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成为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598|回复: 65

[概念] 新概念测量误差理论的完整视频讲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30 08: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刻注册计量论坛 交流工作中的点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成为会员

x
简介:
测得值是数值,数值本身具有唯一不变性,属于常数;误差真值为未知值,其所有可能取值构成随机分布,是需要用概率范围描述的随机变量~这就跟概率论概念完全一致。这样一来,测量理论的解释方法就发生了全局性的变化,连误差的系统/随机分类都没有了。该理论思想已经发表于7个国际国内知名期刊,以下微信视频号和公众号全面视频解析这一新理论,敬请关注支持传播,以让更多的测量专业人士参与研究。

视频号.png


补充内容 (2021-4-9 10:36):
特别声明,本帖仅供研究用途,请勿以本帖的观念应付职业考试。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08: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已经上传了第九讲《基于新概念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请大家留意。
 楼主| 发表于 2021-3-30 13: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上传了第八讲:正确的贝塞尔公式。敬请大家关注。

每讲都不超过15分钟,建议大家从第一讲开始耐心观看。
 楼主| 发表于 2021-3-31 16: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测量误差理论的真值中心论和测得值中心论》正式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计量科学与技术》杂志出版,请朋友们留意。
发表于 2021-4-2 16: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都成 于 2021-4-2 16:52 编辑
yeses 发表于 2021-3-31 16:37
论文《测量误差理论的真值中心论和测得值中心论》正式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计量科学与技术》杂志出版, ...


现在用GUM或1059.1等的方法评估出测量不确定度,使测量结果表示为:测得值±测量不确定度,这是“真值中心论”还是“测得值中心论”,现在的不确定度就是过去误差理论中的“可能误差”或称“极限误差”,史锦顺老师称为“误差范围”,讲的都是以测得值为中心,过去这么讲,将来也还会这么讲。请不要臆想乱扣帽子!!!
请不要拿着什么“常量”、“随机变量”谁有方差谁没有方差来浪费时间了,您的研究方向就是一个不确定度符号表示的问题,国际上用u(x)表示,您说x是常量,u(x)=0,于是要用u(∆)表示,可是u(∆)根据什么来获得,不还是根据采用的测量手段来获得,这个不确定度还是表示真值处在以测得值为中心,以±u(∆)的范围内,两者相同。
 楼主| 发表于 2021-4-2 17: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成 发表于 2021-4-2 16:22
现在用GUM或1059.1等的方法评估出测量不确定度,使测量结果表示为:测得值±测量不确定度,这是“真值中 ...

远远不是符号表示问题,而是概念逻辑问题和方法问题。

这里随便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实践中比这复杂得多的测量多的是,您要能用现有理论的AB类不确定度合成法给出解决方法我就服了您的话。

1.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某电阻两端的对地直流电压分别为a和b,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则为c,因为有误差,c≠a-b。求电阻两端电压的最佳测得值及不确定度。

2.用经纬仪测量一三角形的三内角分别为a、b和c,因为有误差,a+b+c≠180°。求三内角的最佳测得值及不确定度。

3.有三包白糖,用秤单独称量获得重量值分别为a、b和c,两两组合称量获得重量值分别是d、e和f,三包一起称量获得重量值为g。求三包白糖重量的最优测得值及不确定度评价。

4.一山峰高度,用水准仪测量得海波高度值为a,不确定度为x;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得海拔高度值为b,不确定度为y;用卫星测量得海拔高度值为c,不确定度为z;而且它们是采用了共同的高度起算点得出的,起算点的海拔高度为d,不确定度为w。求山峰的海拔高度的最佳测得值及不确定度。
发表于 2021-4-3 07:31: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eses 发表于 2021-4-2 17:02
远远不是符号表示问题,而是概念逻辑问题和方法问题。

这里随便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实践中比这复杂得多 ...

您这些问题,只有在"被测量具有唯一不变量值,即被测量为“常量"“时有解。这其实就是所谓"传统误差理论"所关注的问题场景。……当前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可能主要在意"量值不唯一"的情形,对"常量"情形未适当关照。如果加以关照,理论上完全可解(实际有"相关性"等方面的困难)。
 楼主| 发表于 2021-4-3 10: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njlyx 发表于 2021-4-3 07:31
您这些问题,只有在"被测量具有唯一不变量值,即被测量为“常量"“时有解。这其实就是所谓"传统误差理论" ...

