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企业计量八年,终于坚持不下去了!

  [复制链接]
飞天蛤蟆 发表于 2009-9-15 18: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2年中国计量学院毕业,那时号称计量学院最后一批热工专业,38人班级,去企业做计量五六人,去民企的当时也就4个,坚持到现在还在民企做计量的没有。记得毕业那会看招聘信息,“计量室主任,五年工作经验”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五年后一定做个主任。人家常说主任无大小,大到国务院办公厅主任,小到班主任,呵呵,我想日后能混到主任对自己十年寒窗,对父母、对朋友也是一个交代,殊不知这个偏离主业行当前途坎坷!也要终究怨声载道!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上帝 + 2 + 2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飞天蛤蟆 发表于 2009-9-16 08: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家乡在湖南北部,想想背后没有钢筋就还是留下来打工吧!学的测控技术与仪器(热工方向),毕业设计做的是混凝土搅拌到下料的一个PLC控制设计。招聘会上投搞自动化仪表的,人家要工程师;投简历计量员,可文化要求90%是中专。简历共投了近百份,都没人要。当时想只要自己在学校学习努力了,拿到该拿的文凭和学历找不到工作应该不是自己的问题。
2002年寒假回到家乡,有亲戚在广东混了十好几年,想是否能帮忙介绍进个工厂什么的,等到正月初六终于盼到了亲戚,可亲戚就像招聘会上的招聘人员一样容我说了想托他找工作的想法后,就说你这专业好工作不好找,但日后工作很轻松,啰啰嗦嗦,最后也没答应帮忙。一个正规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走去校门时,有人帮一把,或许会走的更好。
 楼主| 飞天蛤蟆 发表于 2009-9-16 08: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假过后继续找工作,后来有个浙江新昌的企业给我回复,让我面试。仔细想了好久,原来是在去年年底杭电的招聘会上那家有八个招聘的摊位的大公司。面试很顺利,约好毕业后马上过来上班,呵呵,一心想上班,只想人家要我就好,还挑什么人家。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这家公司是我目前见到管理最好的企业。
企业是做制冷配件的,3000多人,年产值19亿。我被分在计量测试中心,中心分计量和测试两块,计量共10人,测试22人。我的职位是热工计量员,可还兼着实验室仪器的管理。公司98年就国家一级完善计量管理体系,据说这是当时少有的民企能做到的。现在看来也是。
当时计量室主任是从当地计量所聘来的,聘来前是副所长。当时他工资每月有3000多,年底分红有五六万。当时那羡慕的。主任第一次就给我说:企业计量管理就六个字,配好管好用好!对我的要求就是日后能在五分钟内能找到计量仪器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办法,成为新昌县热工第一人,呵呵,对于刚毕业的我这一目标很有指导意义。
 楼主| 飞天蛤蟆 发表于 2009-9-16 09: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除负责当时公司温度、压力、流量外还因为刚来,送检的苦差也就是我了,为什么苦呢?那时送检公司基本不派车,自己打包好打的或做公交,记得有次送皂膜管8只、10个标准电阻、20个干湿温度计到省局和省气象局。这些都是公司标准,不能压不能倾斜,早晨出发到杭州晚上赶回来!好在这些东西人家不识货,没有被偷被抢的危险,呵呵,计量这东西就是,计量标准一般很值钱那也只是对企业来说,对外行一点用都没有。
还有苦差就是协助计量所检衡器,汽车衡还可以,毕竟领导会叫小工。可到了1t以下台秤那就是苦差,25kg的砝码上上下下要柃2吨多,遇到有问题就太惨了,你要不出力,人家就敷衍你。
最大的苦差就是造假,苦在心里。17000件计量器具,有10000件由我和师傅管,除掉A,C级不用做检定校准原始记录,其他的都要。按公司计量管理程序,验收、周检、修理后都要有检定校准记录。日常现场要维修、要巡查,温控仪可现场检以外,其他的都需要车间协助拆卸,遇到生产忙拆下来就是不可能了。未检定贴合格证和造原始记录,这些做起来都还不怕,最怕就是自己没标准器、没方法领导也要贴合格证(这企业没有这样的事)
风吹石 发表于 2009-9-16 11: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吗?你们那里计量还是可以的。
aux8180 发表于 2009-9-16 12: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老板好啊,祝你的计量仪器店生意兴隆,发财了带一下小弟哦。 1# 飞天蛤蟆
谢谢 发表于 2009-9-16 14: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太累了,不能坚持就撤了吧
 楼主| 飞天蛤蟆 发表于 2009-9-16 18: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昌这地方好,有江南第一大佛,吃有芋饺,记得当时主任用当时的“小金库”请我们郊游,在野外用小青菜和溪水煮的芋饺,现在还有余味。离开新昌后就没有吃到了。小金库是我们计量室给外协的厂修卡尺千分尺,测个什么同心度圆度后收的一点外快,一年下来也有个四五千吧,除了聚餐用掉的,年底主任还给了个100元的红包。那时这种意外收获真是太美了。生活之余和一同来新昌万丰的同学搓个麻什么的,鏖战通宵,用东北话说“小日子是过的得得的呀”!
