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通用量具] 《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校准规范编制》征求意见稿

[复制链接]
八一八 发表于 2013-6-13 15: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1.1 任务来源:
根据国质检办量函(2012)203号“关于做好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制(修)定计划的通知”要求,由全国几何量工程参量计量技术委员会下达的任务。
1.2 计划要求:2013年7月完成送审稿。
1.3 主要意义:
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作为保障产品质量及量值传递的重要仪器,标定与校准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省市级以上的计量检测机构、生产科研单位、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的生产厂家都在使用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存在着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的计量和使用问题,有相应的校准需求,而我国没有相关的国家校准规范,给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的使用和校准带来不便,所以制订该规范,使其满足目前的需求。因此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校准规范的制定有着重大意义。
二、 编制过程
2.1 编制原则:
2.1.1 校准规范的整个内容应与现行有效相关标准相协调,技术内容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本规范适用范围广,具有通用性。
2.1.2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的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校准方法等。
2.1.3规范中的校准方法应通过实验验证,力求方法简单科学,准确可靠。
2.1.4规范中的文字表述力求层次分明,语句简明,公式表达准确,量和单位使用规范。
2.1.5规范编写格式及要求严格按照国标《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要求进行。
2.2 具体工作:
该规范的编写工作主要由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与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同时邀请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生产厂家上海六菱仪器厂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本规范编写小组主要编写人姜志华、王昕歌、马琳,参加编写人余国安、唐冬梅。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012年06月开始收集国内外有关标准,进行细致分析研究,按标准的要求制定测试方法,对测试方法进行试验,并做出试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确保试验方法科学,易操作。
2012年10月开始编写校准规范,并于2012年12月完成初稿,组织本单位专家对初稿进行讨论。
2013年04月完成初稿的数次修改,并形成征求意见稿。
三、调研和分析工作的情况
为了完成“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校准规范”的编写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与方法分析,走访了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生产厂家,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的用户;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及文献。最终确定了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的技术要求、校准方法等重要内容,并加以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实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校准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四、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
“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校准规范”属于新制订的规范,为了保持规范的可行性,在制订规范时,在校准项目和技术指标上,尽量保持与相关现行有效标准(主要考虑GB/T 6672-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  机械测量法、GB/T22520-2008  厚度指示表、HG/T 2041-2009  橡胶厚度计技术条件)的一致。在校准方法上,充分考虑并借鉴相关计量器具中的成熟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4.1 校准规范编写格式及校准规范的结构完全按照《JJF1071-201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的要求编写。
4.2 对“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的适用范围以及引用文献作了说明。
4.3 概述: 对“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的用途及结构作了描述。
4.4 计量器具性能
对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以下九项计量性能提出要求:
4.4.1 测量杆行程
4.4.2指针与表盘的相互位置
4.4.3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
4.4.4测头的尺寸和曲率半径
4.4.5测量力
4.4.6平行度
4.4.7示值变动性
4.4.8示值误差
4.4.9漂移
4.5 校准条件
4.5.1 环境条件
说明: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的校准项目中,对温度、温度的变化及平衡温度的时间作出了规定。
4.5.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说明:根据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的校准项目及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确定了主要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4.5.3 其他条件
说明:根据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的计量特性和校准方法确定了在校准前应该确认的其他条件。
4.6 校准项目及校准方法
在充分考虑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的校准项目、计量性能、满足相应技术要求所需要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可操作性等因素后,确定了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的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的校准方法过程的叙述主要是遵循以下原则:(1)更加易于执行;(2)语言简练(3);叙述清楚;(4)层次分明。
具体说明如下:
4.6.1测量杆行程
采用成熟方法测量。
4.6.2指针与表盘的相互位置
为了使校准结果统一,对测厚仪的指针指向与测杆轴线方向及其偏差作出了要求。
4.6.3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
采用成熟方法测量。
4.6.4测头的尺寸和曲率半径
采用成熟方法测量。
4.6.5测量力
为了使校准结果统一,对不同的试验方法施加的压力作出了要求。
4.6.6平行度
为了使校准结果统一,对不同分度值/分辨力的测厚仪作出了要求。
4.6.7示值变动性
为了使校准结果统一,对不同分度值/分辨力和不同类型的测厚仪作出了要求。
4.6.8示值误差
为了使校准结果统一,对不同分度值/分辨力和不同类型的测厚仪作出了要求。
4.6.9漂移
采用成熟方法测量。
4.7 对校准结果的表达及复校时间间隔做出规定。
4.8 附录
因为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校准规范属于首次制定,且涉及的方法很多,在正文中的叙述力求准确、精辟、流畅、简明扼要。而在附录中,给出具体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以保证规范的使用者能够更便捷、更容易、更准确的理解规范,执行规范。附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附录A: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附录B:校准证书内容及内页格式
五、验证试验的情况和结果
选用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按照规范中的方法逐项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方法均具有可行性,且满足相应的测量不确定要求。
另外用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进行比对、重复性、稳定性实验,并按照国标的要求进行数据分析,比对结果及实验数据均符合要求。
具体试验结果见试验报告。
六、与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分析
在编制“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校准规范”时,充分考虑国内外的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的技术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使校准规范的规定完全可以满足国内的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量值传递要求。
七、与现行法规、标准的关系
此规范为新制定校准规范,制定时综合参考了GB/T 6672-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  机械测量法、GB/T22520-2008  厚度指示表、HG/T 2041-2009  橡胶厚度计技术条件等现行有效标准中的技术指标并力求与之一致。另外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94-2002 测量仪器特性评定、JJF 1130-2003 几何量测量设备校准中的不确定度评定指南等共同构成支撑本校准规范制定的基础性系列规范。
八、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的建议
因为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是测量橡胶制件、塑料薄膜的厚度的一个重要计量器具,所以希望该规范能及时得到通过,并宣贯执行。以保证橡胶、塑料薄膜测厚仪校准工作的开展。
九、其他要说明的事项
无。
十、参考资料清单
GB/T 6672-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  机械测量法
GB/T 22520-2008  厚度指示表
JJF 1130-2003 几何量测量设备校准中的不确定度评定指南
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 1094-2002 测量仪器特性评定
HG/T 2041-2009  橡胶厚度计技术条件

xjsl.rar

287.62 KB, 下载次数: 39, 下载积分: 金币 -1

大侠 发表于 2013-6-13 16: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JJF1255-2010厚度表校准规范里面前两个图和这个好像。
深圳渔民 发表于 2013-6-20 16: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需要解答规范编制的必要性(与JJF1225的关系)。
深圳渔民 发表于 2013-6-21 08: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是JJF1255,不是1225。
liuyajun 发表于 2013-6-23 19: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与厚度表不完全一样,其压重砝码和测头有要求
zhangxinzx 发表于 2014-2-26 10: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密码? 解压缩密码又是多少呢?
zhangxinzx 发表于 2014-2-26 10: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密码多少啊?  为什么要加密呢?
心空 发表于 2014-2-26 14: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密码:  www.gfjl.or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计量论坛 ( 闽ICP备06005787号-1—304所 )
电话:0592-5613810 QQ:473647 微信:gfjlbbs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0072号

GMT+8, 2024-6-16 17: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