值(带不确定度)"/"标准仪器的测量值(带不确定度)"近似代表"真值"。
njlyx 发表于 2020-12-4 08:15: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sln 发表于 2020-12-3 19:41
应该不算是表现一种"理论"上可能存在的、很"糟糕"的"测量结果",,说是小概率事件也没问题,毕竟U95包含 ...

此外(接昨晚发出的"待审核"文字),所谓"计量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与平常用那被"计量"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能是有区别的。…… 似如您文中所言,所谓"计量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对应的"被测量"大概是被"计量"仪器的"测量误差/示值误差",而不是那个作为"计量"系统"组件"之一的"信号源"的"量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5-25 12: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