2003年公司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到期复查,我也就有机会系统的学习94版的ISO10012,也真正的专家聆听了培训。审核并不顺利,印象最深刻的是首次会议后老师将公司高层留下问了几个问题,“计量是什么,计量对公司的作用,管理者代表有哪些职责”场上高层没一人能回答,很是难堪。事后当然是我们主任降职,计量测试中心主任变成计量室主管。至于为什么有这个会议我们领导说是在向省计量处递复查材料时和人家争吵了几句的后遗症。
审核还是通过了,过程是痛苦的。后来自己也接受ISO9000,TS16949,ISO14000内审员培训,并陪同了这些审核,也得出了审核没有通不过的,只要公司支持,但过程都是痛苦的,尤其对牵头做审核的相关人员。
离开新昌缘于一次验收热电偶,公司到了20支铠装热电偶,外观和质量都很差,我建议退货,但领导说勉强着用吧,我就顶上了,让其他人验收吧,如果要我验收就退货。我还发现给我们供货的就一家,老板在上海,几年就发了,当时就敢生第二个娃,那实力可以想象,新昌计量的生意基本上都是他的。我们计量室有几个人回扣应该没少拿。这些事也都写在了辞职书里面。
下意识中要离开新昌的原因还是新昌太小太偏,好山好水的地方就是这点不好。
zhoujidai 发表于 2009-9-16 22: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你们单位的计量待遇、管理还是不错的吗。
哈哈,你说的“造假”在企业可能是通病,我们有的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的也发现没有检就拿回来了,它们也造假。
做计量是累,趁年轻实在不能坚持就撤吧。
 楼主| 飞天蛤蟆 发表于 2009-9-18 09: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6月结束了新昌的工作,来到甬城。在人才市场找工作很顺利,进了宁波最大的民企做仪表修理员,面试我的是品质部经理,谈到工资时我就说了能让我在宁波能正常生活,小有余利,鼓起勇气要了2500元,当时从新昌出来时才1300元。老领导满口答应了。面试后第三天就开始上班了。
公司是废铜加工铜材的冶炼行业,同时也是高污染、高能耗、高成本的三高企业。当时年产值29亿,3000多员工,心想这29亿的产值总比新昌的强。计量室当时4个人,1个主任,1个衡器,2个长度,其他的1个人,我就加入了这其他的一组。基本上啥除开长度都要干,且是满厂的跑。仪器设备从进场后所有的事都是计量员的,这所有的就是比其他厂的计量员多了安装调试。怎么会多了这么一块,那是因为采购将这块费用都省了,在合同中只是说指导安装,这就是老板省钱用人!当然对于我那也是收获颇丰,20t锅炉的仪表安装、80t汽车衡安装、漆包线测试设备和铝铁硼产品测试设备,在接下来的两年练就了一把好手。
公司领导对计量支持是因为铜材单价很贵,1kg的超别至少是10元,他们也就知道这个。公司当时进出贸易的秤都是托利多的,有20几台3t吊钩秤,1台30吨和1台80吨,1吨的标准砝码配65个(强吧,这还不是最强的),那时要求的是吊钩秤每天都要看,汽车衡每周用砝码压一次,保证调到对公司有利,但不超差。呵呵,同仁们,你们想想那工作量,你还能坐办公室,到了台风要来,你还得守磅房,为什么我们守前面已经说了,这秤算我们的,哈哈,这一思想是不是其他企业也普遍存在,人家都说“计量这个我们不懂得,那么高级的东西都是你们的,我们就是用,坏了就是你们的,怎么坏我们是不知道”这样我们计量室除了干计量外,我们还是机修,还是电工。想想年轻嘛,多学点总有好处。
2005-2007年公司复制了公司,说是二次创业,年产值也到了300亿,计量人员也到了7人。公司准备做中国名牌,准备申请国家质量奖,当然也给了计量室发展的机会就是通过AAA测量管理体系,当时中启在浙江还没有分支机构,中启让江苏的分支机构来指导的,由我来主导(当时的主任死活不干),最后以两个轻微不符合项通过审核,也是浙江第二家拿到AAA证书的,我们测量过程与控制一览表、测量设备一览表及验证一览表被审核组长拿去当了范本,给予了最高的评价“还没有一个大公司做到你们这样的”!我也在这过程中爬上了计量室主任的位子,五年实现了踏出校门时的愿望,年收入也就六万。
做了主任后的工作主要以培训、现场重点、科室建设为主,培训我们年度月度培训计划并实施,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让员工懂得了一个准确的测量结果不仅仅是测量设备的问题,还有操作方法、环境、被测量本身,当然也为计量室减少些责任:),当然最主要的达到“全员参与”的体系要求。现场重点也就是对关键的测量过程进行巡查,做些统计数据,为调整巡查周期和频次做准备。科室建设重点放在新人的培养和溯源上面,建标项目从6个扩展到23项,人员编制也到了13人,管理着23000件计量器具。
在能源工作方面由于我们有了前面的工作,也就稍稍梳理了一下,迎接GB17167的检查理所当然的成为省试点企业。
