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大支柱产业带动特色农业 江西樟树市实施质量品牌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江西省樟树市坚持以工业化战略为核心,以提高竞争力为基本目标,以4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充分发挥樟树在区域、资源和产业方面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培育、扶持和发展知名品牌,初步构筑了以知名品牌支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格局,使品牌战略成为富民兴市的有力措施。
樟树市是江西省宜春市下辖的县级市,作为新兴工业市,近年来在打造品牌、以品牌推动企业发展方面成果丰硕。全市有28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论证;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占全省总数的15%,占宜春市的100%;江西名牌产品22个,占宜春市的40%;江西重点名牌产品1个,占全省的11%,占宜春市的100%;江西重点保护产品7个,占宜春的40%。这些品牌涉及药、酒、盐、机械、食品、化工等各个行业。全市共拥用注册商标1060个,其中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两个,占宜春市的100%,江西省著名商标34个。2008年全国县域商标发展百强中,樟树排名第59位,是江西省唯一进入百强的县市。樟树医药产业群是全省唯一入选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百强的县市,同时是全省两个获“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市”称号的市。作为县级市,品牌总量在全省县市中名列第一,在全国也占有一席之地。2008年,该市品牌企业完成销售收入85.3 亿元,实现利税15.8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81.2%和实现利税的93%,标志着樟树品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确立了樟树在全省品牌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
壮大产业规模
夯实品牌战略基础
樟树市素有“药都、酒都、盐都、保险柜之乡”的美誉,药、酒、盐、机械制造4大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成以上。基于这样的优势,该市立足药、酒、盐和机械制造4大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来制定品牌战略规划,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促进特色产业聚集、整合和升级,推动工业经济集群化、跨越式发展,形成以产业支撑品牌,以品牌推动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樟树药业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久享“药不过樟树不齐,药不到樟树不灵”之美誉。在壮大医药产业的过程中,该市以城北医药加工园和福城医药流通园为平台,充分激活外资和民间资本,吸引关联企业入园发展。目前,该市医药行业年实现产值18.9亿元。樟树盐业资源已探明储量达103亿吨,盐业储量为江南最大,全国第四。自2003年以来,樟树市以江西盐矿、富达盐矿两大企业为产业基础,先后引进了赣中氯碱、蓝恒达等大型盐化工项目,引资额30多亿元,使产业向氯碱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无机化工延伸,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四特酒作为江西省唯一国家名酒,以独特的品味、质量赢得了几十项国家和省级殊荣。然而,要想让“酒乡”的声誉永远享誉四海,还必须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与内涵。2004年,四特酒公司在政府的扶持下,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产品结构多样化改造,当年公司上缴税收超过1亿元,“四特”商标还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07年“四特酒”荣获“江西重点名牌产品”称号。与此同时,啤酒、保健酒、冬酒和美容酒等20余种酒类的发展,打造了一个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酒产业群,提升了樟树“酒都”品牌。
樟树保险设备制造企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多达50家,年销售收入仅100多万元。近几年,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全行业通过重组企业资源,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市场营销模式,企业整合为14家,其中7家核心骨干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行业总资产达2.42亿元,产品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全市机械制造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虎保险柜”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金虎、远洋、阳光3家企业的产品荣获“江西名牌产品”称号。全市名牌发展已进入政府推动、企业创牌的自觉状态,并形成了以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仁和集团、药都医药集团、江西盐矿、富达盐矿、赣中氯碱、蓝恒达公司、阳光保险设备公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牌企业。
该市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围绕做大做强中药材、粮食、生猪、水禽、蔬菜5大主导产业,通过建基地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了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到品牌效益型的转变。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种种养基地、小区800余个,龙头企业产业基地173个;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148家,其中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业龙头企业32家。这些农字号企业使全市40%的农产品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培育出的“玉珠大米”、“天齐堂”枳壳、“春丝”“变色龙”挂面、“永泰”板鸭等35个在省内外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农字号名牌产品中,“玉珠大米”和“春丝面条”为“中国名牌产品”。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的60%以上来自于品牌农业。
科学制定规划
丰富品牌兴市载体
樟树市自2005年实施“品牌兴市”以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品牌战略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培育和扶持品牌建设,走上了“培养一批、争创一批、打响一批”的品牌发展思路,品牌创建也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市级到国家级的跨越。