这类问题覆盖了测量领域的绝大部分,几乎贯穿于仪器制造、测绘、工业测量、科学测量的各个领域。

再给几个仪器制造领域中的例子:通过AD转换器对正弦电压波形采样反算其相位值、通过石英晶体频率误差的测量反推其温度修正模型、通过CCD影像的像素灰度反算水准标尺的读数,等等。

本质上都是静态量的测量,静态量的测量都没搞清楚根本就不能奢谈动态量的测量(当然,我也从不认为传统的不确定度概念只针对动态测量)。

都成认为我是在跟杂志社的编辑和专家们一起“浪费时间”,无非是只注意到了那种最简单的直接重复测量(商贩式测量),误以为AB类不确定度合成就能解决了测量学的全部。

实际上,测量界(我所举的例子)还有人反而认为搞不确定度才是浪费时间,不确定度概念才是扯淡,因为传统理论的基本概念逻辑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不能合成。这样的声音相信大家也没有少听。

因为我那篇《误差分类主义批判》,您邀请我来计量论坛(先前是计量测控论坛),迄今差不多十年了吧,我们浪费的时间够多了,写了多少文字,还有史先生和流星先生,我也是受大家不断争论中的启发才逐步追溯到数学概念上去的。从数学概念重新出发吧。
发表于 2021-4-3 12:22: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eses 发表于 2021-4-3 10:27
这类问题覆盖了测量领域的绝大部分,几乎贯穿于仪器制造、测绘、工业测量、科学测量的各个领域。

再给几 ...

【传统理论的基本概念逻辑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不能合成】?………在所谓"传统理论"基本成熟时(大约在"不确定度"刚兴起时),好像已不存在这种"概念逻辑"了,这时,两者是可以"合成"的,除了被"求解"、"合成"的东西被称之为"测量误差"不太合适外,其它其实与现行的"不确定度"方法没有本质区别。

相对于所谓"传统理论",“不确定度"方法除了对"测量误差"的"表达"方面更加科学以外,就是对"多量(真)值"的"被测量"的"测量结果"给出了有时可能更实用的科学表达方法(以往的表达相对繁琐:平均值的"测得值"及其"测量误差",标准偏差的"测得值")。

并不是"测量不确定度"方法只擅长处理"多量(真)值"的"被测量"情形,其是它对"单量(真)值"的"常量"被测情形是同样好用的!只不过已有的大部分"评估实例"没有恰当处理被测量是"常量"的情况(主要是"相关性"的处理),只要处理恰当,得到的结果与所谓"传统理论"及您的"新理论"不会有本质差别。

大家知道:对于"量(真)值单一"的"被测量"(所谓"常量")的情形,测量1次就可以得到有应用价值的"结果";测量多次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这是所谓"传统理论"量化支持的结论,其实,"不确定度"方法也能量化支持此结论,测量次数较多时,其具体"算法"可能有两种:一种用到对"测得值"的"统计"(所谓A类方法),一种则与所谓"传统理论"方法相似,涉及测量误差序列自身的"相关性"。

无论是所谓"传统理论",还是现行的"测量不确定"方法,异或是您的"新理论",面对主要的"难题"都是:概率分布、相关性,谁都没有很好解决!  "传统理论"的所谓"误差"分类法是解决"相关性"问题一种较实用方法,不解您对它的"仇恨"?
发表于 2021-4-3 12:26: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jlyx 发表于 2021-4-3 12:22
【传统理论的基本概念逻辑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不能合成】?………在所谓"传统理论"基本成熟时(大约在"不 ...

其是-->其实   异或-->亦或
 楼主| 发表于 2021-4-3 13: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eses 于 2021-4-3 13:58 编辑
njlyx 发表于 2021-4-3 12:22
【传统理论的基本概念逻辑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不能合成】?………在所谓"传统理论"基本成熟时(大约在"不 ...