2008年年初公司闻到经济危机的气味,同时我也问道了,呵呵。公司稽查大队在高层旨意下,找了一个我们有合理理由解释的问题为开口,责成计量室梳理一半的人员。作为主任我只能以我的辞职来解决这一问题了,庆幸好在是第一个被裁人的部门,时间也还找,走了人员找工作也都还顺利。
纳闷为什么就拿这样一个技术基础部门开刀呢?这不挖自己墙角!我本将心向明月,为何明月照沟渠!我为公司打下的基础满足了公司的江西分公司和慈溪等项目建设,公司当时也号称8000人,这大概也是基础作用!
Ann 发表于 2009-9-18 19: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做到今天也不容易,如果有更好的发展还是不要坚持吧,勇敢地向前走吧。
吉利阿友 发表于 2009-9-19 11: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4# 飞天蛤蟆
我也是在企业里做计量工作的。你说的情况我有体会,企业生产一切以追求利润为中心,这是主轴。所以,能省的就省,连工人,老板也恨不得一个劈成二个用!!!特别是对待计量人员,在这一点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你能坚持八年,艰辛可知,苦闷可察,忠心可监!!!  但也正因为如此,企业计量(特别是在大企业集团)是可以锻炼计量人才的地方!!!
 楼主| 飞天蛤蟆 发表于 2009-9-21 00: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了大树,想想凭借多年与仪器打交道和两年主任的经历做一下工作调整,在家休息1个月后来到宁波一家做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做实验室主任,由于行业跨度大,到最后也就给了和前一家企业一样的待遇。
到岗后不久经济危机全面扑来,不过企业也抓住发展机会,力争成为大众一级供应商,迎接Formal Q审核,其实到这时企业已经缺少计量人员已经半年了,什么台账什么证书都过期了,明天就要审核了,这块还没做过,我来时领导没叫我做,我也不知道有审核,偶然的机会,到预审时将我顶上,我也就只能实话实说了,这块成了最大的问题。但好在公司小,600人的企业,我不到半月把这些东西做的天衣无缝了,当然这期间也是领导支持,把我列的一千多件计量器具全部委外校准了;我主要是现场--台账、MSA;最烦的是大量的自制检具,这块台账,校准记录、校准方法都是我一手做的。也凭借这这个小业绩躲过了08年年底的大风大浪,年底总经理格外多发了3000元的奖金。
实验室主要是用来给客户参观的,证明企业有实力完成产品的检测,原本有三人,1女同志我进去时就去怀小孩了,也就是在这里的1年也就2人。2009年6月企业搬进新厂,实验室和产品陈列室放在了大楼1层,条件很好,我也借此给领导提议,给我2人,我可将实验室的工作做的名副其实,领导含糊其辞说等女同志来后3人就差不多了,同行们可能也清楚实验室工作除掉我半个人兼着的计量工作外主要是:年度原材料试验,年度产品试验,新项目的实验,成品半成品实验等等其中尺寸测量和新项目的PPAP是工作量最大的。
对领导的含糊其辞我只能是失望,不过汽车行业在客户的推动下,对计量还是十分认可的,尤其是对长度类和精密测量方面。普遍现象是0.5、1、2个人在做计量工作兼着精密测量,计量人员会修卡尺等长度类计量器具,对压力表、温度表等基本上是由设备人员电工管着,实验室设备就没专人了。
怀着对抱团取暖的感激,等到女同志来上班我也就结束了这里的工作。还有一个原因杭州一家饮料企业招我当计量室主任,年收入在15万左右。这家企业符合我的当时理想(大公司、大企业、干本行),对这个收入那也是在其他企业不可想象的,做计量不可能有的。
用人部门面试了解到这家企业有3人在做计量,2003年通过省二级后就没什么体系建设了(没申请复查),想通过我对企业有所改观,我也表达了我的决心,但是最重要的是没有仔细分析“想通过《我》对企业有所改观”。人力资源领导面试时有一句让我警觉“计量虽然不能缺但也不是那么重要”,回到宁波就回绝了这份好的工作,想想公司这么重要的领导是这个想法我还是不去了,但用人部门领导说你还是来吧,他们不懂的。
看在钱和部门领导份上,2009年7月我来到企业报道。做好计划准备开工,第一件问题扑面而来,我的天呀,这企业还在用普通的Excel(没用任何函数)做台帐!公司在全国可是有300条生产线,26个质检科,1个质检中心,1个研发中心,这是围绕生产的,还不算能源环保安全,毛估估也有3-4万件计量器具呀,计量软件90年代就有了东西,这里还和几百人的小厂同一水平,可想而知台帐就一塌糊涂了!公司建标8项,问下历年委外费用最多才8万;计量室见不到历年原始记录,统一都是检定或校准证书;1份计量器具委外检定或校准证书代表着全公司上百件的检定或校准,这些年应付QS也就这么过来了,我们的审核部门,你能不能仔细点,严谨点,QS是代表食品质量安全,QualitySafety;不是代表去死(qusi)呀(电视节目里面看后有同感)。当然还有GB17167,这样一个没有通过任何测量管理体系的企业也成为省试点企业,可是强制性标准的执行评审(听说福建、吉林、深圳是全国试点,做的很到位)。