樟树市品牌规划按照“整体设计、系统推进,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创新机制、开放集成,多方联动、协调配合”的思路,科学编制《樟树市实施品牌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分年度名牌培育发展计划,对全市品牌建设进行科学指导,宏观管理。各地按照规划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分别编制了规划。仁和集团是该市新兴的民营医药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仁和集团不仅率先在樟树市实施GMP认证,而且以市场为导向,在积极研发新品种、实施品牌战略等方面迈开了大步。仁和集团不仅有中国驰名商标,还有仁和、伊康美宝、闪亮、克快好等省著名商标,以及舒克霜、妇炎洁洗液等江西名牌。江西省樟树粮油公司,是全省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贸易企业。在它的带动下,该市聚集了赣特米业、变色龙食品等50余家粮油加工企业,年加工粮油产品40万吨,其中以春丝和变色龙两个品牌为代表的樟树面条企业产品占全省面条市场份额的80%。
质量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没有质量的振兴,就没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更无品牌可言。樟树市政府要求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出台鼓励技术创新政策。樟树市质监部门积极服务企业,帮助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樟树市质监局局长任松告诉记者,建立以企业为主休、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鼓励企业大力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升产品档次和水平。加速企业技术改选和主动淘汰落后设备,提高企业装备水平。积极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引导企业强化内部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检测3大体系,开展质量体系认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经过努力,该市目前共有67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带动了相关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所有品牌企业都设立了质检部,购置了必备的质检设备,配备了专业检测人员。从产品设计、原材料进厂、生产过程控制及成品出厂等环节进行关键点控制和检测,质检部全程跟踪,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大大提高了员工对产品质量的责任,保证了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政府企业联动
形成创建品牌合力
实施品牌战略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在品牌创建中扮演的是“导演”角色,企业则是“主角”。因此,品牌创建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培育为重点,以政府积极推动、引导、监督为保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共创品牌的合力。
为了使“品牌兴市”的各项任务得到落实,樟树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以企业建设为核心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明确规定在做大做强药、酒、盐3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建材、印刷包装、农产品加工5大产业,在工业用地、资金、电力、运力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企业争创名牌奖励制度》中明确规定: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对荣获中国名牌的企业由政府奖励10万元;对荣获省级名牌的企业奖励5万元。企业经营活动与品牌活动从自然状态向自发状态转变,全国品牌首先在个别企业成功。2004年,“四特”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金虎”保险柜、“玉珠”牌大米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从此拉开了品牌发展的战略。随后出台《引进人才奖励制度》,对企业引进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带头人并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由政府一次性提供15万元以上科研经费。该市先后多次聘请江西省社科院、省检验检疫局、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统计局有关专家对全市100多家企业就“质量兴市,名牌兴企”等内容进行了免费培训,开阔了企业视野和思路,增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创品牌的意识。
由于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技术人才引进,金虎保险设备集团、阳光保险设备公司分别从河南引进6名技术人才,与上海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出全电脑控制的机械、电子、指纹感应多重保险的保险柜、金库门、密集架等产品。樟树粮油公司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近亲结缘,提高了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保险设备制造业靠以铁锤敲打为主要技术起家,经过不断技术创新,成长为继药、酒、盐之后该市的又一工业支柱产业。仁和集团内部专设科研机构作为企业的技术支撑,确保了后继产品的研发,技术资料实行了档案化管理,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经费占销售收入的10%。最近3年来,樟树市企业每年自主投入的科研资金均在9000万元以上,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12个、省级科技项目21个,年申请专利100多个。
改善“品牌兴市”的环境,该市加大质量监督和品牌保护的力度。该市质监、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名牌、商标、专利等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重点打击假冒、侵权知名品牌的违法行为。同时还加强对重点行业的产品质量和信誉监督。继续完善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开展经常性的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活动,加快建立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信用监督、失信惩戒制度。通过建立刚性规范,企业的质量和信誉意识有了很大提高。自2003年江西省开展中小企业诚信评价制度以来,樟树市共有25家企业获此殊荣,其中特级诚信企业3家、一级诚信企业13家、诚信企业9家,分别占宜春市的100%、52%和27%。
樟树市质监局局长任松告诉记者,“品牌立市”在樟树的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发展品牌经济就是为了发展活力樟树,提升实力樟树,构建和谐樟树,必须充分利用樟树的优势,围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产品品牌化、品牌经济化,以品牌经济的飞跃增强樟树经济的竞争,带动樟树经济的飞跃,促进樟树经济的和谐。目前,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提高综合实力为目标,紧紧围绕培育支柱产业,制定符合本地经济特点和企业现状的品牌战略实施和发展规划,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大、对相关行业带动性强、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促进资源向名牌企业集聚。扩大名牌产品产业领域,提高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带动企业质量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带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