请注意,VIM中精密度、正确度、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概念至今仍然存在。如果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可以合成,那么精密度和正确度就可以合成,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这些误差分类概念就不需要存在,只需要不确定度就够了。您去看看VIM是怎样说明误差分类跟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的吧~别怪有人批判不确定度概念。

请注意,误差分类恰恰是否定相关性!!!您根本没有看我的东西,您的概念跟我不在一个频道。

补充内容 (2021-4-3 15:05):
您的常数和随机变量跟我不同,方差和数学期望也跟我不同,以老概念为前提讨论我的理论怎么讨论?

补充内容 (2021-4-3 15:11):
我再说个题外话,那些杂志社的编辑和审稿人个个都被我忽悠了?讨论学术问题跟“仇恨”有什么关系?您也不是说过有问题吗?还有上面4道题目?
发表于 2021-4-3 15:08: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eses 发表于 2021-4-3 13:52
请注意,VIM中精密度、正确度、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概念至今仍然存在。如果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可以合成 ...

本来就不在一个频道……

能"合成"与"分量各有专门用处"并不矛盾,"精密度"、"正确度"等在表达"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时各有实用价值,以它们的存在而否认"能合成",没有通顺的逻辑;以"能合成"就只要"准确度"/"不确定度",不容"精密度"、"正确度"存在,有点随心所欲。
发表于 2021-4-3 15:16: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jlyx 发表于 2021-4-3 15:08
本来就不在一个频道……

能"合成"与"分量各有专门用处"并不矛盾,"精密度"、"正确度"等在表达"测量仪器" ...

"误差分类"否定"相关性"有什么依据呢?………所谓"随机"与其它"合成"用"方和根"、"系统"之间"合成"用"绝对和",不是考虑"相关性"的结果吗?【 是否考虑的"周到"是另一回事。但肯定不是"一拍脑袋"得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4-3 15: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njlyx 发表于 2021-4-3 15:16
"误差分类"否定"相关性"有什么依据呢?………所谓"随机"与其它"合成"用"方和根"、"系统"之间"合成"用"绝 ...

抱歉,我不想继续这样讨论了,这样打字再打10年也没有用,各自保留吧。我的论文视频都讲得很清楚,那是对全世界公开的东西。
发表于 2021-4-3 15:22: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eses 发表于 2021-4-3 13:52
请注意,VIM中精密度、正确度、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概念至今仍然存在。如果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可以合成 ...

您这4道题目用所谓"传统理论"都能做。
发表于 2021-4-3 15:24: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eses 发表于 2021-4-3 15:21
抱歉,我不想继续这样讨论了,这样打字再打10年也没有用,各自保留吧。我的论文视频都讲得很清楚,那是对 ...

好的,各自保留
 楼主| 发表于 2021-4-3 15: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njlyx 发表于 2021-4-3 15:22
您这4道题目用所谓"传统理论"都能做。

这个我愿意看看。
发表于 2021-4-6 10: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yeses 发表于 2021-3-31 16:37
论文《测量误差理论的真值中心论和测得值中心论》正式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计量科学与技术》杂志出版, ...

方便的话请将论文《测量误差理论的真值中心论和测得值中心论》电子版发出来。谢谢!
发表于 2021-4-6 10: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yeses 发表于 2021-4-3 15:21
抱歉,我不想继续这样讨论了,这样打字再打10年也没有用,各自保留吧。我的论文视频都讲得很清楚,那是对 ...

我再重复一遍:
1、现在用GUM或1059.1等的方法评估出测量不确定度,使测量结果表示为:测得值±测量不确定度,这是“真值中心论”还是“测得值中心论”,现在的不确定度就是过去误差理论中的“可能误差”或称“极限误差”,史锦顺老师称为“误差范围”,讲的都是以测得值为中心,过去这么讲,将来也还会这么讲。请不要臆想乱扣帽子!!!
2、请不要拿着什么“常量”、“随机变量”谁有方差谁没有方差来浪费时间了,就是再努力20年也是这样,您的研究方向就是一个不确定度符号表示的问题,国际上用u(x)表示,您说x是常量,u(x)=0,于是要用u(∆)表示,可是u(∆)根据什么来获得,不还是根据采用的测量手段来获得,这个不确定度还是表示真值处在以测得值为中心,以±u(∆)的范围内,离开了测量手段的变动性信息,你能得到真值的变动性吗?这点先后逻辑关系都搞不清,还说去瞎批判经典的误差理论逻辑关系不清。