问题是强大的,强大到我没有估计到,第一月熟悉了现有的制度文件,查看了计量室,熟悉了在杭的7个基地,写了10页问题情况和具体计划,主要提去了招人(小心翼翼的说再招2人),买计量管理软件(单机版最好的4500元,网络版3万)和购买计量标准器(小心翼翼要了20万),要委外费用。邮件发上去没有回复。我感觉是不是10页太长,我又浓缩成3页再发,部门领导有反应了,脸阴着“我们企业是最赚钱的企业,从另一侧面也是最省钱的企业,企业把你招进来已经是有4个人了,人不招了,买东西和委外费用的事你再仔细仔细”
问题回到了招《我》进来,我不是千手观音,我没那么多手,我不是大师兄悟空,我没分身术呀!企业是食品行业,不能因为计量拉后腿。今天想想食品行业的一些问题也存在些必然性!
再多的钱我也赚不了,企业计量的理想就此作别,如果没有养成严谨的习惯,高工资唾手可得!(那三个计量员都有轿车,企业计量员有几个有?)我做不了,我太懂计量了!我做不了,计量责任太大了!但我会选择另一方面来推动企业的计量,一直走下去!
haslin 发表于 2009-9-23 12: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会有出头见阳光的那一天的
christin 发表于 2009-9-25 16: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98计3的?在杭州15W都不混,来我们这里好了,1.5W哈……
glpzmm 发表于 2009-10-6 14: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人生就是这样没有办法,还是走自己的路好。
真可乐 发表于 2009-10-8 16: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里的领导都是将计量当门面耍弄,搞计量最好不用化钱可以解决问题。我是身有体会,也碰过此类问题。从做事认真到认钱(指工资),也就随波逐流啦。只能听企业老大的指令,而不是标准。
真可乐 发表于 2009-10-8 16: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企业里做计量工作领导总是将我们当门面耍的,而且搞计量最好不化钱办好事。品质第一计量先行,也只不过是口头上说说。
jayleechina 发表于 2009-10-9 17: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辈啊,我也是计量学院测控的,热工方向,觉得你挺厉害的,学习!
shuishengshi 发表于 2009-10-9 23: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糊弄我,我糊弄你,只好让日本、德国。。。看笑话了
tom.cheng 发表于 2009-10-10 15: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计量工作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关键时候还是需要转型的,
而且计量的工资一般企业最多只能有3000多,看准时机跳吧!
王个个 发表于 2009-10-13 22: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同身受啊!企业做大了就是有好多麻烦的计量和审核工作。
dbhlong 发表于 2009-10-15 17: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6月结束了新昌的工作,来到甬城。在人才市场找工作很顺利,进了宁波最大的民企做仪表修理员,面试我的是品质部经理,谈到工资时我就说了能让我在宁波能正常生活,小有余利,鼓起勇气要了2500元,当时从新昌出 ...
飞天蛤蟆 发表于 2009-9-18 09:38
大企业是锻炼人的地方,只要自己有能力到处都可以发热。
deluxa8 发表于 2009-10-27 11: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艰难 苦差啊
穿鞋爬树 发表于 2009-10-27 23: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许就是经历吧·前辈的计量经历,自己的路还不知道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5-5-12 2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