先搞清楚最简单的测量,例如测量一个锰铜电阻,可认为被测量是不变的。再有其它影响因素,可再考虑进去。对于需要测量几个量的间接测量,如前搞定每个量,总的不确定度合成就是个数学问题,没有什么稀奇的。在我2003年编著的《Excel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给出了冷气机的效率试验不确定度评定,共有10个输入量14个计算公式,台湾人写的例子,我用电子表格解决数学计算问题。
开头最基本最简单的都搞不清楚,后边都是浮云。
发表于 2021-4-6 10: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yeses 发表于 2021-4-3 13:52
请注意,VIM中精密度、正确度、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概念至今仍然存在。如果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可以合成 ...

误差分类没有错,从不同的角度上可对测量误差作出种种区分。按测量误差的来源可将其区分为装置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人员误差等;按对测量误差的掌握程度,可将其区分为已知的和未知的误差;按照误差的特征规律,可将其区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不再提粗大误差而只提测量结果中的异常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有过三次定义:早期的定性定义,JJF1001-1998的定量定义,JJF1001-2011又回到定性定义,随机误差不必去解释,系统误差的特征是,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改变时,误差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由上述特征可知,在多次重复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它是固定的或服从一定函数规律的误差。从广义上理解,系统误差即是服从某一确定规律的误差。系统误差根据掌握的程度又可分为已知的和未知的,对于已知其数值一般来源于测量方法和选用的仪器,对于未知的其数值范围一般也来源于测量方法和选用的仪器。误差的分类便于理解和寻找误差来源,能够修正的进行修正(修正后仍有不确定度),不能修正的作为一个不确定度来源。

现在对特定量的测量是为了获得测量结果(通常包括测得值和测量不确定度)。对测量仪器的要求大致包括:准确度(包括: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量具类给出量值,显示/指示类仪器给出示值误差(或指示值及对应的标准值)等。
您用的一些概念都过时了,例如:精度、误差评价等。
发表于 2021-4-6 10: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yeses 发表于 2021-4-2 17:02
远远不是符号表示问题,而是概念逻辑问题和方法问题。

这里随便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实践中比这复杂得多 ...

请问测量结果表示为:测得值±测量不确定度,这是“真值中心论”还是“测得值中心论”?请直面回答。这可是传统经典测量理论(与此类同)和现代不确定度理论的表述形式。
 楼主| 发表于 2021-4-7 13: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成 发表于 2021-4-6 10:10
方便的话请将论文《测量误差理论的真值中心论和测得值中心论》电子版发出来。谢谢! ...

请去微信公众号查阅。这里发出不能撤销,恐涉及版权。
 楼主| 发表于 2021-4-7 13: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eses 于 2021-4-7 14:02 编辑
都成 发表于 2021-4-6 10:11
我再重复一遍:
1、现在用GUM或1059.1等的方法评估出测量不确定度,使测量结果表示为:测得值±测量不确 ...


您不愿意搞清楚数理统计理论中真正的常量和随机变量概念,我跟您没法交流,各自保留吧。
 楼主| 发表于 2021-4-7 13: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成 发表于 2021-4-6 10:12
误差分类没有错,从不同的角度上可对测量误差作出种种区分。按测量误差的来源可将其区分为装置误差、环境 ...

真值中心论:真值是常量,测得值是随机变量,误差分类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不确定度是测得值的发散性。。。。

测得值中心论:测得值是常量,真值是随机变量,误差不存在系统、随机分类,精密度正确度概念作废,不确定度是误差的概率区间的评价值。。。。

出发点不同,直接导致概念逻辑完全不同。论文、视频讲解很详细,您不愿意看就各自保留吧。
 楼主| 发表于 2021-4-7 13: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eses 于 2021-4-7 14:04 编辑
都成 发表于 2021-4-6 10:36
请问测量结果表示为:测得值±测量不确定度,这是“真值中心论”还是“测得值中心论”?请直面回答。这可 ...


这是真值中心论。因为这里的不确定度是指测得值的分散性,而真值被看作是常量,没有分散性。
发表于 2021-4-7 14: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0565-1274774.html

都成先生有兴趣可以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4-23 18:00 , Processed in 0.0745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